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
7902600000010

第10章 小班(7)

活动目标1.感受小兔和狐狸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能随音乐游戏。2.喜欢参加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有初步控制自己的能力。

活动重点感受小兔和狐狸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能随音乐游戏。

活动难点有初步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狐狸头饰一个;狐狸家的背景一块;树、山、蘑菇等背景四块;花草若干;光盘、磁带、钢琴。

2.熟悉音乐中歌曲部分,会唱歌曲,能随歌曲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入场,引导幼儿熟悉“森林”场景幼儿听音乐进教室,教师重点关注幼儿动作是否合拍,鼓励幼儿在律动中相互交流。

二、复习歌曲,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1.发声练习:《小动物怎样叫》。

2.复习歌曲:重点关注孩子是否能在歌曲中融入小兔子的情感,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三、引发幼儿游戏兴趣,学习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完整感受、理解音乐。幼儿边听音乐边感受兔子和狐狸音乐的不同,然后提问:“小兔子藏好了?后面的音乐是谁?”

2.引导幼儿理解简单的规则。提问:“大狐狸一出来小兔子们怎么办?在森林里能藏到哪里去?”

3.完整游戏。

(1)第一遍游戏。重点关注:

①孩子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根据音乐形象进行游戏。

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动的、出声音的。

(2)第二遍游戏。加深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游戏后引导幼儿休息一会儿。(森林中轻松的音乐)

(3)改变情节,增加游戏性,进行第三次游戏。

狐狸口吻:“饿死我了,刚刚明明看到这么多小兔子,怎么一转眼就都不见了!我猜他们一定是藏到了大蘑菇、桃子树的后面,哼!我把它们都拔了,这下看你们往哪藏!”(减少遮挡物的数量)引导幼儿讨论:“这下可怎么办呢?我们还要出去玩呢,再碰到狐狸我们往哪藏呢?”鼓励孩子积极想办法说一说能往哪藏?肯定鼓励孩子不一样的藏法。

四、游戏结束,体验游戏的快乐

“噢,狐狸走喽,让我们一起来庆祝吧!”随兔子舞音乐做简单的动作,鼓励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边跳边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在表演区中提供不同音乐形象的音乐磁带、胸卡等,供幼儿分辨音乐形象。

活动反思此活动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孩子们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融入游戏的情境中,对游戏的把握和理解都比较准确。

考虑到小班幼儿动作反应比较慢,而心理上更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氛围,我活用了文本。把游戏中的藏设定在看见了狐狸以后,让孩子有较充裕的时间去藏,而且后面加了一些渐强的音乐,使幼儿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安全感。

此次活动中通过唱、玩、跳、藏达到了行动上的动静交替。考虑到活动中孩子在心情上始终是兴奋、紧张的,在游戏的中间特意设定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森林的意境中随轻松的音乐有一个心情舒缓的过程。

根据小班年龄特点,活动始终设定在一个贯穿的情境中,孩子自然地玩与学。游戏中狐狸拔走大树的情境设置,增强了游戏性,对孩子提出了难题,使其玩得更加投入,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了提高。

活动评析这个音乐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特点:让幼儿在愉快的享受中学习音乐。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绪特点,精心为幼儿准备了相应的背景道具---模拟森林的情景,使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后面游戏的躲藏中得到充分地利用,带给幼儿的是极大的享乐,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教师按活动目标,胸有成竹地引导幼儿从表演小兔跳、演唱小动物叫,到感受新音乐形象,表演音乐游戏,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教师亲切和蔼的指导语、循循善诱的提问,以及处处表现为对幼儿平等、尊重的交流方式(跪、蹲在地上与幼儿交谈)。最使人感动的是,当幼儿被狐狸发现拉走时,教师马上以兔妈妈的身份,将幼儿抱起并救出来,及时避免小班幼儿由此产生的恐惧感,使幼儿既兴奋又安全,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点评: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新萍)

