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若只如初见
7904900000016

第16章 文化苦旅(15)

出了大学厅,我看见了尖尖的塔顶,直插青天,这就是著名的纪念教堂。据说,教堂是为了纪念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哈佛大学的学生所兴建。由于教堂本身散发出的历史的庄重感,可以说,每一个游历哈佛的旅人都会去看一看,哈佛不仅出优秀的学子,也出伟大的战士。教堂的正对面便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学图书馆—怀德纳纪念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藏书量达500万册,为全世界各大学图书馆之冠。该馆是一位名叫怀德纳的父亲为了纪念1912年乘坐“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而沉没大西洋的儿子而捐建,他的儿子是哈佛大学当时的学生。整个图书馆非常的庄严、气派、宏伟,用清一色的花岗石建成,其硕大无比的圆柱,气势极为恢宏,天顶上雕刻着各种艺术造型,整个风格是罗马式建筑,其华丽的外表,独行的设计,恢宏的气势,优质的建材,真的令人叹为观止。在其壮丽的大厅里,我徘徊复徘徊,一遍遍地浏览,不忍离去。在其宏伟的台阶上,我和哈佛大学学生一样,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悠闲地坐着—为的是体验哈佛,解读哈佛。五月的阳光下,坐在哈佛的台阶上,真好啊!哪怕只有短暂的两小时,我也知足啊!对人到中年的我来说,这就是我的哈佛梦……

出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再沿着道路前进,我看见了四周由玻璃环绕,并有现代风格阶梯的冈德厅,夹拥道路两侧的大型建筑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纪念厅,建筑物顶上由一四角形的高塔构成,有一金字塔形屋顶的建筑物便是著名的桑德斯剧院。出了剧院沿柯兰街左转,经过布施·赖辛格博物馆,我看见了风格独特的、建成于1973年的科学中心。

哈佛大学不仅以其学术水平著称于世,其众多的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也让人啧啧称奇,流连忘返。哈佛大学有福格艺术博物馆、布施·赖辛格艺术博物馆、阿瑟·M.萨克勒艺术博物馆。这三大艺术博物馆为配合大学的美术专题研究,每年都要更换其内容,由此可见其阵容之庞大,这个制度形成于1911年。对西洋艺术怀有浓厚兴趣的我,岂能错过观看世界一流博物馆,美术馆呢?我选择了福格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新乔治亚王朝风格的建筑。进得门来,映入眼帘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美丽庭院,各个展室便分布在庭院的周围。所展作品主要是从中世纪至现代的西欧美术,包括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后期印象派的绘画和雕刻等。一楼展示中世纪的作品,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17世纪荷兰、意大利银制品、版画、平面艺术等,二楼则分19、20世纪美国绘画、20世纪欧洲绘画、素描等部分展出。沃特海姆作品展示室中,印象派、后印象派之作品夺人眼球,令人称奇。

出得福格艺术博物馆,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了。夕阳温柔地照在查理斯河面上,使河面放射出一种迷人的光辉。我则躺在碧绿的草坪上休息片刻,放松心情,看着眼前走过的三三两两的哈佛学子,或喃喃细语,或侃侃而谈,一脸的灿烂,我的心中真的是羡慕不已。一辈子和哈佛无缘,只能人到中年时,来看一看“梦中情人”真是伤感不已。哈佛,哈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你永远都是我的梦……

法兰西的“浪漫之声”

6月5日夜晚,江城武汉,星光灿烂,湖北交响乐团和法国驻武汉领事馆联袂合作,在“中法文化之春”之际呈现出大型交响音乐会“浪漫之声”。

19时30分,音乐会在位于月湖之畔、汉江之滨的琴台音乐厅举行。我注意到,音乐厅既富有创意,又气势恢宏,音乐厅屋顶中间顶板以八片连续流畅 金属板构成,七条玻璃天窗穿插其中,恰似流水,仿如琴弦。而入口处十六片立柱构架,有编磬之意。两侧墙面呈现一道道发光印迹。仿如水瀑冲刷,岁月雕琢的痕迹。暗喻千年琴台,古韵犹存。

音乐厅隔月湖与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琴台相望,其矢志追求的节奏轻快,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感;飞扬流动,意气风发的舞蹈感,正与楚人“乐观开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相吻合。其交响音乐厅采用欧洲古典式装修风格,以金色、红色为主色调,营造出高贵、典雅、金碧辉煌的艺术氛围。给人以浪漫、梦幻的感觉。

音乐会由法国著名指挥家马克·图曼(Mare Trautmann)指挥。在目前中国最豪华、最浪漫、最现代的音乐厅里,由来自浪漫之都法兰西的指挥家,来指挥中国最棒的交响乐团之一——湖北交响乐团,又是在这个有星光照耀的夜晚,所有的观众的心中无不洋溢着一种浪漫的法兰西之情。

随着指挥马克·图曼指挥棒的挥起,由100多人组成的强大的湖北交响乐团,首先奏起了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

“《罗马狂欢节》”序曲,以一段取自塔兰泰拉的奔放号声开始,接着,哀伤的英国管奏出深沉抒情的旋律,此主题源自歌剧第一幕第二场中的金饰匠们所唱的歌曲。不久,随着主要的萨塔列罗主题的出现,金曲突然变成了全乐队强奏,它在序曲的其余部分中占了统治地位。在将近结尾处,萨塔罗似乎逐渐消失,听上去很遥远了。只剩下它的节奏在第二小提琴中浮动,不久,舞曲又重新出现,比前面任何一次都要奔放狂野,不断变换的节拍和绚丽的乐队色彩相辉映,壮丽无比。

马克·图曼不愧为享誉全球的指挥家,他懂得如何为观众期待的交响乐赋予色彩。值得称道的是,他向人们展示了在充满诗情的场景中,音乐就像抒情诗一样的美好。

随着马克·图曼指挥棒在空中的凝固,音乐戛然而止,马克·图曼转身向观众致意,观众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由比才作曲的《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轰然奏响,第二组曲分“田园曲”、“间奏曲”、“小步舞曲”、“法兰多尔舞曲”四个乐章。

比才的《阿莱城姑娘》本来是戏剧配乐,剧本为法国著名文学家都德所作。

湖北交响乐团为我国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几十年来,演出了《洪湖赤卫队》、《樱花》、《江姐》、《大三峡》等几十部歌剧。乐团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马克·图曼和湖北交响乐团的合作,可谓琴瑟之和,恰到好处。这样的指挥,这样的乐团,这样美丽祥和的夜晚,一切都充满着甜蜜和浪漫。

中场休息15分钟后,观众期待不已的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又轰然奏响。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不仅是柏辽兹个人的代表作,更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幻想交响曲》极富独创性,特别是在音乐中直接引入了标题意义。本曲问世之后,一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柏辽兹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带有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着的热情,使他摆脱了形式上受约束的古典交响曲,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他不像门德尔松那样引用客观的标题,而是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并在这一交响曲中构成了自传式的内容。全曲在结构、和声与旋律方面都存在着大胆的创新,由此开创了自由浪漫主义的道路。

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附有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