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7904900000078

第78章 行者无疆(17)

清楚地记得,1999年初春,我从费城第一次乘车进入纽约,当我看见纽约的标志,也是美国的标志——自由女神像时,我的心都快窒息了。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真的已经置身于纽约。然而这是真的。自由女神那高高的火炬就在自由岛上召唤着我。那一次纽约之行,我的最大收获就是登上了现已被恐怖分子摧毁了的世界贸易中心。我和家人每人花10美元买了票,只花了58秒钟,便从底层观景电梯升到了107层。在入口时,美国的摄影师给我以世贸中心为背景,拍了一张很漂亮的照片,但豆腐去了肉价钱,一张照片要了我10美元。现在这张照片,仍放在我南昌的家中。当2001年9月11日晚,世贸中心被毁时,远在美国底特律的小弟打电话给我,叫我快看凤凰卫视的实况转播。我在第一时间从屏幕上目睹了世贸中心倒塌。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果那时,我和家人正在世贸中心游玩,现在早已是魂断曼哈顿,成为纽约的孤魂野鬼了。

匆匆4年过去了,我又一次来到纽约,站在世贸中心的遗址旁,俯视着宽阔的遗址和从世界各地匆匆赶来凭吊的人们。许多人手捧鲜花,神情庄重,甚至是压抑。我简直不能相信“9·11”是真的。然而,那座我曾经登上过的世界第一高楼,却实实在在是不见了。

第二次重游纽约,已没有了第一次的激动,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开始作一次纽约的智性之旅吧!

许多人都知道华尔街,因为这是美国垄断资本的象征。美国十家最大的银行中有六家的总部设在这里,美国一些垄断财团的大保险公司、大工业公司、大运输公司、股票交易所的总管理处也在这里,每天有40万精英在这儿工作,够“牛”吧!但是我告诉你曼哈顿街只不过是一条长约半公里,宽约11米的又短又窄的街道时,你根本就不用惊讶!走在华尔街上,我真觉得没一会儿功夫就走完了。它虽然短,却是十分的雄伟壮观,两旁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直刺云天,气势夺人。走在大街上仰头看天,只看见一线天,整天基本上都看不见阳光。走在华尔街上,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高楼林立”了。放眼四望,尽是高楼,英文华尔街“Wall Street”,即“墙街”的意思,真是名副其实。

世界贸易中心倒塌以后,帝国大厦又恢复了往日的雄姿,理所当然地成了纽约的第一高楼。它位于曼哈顿33与34街的第五大道上,楼上102层,距地面380米,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其时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但帝国大厦仅花了两年时间就建成了。从那以后,它雄居世界最高建筑宝座达40年之久。直到以后的纽约世贸中心和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起来,它才屈居第二、第三。我在楼下的售票处买好票后,便乘观景电梯登上了102层的制高点。上次因为登上了更高的世贸中心,所以没登帝国大厦,这次正好消灭了一个空白点。在帝国大厦瞭望纽约,也一样的令人神奇,灯红酒绿的纽约城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许多人从电视中经常看见的联合国总部,也是令人心仪的地方。它位于曼哈顿岛东河西岸,占地48英亩,巍峨雄伟,气象万千。主要建筑物共有4栋,包括联合国大会大厦、联合国三个理事会会议大厦、秘书大厦及另外两所规模宏大的图书馆。联合国总部门前,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竞放,它的大门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敞开。每年有大约100万人来此参观。如果你在它的大门前看到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各国国旗时,就鲜明地告诉你,你已到了神秘的联合国总部。

自由女神像是纽约的标志,许多怀有美国梦的人看见了高高矗立在哈德逊河口外的自由女神像,往往会激动不已,祈祷着自己的美国梦像自由女神一样的崇高和美好。从外表上看去,自由女神头戴额箍,右手高举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美国独立宣言,面对大西洋,身体微微前倾,神态端庄安详,亲切而又自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1865年,法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而捐造了这座自由女神像,作为法国政府赠送给美国政府的礼物。女神像高46米,底座高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铜像之一。塑像内部有电梯,女神像头部内是一间观览厅,可容纳40人,皇冠上的25颗珍珠,实际上是25扇窗户。

再次造访纽约,面对纽约的高楼大厦,纸醉金迷,而对曼哈顿湾的碧水蓝天,翩翩海鸥,我已没有了第一次时的激动。在纽约遍地流金的光环背后,我似乎看见了寒冬的夜晚,无家可归在纽约街旁四处游荡的黑人;看见了像《北京人在纽约》中所描绘的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而且工资很低的新移民女工;看见了每当深夜便在街头拉客的“黑色幽灵”……纽约对这些人而言,就是地狱啊!

