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当医生
7897700000011

第11章 防治宝宝发热

宝宝发热让妈妈们担足了心事,既心痛宝宝生病的样子,又担心会烧坏了脑子。而宝宝们因为免疫能力低和抵抗力弱,常常会有频繁的发热状况。

其实,对于宝宝发热,妈妈大可不必太过惊慌,只要多留心宝宝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就能够很好的防治宝宝发热。

1.发热本身不是病

体质较弱的宝宝容易感冒,是因为这阶段宝宝本身的抵抗力就弱,不必担心。每个宝宝生出来对病菌是没有抵抗力的,所以当他接触到病菌后容易感染,但感染后下次再碰到同一类型的病菌他就有免疫力了,所以大人比宝宝少感冒也是这原因。大人接触过的病菌多了自身也有免疫力了,不过现在变异的病菌比以前要多,所以要增强宝宝抵抗力。

发热本身不是病,它是身体对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所出现的正常反应,因此,一定要找出发热的根本原因才行,并不需要对“发热”本身过于担心,有些家长担心发热会伤害到宝宝的大脑,事实上,除非是长时间高热超过42℃或者是得了脑炎、脑膜炎,那样才会导致脑细胞受损,否则的话发热只是一种“症状”而已,不会因此烧坏宝宝的小脑瓜的。

为什么宝宝容易发热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还不成熟,再加上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差,受到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常会有发热的情形出现。

造成宝宝发热的原因非常多,通常是受到了病毒或细菌的感染,最常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另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如玫瑰疹也有可能引起发热症状,而在进行预防接种的时候,也有些小朋友会出现轻微的发热症状。

对于一般的发热症状,只要找出病因加以治疗并辅以适当的休息,那么发热的频率和体温通常就会明显改善,但是退热终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一般的发热症状也会持续上3天左右,而且可能会出现体温时高时低的情况,不过只要病情在好转就没关系,不必太过焦虑,只要记得按时给宝宝服药即可。

2.宝宝发热的常见原因

宝宝发热时,即便是体温很高,但如果宝宝体力和精神都很不错的话,那就无需太过担心,比如说只是出现了一般的感冒症状(咳嗽、流鼻涕),那么通常情况下去一般的儿科门诊就医即可,若是宝宝出现高热不退,同时还并发有意识不清、严重呕吐、活动力很差等症状时,那就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病症,请马上就医,必要时应挂急诊。

既然发热不可忽视,那么首先就得确定宝宝是否发热了,在此,李清瑜医师告诉我们,宝宝的正常体温在36~37℃,当宝宝的耳温或者肛温超过38℃时,就应视为有发热现象,不过,有时一些外在因素也可能引起宝宝体温的上升,比如刚洗完澡、刚喝完奶、周围环境太热等,所以,在宝宝体温升高的时候,首先要排查一下,看是否是因为上述偶然因素导致的体温上升。

人体的下视丘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就像冷气机的温度设定,正常的时候,宝宝设定的温度比成人稍高,宝宝肛温大约在37.5℃,上下变动1℃左右。成人和较大宝宝口温大约36.8℃,上下变动0.5℃。

如果设定温度提高,例如人体感染病原,引起白细胞反应,产生“热素”,就会刺激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当设定温度被调到39℃时,身体就开始借着肌肉打颤收缩产热,或者减少出汗散热,将体温提升到39℃为止。

所以发热前,可能会发冷发抖,再突然高热,产生某些细菌毒素,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许多家长也观察到,宝宝容易在夜间发高热。这是因为宝宝身体含水比例较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容易发热。宝宝生病的时候,体力变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喝水,当然体温升高。造成发热的因素主要有:

(1)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分摄取不够、水分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他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热。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热,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他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热。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热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于3个月的宝宝发热,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分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热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宝宝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分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形,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宝宝的体温在36.9~37.5℃为正常。一般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热。现在用耳温枪的机会较多,耳温枪所量的温度与肛温相近,均称为“核心温度”。

3.宝宝发热的常见应对方法

①婴儿前的囟门在1岁半之前还不未完全闭合。家长在宝宝睡着后用手心捂在其前囟门处(最好是爸爸捂,因为男士的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直到宝宝微微出汗,这时宝宝的鼻子通了,呼吸匀称了,温度也下降了。再把宝宝叫醒,多喂他一些温开水或红糖水。

