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7904900000052

第52章 江山如画(6)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宗冰川,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得拉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会后流入孟加拉湾。中国部分长1940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干流河谷沿东西向断裂带发育。流域呈东西向的狭长带支流多而短小,较大的支流有拉萨河、帕降藏布、拉喀藏布、尼泽曲、年楚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流,其中萨噶以上称马泉河。上游河床海拔3950米以上,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则拉为中游,支流众多,流量增大,河谷宽展,气候温和,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下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中,形成世界上罕见的马蹄形大河湾,著名的底杭峡为世界最大峡谷之一。由于其水量丰富,落差大而集中,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按平均流量估算,仅干流及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蕴藏量为9000万千瓦,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河床一般高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全国名副其实的第一高河!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谷地呈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就静静地躺在这一谷地里。

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桑木张以下河段称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缓,江心湖和汊流发育,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谷地开阔,一般都有10-30公里,宽谷中的马泉河就像一条银色缎带,铺展在烟云飘渺的雪山脚下。马泉河最大的支流——柴曲,弯弯曲曲把无数晶莹夺目的小湖泊穿缀在一起,一直挂到那缎带上。这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展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

整个雅鲁藏布江,最神秘的、最亮丽的、最出彩的、最激动人心的要数号称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间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深处达5382米。围绕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远远超过了深达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怀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形成一片绿色世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险峻、最核心的地段,是从白马狗熊往下长约近百公里的河段。峡谷幽深,堪称“人类最后的秘境。”由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环境艰难,构成了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使著名的墨脱县成了雪域高原上的“孤岛”。

雅鲁藏布江虽然雄奇险要,但却十分秀美,可谓秀甲天下。其秀丽,无论是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独领风骚。置身大峡谷,见到的是山秀、水秀、树秀、草秀、云秀、雾秀……不光如此,大峡谷的秀还有其深远和雄伟的内涵。例如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幕飞瀑到滔滔江水,固态、液态、气态都有。大峡谷之中,从遍布热带季风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云天的皑皑雪山,无一不秀,无一不美。茫茫林海,巍巍雪峰之秀丽,更像是上帝的神来之笔。

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生灵,更是以其独特的形体和生命的活力迸发出秀丽的光彩。

“高壮深阔幽,长险低奇秀。”现在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再也不是躲在深闺人未识,而是以清水出芙蓉的姿态展现在全人类面前,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天上一条银河,人间一条天河。”这条天河就是壮美的雅鲁藏布江。

在西藏的日子,无论是从拉萨到日喀则,还是从日喀则回拉萨;无论是从拉萨到山南,还是从山南到林芝,我始终在雅鲁藏布江的怀抱里徜徉、流连。蓝天白云之下就是清纯的雅鲁藏布江。每当停车小憩的时候,我都会走向雅鲁藏布江,用雅鲁藏布江的圣水,洗把脸、润润喉。同时,也是洗涤我的心灵,净化我的灵魂。

雅鲁藏布江,雄伟的江,秀丽的江,令人永生难忘……

到纳木措去

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的纳木措,是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因为她的宁静、辽远、圣洁,藏族人亲切地称她为“天湖。”她和阿里的玛旁雍措、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措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

去西藏而不去纳木措的人恐怕没有,但由于天气等原因,并不是每人都可以看到纳木措。我们第一天去纳木措的时候,中巴车已经走到纳木措景点的大门口了,被告知,山那边正下雪,车子不能进去,我们在纳木措的大门口等了一个小时,也没有见雪有停下来的意思,便懊恼地走向了羊八井,走向了拉萨。第三天便去了日喀则。第四天在从日喀则回来的路上,我的思想又活络起来了,纳木措一次一次地叠印在我的心中,我一定要见到纳木措,便要求司机再送我们一次,于是,我又走向了纳木措。

终于又到了纳木措的大门口,从大门进来,翻过几座山,一会儿便到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登高望远,天湖纳木措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碧蓝的湖水如一块巨大的宝玉,静静地镶嵌在羌塘高原,绚丽的晚霞又在静静的湖面上撒下了一层金纱,使美丽绝伦的纳木措展现出那种无可比拟的美。

