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脸庞:地貌(地理知识知道点)
7889900000014

第14章 千姿百态的地球风貌(4)

苏伊士运河连接苏伊士湾和北面的地中海,使红海成为欧洲、亚洲间的交通航道。北纬25度~16度,红海的中央部分的海底地形十分崎岖,这里的主要海槽复杂多变,海岸线参差不一,整个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红海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常年空气闷热,尘埃弥漫,明朗的天气较少。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盐度为41%,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8月表层水温平均27℃~32℃。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红棕色,红海一称即源于此。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海底为含有铁、锌、铜、铅,银、金的软泥。自古为交通要道,但因沿岸多岩岛与珊瑚礁,曼德海峡狭窄且多风暴,故航行不便。重要港口有苏伊士、埃拉特、亚喀巴、苏丹港、吉达、马萨瓦、荷台达和阿萨布。

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北纬16度以南,因珊瑚礁海岸的大面积增长,使可以通航的航道十分狭窄,某些港口设施受到阻碍。在曼德海峡,要靠爆破和挖泥两种方式来打开航道。红海地区发现有5种主要类型的矿藏资源:石油沉积、蒸发沉积物(由于升华沉淀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如岩盐、钾盐、石膏、白云岩)、硫磺、磷酸盐及重金属沉积物,均在主要深海槽底部的淤泥中。

红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丁湾是海洋的雏形。据研究,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带连接起来。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目前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

红海的水下两侧有宽阔的大陆架,海底像一个大的“刻槽”,深深地嵌进两侧的大陆架之中。在主海槽槽底的中部又裂开为一个更深的轴海槽。这样,红海的卫星图片海底就形成了“槽中有槽”的海底地貌形态,而且槽底非常崎岖不平。在轴海槽中有着无数的裂谷、缝隙、管道和坑穴。它相当狭窄,最宽处约为24千米,一般仅有几千米宽。但是,它的深度很大,最深处达3050米。轴海槽和主海槽差不多和红海一样长,但在红海北端的西奈半岛附近,它们又分叉成为苏伊士湾和喀巴湾,槽中有槽的地貌形态就不那么明显了。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认为,在距今约4000万年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红海,后来在今天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当时有一部分海水乘机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熔岩上涌到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则被逐渐推向两侧。后来,由于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干涸了,巨厚的蒸发岩被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红海的主海槽。

到了距今约300万年时,红海的沉积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海水再次进入红海。红海海底沿主海槽轴部裂开,形成轴海槽,并沿着轴海槽发生缓慢的海底扩张。根据红海底最年轻的海洋地壳带推算,这一时期红海海底的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1厘米左右。由于红海不断扩张,它东西两侧的非洲和阿拉伯大陆也在缓慢分离。

七、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低、海水最淡的海,它位于欧洲大陆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之间,由北纬54度向东一直延伸到北极圈以内,长1600千米,平均宽度190千米,面积4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86米。波罗的海海水含盐量只有7‰~8‰,各海湾的含盐量更低,仅2‰左右,完全不经处理就能直接饮用。波罗的海含盐量如此之低的原因,首先因其年龄小,形成时间不长,水质本来就好,含盐量不高;二是它位于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海水浓缩较慢;三是海域受西风带的影响,天然降水较多,可以补充淡化海水;四是其四周有为数众多的河流流入,大量淡水源源不断地补充;五是其与大西洋的通道又窄又浅,不利于海和洋间的水分交换,较咸的大西洋水很少进入。波罗的海的海水既浅又淡,在寒冷的冬季极易结冰,特别是东部和北部海域,每年都有较长时间的冰封期,不利于航运。

八、马尾藻海

马尾藻海马尾藻海是世界上惟一没有边缘和海岸的海。马尾藻海既不是大洋的边缘部分,也不与大陆毗连,完全是一个没有明确边界的“洋中之海”,周围都是广阔的洋面。马尾藻海位于大西洋的中部海域,大致位于北纬20度~35度和西经30度~75度,面积很大,有数百万平方千米,是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其之所以称之为马尾藻海,是因为它的海面上遍布一种无根的水草——马尾藻,身临其境放眼远望似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在海风和洋流的带动下,漂浮的密集马尾藻又像一幅向远处伸展的巨大橄榄绿地毯。此外,马尾藻海海域是一块终年无风区,在过去靠风力航行的年代,船舶一但误入,十有八九被围困而亡,因而一向被视为恐怖的“魔海”。由于马尾藻海远离江河入海口,完全不受大陆的影响,因此浮游生物极少,海水碧青湛蓝,透明度高达665米,个别海域甚至可到72米,也是世界上透明度最大的海。

九、黑海

黑海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内海。因水色深暗、多风暴而得名。黑海向西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相通,向北经刻赤海峡与亚速海相连。黑海形似椭圆形。东西最长1150千米,南北最宽611千米,中部最窄263千米,面积4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3400千米。平均水深1315米,最大水深2210米。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在古新世末期小亚细亚半岛发生构造隆起时黑海与地中海开始分开,并逐渐与外海隔离形成内海。随着地壳运动和历次冰期变化,黑海与地中海间经历了多次隔绝和连接的过程,与地中海的相连状态是在6000~8000年前的末次冰期结束后,冰川融化而形成的。黑海大陆架一般25~15千米,只西北部较宽达200千米以上。少岛屿、海湾。海底地形从四周向中部倾斜。中部是深海盘,水深2000米以上,约占总面积的1/3。

