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制作生物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7877000000031

第31章 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2)

翼展长上述测量结果要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

②记录。

除尺寸量度外,每一种标本还需记录如下内容:采集日期;采集地点;体重;性别;虹膜、眼球、脚、喙等的颜色。

(7)皮肉剥离

不论是世界上最小的蜂鸟(体重仅4~5克,与拇指差不多大小),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鸵鸟(体高达275米,体重达75千克),它们的剥制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特殊种类除外),只是有的剥起来容易一些,有的剥起来比较难。剥制的难易主要取决于鸟的皮肤的厚薄和牢度,有的鸟类皮肤极易破裂,并且不易缝合,如杜鹃、夜莺;有的鸟类羽毛疏松,容易脱落,如斑鸠。对于初学者来说,显然是选用那些皮肤和羽毛不易被弄破碰坏的动物比较合适,本节所选的家鸽是非常理想的实验材料。因为它的皮肤厚薄适中,皮下没有大量脂肪,毛羽比较浓紧而不易脱落。

在讲剥制之前,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家鸽的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家鸽的结构①皮肤开口。

将已处死的家鸽直卧于解剖盘上,头部向左,用解剖镊轻轻拨开胸部的羽毛,找到龙骨突起上没有羽毛的部位,并继续分离羽毛至颈部后边的嗉囊处,暴露出胸部及部分颈部的皮肤。然后沿胸部龙骨突起中央,由前向后把皮肤正直地剖开一段,再沿这个切口向前剖开至嗉囊处。注意,切口的大小要合适,过大过小都不利。切口处最好撒上石膏粉,以防羽毛被血液和脂肪所沾污(在后面将要进行的剥离皮肤的全部过程中,都要经常地这样做;如果不小心剥破了某个血管,致使大量血液外流,也不要慌张,可及时在伤口处堵上石膏粉,以清理血污)。

鸟类剖口线示意图②剥离胸部的皮肤。

左手轻拿已剥开的皮肤边缘,右手持解剖刀,边剖割边剥离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结缔组织,一直剥到胸部两侧的腋下。由于鸽的结缔组织较松,所以也可以用手剥离,只是用力要适当,尽量靠皮肤的基部往下剥,注意不要撕破皮肤。

剥离胸部的皮肤③剥离颈部的皮肤。

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压住靠近锁颈两侧剖开皮肤的边缘,其余三指将头向上托,用解剖刀慢慢剥离颈项的皮肤。当剥至头骨基部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把颈项肌肉捏住,右手用剪刀将颈部连肉带颈椎骨一起剪断,并用左手把连着头部的颈项向头部方向拉回,如图所示。

颈项的截断位置④肩及颈背的剥离。

一只手拿起颈部肌肉,使家鸽背部朝上,鸽体倒挂,另一只手把家鸽的头和颈部翻到背上,然后用手按住肩膀,像脱衣服似的从已剖开的颈部开始往下剥离,使颈背和两肩露出,如图所示。初学者不易掌握分寸,往往用力过猛而把皮肤脱破,所以最好采用下面的方法:仍把家鸽置于解剖盘中,一只手拿住颈部皮肤的边缘,另一只手慢慢剖割皮肉之间的结缔组织,要注意左右两边同时剖割,以免损坏皮毛。

肩及颈背的剥离从肩部剥至肱骨部附近肘需特别细心,剥到肱骨部中间时用剪刀剪断,如图所示。肱部截断位置示意图⑤体背及腰腹的剥离。

继续向体背及腰部方向剥离。剥至腰部时要注意:一般鸟类腰部皮肤较薄,且羽毛的羽轴根大都着生于腰部椎骨上,所以不能用力强拉,必须小心地用解剖刀紧贴腰骨慢慢地割离。在背腰部皮肤逐渐剥离的同时,腹面也必须相应地往腹部方向剥离。

体背及腰腹的剥离⑥腿的剥离。

腹面剥离的结果是两腿显露,这时要先剥其中一条腿的皮肤至胫腓骨部与跗蹠骨部之间的关节处,用剪刀插入胫部肌肉,紧贴胫腓骨向股骨方向剪剔,将胫骨上的肌肉剔除干净,再用剪刀剪去股骨和胫骨之间的关节,胫部的肌肉则在胫跗关节间剪断、剔净。按此方法再剥另一条腿。

腿的剥离⑦尾部的剥离。

当腹面剥至泄殖腔孔时,手拿尾部和已剥好的其他部位的皮毛,使剥下的躯体肌肉部分朝下,泄殖腔孔朝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进行下面的步骤时直肠中的粪便等污物从泄殖腔孔流出。用刀把直肠基部割断,并向后剥至尾基。待尾部背面有尾脂腺露出时,即用刀将尾脂腺切除干净,同时用剪刀剪断尾综骨末端,要注意别剪断尾羽的羽轴根,以免尾羽脱落。剪断后的尾部内侧皮肤呈V形。到此为止,家鸽的皮肤与躯体肌肉就全部脱离了。