纽约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纽约再好,我不羡慕,我再也不想迈进纽约。

刮目相看克利夫兰

以前,我一直认为,美国俄亥俄州的最大城市克利夫兰(Cleveland)是因美国历史上一位名叫克利夫兰的总统而命名的。这一次,实地到克利夫兰一游,才知道克利夫兰的名称来源于最早住在这里的探险家摩西·克利夫兰。这样一来,克利夫兰在我心目中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位于碧波万顷的伊利湖边的克利夫兰,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它的汽车钢铁等行业非常先进,有30多家美国一流大企业的总部设在这里。现在的克利夫兰,仍然是美国一流的工业城市。只不过是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冒着浓烟的烟囱已被高大的写字楼、俱乐部所取代,往日在伊利湖上来往穿梭的大货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起的是无数的白色小帆船和巨大的巡河游船。美丽无比的伊利湖上映现的是游人的一张张笑脸,传来的是旅人的一串串笑声。昔日的工业重镇,除保留了工业的强势外,已发展成为美国“五大湖地区”的观光旅游名城,克利夫兰也一跃成为美国镶嵌在伊利湖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凡是到美加“五大湖”一游的旅人,是绝对不会错过探寻克利夫兰的机会的,甚至许多熟悉克利夫兰的美国人也对这座“美国北海岸”的名城刮目相看。

我从克利夫兰·霍普金斯国际机场出来后,就驱车直奔伊利湖边的北湖岸地区。这里有各种摇滚音乐名人厅和博物馆、大湖科学中心和歌剧院,庞大的体育馆和迷人的克利夫兰海港。站在北湖岸区,那一望无际的伊利湖,只见湖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海鸥翔集,发出一声声欢快的叫声;无数只快艇在湖面冲奔,激起一串串浪花,无数张白帆把伊利湖点缀得如同人间仙境;伊利湖和矗立在湖边的克利夫兰一样迷人,面对如此美丽的伊利湖,真叫人不得不温柔地怀想!

结束了在湖边的留连,我随意走进了连在一块的五大湖科学中心和著名的歌剧院。位于北湖岸地区的大湖科学中心,是一座造型奇特现代化的恢宏建筑,也是克利夫兰一座新建的著名的参观景点,内设有300多个可以亲身体验的科学展示品,非常的神奇独特。同时,它也是美国的第九大科学中心。其中一次展示五大湖环境问题的展示品,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在这里,我亲身体验了2米高的龙卷风从眼前刮过的壮丽奇景,在特殊的空间体验了一回虚拟的未来世界,很是刺激,很是过瘾。在歌剧院我还亲身体验了压迫力十足的超大屏幕影像,其科技的超群让人惊叹不已……

说到目前流行全球的摇滚音乐,不得不提到克利夫兰的一位传奇人物,正是他通过电波将摇滚音乐传遍了全美乃至全球。所以,在克得夫兰建摇滚音乐名人厅和博物馆就不足以为奇了。我在由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摇滚音乐名人厅里久久徘徊,与那些硕大无比的吉它和摇滚音乐的名人雕塑,一次次地合影留念。我仔细地端详着名人厅和博物馆中展示出的数不尽的摇滚巨星们的物品,浮想联翩。我想,如果没有克利夫兰,没有诞生于克利夫兰的黑人音乐,恐怕就没有现在风行全球的摇滚音乐了。要知道,摇滚音乐已成为当今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克利夫兰已是摇滚音乐的“圣地”。可不,我在名人厅的广场前,就看见了两拨黑人和白人在那里和着音乐又唱又跳。看着他们那一副全身陶醉的样子,我真心地为他们祝福。看见我这个罕见的东方人,他们还兴致勃勃地邀请我参加呢。

随后,我来到了克利夫兰市中心,进入了高达52层的“塔楼城市中心”大厦。大厦外观呈古典风格,里边非常现代化。内设大型购物中心,两家大饭店,众多小饭店;里头人头攒动,非常热闹。在42层的瞭望台上,我登高望远,巍巍克利夫兰,一览无遗,映入我的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大街,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一块块碧绿的草坪和一处处盛开着各种颜色的郁金香。在克利夫兰,古典美和现代美,交相辉映;有序和变化,参差进行;平地和河流,夹杂其中;文化和历史,闪烁着光辉……无论怎么说,克利夫兰都是一座散发出不同迷人魅力的、美不胜收的港城!