重庆市巴蜀幼儿园赵倩

活动来源过节了,走亲访友是在节日期间最多的活动,去奶奶家、外婆家探望,到舅舅、小姨家做客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情,也是孩子已有的经验,在往返各个地方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往来的路线,每个不同的家都形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小班的幼儿对线条和图形的掌握还比较困难,单纯的技能训练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也不能让孩子对绘画产生持久的兴趣,运用走亲戚这一情景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练习绘画直线和圆形,是让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和对画面赋予想象的较好方式,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准备水彩笔;8开画纸;调好的广告颜料;装颜料的盘子;小皮球;擦手小毛巾。

活动目标1.能用小皮球在画纸上印盖圆形,用线条来完成画面,体验情景式作画的乐趣。

2.进一步练习圆形线、连接线,能根据画面的内容添加人物。

3.保持画面的整洁,活动后自己能收拾好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一、过节去过谁的家

1.出示画有小房子(圆形)的卡片。提问:过节的时候你们都到过谁的家?还到过谁的家做客?你和谁一起去的呢?在孩子们回答的同时在画纸上不断地用球印上圆形的图案。提问:他们的家远吗?你们是怎样去的?在孩子们说到怎样去的时候,在两个图形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告诉孩子画一条表示是我们去的时候走的路,回来的时候再画一条线表示回来走的路。2.幼儿试一试在大画纸上画小路。教师可以请几个自愿来尝试的孩子,让幼儿试着在大画纸来回地画上来来去去的路。二、幼儿作画,教师提示点拨1.提示幼儿先用小皮球印盖出圆形的图案,再把家用水彩笔画一个圆圈(表示栏杆)把印盖的图案围起来。

2.教师用讲述的语言引导幼儿作画,丰富画面。

鼓励幼儿在纸的空白处印盖,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如印盖:这是外公、外婆家。哪里是你爷爷、奶奶的家呢?你自己的家在哪里?还到过谁的家?如画圆圈:快快给自己的家、外婆、奶奶的家修上漂亮的栏杆,要关门不让坏人闯进去等。如画线条:到你的外婆家去看看,看看外婆是不是身体健康,再到奶奶家去,奶奶是不是给你做了好吃的菜。

不断激发孩子画线条的兴趣,并在两个圆形之间能不断重复地画出直线相连,两条直线中间也可以画短的竖线,变成楼梯或者轨道、台阶等。

3.请幼儿在每个家的旁边添画出亲戚的脸,还要画出宝宝自己。提示:画错了不要紧,画满就表扬,画连线要接好。

三、欣赏作品

1.将每个孩子的作品用夹子夹在绳子上进行展示。

2.幼儿介绍自己走的亲戚,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收拾好所用的材料。

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高,每个孩子都坚持完成了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也表现出一种愉悦的情绪,在画圆形和线条方面孩子有了明显的提高,能画封闭的圆形,以及用短线、长线画出了马路、楼梯、小路、轨道等,想象丰富,画面生动。这样的活动还可以让孩子用粉笔在地上画,可以调整距离,使距离更远,孩子需要画出更长的线,是对孩子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挑战。

活动评析《纲要》指出:“教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线条和图形的掌握还比较困难,而走亲戚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此,教师通过这个活动运用走亲戚这一情景让幼儿在活动中练习绘画直线和圆形,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走亲戚的乐趣,又加强了他们对线条、圆形的练习。教师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让幼儿介绍自己走的亲戚,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在调动了幼儿积极情感的同时,又让幼儿体验了成功,培养了自信。

(点评: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彭晓玲)

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李文玲

活动来源视觉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儿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达能力。抽象作品的夸张和变形与幼儿作品的表达方式相似,它的符号、色彩更便于幼儿的理解和模仿。小班初期,我尝试着将抽象派画家波洛克、米罗的作品介绍给幼儿,使幼儿对不同风格的抽象画有初步的感知体验。

在美术活动中,我曾经向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颜料,但发现幼儿多处在盲目的涂鸦阶段,重复着原有经验。本次活动是在幼儿涂鸦和符号创作之间搭设桥梁,帮助他们提升经验,力求将感知与创意相结合,为幼儿从涂鸦过渡到符号表达,搭建支架。

