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
7902600000032

第32章 大班(4)

河北省直机关第七幼儿园孙景旻

活动来源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用纸也越来越大方,一张纸上往往只画一样东西就不再用了,家长也觉得就一张纸,不值几个钱,没有必要限制孩子,所以孩子没有节约的习惯。而空洞的说教作用微乎其微,不见成效。怎样才能让幼儿体验纸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呢?于是我们查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造纸的工作流程、所需原材料等,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图片、影像资料等了解造纸需要大量木材,理解如果浪费纸张就是浪费木材,就会影响森林面积,就会影响环境保护,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等。”蔬菜造纸“是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搜集食堂做菜废弃的叶、茎、皮等进行加工,制造成纸,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纸的制作过程,也了解了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造纸,让幼儿了解了变废为宝的道理,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蔬菜纸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2.发展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萝卜缨、菜花叶、油菜和芹菜的老叶、芹菜的茎、姜、萝卜、土豆等蔬菜;锤子、案板、捣蒜锤、捣蒜罐、葛粉、海绵、纱布、抄纸框(用密度精细的金属丝编织成小网做底,木条做框,框分作内外两层,可以将网夹住;大小可根据需要而定,比如和B5纸一样大小)、一盆清水。

2.经验准备:在以前的活动中了解木材造纸的常识。

活动过程

1.逐一出示并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造出来的?蔬菜也能造纸,你相信吗?今天我们就来实验蔬菜造纸。

2.幼儿自由结组(5~6人一组),选取喜欢的蔬菜备用。

3.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了解蔬菜造纸的条件和过程。

(1)把选取的蔬菜(太长的要先掰成寸段)放在案板上,用锤子锤击(锤击时要把手拿开,注意安全),使其变得柔软细碎;

(2)用纱布包裹住被锤击过的蔬菜,用力挤去水分;

(3)把挤去水分的蔬菜放入捣蒜罐中,用捣蒜锤进一步捣碎(捣得越碎越好,蔬菜越碎做出来的纸就越光滑、细腻);

(4)将半小勺葛粉溶解在50毫升温水中,然后与捣碎的菜充分混合;

(5)把抄纸框放入装满清水的盆中,再把混合了葛粉的蔬菜全部放入抄纸框内铺平(此时还可以放入花瓣、叶子等摆出造型以进行装饰,晾干后就是一幅漂亮的装饰画了);

(6)把抄纸框从水中取出,平放在木板上,用海绵轻轻地将水分吸干;(

7)把木框拿开,轻轻地将网翻扣过来(蔬菜纸挨着木板),然后轻轻地将网拿开,再用纸巾轻蘸,进一步吸去蔬菜纸的水分;

(8)将放有蔬菜纸的木板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阴干。

4.引导幼儿观察后讨论:“为什么有的组的小朋友能够造出纸来,有的组就没有造出纸来呢?”

(通过讨论,重点让幼儿明白,只有纤维粗长的蔬菜才能造出蔬菜纸,如萝卜缨、菜花叶、姜、油菜的老叶和芹菜的茎)活动延伸1.等到蔬菜纸晾得半干时,用电熨斗隔着纱布将蔬菜纸熨平。2.待蔬菜纸晾干后,用它剪出不同形象贴在彩色纸上,做成漂亮的贴画。

3.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蔬菜纸,拿到幼儿园进行展览,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了纸的制作流程,知道了有粗长纤维的植物能够造出纸来,而像土豆、萝卜这样纤维细小且少的蔬菜则造不出纸来。幼儿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烦琐的程序、复杂的过程、每一步精确的要求都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纸张的来之不易,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后,幼儿会珍惜每一张纸,不会再轻易地浪费一张纸。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已经完成,幼儿了解了蔬菜造纸的方法,知道了只有有粗长纤维的蔬菜才能造出纸来,并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他们也了解了造纸需要大量原材料,只有节约用纸,才能节约原材料,才能保护环境。但是一次活动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不忘教育,让环保、节约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幼儿的心里面,使环保、节约成为每一名幼儿的习惯。