我们在那根拉山口稍作停留后,便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行,作向纳木措亲密接触的最后冲剌,越往山下走,景色更加不同。只见宽阔的草原上,成群的牦牛在悠闲地吃草,牧人歌声悠扬动听,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白云的底下就是静静的躺在金黄色山峦和无际草原里的纳木措。

我们快到达纳木措湖边时,只见道路从入门处的两座巨石中间穿过,湖的岸边是一座褐色的长面包形石山,山脚下是一排排别致的藏式帐篷。湖边立着一座玛尼堆,上面摆着一个牦牛头骷髅。

神奇的纳木措,烟波浩淼,碧波荡漾,湖对岸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白雪皑皑,雄伟壮观。蓝天白云,雪山碧水,褐色的沙滩,真的明丽得像一幅西方的油画。

眼前的纳木措,真的没有半点造作,也不需要想象来丰富,她远离人群,远离尘嚣,她不愧是庄子欲乘风归去的地方,是真正的天的尽头。

到达扎西半岛后,我们穿过那道厚厚的山门,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心中的“圣湖”纳木措。首先,给我的感觉是“大”,纳木措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一眼望不到边,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就像一座大海。真的难以想象啊!一个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的大湖,竟然静静地躺在海拔4718米高的羌塘高原,她的高度是中国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多少倍啊?其次是“净”。我仔细端详碧蓝的湖水,真是纤尘不染,其湛蓝的色彩有如梦幻一样,美得令人难以想象。湖水清澈见底,令人热爱无比。我轻轻的掬起一捧湖水,尝一尝,清甜、微咸,那感觉有点像情人的眼泪。广阔碧蓝的湖面既没有船,也没有人,人都在湖边徜徉。我想,面对一湖如此碧蓝清纯的湖水,没有人忍心下湖去玷污她,因为在她的圣洁、高远面前,我们实在是太凡俗,太渺小了。玷污她就是玷污上帝,玷污她就是玷污良心,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不会下湖,都不忍心给她一点点伤害,一点点的亵渎。任何人置身此地,在这种完全原始的状态下,你只能用心去感受神湖,用生命去热爱神湖。此刻,你没有忧郁,没有伤感,没有浮躁,没有得失,心透明得像眼前的湖水一样,你想永远地站在湖边和她对话。用她的圣洁洗去你的心中的污垢,洗去你心灵的尘埃,洗去你灵魂的不洁。从而使自己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我们在纳木措湖边徜徉,流连。不知不觉,夕阳已经西下,在湖面洒下一层金辉,使纳木措更显神秘和高远。远处,一群“海鸟”欢快地盘旋在湖面的上空,撒下一串属于大自然的音符。整个纳木措美得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在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湖边往回走的时候,远处的草原上,传来的藏族牧民甩“乌尔多”(牧鞭)的声音。几声优美的呼哨回荡在草原与天际之间。我在想,如果我是纳木措湖边那无忧无虑的藏族牧人,每天远离尘世的烦躁;每天放牧成群的牛羊;每天面对宁静、高远、圣洁的纳木措湖,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到纳木措去,就是和上帝对话。

到纳木措去,就是走向天堂……

抵达西藏

在浩如烟海的描写西藏的诗歌和歌曲中,我认为写得最棒的要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说:“在看得见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300多年过去了,我无法肯定,天才诗歌王子的这首美丽诗篇是真正写给他的故乡西藏的,还是写给他的心上人于琼卓嘎的。但是,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块神秘的土地确实让我们一辈子魂牵梦绕,不能忘怀。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近几年来我就注意锻炼身体,为的是飞向西藏。金秋十月,我从省城南昌飞向成都,从成都飞向拉萨,飞向我梦想中的天堂。在飞机上,我的身边回响的是《走进西藏》:“走进西藏,也许会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能看见天堂;走进雪山,走过高原,走向阳光。”从成都出发时,我特意挑了一个靠窗的坐位,为的是欣赏川藏高原的雪山,只见飞机甫一穿过弥漫的云雾,万道金光就照耀在如波涛般的云海上。从机舱的舷窗望出去,是连绵不断的雪山,成片的白色山尖突兀在如刚晒好的棉花般的云层上,壮观得一眼望不到头。云和山的尽头是碧蓝的天空,蓝得那么纯正,不带一丝一点的杂色。在这样的蓝与白之间,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谈笑间,飞机稳稳地降落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置身于世界屋脊,人类的最后一块净土——西藏。

