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
7902600000049

第49章 大班(21)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王开

活动来源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作息制度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课间十分钟”是其中的重大变化之一。许多小学生刚入小学时因安排不好课间活动而影响了上课质量,因此我们选择了“课间十分钟”这个活动内容,以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认为,幼儿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解决幼儿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会自主安排自习课和课余活动的有效途径,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积极学习计划课间活动的内容、合理安排做事的顺序,以培养幼儿自我计划、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因为真正的幼小衔接不只是认知发展上的,更重要的是态度和能力层面上的。

活动目标

1.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做的事情及其重要性。

2.学习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能用符号进行表征。

3.能用连贯的语言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计划。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半日生活。

2.物质准备:课间十分钟小学生的活动照片;三张课间活动图片;幼儿记录笔和纸。

活动过程

1.看照片,引发幼儿回忆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感受其重要性。

(1)幼儿观看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照片。

提问:照片上都有谁?同学们在做些什么?同学们在什么时间做这些事情?

(2)教师具体总结幼儿谈到的课前准备活动(准备下节课要用的书本和学习用品)、生活活动(喝水、如厕)和体育活动,并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课间十分钟活动的重要性。

为什么课间要喝水、如厕?为什么要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为什么要做些体育活动呢?

(3)教师拨时钟让幼儿观察十分钟的时间,使幼儿知道十分钟的时间非常的短暂,小朋友做事情要抓紧时间,动作迅速不拖拉。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进一步了解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

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连贯讲述。

提问:小明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你们认为小明应该怎样做呢?

通过讨论以上问题,让幼儿知道在课间十分钟里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先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或先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然后再去玩。这样既不耽误学习,又玩得开心。

3.幼儿计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并用符号进行表征。

(1)谈话:小朋友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想怎样来安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计划。如:我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做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示范如何使用符号表征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顺序。

讨论重点问题:你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做事情的顺序?你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想要做的事情?

(如:喝水。)

(3)幼儿自主做课间十分钟计划,教师巡回指导。

4.分享交流课间十分钟计划。

(1)小组分享交流,教师倾听了解幼儿的计划。

(2)展示幼儿的计划,师幼共同分享讨论。

教师选择典型的计划,请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计划。(如:课间十分钟我要做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讨论计划的合理性、灵活性。分享不同的记录符号表示的内容。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做小课堂计划,离园后的家庭计划等,提高幼儿自我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活动反思此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在幼儿参观小学后引发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且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在课间十分钟里看到同学们做的事情;第二环节,主要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讨论、发现课间十分钟应该做的事情,教师的小结为幼儿有目的地计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提供了经验基础;最后的环节,给了幼儿运用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计划的形式进行再现,通过讨论幼儿巩固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层次清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了解课间十分钟里要做的事情,通过观察、讲述、计划,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运用符号的形式大胆地进行表达,有效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活动评析幼儿初入小学,会面临着很多的不适应。社会活动《课间十分钟》是针对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次活动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讨论、计划,帮助幼儿树立有计划的做事情的意识。本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主要围绕着“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来展开,逐步将幼儿的认识引向深入,情感的体验也逐步增强。最后,分享交流计划,使幼儿的认识又一次得到提升。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运用图示符号来表征,提高了符号记录能力,为记录作业、做好听课笔记等活动提供了方法上的准备。整个活动紧凑、有序,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考、表达的空间,设计颇具匠心,这样的活动才是现实意义上的幼小衔接,真正体现了促进幼儿终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点评: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王少娟)

成都幼师实验幼儿园杨曦

活动来源我们的小餐厅总是最热闹,最受孩子喜爱的地方。小厨师们不厌其烦地为客人制作着一道又一道的餐点,还经常推出创新菜肴,也为像“汉堡加不加青菜”一些小问题争论不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学习,不时进行英语对话,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的确,幼儿的第二语言就是在具体环境中运用所产生的,而语言能力也是在具体环境中不断运用而提高的,丰富这些贴近幼儿生活、游戏活动的双语内容,将生活与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语言,将会使语言得到反复练习和强化,促进儿童习得语言。因此,我将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编写绘制成能够让幼儿阅读的大书,以英语阅读为切入点,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向五大领域延伸,向家庭社会生活环境拓展,开展了与该主题相关的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在“用”字上下工夫。

活动一:饼干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词flour,raisins,honey,oven。

2.能听懂句型Whatcanyousee?并能用句型Icansee.回答老师的提问。

3.理解、阅读大书Cookies,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爱吃的一些食物的制作原料和方法;认识蜂蜜、面粉、烤箱。

2.物质准备:闪示卡;歌曲PointatYourEyes;蜂蜜、葡萄干、面粉;磁石娃娃;大书Cookies;烤箱照片等。

5.结束活动。

师:“Saygoodbyetouncle.”

活动延伸

1.在小餐厅、美工区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制作、游戏。

2.开展义卖、六一冷餐会、快乐西餐厅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了解中西方文化。

活动反思创设并分析读本是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前提,对于一些幼儿来说读本中有的内容听说过、见过,但是不太熟悉,如烤箱、面粉。通过教学活动幼儿可以调整、完善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于是我开展了采访妈妈等活动,以做好阅读前的知识经验准备。活动的设计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水平,对读本进行了一些改编,围绕幼儿的兴趣与需求,设计并及时调整英语活动,如:“活动二”是预设的。第二天,孩子告诉我回家还和妈妈制作了色拉,于是针对幼儿兴趣生成了“活动三”。整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乐意用英语同他人交流,不断地巩固复习,最终达其目标。同时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如西餐厅、面包店等,有效地为教学服务,这些资源中储藏着丰富的多元文化,使幼儿对中西方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评析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活动中,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选择内容,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第二语言学习规律及发展水平,运用科学有效的游戏法、情景创设法、TPR 教学法等教学策略组织活动。游戏活动注重动静交替,先听后说,由易到难,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别,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如:对口型游戏能帮助幼儿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观察老师单词发音的口型,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单词发音,而抢椅子的游戏让每个幼儿有充分的在听力方面的输入,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出做好了铺垫。而接下来的“Whosmissing”等游戏活动则包含了听、说、做,使得每个幼儿都在轻松的学习方式下练习了英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点评: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