②多数宝宝发热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的,如果宝宝发热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色清淡,家长就可用生姜红糖水为其祛寒,在水里再加2~3段3厘米左右长的葱白,葱白有发汗的效果。

③如果宝宝发热手脚不冷、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黄、口气味重、眼睛发红,这说明宝宝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应该饮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盐。只有大量水,多解小便,身体里的热才会随着尿排出,宝宝的体温才会下降。

④2岁以上的宝宝发热,家长可以帮其按摩。先搓宝宝的脚心,把热往脚下引,把脚搓热了再搓小腿,小腿搓热了再搓手、膀子、后背,最后是宝宝的耳朵。按摩时要轻、要慢、要多喂宝宝水。如果宝宝还持续发热可用温水帮他擦身,用毛巾把宝宝身体擦热、擦红,给宝宝的身体散热;如果宝宝还是手脚发凉,说明宝宝受寒较重,可连续给宝宝多喝几次葱姜红糖水。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喝生姜红糖水加按摩治疗的顺序是先喝葱姜红糖水再按摩。

⑤宝宝感冒发热后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食欲会下降。所以宝宝生病后要吃一些清淡的稀饭、面条。

贴心小叮咛:

对于那些长期性的发热,比如发热时间超过1周甚至更长时间,或者是原因不明的发热,则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先就医检查,以确认发热是否是因为结核病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原因所引起的。

4.正确给宝宝量体温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3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

(5)肛表要先润滑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肛门内2厘米即可。

(6)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不宜断然诊断为发热。

5.宝宝发热,别急着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热,而是要搞清楚宝宝发热的原因。发热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热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热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所以如果宝宝不是高热,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热,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宝宝发热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体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热的症状。另外,1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热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热的真正原因。

细菌或病毒,两类感染用药完全不同。一般来说,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热,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热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股脑用上。

6.家庭简单退热法

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退热方法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可将宝宝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宝宝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毛巾(37℃)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宝宝并不建议,因宝宝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分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热药

当宝宝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热药水或栓剂。

7.正确使用退热药

鉴于宝宝发热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现在很多家庭都备有常用的退热药,不过用药可是有讲究的哦,针对特殊疾病引起的发热,用药则必须得到专业医师的指导。此外,当3个月以下的宝宝出现发热症状时,家长切勿自行使用退热药,请立即就医检查,如果是3个月以上的宝宝出现紧急发热而又无法马上就医,那么可暂时使用常用的退热药。

在服用口服退热药1小时之后,发热症状就会出现缓解,如果是肛门栓剂的退热药,那么发热症状在半小时后就可得到缓解,所以,不能因为没有马上看到退热而在短时间内频繁地使用退热药,否则有可能造成药效过重和退热过度,不论是什么种类的退热药,其间隔使用的时间至少要在6小时以上。

是否给宝宝吃退热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宝宝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热的宝宝。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我们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时再给宝宝吃退热药。如果宝宝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时就给宝宝吃退热药。

常有很多家长给宝宝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热药物,有些性急的家长,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热,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热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热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贴心小叮咛:

宝宝发热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

当宝宝发热时,许多家长觉得应该补充营养,就给宝宝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实际上这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8.诊后注意事项

在医院就诊后,回到家中,妈妈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舒服一些。

(1)多喝水

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还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机体丢失的水分。喝水不局限于白开水,可让宝宝喝一些他(她)爱喝的果汁、饮料等,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或多饮一些汤水。宝宝生病没胃口时,可让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

(2)注意保温

保温并不是越暖越好,发热时切记不要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热。只要让宝宝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时,宝宝穿长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长袖时,宝宝穿两件即可。

(3)温水冲凉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发热期间给其冲凉,会加重症状。宝宝发热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冲凉是必要的,但要用温水,水温在38~39℃为最佳。给宝宝全身用温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宝宝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冲完凉后,要用大毛巾将宝宝包裹住,以免受凉。

(4)冷气的温度要适宜

舒适的室温有利于宝宝身体的恢复,但温度不能过低,26℃比较合宜。

贴心小叮咛:

宝宝发热后,常常有一个问题让家长犹豫不决:究竟发热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其实,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热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时,宝宝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同时可以给予退热药。服药半小时之后,药效开始发挥,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宝宝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