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心!别让拖延害了你
7901400000014

第14章 告别拖延从抗击思维惰性开始(4)

1.对自己狠一点,成功就近一点

如果前怕狼后怕虎,注定永远找不到新出路。有时我们自以为安全的“拖延”做法,只会彻底毁灭自己的美好前程。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事实上你越是胆小怕事,就越容易被思想包袱所累,最终因为“拖延”而落得一事无成。反倒不如抛开一切,孤注一掷地快速做出决定,反而可能会赢得一线生机。

实际上,不论我们做什么,都不必过分去预料结果,因为每当你考虑结果时,总免不了想到一个无比糟糕的结局。畏畏缩缩是成不了什么大器的,想成功必须主动出击,下决心时对自己狠一点,自然就能离成功近一点。

2.要善于快速抓住机会

经常迟疑不决的人,通常抓不住最好的机会,注定是个失败者。如果我们遇到一点小事就要思来想去,犹豫不决,甚至还要花费大把时间和很多人去商量,那么不仅有迷失自己意见的危险,还很可能会错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或许有人会说,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处事不保险,可能会犯错误,但这总比只说不做要强得多。人要懂得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精力以及有限的才智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如果犹豫不决或一味纠缠那些毫无结果的东西,到头来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遇到机会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抓住,这时候尤其要当机立断,因为你稍一犹豫,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3.修炼出一颗智慧的取舍心

佛家常讲:得失之苦,得不到是苦,得到了又害怕失去也是苦。我们大多纠结于这种患得患失的精神痛苦之中,不得解脱之法。所谓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与其整天都生活在忧虑之中,把时间浪费在担惊受怕、苦苦思考上,反倒不如快刀斩乱麻,迅速做出决定并迅速行动。

站在河的此岸呆立不动的人,永远到达不了彼岸!所以说,做人做事都要干脆,不仅要努力去争取,而且对自己多余的、次要的、得不到的和不属于自己的,该放弃就要果断放弃。就像下象棋时,一旦老帅被将、无路可退,必须果断“弃车保帅”,挽回败局、稳住阵脚,这样才有机会反败为胜。取舍有当是一种智慧,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学会放弃,这样才能够利用更多的精力去争取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不会因为拖延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五、改变心理图式:时刻提醒自己,别犯懒

思想决定行动

悲观的人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乐观的人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就注定了将来拥有怎样的人生。

“我就是这样一个拖拖拉拉的人,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哪能那么容易改变呢?”

“人们不是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我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

“为什么别人办事都是雷厉风行,到了自己身上就截然相反了呢?唉,也许是我能力确实不如人,老天真是不公平,既然先天就不聪明,后天努力又能管什么用呢?”

……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心理图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但经历却有着天差地别:有些人在懒惰拖延中破罐子破摔,最终庸庸碌碌度过了一生;有些人虽然也想犯懒,但他们善于自我反省,善于提醒自己,因此克服了懒惰和拖延的恶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是一潭死水,没有高峰也没有低谷,只有枯燥乏味的直线;而有些人则是敢闯敢干,四处闯荡,有过失败,也品尝过成功的甜美,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总是高潮迭起,活得不可谓不精彩……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起点和终点一样的人,中途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景?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如果我们不懂得改变自己的心理思维图式,就只能固守在“井底”,一辈子都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空。反之,如果能够改变思考方向,人生就会发生180度大转弯。

如今,随着互联网以及电脑、平板、手机等网络终端的发展,很多都市人都患上了“网络依赖症”,他们宁愿熬夜也要追剧、追小说,宁愿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也要与网络连接为一体。实质上,这也是一种拖延症,明明已经到了睡觉时间,可是小说看到正精彩的地方,就想再多看一会儿,结果拖了一会儿又一会儿,等到真正休息时已经是凌晨了,长此以往因睡眠不足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难道大家不知道“网络”依赖症所引发的“拖延”会影响睡眠,损坏健康吗?人们之所以如此做并非是不知情,而是因为思维图式的“竹筒”效应。当人的思维被局限在某一个模式中时,往往会不愿意打破这种局限,并会不由自主地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行动下去。同理,当思维停留在小说、电视剧、游戏或聊天当中时,我们的思维实际上是呈一个封闭式状态的。要想打破这种状态,就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一旦意志力不足,就会不由自主地顺着惯性的力量“拖延”,结果时间一长就成了“夜猫子”,晚上离不开网络,白天则萎靡不振,恍恍惚惚,这样的状态又怎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完成与高效呢?

