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7904900000018

第18章 人生几何(1)

正月十五品孤独

己丑年的元宵节,你正在浪漫夏都庐山公干,热情的主人知道你在小城也是一人,怕你寂寞,便邀请你留在山上过元宵节。但你觉得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候,如此打扰朋友,心里委实觉得不安,便匆匆下山。

车子驶进小城时,已近黄昏,街上行人稀少,大概都回家团圆去了,你便叫司机也回家团圆,自己一个人走向食堂。昔日热闹的食堂,此时仅剩你一位食客。虽然食堂的师傅不乏热情,但你内心的那份寂寞和无奈,真的无以言说。

吃完饭,你一人在小城的街上默默地晃荡着。此时,四处的鞭炮已轰然炸响,各色礼花腾空而起,小城的天空被点缀得绚丽烂漫。一向被你忽视的小城,此时似乎也向你展示出几分她的妩媚。更曼妙的是月亮也升起来了,月亮又圆又大,挂在你的头顶。看着天上的月亮,望着街上的灯火,你心里唏嘘不已。你想到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描写元宵佳节的优美诗词,比如说你最喜欢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和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你轻轻地吟诵起唐朝苏道味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1000多年过去了,唐朝诗人苏道味描写当时京城长安的正月十五元宵夜的景致和今日小城街头的景致竟惊人地相似。可见,时间消蚀的只是一茬一茬的人群,而永不消失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它经过时间的积淀和打磨在我们的心中一代一代堆积,生生不息,闪闪发亮。

在小城你既没有亲戚,也没有多少朋友,更谈不上红颜知己相伴,漫漫长夜只能你一人度过了。在乍暧还寒的时候,你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走着。而此时的小城比起刚才,还显得热闹些。街上是欢乐的人群,空中是纷飞的礼花,天上是皎洁的月亮,真是一幅天、地、人共和谐的图画啊!那情景真的有点像元朝一位无名氏写的《折桂令·元宵》中的上半阙:“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看着身边的人欢天喜地的样子,街上似乎只有你是个孤独的旅人,似乎只有你是多余的。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便慢慢地踱到你临时租住的破旧的小屋,一人走到荒凉的阳台上赏月,看星星。

己丑年元宵节的月亮,又圆又亮,完全可以媲美中秋之月。这一点,你真是没想到。自从流落到小城,多少个元宵都是你一人独处,因为害怕孤独,引起联想,所以,过去的元宵夜,你很少关注月亮。没想,今夜不经意之间,竟发现,这月亮特别的亮堂。面对这美好的景致,可惜“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你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一坐几个小时,静静地看着月亮,和月亮轻轻地对话,什么也不说,当然也没有谁和你说。你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陷在沙发上,任思绪自由自在地,无边无际地飞扬、飘荡。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味它所带给你的快乐或者忧伤的情感,从而让心灵达到一种空灵,得到前所未有的净化。你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还不忘给自己找理由。因为一位作家说过:“人心灵其实是个怪东西,别以为所渴求的,只是欢乐和幸福,它所渴求的其实是丰富和充实。”

可以说,孤独已成了你的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孤独深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小城漂泊的日子,心里空落落的就像一根浮萍,孤苦无助。说来你自己都不相信,有时,你竟然怀念孤独。怀念,那一个个空气清新的早晨,你一人跑到扬子江边看冉冉升起的朝霞;怀念,一个人上班时在院子里独自端详枝条上刚刚抽出的嫩芽;怀念,大雨过后彩虹高挂的黄昏,片片晚霞涂满一张张从容的脸,那重重的暮霭下有倦鸟归巢的温馨;怀念,一个人寂寞无奈的心痛和醉人的等待的滋味。

你有时非常矛盾,你不知道你的孤独状态,是你自己刻意制造的结果,是作秀,是玩高雅;还是确实被生活逼得无可奈何,在小城确实难觅知己。其实,多数人都害怕孤独,在一个人的时候总想找个人来陪,或者用种种娱乐活动填满独处的时间,你也不例外。但你是那种不愿意打扰别人的人,所以,多少痛苦和忧伤都得自己扛。可以说,你在小城的孤独,并不是你真的想孤独,而是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你的同类。比如说,你在美国听过的犹如天籁之声一般的交响乐,你在北京欣赏过的纯正的俄罗斯芭蕾舞,你在全世界各地看过的许多美轮美奂的景致,你在书海畅游时领悟到的内在哲理。你无处诉说,你无人分享。你给自己安慰说,你的孤独是一个智者在高处的孤独。

