书城文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7904900000081

第81章 认识练炼,真好

云之凡

知道练炼是从读他的一篇《女人花,凋谢在红尘中》的美文开始的,当时特别好奇于练炼这个人名,觉得特别有诗意,便开始看起了刊载在《九江日报》“长江周刊”上的这篇文章……当我读到:“慧子,随风而逝,越飞越高,她已经离开我们10多年了,真可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多少次,我在睡梦中见到她迷人的倩影,还有她那温柔的声音。可我真的不知道,她的坟墓在哪一处?哪一方?10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去看过她,哪怕为她献上一束洁白的鲜花,为她的新坟培培土,我都没有,都没有哦!每每想来,心中怅恨不已。但她却长存在我的心里,生生不息。她不知道,多少回,我在小城遥对着她坟墓的所在背诵徐志摩的名诗《苏苏》:‘苏苏是个痴心的女子,像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像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来一阵暴风雨,摧残了她的力量。这荒草地里有她的墓碑,淹没在蔓草里’。”

我的眼睛湿润了,被这动人凄美的词句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最后竟泪眼模糊,唏嘘不已。唉,好一个煽情高手,好一个善解风情之人,好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后来,只要有机会,我便四处打听练炼。有一次终于从同事那了解到练炼是江西日报社九江分社社长、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我便油然起敬。从文风笔调来看,我一直认为这或许是一位多情才女的笔名,没想到竟是一位男士。后来,在江西的许多报刊上我陆续读到了他的很多篇美文。于是,一个“想要认识认识这位潇洒儒雅的练炼社长”的念头逐渐强化起来。

说来也巧,在一个烟雨的春日傍晚,我们居然偶然相见于省城南昌的“凯莱”大酒店。当时,记得我和同事女友杨阳一块去南昌大学学习,途中她谈起了她的一个文化人朋友练炼,根植于头脑中原有的那个想结识练炼的念头又冒了出来,我有意无意中提出“何不打一电话看他是否在南昌,请他出来坐坐”的要求。女友杨阳赶忙发了一条信息出去。不久,对方有了回应。于是,就出现了我们三人在南昌相见的那一幕。真是古语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曾经想象过多少次拜见练炼的情景,没想到,在美丽的洪城真的见到了自己梦中都想见到的才子。当我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真是犹恐是梦中,激动得不行。初见练炼觉得他的确是浑身的文人气质,中等适中身材,架一副金边眼镜,潇潇洒洒,落落大方,颇有亲和力和沟通能力。那一口比较纯正的京腔,就叫我着迷。不一会儿,我们就像故人相见,有的只是亲切自然,全然没有初次见面的拘谨。南昌的饮食似乎更合我和杨阳的口味,大家一面大快朵颐,一面高谈阔论。当然,多数时候是练炼侃侃而谈,只见他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文采飞扬,激情四溢……当时,我自认为自己真正做了一回忠实的听众,很是过瘾、很是享受、很是激动。

从此,我走进了练炼的世界,我和练炼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准确地说是我做了他文章的铁杆“粉丝”。每每报上有他的文章刊发,我必剪下悉心阅读、装贴,然后向他汇报读后心得、感受。看他的博文也是我平日里乐于享受的一件事情:《人生若只如初见》、《正月十五品孤独》、《谁念西风独自凉》、《聒碎乡心梦不成》、《昨夜西风凋碧树》、《八千里路云和月》、《西北望长安》、《情迷羊卓雍措》、《清新渥太华》、《梦幻华盛顿》……看他那一篇篇美轮美奂的美文,犹如啜饮一顿顿精美的精神文化盛宴,真让人沉醉其中,情不自禁,感动不已……

每每动情之处我都会潸然泪下。在他的博文里我一会与他雀跃着纵情山水,一会儿徜徉在无边的孤寂之中,一会儿又突然有一股积极进取的豪迈,一会儿又陶醉于风花雪月的浪漫之中,一会儿离古圣先贤近了,一会儿又离世俗凡尘远了……一会儿认识了仓央嘉措,一会儿又知晓了纳兰性德,一会儿又了解了天才的海子……读练炼的文章真有一种令人心灵驰骋的快意。从此,我崇拜和喜爱练炼,从他的美文里,我体验了许多生命的感觉。总觉得他的文章写出了我想说而未说出的话。练炼的美文,既恬淡、自然、清新,又深沉、伤感、隽永,于清朗自然中闪烁着不寻常的光芒。对我来说,读练炼的散文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文章中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有催人泪下的情感,有高尚真挚的爱情,更有真诚纯洁的友谊。他那富有哲理的语言,引人共鸣的诗词,那美好而善良的情感,都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升华,进而不断完善自己,获得追求心灵美丽的力量。

在阅读中,在沟通交流中,我渐渐走近了练炼,认识了练炼。那个兢兢业业的报人,那个风流多情的才子,那个侃侃而谈的文人,那个博学多才的老师,那个茕茕孑立的灵魂,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地渐渐地清晰了起来、高大了起来。

原来,他的款款风流中蕴藏着多少孤独落寞,他的潇潇才情里包含着多少勤思苦读。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人们沉迷于各自的享乐天地之时,南湖边的一幢小楼内总有一盏孤灯一直亮着、亮着……灯下一个痴迷于阅读与写作的高贵灵魂在尽情享受这静谧时光,在挖掘他内在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宝藏。

后来,我终于理解了他为什么经常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他有什么样的阅读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诉求;一个民族的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不会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是一个伟大而优秀的民族。”我认为,他个人的身体力行对阅读本身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说实在的,当我从与他的交往中得知他的这种无红袖添香却挑灯夜读的情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一种定势,出现在他每一天的生活中,并一以贯之,甚至固化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我除了惊讶就是敬佩。当然,还有深深的感动和怜惜。我的眼泪涌了出来,滚滚红尘,人心浮躁,世人沉醉,斯人独醒哦……

让我们换位思考吧!在今日之浮华世界,能做到这样坚守寂寞、潜心阅读、勇于担当,真是太难能可贵了。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得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在于所为和所不为的不同取向。在练炼身上我突然悟出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和沉沉的份量。

至此,我要说认识练炼,真好!我不仅认识了一个风流多情的才子,一个引领我阅读的老师,一个给人启迪的智者;我更认识了一个真正知道如何驾驭生命的高贵灵魂!我想,无须我再说了,只要你读过他的美文,洞察他的思想,你也会如我一样,喜爱并感谢练炼的。

有一个愿望,将来能看到练炼所写的全部美文,在迷人的灯光下,一遍遍地诵读;有一个祈求,希望有一天能得到练炼亲手签名的散文集,在月光下仔细品味;有一个想法,希望能经常拜访练炼,想一遍遍地亲口告诉他,我对他散文的痴迷。感谢他给了我许多智慧的启迪,美好的情感,美丽的向往。最后借汪国真的名诗《感谢》表示感谢:“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2011年9月19日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