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个有修养会保养懂营养的魅力女人
7882100000033

第33章 做一个会保养的魅力女人(11)

这一姿势作用于前额的能量中心,即大脑下端、神经系统、鼻、眼,有助于治疗头痛与神经问题。

6.倒立式

倒立姿势作用于头顶的能量中心,包括大脑上端、脑下垂体,有助于治疗失眠症、减缓压力及平复过度兴奋的神经。但月经期间不宜用倒立式。

7.放松式

后背挺直,双臂轻松地置于身体两侧,呼气,向前伸展全身,前额向下,直至碰到膝盖前的地面为止。保持这一姿势6—10秒钟。

这一姿势是结束练习的最佳方式。它可以很好地伸展脊椎骨、背部底端、脖颈和手臂部位,是镇静和放松的绝好方法。

慎重选择吸脂减肥术

极其注重自我身材的女人们,总会被吸脂减肥术的快速减肥效果吸引。但是,吸脂减肥术真的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吗?对人体健康又是否存在着危害呢?

吸脂减肥术是一种美容外科技术,主要在专业的美容医院或机构进行。它是利用特殊的吸引器械,将皮肤内多余的脂肪吸出来,从而达到减肥瘦身、重塑体形的目的。

吸脂减肥术一般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且在身体比较隐蔽的部位进行,一般不会影响到面部的容貌。比如在腹股沟部、耻骨上或腋下皱襞、脐、腋窝等处选择切口,而且切口一般很小,长约1—2厘米,然后将吸脂管插入皮下脂肪层,将脂肪吸出。通过不同规格的吸脂管,完全可以将大腿、小腿、臀部、腰部、腹部、乳房、颈部等处的脂肪一一吸出。吸脂结束后缝合切口。伤口愈合后会有细小疤痕。

术后吸脂的部位需用外科腰带紧紧包缠,痊愈时间要依据个人身体情况及吸去脂肪量的多少而定,一般需要半年左右。

1.适宜做吸脂减肥术的条件

吸脂减肥术能够最快最有效地解决肥胖问题,但并非人人适宜做这种美容手术。吸脂减肥术适宜局部减肥,对全身肥胖不宜采用。体重适中轻微超重,身体某部位不合比例,如大腿、臀或腰过粗,多余的脂肪在运动及节食中难以消除,可以通过吸脂减肥术减少这些部位的脂肪。

2.下列情况不宜使用吸脂减肥术

全身肥胖者不宜使用吸脂减肥术。因为这个美容术吸出的脂肪量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吸脂的量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对全身肥胖者的减肥效果不大。

身体虚弱、体质差、健康状况欠佳者不适宜使用吸脂减肥术。只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者才能进行这种手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要禁止做吸脂减肥术。

想做吸脂手术的人应该没有任何禁忌症,不能勉强做这种手术,这一点必须要注意。

皮肤弹性不好的人不适宜做吸脂手术。只有皮肤仍有弹性者才会有好效果,因为脂肪被吸去后,皮肤有弹性才可保证被吸脂的部位光滑平整,否则就会出现瘪皱。40岁以下的女性恢复效果会好一些。

3.吸脂减肥术存在一定的风险

术后疼痛因人而异,有的人较长时间内可能仍会有局部疼痛及不适感。吸脂减肥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手术失败则对身体会有损伤,甚至造成畸形。

让骨骼健康生长,才是“骨感”美人

女人追求骨感美没错,但是节食、不当的减肥方式都可能带来营养的流失,最终会导致骨质疏松。因为减肥减出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越来越多,骨骼保健往往成为大部分女性的保健盲点。

骨质疏松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法来判断,测定受检者的骨量能够早期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三四十岁的女性应该定期检查一次骨密度。骨质疏松的一大后果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发生骨折,而出现脆性骨折,很可能本身已有明显的骨量流失,甚至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它最大的危害是引起人体骨骼脆弱,大大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女性激素的特殊性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尤其是30岁以后的女性,更要警惕因骨量丢失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人体在30岁时骨量达到最高值,即“峰值骨量”。30岁以后,骨质流失会逐渐加快,骨密度开始下降。如果女性减肥过度,容易引起雌性激素功能低下,导致骨量合成不够,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一些年轻的女性,由于减肥过度而引起闭经、神经性厌食症,而这类人群的骨量也一定严重缺失。