置身西藏,但见这里:蓝天更高远,河流更湍急,心跳更激烈。

高耸的冰山,辽阔的草原,矫健的雄鹰,狂奔的野马,披着夕阳的牧人,阿里荒原的狼嗥,古格王朝的废墟,雅鲁藏布江雄奇的峡谷,藏北无人区漫天的飞雪……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这片辽阔的国土,衬托得如此美丽,如此寂寞,如此高贵,如此雄壮。

是的,这是一块可供灵魂歇脚的土地,一块生长传奇与神话的土地,一块无数颗被凡俗生活所疲惫的心想要抵达的心的土地。离天最近的地方,返璞归真的地方,纯洁心灵的地方,谁不想抵达啊!光从数字上讲,她有太多太多的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为世界最高峰;全长2900多公里的雅鲁藏布江,河床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纳木措湖,海拔4718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西藏的首府拉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海拔3650米,是世界最高的城市之一;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最高路轨海拔高达5072米,被人们形象地誉为“天路”;从新疆叶城县至西藏阿里地区的新藏公路,长约1880公里,其中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1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条公路;西藏定日县的绒布寺,建于海拔5100余米的山峰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马查拉煤矿,建在海拔5200多米的雪山上,为世界最高的煤矿;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4座,其中竟然有10座集中在这海拔4000米的高原,许多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把它和南极、北极相提并论,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除了“世界屋脊”孕育的许多世界之最外,她的“佛教文化”更是令人向往,令人好奇。

在这片雪域高原,佛的影响无处不在,可谓是一个真正的佛的国度。我在青藏公路线上,经常看到朝圣的信徒,他们每走一步便全身伏地,以磕长头的形式,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地—拉萨前进。在拉萨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大昭寺,我看见,无数的信徒们在一次次虔诚地磕着长头,其门前坚硬的石板被朝圣者的躯体磨出了等量长的深槽。如此虔诚的信仰和表达,无不说明古老的宗教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几乎全民信教的西藏,佛教教义家喻户晓。藏民一出生就离不开宗教的气氛。婴儿取名要请喇嘛;男婚女嫁之前要请喇嘛;每户人家的屋顶都插有经幡,凡遇到寺院、宝塔、玛尼堆等都要按顺时针方向绕行。认为走反了,不仅没有功德,还会有罪过。所以,我在大昭寺时;接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圈,以示随乡入俗。

可以说,在西藏10多天的日子里,在那片纯净的天空下,我找回了许多已经失去的东西,并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净化,尽管有时是暂时的,但我无怨无悔。

以上说的西藏更多是她的山水之美,如果就此说,这就是西藏,其实是比较表象和浅薄的,而我觉得更迷人的是她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当我们以历史之眼看西藏时,你会在其无比壮丽的山川这道迷雾之后看到另一个更伟大的西藏,另一个更久远更神奇同时也更深刻的西藏。如果你和我一样用心、用笔、用脚抵达过西藏;如果你聆听过扎什伦布寺悠远的诵经声,而想到藏传佛教上千年的香火不绝的风风雨雨;如果你抚摸过传说是藏人起源之地的泽当古镇外的雍布拉康的残垣断壁;如果你看到过大昭寺前永远不断的虔诚的朝圣者脸上的那份真诚;如果你目睹过拉萨街头那眼神迷茫的放生羊;如果你知道曾经十分强大的古格王朝一夜之间神秘地从大地上消失;如果你在经过骷髅墙时感到一丝生命的脆弱和卑微;如果你遥望布达拉宫的金色屋顶时突然想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至今还不知道魂归何方;如果你进入大昭寺时,想起文成公主在这里的漫长而寂寥的岁月……经过这许多的如果,你一定会发现,西藏不仅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美,山水美,壮丽美;她更有一种博大宏伟的历史之美。几千年深沉凝重的历史和文化,浇铸了多少说不尽的英雄与伟业,光荣与梦想。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当我在西藏涉过一条条河流,翻过一座座大山时,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大才子王勃在南昌写下的参透了人生与自然法则的妙句。

在西藏的日子里,我一次次地想起藏族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想起年轻而可惜的天才诗人海子以及他写西藏的诗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遥远的青稞地,除了青稞,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时石头,飞到我身边,石头长出,血;石头,长出,七姐妹;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