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的老师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决不亚于一九七六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
逝者如斯夫啊!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心情非常难过:十年“文革”所造成的阴影无法回避。国家又恢复了高考制度,都让我们赶上了……
我们成为第一批应届高考毕业生。
可是,深受其害的我们这一代学生该拿什么样的态度与成绩去迎接挑战呢?
在校的时候,该学的没学上,比如外语这门课程就是个空白呀!就凭这一点,我想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终生的遗憾。几乎是无法改变的一个残酷事实……越想我的心情越沉重。
能不能有机会到大学中去深造,就在此一举了……若能考上那是幸运,考不上只有回家种田了——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不只我一个。
不知道是这个特殊时代的感染,还是人的真实情感所致,在将要离开母校的这一刻,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也许,这首诗就是对我们这些苦难中长大的学子与人类灵魂工程师之间依依惜别的一种真挚情感吧!
曾经,周宗杰老师在数字化的讲坛上传授给学生最经典的杰作是:“你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决不是什么正切、余切、正弦、余弦这一大堆陈芝麻烂谷子一样的学术名词。而是要做到一生一世切莫羞辱了自己八辈子先人就可以了。”我很难相信这一段精彩的语言就是出自——每天清晨,头顶旧式蓝遮阳帽,手提铁皮水壶,猫着腰走路的这位周老师。
纳国昌老师在汉语言的教学上教给大家的最富有人性化的信念是:“不论哪个时代,一个忘记了自己祖先的民族是最可悲的民族;一个丧失了信仰的世界,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世界。”
难怪,他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外,总是戴着洁净的白帽,肩搭白毛浴巾上清真大寺礼拜呢!原来纳老师是一个最虔诚的信道主义者呢!
然而,孔激老师在人道主义的天平上奉献给我们母性般的启迪是:“尽管孔圣人不是我的父亲,我也不是他老人家的女儿……但我依然坚信——伟大的母爱可以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早晨,孔老师从教师食堂端来了一饭盒羊肉,兴冲冲地来到同学们中间,亲切地问道:“我很想吃红高粱米饭呀,哪个同学能和我交换一下?”大家都很惊讶!就在这非常难为情的一瞬间,她将一盒羊肉倒进了大个子马占华同学的饭碗里……
因为,老师明白这个在排队打饭最末端的人是全体学生中最不容易吃饱肚子的贫困生!
他的饭量很大,一口气吞下去十来个馒头不在话下……
这十来个馒头仅仅只是一种假设而已——学生食堂哪里来这么多雪白的奢侈品呢!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天开饭的时候,望着一笼的红高粱米饭,川区的同学不仅没有任何怨言,而且还争先恐后地抢着吃呢!
看来,那个杜灶长的担心变成了多余。
此时此刻的我,比谁都想得更多。
不知是艰难困苦的岁月在折磨着人,还是人天生就是一个贱体,吃惯了细粮的人,口味淡了,也烦了,于是就想换一下口味,再尝粗粮的味道是什么,仅此而已。
假如,学校没有那个菜园子,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辣椒、西红柿、茄子和萝卜、白菜……
假如,这些菜里没有一滴油,而去就红高粱米饭,请问那些川区里的“大米儿子白面女儿”们还能吃得下去吗?
我想:其结果大概只有龇牙咧嘴了……
说不定吃多了红高粱还要准备一根棍子掏肛门呢!不然塞(涩)住了咋办?多麻烦呀……
在最后一堂课上,孔老师满含热泪与激情地讲道: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节课了……说心里话,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们。可是命就是这样安排的,大家还得继续赶路。并且是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啊!
据说今年的首届高考又增设了一门新学科英语。不过是参考分,你们切莫害怕,尽最大的努力去迎接这一天!临行之前,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这世界上绝对没有仅存一条路可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