尽管从哲学角度来说,客观存在决定思想形态,但就个人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和意识支配的。这也就意味着你拥有怎样的思想,就会做出怎样的行动。要想矫正其不良拖延习惯的行为方式,就必须首先改变你的心理图式,否则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功。

小故事

亚明是浙江一家服装外贸公司的老总,谈起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亚明坦言:“如果没有逆向思维的经营方向,这家公司早就倒了,又怎么可能撑到今天呢?有时候,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产力,对于这一点,真是不信不行。”

众所周知,浙江温州一带是名副其实的外贸大本营。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外国厂商看中中国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纷纷把制造类业务外包给这些沿海地区的工厂以及家庭作坊等。在这一时期,几乎每家每户都是“外贸商”。然而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部分人为了赚钱偷工减料,结果不少外商纷纷裁撤了订单,开始寻求更为正规、更为规范的制造合作单位。

在市场环境的转变下,家庭作坊式的外贸制造形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现代化的制造工厂,亚明的服装外贸公司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力成本随之开始大幅上涨。因此,外贸制造商开始“出逃”,不少像亚明这样的服装外贸加工厂纷纷倒闭,在江浙地区形成了一个短暂的“倒闭潮”。

和所有外贸类服装加工企业一样,亚明要面临着客户流失的窘境,然而他并没有和大家一样想着怎样过冬,而是转换思维方式,以攻为守,以进为退。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他没有辞退一名工人,而是分期分批安排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缝纫技巧和产品质量。在亚明看来,只有那些低端的外贸加工厂才会被人力成本上涨问题所淘汰,对于那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订单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转移根本就是不现实的,这不正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吗?

不得不说,亚明的逆向思维和判断是极其准确的,尽管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安排员工进行培训花费了不少资金,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亚明的服装厂才成功拿下了某国际名牌服装的代工订单。

服装行业是一个薄利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暴利行业:同等质量的衣服,没有牌子卖不出高价,也卖不出巨大的销量;而知名品牌则不仅可以卖出几倍的价格,而且销量一般也不会太差。这也就意味着一直停留在低端服装的制造上是没有丝毫前途可言的,唯有转换思维攻克高级服装的代工难题,才能在外贸服装制造行业生存下去。

如果亚明当初没有采用以攻为守,以退为进的逆向思维,那么这家服装公司很可能会和其他服装加工企业一样走向破产和灭亡。由此也不难看出,思维方式确实也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生产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身陷困境中时,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更不要采取消极的拖延战略。要知道,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它只会让一切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这时候不妨转换一下思维模式和心理图式,说不定就能够豁然开朗,并迅速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了。

改变心理图式,成功告别拖延

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尽管每个人遇到的困难不完全相同,但人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却惊人地相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表现:一部分人会萎靡不振,丧失斗志和精神支柱,从而减缓速度,进入一个无限期的“拖延”状态;而另一部分人则会遇强则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得无比兴奋和激动,潜力被激发出来了,行动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为什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人们的表现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这与其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有关,要想告别无限期“拖延”的状态,就必须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转变自己的思想呢?

1.遇事不妨反过来想一想

尽管我们并没有特意给自己的思维设限,但由于长期受到成长环境、教育以及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死角。这些死角的存在往往致使我们遇事根本反应不过来,根本找不到恰当的解决方式。遇到困难或瓶颈时,千万不要一根筋地使劲儿往前冲,有时候反过来想一想,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要学会让自己的思维转弯,切不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此外,个人的思维角度毕竟有限,关键时刻要学会借助群体智慧和集体的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群策群力不失为一个转变思维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2.打破思维定式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以及工作经验的增长,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瓶颈时,已经不再像初入职场时那么青涩与不知所措,但旧的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有时候我们赖以自豪和骄傲的工作经验恰恰是阻挡我们思维继续前进的拦路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所谓的工作经验是一种固式的、规范的行为模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思维已经从多元化变成了单一化,即陷入了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式之中。

一旦走进了思维定式,就会陷入原地转圈,找不到突破口的窘况。一直浪费时间在原地打转,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工作上的隐形“拖延”,它使得我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陷入思维定式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问题,束手无策。要想避免这种隐形拖延,就必须要积极主动地打破思维定式,学会用归零的心态看待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无形之中找出有形的解决办法。

3.多思考,不做“无脑”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勇猛、行动力有余,却思考不足,这就使得他们遇事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误打误撞,结果力气没少花,工作效果却并不佳。只有从一开始就走对了方向,我们的行动力才会转化为工作效率,否则只能南辕北辙,越干越错。

这就告诫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打着“一分钟也不能拖延”的幌子稀里糊涂地瞎行动,而是应该多思考。尽管思考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绝对不是拖延,而是避免无效行动的最有效办法。但由于“思考”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很难通过外部的测量手段来得知思考的效果,因此不少人常常以“思考”为借口,实则是在“磨洋工”。在转变思维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既不能做“无脑”人,又要尽可能提高思考的效率,避免在思考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尽管这种思维方式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在变,所从事的工作也会发生变动,但心理图式却总是呈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改变思维方式和心理图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