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才是人生,该果断坚定的时候就该快刀斩乱麻,而不是拖延了事;该把握机会的时候就该抓住良机,而不是犹犹豫豫错过了最好时机。看着社会上那些大众所公认的“成功人士”,有些人往往会酸溜溜地定义道:“他们不过是因为运气好,碰到了好机会而已。”机会永远都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一个机会摆在人们面前,庸庸碌碌者往往因埋头于毫无意义的工作中而丧失时机,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而那些目标明确者则可以迅速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碌碌无为”的工作状态尽管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拖延”,但其危害却胜过“拖延”。它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消磨人的意志力,像迷雾一样模糊你原本灵敏的判断力,从而促使你变成一个没有感知、没有反应、没有思想的职场“机器人”。纵观古往今来各行各业中的成功者,无一不是拥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一个没有大脑的“机器”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想摆脱这种糟糕的工作状态,就必须要时刻带着“脑子”和“思想”工作。
小故事
面对价格高昂的别墅豪车,有多少人会因瘪瘪的钱包而感到自卑或挫败,甚至因此而掉入“自怨自艾”的深渊:“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平,怎么就没有让我降生到巨富之家呢?”“反正这辈子再努力工作也买不起,那还有什么好努力的?索性混一天是一天,稀里糊涂地过吧!”“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吧,我这一生也就这样了。”可是这样的自我安慰真的有用吗?
人生在于奋斗,出身无法改变,一味抱怨也没有意义。但只要我们拒绝随波逐流,拒绝成为“庸庸碌碌”中的一员,那么改变命运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阿兰和阿玉一起跟随同乡从大山里来到城市中寻求发展,两个人都是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姑娘,都想在城市中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并在此扎根过上幸福的生活。两人在同乡的帮助下进入了同一家酒店做清洁工,为了省钱,她们还一起租了房子。尽管两个人的起点几乎完全相同,但后来的遭遇却是截然相反,五年后阿兰成为了宾馆服务部的经理,并与一名律师喜结连理,过上了曾经梦想的幸福生活,而阿玉却依旧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洁工。
明明是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姑娘,为什么短短几年后差距都如此之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人的工作态度。
阿兰从来不是随波逐流者,尽管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清洁工,但她并没有像大家一样能偷懒就偷懒,能少干活就少干活,更不会因为少干活多拿了工资而暗地里沾沾自喜。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不仅主动努力工作,还积极地为酒店发展和管理献计献策。考虑到学历以及知识上的不足,阿兰还特地在业余时间研读了酒店管理的成人教育课程,并取得了相关学历。
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行为举止要求一向严格,作为清洁工的阿兰虽不在这一行列,但她不想一辈子做清洁工,看到酒店的管理人员举止优雅,谈吐不凡,阿兰也开始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家乡口音和不良行为习惯。
阿玉则恰恰相反,她整日沉溺在自己的梦想中,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常常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什么那些高层管理者可以出入光鲜、收入不菲,而自己却只能在这里打扫卫生呢?越想越不平衡,越想越没有工作积极性,所以能凑合就凑合,能麻痹自己就麻痹自己。于是,阿玉便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言情小说、电视剧等虚幻的世界中,白白浪费了数不清的岁月和时光。
实际上,像阿玉这样在现实中受挫却无力面对,只能选择自我麻痹、随波逐流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殊不知就是这种“鸵鸟”式的逃避心理,让我们逐渐养成了拖拉不负责的工作习惯,以至于仿佛“衰神附体”,事事不顺。
不必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其实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是在拖延和自我麻痹中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还是在自我清醒中抓住机会,改变命运,选择权完全在我们自己手中。
从现在起抓住先机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及。”实际上不仅仅是爱情,机会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开始追悔莫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抓住时机呢?与真正的事业相比,日复一日的“磨洋工”无异于地狱。如果我们纵容自己在庸庸碌碌中麻痹自我,在拖拖拉拉中虚度时光,又怎么可能会取得超出常人的成绩呢?