专家建议,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预防骨质疏松症:体形偏瘦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有长期吸烟、饮酒史以及长期喝咖啡者、使用激素类药物者,以及有过骨折病史者。

预防骨质疏松症要从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始。饮食均衡,可多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虾皮等。适当晒太阳,维生素D是有效促进钙质吸收的关键物质,而阳光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天热时可在清晨和傍晚晒太阳20分钟左右。适量运动,增加人体的平衡协调能力。

职场女性一般每天要在电脑面前待到8个小时以上。长期伏案工作,造成骨骼畸形发展,压迫神经;或同一种姿势维持太久,引起拉伤。其中以肩、颈部位最常见。久而久之,早晨起床时身体僵硬,关节酸痛,脖子、肩膀、后背和脊椎发麻。长时间地穿高跟鞋或尖头的鞋子,容易造成脚内侧关节突出,出现脚痛、背痛。

好身材贵在保持

瘦身不只是一种对外形美的追求,也是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也代表了女人积极营造自我,追求美丽人生的决心。对于体重超标的人来说,减轻4.5公斤体重就可以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减掉多余脂肪当然要比拖着一身赘肉健康美丽。有效的减肥方法自然可以让身材变瘦变美,但关键在于怎样保卫自己的减肥成果,让美好的体态更长久地保持下去,这比速效减肥更重要。

世界上并非每个年轻女人都有美丽的身材。可能她们曾经拥有,但是由于自己并不珍惜,结果美丽离她远去。

虽然优美的形体一直是女人们日程上的必修课,也为了减肥不辞辛苦地努力着,但是结果不是不见半点成效,就是越减越肥。这实际上一方面是由于减肥不当所致,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减肥后不注意保持,而使身材又被反弹回肥胖的状态。

怎样才算成功减肥呢?短暂快速地减掉脂肪,身体瘦下来了,可是健康失去了,这不能算是健康的减肥。通过运动,肥胖的身体变得婀娜多姿,可是不运动后很快又反弹回来,更加令人苦恼。所以,减肥让身材变美重要,而保持减肥后的瘦身材更重要。

1.根据个人肥胖程度和原因科学减肥

首先找出肥胖的原因,摒弃过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然后采取实际行动,根据营养学家的建议和自己的接受能力科学减肥、快乐减肥,既要控制过量饮食,又要保证每日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的摄入量。再次,定期运动既能够减轻人体压力还能够促进脂肪燃烧,让减肥的效果更显著、更持久。最后,减肥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保持完美身材。

2.减肥避免五大误区

误区一:节食有助减肥,每日只吃一顿

早上不吃早餐,中午只吃一顿,晚上不吃饭或用水果代替,一天等于只吃一顿饭,这样看上去进食的热量比过去少很多,可以实现减肥的目的。其实不然,终日不进食反而增加食欲,只吃一顿饭或过度节食反而会使体重增长得更快。所以,即使减肥中也一定要吃早餐。上午的能量主要来自早餐,不吃便会无精打采,并且对身体也不好,更重要的是早餐能带动能量的消耗,避免发胖。

误区二:不含脂肪的食物就等于不含热量

不含脂肪的食品并非不含热量。不含脂肪的饭后甜点往往含有大量糖分,这些糖分能转化为大量无用的热量,导致身体肥胖。

误区三:不断过秤,称量体重

专家指出,许多女人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每天称体重上,没有必要,这只会增加心理压力,让精神紧张。

误区四:减肥成功后就不必锻炼了

这种习惯会让减肥效果大打折扣。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专家指出,减肥时如果同样重视锻炼,那么强健肌肉和减少脂肪就同时进行。锻炼让肌肉更加匀称健美,也提高了身体的热量消耗能力。

误区五:减肥就要少营养

有的人为了减肥,每天吃的东西非常简单,如一杯咖啡、几块饼干就是一顿早餐,而一杯牛奶、一个燕麦卷就是一顿午餐。这会导致营养缺乏,钙质、蛋白质和纤维质摄入过少,会不利于身体健康。减肥的饮食原则应该是既减少膳食中的热量,又能保证身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与无机盐的供给量。