黑海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凛冽的极地冷空气不断袭来,在黑海、尤其西北部海区掀起汹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成为黑海的一大特景。强冷空气还沿某些山口隘道急速下泻,风速可达20~40米/秒,形成少有的强风,称布拉风。

黑海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同时汇集了欧洲一些较大河流的径流量,年平均入海水量达355立方千米(其中多瑙河占60%),这些淡水量总和远多于海面蒸发量,淡化了表层海水的含盐量,使平均盐度只有12‰~22‰。表层盐度较小,在上下水层间形成密度飞跃层,严重阻止了上下水层的交换,使深层海水严重缺氧。据观测,在220米以下水层中已无氧存在。在缺氧和有机质存在的情况下,经过特种细菌的作用,海水中的硫酸盐产生分解而形成硫化氢等,而硫化氢对鱼类有毒害,因而黑海除边缘浅海区和海水上层有一些海生动植物外,深海区和海底几乎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同时硫化氢呈黑色,致使深层海水呈现黑色。黑海淡水的收入量大于海水的蒸发量,使黑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盐度较小的黑海海水便从海峡表层流向地中海,地中海中盐度较大海水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由于海峡较浅,阻碍了流入黑海的水量,使流入黑海的水量小于从黑海流出的水量,维持着黑海水量的动态平衡。

十、南海

南海南海是我国大陆濒临的最大外海,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是东海、黄海、渤海三海面积总和的3倍,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5559米。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其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为中南半岛,东部是菲律宾群岛。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东部通过巴士海峡与苏禄海相连,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和印度洋相通。南海岛屿众多,但除海南岛、黄岩岛和西沙群岛中的石岛外,多为珊瑚岛和珊瑚礁。南海由于地处热带和大部分地区较少受大陆影响,海水清澈湛蓝,透明度较大,分布有很多珊瑚岛和珊瑚礁,总称为南海诸岛。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和黄岩岛。东沙群岛水产资源丰富;西沙群岛是海鸟的世界,鸟粪资源丰富是优质肥料;中沙群岛是大量未露出水面的珊瑚礁;南沙群岛的面积最大,岛屿数量最多,其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最南端。流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我国的珠江、韩江,中南半岛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南海盛行季风漂流,夏季西南季风期为东北向漂流,冬季东北季风期为西南向漂流。南海的水温终年都很高,夏季北部海域为28℃,南部海域可达30℃;冬季除粤东海域较低为15℃外,其他大部分海域仍达24℃~265℃。南海的含盐量平均为34‰,近岸区因受大陆的影响含盐量较低,并且变化较大;外海区含盐量全年都较高,变化也小。南海主要经济鱼类有蛇鲻、鲱鲤、红笛鲷和中国鱿鱼,深海区有旗鱼、鲔鱼和鲸鱼,西沙和南沙群岛盛产海参和海龟等。南海北部的北部湾、莺歌海、珠江口等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远景甚好,正在勘探中。

十一、东海

东海又称东中国海,是我国大陆濒临的第二大海,它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东北以南朝鲜济州岛经日本五岛列岛至长崎半岛南端的连东海大桥线为界,穿过朝鲜海峡与日本海相通,东面由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的台湾岛把其与太平洋隔开,南经台湾海峡的南界与南海相通。东海海域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70米,冲绳海槽最深为2719米。流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瓯江和浊水溪等,其中长江的入海径流量最大,是东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存在的主要原因。东海海域岛屿众多,主要有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其中的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东海由于有大量的大陆河水进入,近岸水体为含盐量低的低盐水,外海的水体则是由黑潮及其分支构成的高盐水。冬季近岸水体的盐度在31‰以下,黑潮水域高达347‰;夏季长江口处近岸水域的海水的含盐量可低到5‰~10‰,含盐量的年变幅高达25‰。东海由于受黑潮和台湾暖流的影响,夏季西部我国近岸海域的水温为27℃~29℃;冬季西部海域水温低于10℃,而东部海域的水温约为20℃。东海的主要经济鱼类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乌贼、鳓鱼、鲳鱼、鳗鱼、鲨鱼、鲐鱼、鲷鱼、海蟹、鱿鱼、马面鲀等,西部近海的舟山渔场、渔山渔场、温台渔场和闽东渔场,都是著名的渔场,钓鱼岛等岛屿附近也有不错的渔场。东海凹陷带油气资源蕴藏丰富,远景看好。另外,东海我国沿海一带潮汐动力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十二、渤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之间,基本上为陆地所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000平方千渤海米,平均深度18米,沉积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为主。渤海周围有3个主要海湾:北面的辽东湾、西面的渤海湾、南面的莱州湾。由于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等带来大量泥沙,海底平坦,饵料丰富,是我国大型海洋水产养殖基地。盛产对虾、黄鱼。沿岸盐田较多,以西岸的长芦盐场最著名。主要岛屿有庙岛群岛、长兴岛、西中岛、菊花岛等。

渤海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地势呈由三湾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海岸分为粉沙淤泥质岸、沙质岸和基岩岸3种类型。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沙砾质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

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0条,其中莱洲湾沿岸19条,渤海湾沿岸16条,辽东湾沿岸15条,形成渤海沿岸三大水系和三大海湾生态系统。入海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堆积于3个海湾,在湾顶处形成宽广的辽河口三角洲湿地、黄河口三角洲湿地、海河口三角洲湿地,年造陆达20平方千米。

知识点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国的内海、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因而,可认定是严格定义上的海洋国土。“海洋国土”,它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EEZ)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地球上的河流

一、尼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