作为文化人的我,对于克利夫兰的文化艺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么些年,在我游历过的全世界的许多大中城市中,众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音乐厅是我必去的地方。在克利夫兰我也不例外。位于克利夫兰东部的大学区,是克利夫兰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观光地区。聚集了10家以上的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及4家剧院和音乐厅。说这里是一个文化的海洋也不过分。

有许多东方美术作品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是可以免费参观的。博物馆的藏品达3万多件,尤其是来自东方的作品和欧洲中世纪的作品受到各国文化人的高度评价。展览依据时代、地域的不同而划分。各种类的巨作均衡地分布在博物馆和各个楼层,真可谓是琳琅满目,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令人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博物馆里留连,我真的忘记了归途,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充其量,我只不过是克利夫兰南来北往的一个匆匆旅人……

不远处的“西部保留地历史学会和克劳福德汽车、航空博物馆”是两家博物馆合并在一起的博物馆。在这个令人怀旧的博物馆里,我看见了大量的过去使用的汽车和飞机,看到了克利夫兰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史,听到了克利夫兰发展前进的步伐声。它的古董老爷车多达120多辆,在地下室里还再现了1890年克利夫兰的街景,好像历史已倒回三百多年,我们又回到了19世纪……当然,那仅仅只是历史。

夜幕终于降临了,我又一次来到了伊利湖边,有凉爽的风从湖上吹来,有刺耳的摇滚音乐从草地上传来,仰望泱泱克利夫兰的万家灯火,我心中感慨不已,轻轻地作别克利夫兰,不知几时能重来……

我要等你在美丽的花园

到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去,如果不去看一看布查特花园(BUTCHART GARDENS)的人,恐怕极少。布查特花园是“花之都”维多利亚的象征。

布查特花园位于托特湾,占地超过55英亩,约合20万平方米。就是“一日看遍长安花”样地走马观花,也得花上1个半到两个小时。她的花卉品种达5000种,一年四季鲜花常开,每年的参观人数达200多万,就凭这几个数字,她在全球的花园中,以最大最美而独占鳌头。我在花园里看见,用花卉拼成的巨大的英文说明,骄傲地写着:“1904—2004,100年来,这里鲜花长开,从不衰败。”

布查特花园直到现在还是私人花园,现在还属于布查特的后代。布查特先生是在加拿大生产波特兰水泥的先驱。1904年以前花园这里就是废弃的采石场。石灰石采尽后的石矿场使审美目光敏锐的布查特太太生厌。1904年,布查特太太决心将这里改造成美丽的花园,这一决定无意中造就了今日这著名的世界花园。实际上,布查特花园并不是座植物园,而是“为了展示于人的庭园”。因此,这里充分利用植物的开花期,根据需要进行替换,春夏秋冬,鲜花盛开,5000种鲜花和碧绿的草坪及葱茏的树木相映衬,使得整个花园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现在,让我们走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上,开始我们的维多利亚鲜花之旅吧!我们要去的第一站就是森肯园。登上森肯园的观景台,整座庭园尽收眼底。我看见小径两旁分别种了两棵外型美观的侧柏,园中陡坡上长满了常春藤和苫壁藤。一条迂回的楼梯通往石灰石给开采用作制造水泥后形成的矿坑。花树和灌木之间夹着一年生的植物丛,一直种满至墙脚处,主要通道蜿蜒穿过其中。右边的不远处是个小石丘,俯瞰着石灰石深处的一泓静潭。沿着潭畔的小径走到对岸,往右边看去,展现眼前的又是一片绿坡,栽种着多年生植物的狭长花坛由一排灌叶连翘衬托着,加上日本枫树作点缀,可谓美轮美奂。1964年,为庆祝布查特花园建园60周年,布查特夫妇的孙子——Lan Ross在园中建造了罗斯喷泉,喷泉的水柱高达70尺,昼夜进行精彩表演,泉水壮观迷人的花式节奏,在晚间五彩缤纷的璀璨灯饰映照下,真的令人历久难忘……

罗斯喷泉所在的地方有一条直路往上伸展,经过平台范围,沿着用作举行音乐会的草坪往谷仓的方向走,通往玫瑰园的路旁长着大丽菊,走过栽种着传统常年生植物的路边花坛后,我便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玫瑰园。我看见,花园中央的草地由矮黄杨树篱和一条石板路包围着,花坛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杂交茶玫瑰。园中大部分玫瑰花都注明了原产地以及获美国玫瑰协会评选的年份。站在入口处,我看到了青蛙泉,右边是一个以锻铁雕铸成的意大利式的“愿望井”。7月和8月是观赏玫瑰园的最佳时候,而我却在“人间四月天”来到了玫瑰园,我看到了千朵万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蕊。

很有意思的是,在总占地130英亩的庄园中,竟然有中国化的日本庭园。我经过三坛鱼喷泉后,便看见了一个日式牌坊,但见上面用英文写着:日本庭园。沿着小溪而建的石级走下去,晚春时分,左边的花圃盛开着驰名世界的喜玛拉雅山蓝罂粟,整个庭园充溢着浓浓的东方情调。加拿大朋友告诉我,布查特太太是北美洲首批拥有这种罕见的纤细花朵的人士之一。当时爱丁堡植物公园与她分享他们所得的首批种子,这个非传统的日式庭园建于1906年,由布查特太太在日本园艺专家的协助下建成。沿途偶尔可从树缝间一瞥海景,沿着小径走到尽头,便是欣赏布查特海湾和山尼治海湾的最佳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