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加入葛粉的量、抄纸框的使用等几个环节中,幼儿操作是有一定的困难,必须由老师帮助或控制,这就使得幼儿的自主探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活动评析本次教育活动很有新意,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蔬菜造出了纸。这不仅使幼儿对蔬菜、对造纸、对环保等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且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活动目标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活动过程自然、合理,密度适当,而且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很有特色的一次教育活动。

首先,选题较好。蔬菜能够造纸是很多人不熟悉的,更是幼儿不了解的内容,但是教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教育的需要出发,选择了符合幼儿需要又感兴趣而且与我国的环保教育密切相关的主题,体现了教师的独到眼光。

其次,注重幼儿的操作、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是本活动的主要特色。作为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就直接出示了蔬菜,指导幼儿一步一步地造出了“纸”,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他们经过自己的操作不仅了解了造纸的复杂过程,而且知道了只有具有粗长纤维的蔬菜才能造出纸来。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非常兴奋。这次活动不仅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幼儿的探究心理。一次好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保证本次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应该能够激发幼儿产生无限的想象,产生继续探究的愿望,本次教育活动应该说就有了这样的效果。

(点评: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张玉暖)

成都幼师实验幼儿园黄敏娟

活动来源对“我喜欢”这个话题,孩子们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并且有了很多的谈资,但句子都用得很简单。针对这个情况,我带领孩子们阅读了《我喜欢》这本书。读本中所呈现的句式“×喜欢在×××来×去”,正好符合我班幼儿的学习要求,有助于帮助他们规范语言。

在进行了“大书阅读”和“小书阅读”两个活动以后,孩子们对于仿编书中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尝试着仿编了起来。基于孩子们有制作图书的经验,我们开展了这次仿编自制图书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孩子们积累另一种制作图书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地仿编作品,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2.幼儿能制作简易的小书,体验当小作者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大书;白纸;小动物图片、小场景图片;水彩笔;剪刀。

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我喜欢”的游戏。

规则:一个幼儿起立拍手说:“嗨!嗨!我喜欢×××!”被点到的幼儿站起来以同样的方式说出自己喜欢的朋友的名字。

二、复习大书内容出示大书。

师:还记得我们上次一起阅读的这本书吗?书的名字叫什么?(《我喜欢》)师:我们一起来阅读一遍吧。“小马喜欢在草原上跑来跑去”,“鱼儿喜欢在水中游来游去”……以点指的方式带领幼儿朗读大书文字。合上大书后回忆内容。

师:书上讲到鱼儿喜欢怎么样?请做做鱼儿的动作。(以此方式问及书中的所有内容,让孩子以做动作的方式再次复习书中的内容)三、仿编作品师:我也想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来编一编“谁喜欢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哈哈!我编出来了:“小兔子喜欢在草地上跳来跳去。”你们觉得怎么样?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编一编“谁喜欢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动脑筋想一想,要和书上的不一样哦。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仿编的内容后,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句子讲给全班幼儿听。四、集体制作大书教师建议将大家仿编的内容制作成书。师:小朋友们编了这么多好听的话,不如我们把它做成一本书吧!师:今天,我要用另外一种办法来做书,只用一张纸就可以做出一本书了。

教师用白纸做成一本简易图书(附图)。带领幼儿一起复习书的构成成分。师:一本书应该有什么呢?(封面、封底、页码……)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封面的内容。师:封面上应该有什么?(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师:我们的书的名字是什么?作者写谁呢?(和孩子们边商量边制作封面)师:我这里准备了几个小动物的图片,我们来编一编他们喜欢在什么地方怎么样?依次出示小兔子、猴子、熊猫,让幼儿编一编,教师根据幼儿编的内容用贴画的方式制作每一页。师:我们的书就做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我们自己制作成的大书吧。带领幼儿阅读集体制作成的大书。