3.好身材贵在保持

根据人体的生物钟显示,在晚上21∶00后,人体各器官功能已基本处于微弱状态,同时这一阶段正是积累脂肪的时刻。而我们正常晚餐所吃下的东西需要5个小时才能完全消化掉,这多余的热量日积月累会造成皮下脂肪堆积过多。所以牢记晚上睡前绝对禁止进食,这样才能让好身材保持下去不反弹。

保持身材,还要端正日常行为姿态,包括坐、立、行、走。跷二郎腿或者是腿部交叉会对身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造成盆骨弯曲、身材变形等。

第11节防寒保暖,从头到脚关爱女人身

体温与健康关系密切

体温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身体的体温会表现出升高或降低,体温偏高就是所说的“发烧”,而稍低的体温就可能是多病的体质。

人的体温恒定在37℃左右。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而对人体健康最理想的环境温度在18℃左右。人体对冷热有一定的适应调节功能,但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冬季环境温度在4℃—10℃之间时,容易患感冒、咳喘病,生冻疮。春季气温回升,有助于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了被虫咬蚁叮的机会,传染病容易流行;夏天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0℃—35℃时,皮肤血液循环旺盛,人会感到精神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35℃以上时容易出汗,不思饮食,身体消瘦,体内温度全靠出汗来调节。由于出汗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和盐分,血液浓度上升,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发生肌肉痉挛、脱水、中暑。

每个人的体温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在37℃左右,这是正常体温。体温变动范围在2.7℃之内,都属正常。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天24小时内会略有波动,不同时间体温可相差0.6℃。早晨6∶00体温最低,而下午16∶00体温最高。女人在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会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在大量运动后,肌肉活动可以产生热量,会导致体温上升。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也能让体温升高。

除了体温外,人还有“皮肤温”,也就是皮肤表面的温度。在环境温度为23℃时,人的额部皮肤温一般为34℃,手为30℃,脚为27℃。

如果体温高于正常,通常称为发烧。37.5℃—38℃为低烧,38℃—39℃为中度发烧,39℃—40℃为高烧。当体温高于41℃或低于25℃时,将影响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气温和湿度对健康的影响

温度、湿度的变化会导致疾病。中医把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六气就是空气流动、气温高低、湿度大小的反映。当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下降时,六气就成为致病的因素。春天多风病,盛夏多暑病,夏末秋初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天多寒病,许多疾病都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

关注温度、湿度的变化,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的调节。

1.人体适宜的健康气温为20℃

室温保持在20℃左右,是让人最舒服的温度。因此,温度和人的体温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均温度在25℃以下,最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室温在24℃以上或者18℃以下时,会影响睡眠质量,容易早醒。办公室温度恒定在17℃,最适合思考和学习。

当室温超过25℃时,人体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会有热的感觉。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会感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涨、全身不适。相反,当室温低于4℃,会感到寒冷;当温度在8℃—18℃时,人体就会向外散热。

2.气温不稳定会让人体的抵抗力变弱

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气温变化会较大。一般来说,冬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16℃,最好在18℃—20℃之间;夏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3℃,最好在25℃—27℃之间。这样的温度既可保证舒适,也不至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生病。

最容易让人生病的,并不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而是气温骤降的时候。一般来说,24小时内的气温下降超过10℃就可以算是骤降,这时人对温度的耐受能力赶不上温度变化,抵抗力变弱,最容易感染伤寒。大风降温或是北方冬季早晨的低温时分,都容易生病。

3.人体适宜的健康湿度为40%—70%RH

除了温度本身外,人们感受到的冷热还和湿度有关。在三伏天容易中暑,在三九天容易感冒,这都是温度、湿度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人体适宜的健康湿度为40%—70%RH,在此环境下人体感觉最舒适。在湿度小于60%时,人体感觉热而不闷;在湿度大于70%时,人体感觉闷热;在湿度大于80%时,人体感觉严重闷热甚至中暑,心情烦躁。现代医学发现,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病菌平均寿命最短,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导致病菌寿命延长。当空气湿度为35%时,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空气湿度过低,会散发流感病毒。此外,过敏性皮炎、哮喘、皮肤瘙痒等疾病也都和空气湿度有关。

4.环境温度影响女性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