你知道,当人孤独的时候,如何确定自己、处置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很紧要的社会问题。孤单和孤独是不同的,孤单通常是形象化的,比如形单影只,而孤独的明确指向是心灵,是心灵之痛。你在小城,当然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更多的是心灵的孤寂和无助。孤独中隐藏着自由,你希望找到一条自由之路,但恐怕很难、很难。

孤独是美,寂寞却难耐;孤独是酒,越长久越香。但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孤独,领悟孤独,咀嚼孤独,体味孤独。只有当你的心灵丰盈、充实起来的时候,孤独才不会显得苍白和无奈,也只有能享受孤独的人,才能认识自己,清醒自己,找回自己,美丽自己。从另一方面来说,孤独,实际上是一种极致,一种大雅。

正月十五的璀璨灯火,慢慢地熄灭了;欢乐的人群也像鸟儿一样地归巢了,只有你,一位小城的匆匆过客,还在银色的月亮下,淡淡的露水中,蓦然回首那份曾经的心灵的富足,独自品味似水流年,喟然浩叹,伤感不已。是啊!曾经有多少梦幻和期待,有多少迷惘和忧伤,转眼间,风光已去,韶华不再。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多少美丽的情怀,就这样随风而逝,只留下一次心灵的感叹,一丝无言的惆怅,一缕回眸的尘香,而天不老,地不荒,情难绝……

聒碎乡心梦不成

丁亥年末,一场久违的暴风雪狂袭着江南江北,霎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可谓浪漫之极。浪漫之后就是灾难,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有不少地方停水停电,交通中断。恰恰此时,又值年关,渴望回家的人们忧心如焚。

而你所在的小城更是这场灾难的直接受害者,有的地方停电,有的地方断水,交通更是如履薄冰,真是透骨的寒啊。早晨起床,你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冰路上跋涉着,不小心,“啪”一屁股坐在地上,你欲哭无泪。在小城流浪的日子,真是吃尽苦头,受尽折磨。10年来,大洪水,大地震,大风雪……灾难一个接一个,你真的就差一点倒在这片多灾的土地上。想想不寒而栗,你这是何苦呀!放弃美国,放弃北京,放弃省城,在小城流浪漂泊。没有亲人,没有温暖,饱受饥寒,受尽委屈,这究竟是为什么?你自己都闹不明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必须回家,家有老母等你归啊!你知道,再不回家风雪真的要封锁所有的道路了,公路已经断了好几天了。即便勉强不断,也是上得去,下不来。想来想去就指望火车了,你兴冲冲地买好了票,指望尽快回到省城。哪曾想,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在寒风凛冽的火车站,从下午5点到凌晨2点,你足足等了9个小时,还是没有开车的消息。你问车长,车长说,他也不知道,你失望了,真的失望了。照此下去,折腾到天亮也到不了省城。9个小时,都快飞到美国了,而你却在小城的火车站里饥寒交迫,冻得瑟瑟发抖。省城就在前方,却仿佛遥不可及,你退却了,然后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小城的雪地里跋涉着。此时,万籁俱寂,灯光幽暗,无论是省城还是小城,人们都酣然入梦,只有你,一个孤独的漂泊者,在小城的雪地里饱受饥寒。看见自己狼狈而颤抖的身影,你的耳边回响起纳兰性德在东北雪地里的歌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啊!故园离你很近,但却离你很远;母亲离你很远,但却离你很近。你这一辈子最牵挂的人便是母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的民俗,你一定要回家。可此时,大雪纷飞,冰锁大地,连鸟儿都难南飞,你头一次感到了畏惧。

如果雪真的不停,如果冰真的不化,如果路真的不通,你只能呆在小城这个冰窟窿里,忍饥挨饿了。到了大年三十,恐怕连饭都买不着啊!这个寒冷的冬季真是把你的心凉透了,如果真是那样,那怎么办呢!寒冷,你可以忍受,寂寞你可以忍受,可饥饿你却战胜不了。此时,你似乎听见母亲在喊:“归来吧!归来吧!不要四处漂泊。”你似乎听见儿子在嚷:“回家吧!回家吧!我们在阳光明媚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等你。”但是,你看看自己,已是满身疲惫,眼里尽是酸楚的泪。从春天到冬季,从少年到白头,你有太多离愁别恨,浓得连些许的阳光都化不开。