“谁愿意这样天天活得像个‘死人’?我也想做出点成就来,可除了眼前的庸庸碌碌,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初入职场时我也是一个充满干劲的人,可是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和大家一样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老油条,‘拖拉’和‘磨洋工’都不是我的本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变成这样。”
“这几年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我也想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可总是力不从心,结果今天拖一点,明天落一点,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
“碌碌无为”的群体纵然庞大,但没人愿意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状态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无力摆脱这种糟糕的现状。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一定的对策和方法,要想成功“破茧成蝶”,做出一番事业,不妨试试下列几种方法。
1.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
我们在嘲笑“守株待兔”的愚蠢猎人时,殊不知自己也正扮演着这样的愚蠢角色。明明跳起脚来就能争取到的机会,结果却傻愣愣地待在原地等着天上掉馅饼,等来等去却等来一场空。
机会并非可遇不可求,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如果你觉得自己升迁无望,加薪无望,那么完全不必因此灰心,陷入“庸庸碌碌”或“随波逐流”的泥沼中。其实只要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潜在价值,那么机遇肯定会主动找上你。
当你抱怨没有成功的机会时,不妨反过来想想你究竟为争取机会做了多少;当你埋怨老板不给你加薪升职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否值得老板给你加薪升职。机会不是大风刮来的,唯有努力主动的人,才能成为上帝的“幸运儿”。
2.有梦想的人才会有动力
所有碌碌无为的人都曾经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们与成功人士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半路上把梦想丢到了脑后。梦想指引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一旦没了梦想和目标的指引,人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因此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想摆脱庸庸碌碌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就必须要重拾梦想,重新树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促使自己成为一个雷厉风行、不拖拉、不消极、不气馁的“金刚战士”。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忍,碌碌无为之人并非是因为缺少梦想而陷入拖延,而是他们的梦想败给了现实。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个残忍而又现实的社会中保存我们的精神动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强大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不管再难再苦,都不要放弃梦想和目标,因为放弃了它们,就等于放弃了自己。
3.坚决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如果你认为只要能坚守住自己的梦想,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就能够摆脱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获得出人头地的成功,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伟大理想挂在嘴上,却从未付出过行动。他们确实没有忘记梦想,也没有失去精神动力,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将其付诸于行动。于是一切就都等于零,他们依然在浑浑噩噩中随波逐流,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带着梦想而碌碌无为的人。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成功是做出来的,不是夸出来的。要想彻底摆脱“活死人”的日子,彻底远离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就必须要快速行动起来。毕竟,光说不做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恶性循环:自我否定,身心俱疲
自我否定引发“恶性循环”
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年初的二三月是人才市场最为火爆的时候,不管是离职还是求职的人数,都会出现一个大幅度增长。一年有365天,哪天辞职都可以,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会选择这个时间段离职呢?当第12个月的薪水终于尘埃落定,当姗姗来迟的年终奖也终于攥在了手心里,“熬下去”的动力一下子消失了。再加上新一年的工作指标像泰山一样压下来,又怎能不令人萌生退意?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绝大多数职场人都会进行思想上的自我解剖。
“新年新气象,难道今年我还要在这个根本不可能有大发展的职位上浪费时间吗?”
“每天都在无休无止地加班,为了工作我早就失去了私人时间,也失去了自我,这样真的值得吗?”
“工作遇到了很难突破的瓶颈,是继续这样‘熬资历’,还是转战其他行业?”
“连续几年的超负荷工作让我身心俱疲,我的职业生涯,是不是该有一个短暂的修整与停顿呢?”
……
不管是刚刚迈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职场精英人士,往往都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进而陷入一个“自我否定”的怪圈。到最后,落得身心俱疲,实在无力再工作下去,于是只能选择辞职。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跳槽过于频繁,两三个月换份工作是常事,更有甚者换工作的频率可以用“天”来计量。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换工作呢?因为感到自身无法胜任新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心无力,疲于应付,实在无法忍受。但他们是真的“无法胜任”吗?
尽管不同职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存在差异,但除了那些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外,只要愿意学习和适应,根本就没有“不能胜任”之说。他们之所以感到“无力承担工作”,完全是因为心理因素。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便注定就此成为平庸者,甚至在“自我否定”中自暴自弃,彻底成为一个“职场废人”。
初入职场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但从事同一项工作的时间一长,我们往往就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是厌倦的心理,随之就开始胡思乱想:“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工作真的越来越吃力了,这么简单的工作我居然都有心无力,我的能力难道真的这么差吗?”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里斯汀·马斯勒(Kristen Maasle)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为“企业睡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职业倦怠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令我们失去工作动力,更重要的是会令我们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之中。
工作时间一长便会感觉到厌倦,一旦产生厌倦,哪怕是轻松简单的工作也会变得异常沉重,身心俱疲的职场状态会大幅度降低人的工作效率,结果令原本十分钟可以完成的工作,常常耗费几小时。每每反思工作时,想到越来越累的身心,越来越难以完成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我们就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一旦对自我产生怀疑,我们就会愈加拖拉,愈加疲惫。
职场倦怠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你一不小心患上了职业倦怠症,千万不要将其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而应该适当调整自我精神状态,争取早日摆脱“倦怠症”。否则一旦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就很难从拖延倦怠和绝望的深渊中摆脱出来。
小故事
赵致是一家物业公司的普通保安,说起自己曾在某大型上市企业当领导的经历,很多人都认为他在吹牛,但五年前他确实是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企业高管有地位、收入高,赵致为什么放着这样的工作不做,偏偏辞职来当保安呢?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身在管理岗位,自然要比普通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赵致主管公司的销售部门,尽管每年的收入很高,但工作的辛苦程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赵致几乎天天都在出差,一年365天里有350多天都在工作,而且有330多天都在出差,根本没有休息日可言。
忙碌的工作使得赵致没时间顾及家人,女儿被从产房里抱出来的那一刻,他远在国外出差,不能陪在待产的妻子身边,也无法见证新生命的诞生;父母生病手术时,是妹妹、妹夫一家和妻子在轮流照顾,远在外地的他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久而久之,妻子对他牢骚满腹,父母妹妹对他也颇有微词,家庭的不和谐使他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销售本就是一个充满压力与挑战的工作,尽管在部门主管的位置上已经稳坐了三年,但赵致不仅没有感到“熟能生巧”的轻松,反而越来越压抑,越来越疲惫。时好时坏的业绩,再加上家人的抱怨与微词,让赵致在日常工作中感到越来越吃力。
“难道我真的不能做到事业与家庭兼顾吗?”
“今年的业绩还不如去年,难不成我真的该退位让贤了?”
“精力真是一天比一天差,以前出差和玩一样,现在出趟差如同闯次鬼门关似的。”
……
在不知不觉中,赵致把自身的职业倦怠归结到了自身年纪大和能力不足上,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坐在管理岗位上的他越发心虚。不久后,身心俱疲的赵致已经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于是他自主申请降薪并获得了上级批准。但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赵致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没能力再做销售,只要一想到自己要去见客户谈生意,就会不由自主地发怵、心虚。这该怎么办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