活动目标1.能仔细欣赏名画并发现其色块造型,大胆猜想米罗叔叔画上的故事。2.尝试用线条和图形创意自己的抽象画。

活动重点1.在感知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对米罗作品的猜想。2.在创意活动中能使用棉签进行勾画色块。

活动难点1.能顺延色块的轮廓进行勾画(预测:幼儿在圈画时可能会找不好色块的范围)。

2.能有创意地对色块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米罗作品《红太阳吞噬蜘蛛》;水粉彩画《小刷子跳舞》;黑色颜料;棉签活动过程一、游戏1“猜画家”欣赏《红太阳吞噬蜘蛛》,让幼儿猜是哪位画家叔叔画的。

指导1:与感知过的米罗作品、波洛克作品比较,引导幼儿用敏锐的目光去辨别不同画家的作品风格。指导2:寻找米罗作品中的“星星”标志,帮助幼儿巩固对米罗作品特征的辨认。二、游戏2“猜画谜”指导1: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猜想《红太阳吞噬蜘蛛》的故事,并启发幼儿产生不同的想法。指导2:告诉幼儿作品名称,让幼儿根据作品中的角色去猜想,这样可引导幼儿感悟画家的心灵。三、游戏3“寻找色宝宝”

请每小朋友们用棉签将颜色宝宝找出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

(此环节出示幼儿初次作品《小刷子跳舞》,引导而后进行再创作)指导1:请幼儿按红、黄、蓝、绿的色彩顺序勾画色块。指导2:观察色宝宝的造型,猜想他是谁?

指导3:为你的色宝宝添画其身体缺失的部位(如:为小兔宝宝添画耳朵,为汽车宝宝添画车轮等)。指导4:启发幼儿为自己新作品起名字,并引导他们讲一讲自己画上的故事。

活动反思在感知方面,从波洛克到米罗,幼儿感知的作品从色彩过渡到了色块;从无形过渡到了点、线、形等符号,幼儿对两位大师的作品已经能敏感区分。这对于在此次活动中寻找米罗作品的风格,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创意活动中,教师对各种工具的有意提供使幼儿经历了堆积色彩和创意绘画的过程,虽然大部分幼儿还处在涂鸦期,但是可喜的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有意创作的色块,而色块的产生正好为此次活动目标的完成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此外,幼儿对各种非笔工具的使用,为幼儿协调地勾画色块积累了操作上的必备经验。

在欣赏活动中,由于幼儿观赏作品的角度不同,作品在幼儿头脑中所形成的意境也就有所不同。为能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跟随别人的意见,因此我将感知活动的重点定为:大胆表达自己对米罗作品的猜想。鼓励他们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鼓励和接受幼儿的不同见解。这样才会激活全体幼儿的发散思维,让米罗作品的意境给每一个幼儿都开拓出不同的想象空间。

在操作方面,幼儿在进行找色宝宝的游戏时,会用棉签去圈画色块,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将幼儿学习技巧的支架隐藏在游戏之中,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绘画符号的技巧。在圈画不同色块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掌握勾画的技巧,初步学会了画点、线、形等物体。幼儿圈过的色块在画面上留下了不同形状的印迹,这些印记为幼儿在下一过程中的创意添画铺设了必备的基础。

活动评析这是一个设计十分有趣的活动,以欣赏代替教学,而且体现了幼儿美术活动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具有艺术性,选用了米罗的画《红太阳吞噬蜘蛛》,色彩艳丽、生动简洁、童趣盎然,是富有艺术价值的名家名作。第二,具有科学性,为小班幼儿设计的活动,符合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象征期美术能力发展阶段的特点。第三,具有游戏性,从活动区开始的“小刷子跳舞”,到活动中的“猜画谜”、“寻找色宝宝”的游戏,寓艺术技巧于幼儿的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中。

教师能在小班设计以欣赏为前提的美术活动,是非常有价值、有胆量的尝试。同时也能看出教师本身对现代派艺术有着很高的热情与了解,对于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也照顾得十分周到,从中巧妙地搭建了幼儿与大师的“沟通桥梁”,是非常可贵的创新活动案例。

(点评: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王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