五、幼儿制作小书师:刚才我听到小朋友们还编了很多好听的话,想不想把自己编的话做成一本小书,当个小作家?师:现在,我们先来折小书。

带领幼儿用白纸剪折简易的图书。折好小书后,集体指导幼儿制作小书。师:我们小书的封面上应该有些什么?(书名、作者名)师:作者应该写谁的名字?(每个幼儿自己写上自己的名字)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制作封面。

师:桌上的筐子里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片,还有很多背景图片。小朋友来编一编,谁喜欢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编好后,找到这个小动物的图片,和它喜欢生活的地方的背景图片,贴在一页上面。这样就做好了一页,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做好了一页以后,应该在右下角写上什么?(页码)师:我们一共要做几页呢?(3页或6页)师:如果你需要的图片没有怎么办?(用彩色笔添画上去)师:最后还要设计好你的小书的封底哦。

幼儿各自用贴画的方式呈现自己仿编的内容,教师巡回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包括仿编内容和小书制作的指导。

六、活动结束幼儿制作小书完成。

师:我看见小作家们做出的书都非常漂亮,跟你们的朋友一起分享一下你做的图书吧!幼儿与同伴相互阅读自制的小书。师: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做的图书。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自制图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

2.将幼儿制作的小书投放到语言活动区,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和同伴分享阅读。

3.在语言区投放图书制作材料,幼儿自主命题制作图书。

活动反思

1.在刚开始阅读这个读本时,幼儿不太理解动词叠词“×来×去”,有时竟会说“小兔在家里书来书去”。在经过几次有趣的模仿游戏后,幼儿体会到了动词叠词的正确用法,因此,在仿编作品的时候用得比较贴切。

2.在这个读本活动设计中,我将仿编作为其重点,因此在理解了读本内容后,在第二阶段中便让幼儿了解书的构成成分,对封面、封底进一步了解,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运用动词叠词,为仿编作好铺垫。在第三阶段中,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那些在集体仿编时没有被指导到的孩子。从幼儿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幼儿都能用书中的句子进行仿编,而且兴趣很浓。

3.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分享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但如果教学趋向模式化,兴趣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在此读本活动设计中,我安排了相关的游戏,以及制作另一种图书的方式,以求变换方式激发和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

活动评析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进行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一种有意义、有特色的尝试。对幼儿来讲,“我喜欢”这个题目有很多可以提取的生活经验素材,也可以衍生出许多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在阅读的复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出发,自然地过渡到读本中的内容,并结合读本中的句式,对幼儿的语言进行规范性要求和提升。多种方式的复习使幼儿对读本内容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编也就顺理成章。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入了关于书的结构的新经验,并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巧妙地制作图书的方法。整个活动过程清晰有序,儿童经验逐步提升,每个个体都得到教师充分关注,活动有较大的延展空间。

(点评: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卢伟)

方法:

1.如上图所示,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沿虚线折叠。

2.用剪刀剪加粗线部分。

3.左右手分别捏住a、b虚线,往两边拉开、合拢成书。

阅读大书:谁喜欢在什么地方怎么样?我们一起来阅读自己做的图书。

重庆巴蜀幼儿园唐倩

活动来源故事《会打喷嚏的帽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讲了一群耗子去偷魔术师的帽子时不小心把尾巴伸进他的鼻孔里,由于鼻孔痒,魔术师打了一个大喷嚏,老鼠以为这个喷嚏是帽子打出来的,吓得逃走了。所以这顶帽子也被耗子们认为是一顶“会打喷嚏”的帽子。故事生动、有趣,“焦点”突出,孩子们也都非常有兴趣,喜欢听。于是,我以这个故事为引入,开启了以下的戏剧活动。

活动一:我演得像不像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现角色的行为和情感特征。

2.尝试自主创编动作并能大胆表现出来。

3.体验戏剧表演中角色扮演的乐趣。活动准备故事磁带《会打喷嚏的帽子》。

活动过程

1.故事《会打喷嚏的帽子》。

(1)欣赏故事。

(2)讨论: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3)熟悉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根据故事,讨论如何用动作、表情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