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企业会计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编制
7903600000001

第1章 总论(1)

揖学习目标铱

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财务会计目标内涵与基本要素的内容;掌握会计确认及计量的内容和原则;深刻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与要求;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揖能力目标铱

能够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内涵,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明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核算基础。

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虽然会计是一种人们的主观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客观经济过程作出的反映,但它既是社会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其本身又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会计分化出许多分支,而每一分支都形成了一门学科,其中财务会计就是它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是当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的指导下,对企业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中能用货币计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会计模式,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管理者提供在谋求增收节支、提高效益或进行理财决策时参考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因此,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会计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其研究内容可划分为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和理论会计等。

按财务会计的内涵划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广义上的财务会计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国际会计;(2)狭义的财务会计仅指企业财务会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财务会计系狭义上所指。

按其服务主体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经济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助于其正确进行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它是以会计法规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指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与处理,并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各方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信息。

其中,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计量是解决如何对会计要素在记录时和在报表中数量的描述问题;记录是将经过确认和计量的项目在账户中正式记载的过程;报告是以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管理会计又称对内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两者有各自的特点:(1)财务会计控制资金的占用,管理会计控制成本的发生。

(2)财务会计遵循“凭证寅账户(簿)寅报表冶这一会计基本模式。管理会计所用的会计方法比较灵活,视需要而定,管理会计要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资料不足时还要另辟资料来源。

(3)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具有较大的概括性,既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之用,也供企业的上级领导部门、财政银行系统以及关心企业财务状况的各方面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资料具有较多的针对性,它主要是满足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需要。

(4)财务会计对数据的正确性要求比较严格,各项数据之间存在着相互勾稽关系。管理会计较多强调数据的决策有用性,对数据的正确性和勾稽关系的要求不如财务会计那样严格。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财务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会计分支,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财务会计有以下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

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以便他们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且要求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够反映企业整体情况,并着重历史信息。

(二)财务会计以财务报告为工作核心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会计信息,最终通过会计报表将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财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也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为了使财务会计对外输出的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完整,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以客观态度、实事求是地对有关交易或事项进行反映。

(三)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统一、定性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为了保证输出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要求,财务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运用了较为成熟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即通过复式记账系统、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与费用,以及会计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原则。

(四)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

公认会计原则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准则,是组织会计活动、处理会计业务的规范。公认会计原则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所组成。作为补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并结合行业特点,还制定了特殊行业会计制度。这都是我国财务会计必须遵循的规范。

财务报告的目标与基本要素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也称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因此,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必然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财务会计目标定位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冶因此,我国财务报告目标要求,一方面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执行情况。它明确指出了财务报告应该向谁提供信息;提供哪些信息;怎样的信息才是对决策者有用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责任及资源使用效率的信息,即信息质量的标准如何。所以,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根本前提,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为了更好地使稀缺资源在资本或其他市场上进行有效分配,实现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目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发展前景与能力;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有助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达到监管经济活动、制定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统计等宏观调控目标。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方向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是否改变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任务。

二、财务报告及其编制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还应当包括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三、财务报告要素

财务报告要素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是会计工作用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因素。既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其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

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这个定义强调了资产的三个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项资产作为资源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将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源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不能不作为资产确认。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企业应拥有其所有权,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支配,但对于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能够对其实施控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信息质量要求,也应当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因此必须是现时存在的而不是预期的。资产按其流动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能够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及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如果资产预计不能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持有资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交易,这些资产都应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无论何种形式的负债,都是一种现时的义务,最终在履行该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因此负债是现时存在的义务而不是预期的。

负债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年内(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企业的流动负债项目很多,具体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一般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具体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称业主权益或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其金额等于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又称为净资产。因此,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所有者权益具有如下特征: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不需要企业偿还,其形成的资产可供企业长期使用,其出资额依法登记后,不得随意抽回,除非企业发生减资、清算;(2)所有者投资形成的资产是企业偿债的物质保证;(3)所有者凭借其享有的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投入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在公司制企业中,实收资本即为股本,即按股票面值或核定的股本缴入的资本部分。实收资本(股本)是投资人分配利润的依据,投资各方通常需要按照各自投资的份额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