你抬头看天,一只只大雁正在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雁儿可搏击长空,自由南飞,而你被窝在小城,有家难归,动弹不得,你甚至不如一只雁儿啊!想到此时,你不禁怒从胆边生,悲从心中来,霎时,愤懑和怨怼郁积在你的心胸,使你不得开心颜。

愤懑也罢,怨怼也好,无边的雪照样落在南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道路。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揉碎了你的心。你一时手足无措,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落寞和无助。

大年三十,终于放晴了,冰雪消融,溪流淙淙,鸟儿欢唱,嫩芽初上落叶松。你像一只出笼的小鸟,飞翔在南中国的上空,目的地:省城。你又听见大雁在唱:“盼归,盼归,莫把心揉碎,且等春来归。”

世事洞明皆学问

你读《红楼梦》时还小,对出自《红楼梦》第五回的《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似懂非懂,正确地说,是不懂。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特别是你一人在小城流浪的日子,那份苍凉一直写在你的眼里,烙在你的心中。你才觉得古人说的许多话都是极富哲理的,特别是这副世人耳熟能详的对联。

这副对联是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价,它包括三个重要的概念—世,事,人。世,即世理;事,乃事理;人,即人情。曹雪芹把它装裱在王熙凤的“办公室”里,对她时时进行激励。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是大观园的大管家,管理着贾府上上下下的家政事务,里里外外的应酬,如没有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手段,泼辣伶俐的个性,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以及对事情把握的尺度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一大家子事务的。王熙凤可谓八面玲珑,游刃有余。

而你当年是不懂这些的,哪怕你能熟练地背诵这副对联,你也照样不懂它的真正的含义。这副对联的含义可谓太深奥,太广博了,大到囊括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值得我们用整个生命去诵读。而你是做不到的,甚至根本没想过。多少年来,你只信奉儒家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哲理,只要学贯中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别的都不重要。读了书,就可以“条条道路通罗马”啊!不读书,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啊!别的在你的眼里都不屑一顾,当你年少时被人用“才子”“诗人”“名记”来恭维的时候,那份得意,那份自满,那份豪情,真的无以言说,你以为鲜花会一直为你盛开;笑脸一直会陪伴你。于是,你心高气傲的特质,从来没有改变。你甚至天真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有文化,有思想,你就不需要低下你高贵的头颅,弯下你挺直的腰杆。当你昔日的风光不再,在小城日益被边缘化,甚至像阿Q一样在饥饿线上挣扎的时候,你才知道,昔日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可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多么的宝贵;你才知道,你那点可怜的书本上的知识是多么肤浅、渺小;你要应付社会这座大熔炉是多么的不够。纸上的知识仅仅只是知识海洋的一部分,世上的知识无穷尽啊!作为个体的生命来说,长寿的也就百、八十年吧!是极其有限的。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主要靠站在前人的肩膀来完成。前人的肩膀则是靠知识积累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谁都不是天才。况且,只有博学的人才能世事洞明,只有阅历多而通人情世故的人才能写出人生的好文章啊!谁说不是呢。

在你人到中年,鬓染霜雪的时候,你才慢慢悟出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一些含义。当然,对你来说,已经晚了一些,可喜的是,你已经有所认知了,你慢慢认同了西方哲人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15%靠书本知识,85%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能修炼到这种程度,那么干什么事都会胸有成竹,如鱼得水;写啥文章都会,飘逸华丽,落笔有神。

人是有感情的智慧动物,人也是最有个性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处事的技巧,但要做到滚瓜烂熟,八面玲珑则是太难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要看你对世、对事、对人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了。

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不少人来说,可能比较容易,但对你来说则是太难太难了,为什么?还是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想到了,你想去改变自己,可是你做不到。所以真性情的你,不需要去奉承他人,吃亏也罢,艰难也好,你,就是你,一个不谙世事、书生意气的读书人;一个堂堂正正、性格耿直的文化人……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上中学时,渴望上大学;上了大学,渴望分到省委的大机关;进了大机关,渴望早日做上处长;做上了处长,又梦想着新的进步。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许多有为年轻人的梦想。我相信了自己编织的童话,于是便成了童话里幽蓝的花。在童话里,我把自己一页一页从少年翻到了中年,翻到了只能靠回忆过去来打发日子的尴尬。时至今日,我只能慢慢咀嚼自己种下的痛苦。一边咀嚼一边流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