尾部的剥离这时应该判认一下家鸽的性别,因为仅从家鸽的外形是区别不了雌雄的,只有剖开腹腔,通过生殖器官的辨认才能最后确定。家鸽的雌雄生殖系统如图所示。

鸟类生殖器官⑧两翼的剥离。

翼部皮肉的剥离最难。一般是将肱部拉出,右手拿住肱部,左手将皮肤慢慢剥离;剥至桡尺骨时,可用拇指指甲紧贴飞羽轴根将翼部皮肤从尺骨上刮下。剥时得十分小心,以免把皮肤拉破,使翼羽脱落。初学者通常用解剖刀,先剥离肱骨部的皮肤再小心地使皮肤与尺骨分离。剥到尺骨与腕骨关节之间时,先剪断桡骨与肱部的连接,然后连同腕骨一起剪掉桡骨,只留尺骨,这样填充时操作顺利、迅速,易于整形。

翼的剥离

⑨头部的剥离。

首先检查一下口腔中有无污物,如有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然后开始剥头。家鸽头部的特点是头比颈小,故比较好剥。有的鸟类头比颈大,这就需要在后头和前颈背中央直线剖开一个口,切口的长度视鸟头的大小而定,通常以能将头部和颈项翻出为准。

下面的剥离方法对两类鸟类都适用:左手拿住颈项,右手持解剖刀把皮肤向头部方向剥离,剥至枕部时两侧出现不明显的灰褐色的耳道,此时应用解剖镊夹紧耳边基部将它轻轻拉出,或用解剖刀紧靠耳边基部将它割断。继续向前剥落头部两侧又出现暗黑色的眼球,用解剖刀轻轻割开眼睑边缘的薄膜,注意千万不要割破眼睑,以免影响标本的美观,切割时尽量靠近眼球,如不慎将眼球割破,要及时用石膏粉或棉花清理,并用剪刀把上下颌及其附近的肌肉剔除干净。

耳道的剥离

眼眶的剥离

⑩剪开脑颅腔,清理鸟体

脑颅腔切开位置

肌肉剥离后未复原的皮肤和骨骼按如图指定的部位在枕孔周围剪开脑颅腔,扩大枕孔,用镊子夹住脑膜把脑取出,并用一团棉花将脑颅腔擦拭干净。接着清除整个鸟体皮肤内侧上的残脂碎肉,并把剥皮过程中撒的石膏粉也用刷子刷去。

(8)防腐处理

为了防腐和保护羽毛不脱落,需作防腐处理。常用的防腐剂有砒霜或砒霜樟脑粉、石炭酸等。防腐剂毒性大,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涂防腐剂前需将鸟皮全部翻转,再用毛笔蘸一些防腐剂涂在皮肤的内面、骨骼、颅腔等处,特别是尾基部残余肌肉较多的地方应多涂抹一些,全部涂完后将皮翻回。

(9)支架填充

支架是用2根或3根铅丝扭结而成,所用铅丝粗细以能支持标本重量为宜(家鸽一般用16号铅丝)。其中的一根铅丝用来支持躯体,其长度应长于体长。另一根铅丝的两头沿胫骨向足心穿出。做展翅标本时,用第三根铅丝沿着两翅的肱、尺骨捶到指骨表端为止。在三根铅丝相应的躯干部、腿部和臂部之处缠绕棉花或麻皮。

装入支架后,再填装适量棉花或竹线。先从颈基部、胸部往后加填。胸部必须填得丰满、均匀、平整。如不是展翅标本,将两尺骨放在体内近中央的棉花上,再用棉花塞紧,勿使尺骨髓翼脱出,使两翼紧贴体侧。

将假眼嵌入眼眶,如无假眼,要暂用棉团填入眼眶。

全部填装完后,把腹面切开的皮肤拉拢,在切口处用外线缝合。缝时针先从皮肉穿出,再由对侧皮内向外穿出。针距要适宜,针口不宜离皮肤切口过近,以免拉破皮肤。缝口应由前向后,缝完后打一结,将腹面羽毛理顺并掩盖住缝线与切口。

(10)固定整形

①整理羽毛:用镊子轻轻理顺各部分的羽毛,哪个部位发现羽毛缺少,应用附近的羽毛将其遮盖。

②整理眼眶:用镊子将眼眶挑拨成圆形,并要特别注意两只眼睛的位置在同一水平上,切不可一高一低。

③整理躯体:用手将躯体凹、凸、斜、歪等不合适的地方加以矫正,使躯体看上去整齐、顺眼。

④整理姿势:

a.飞翔姿势——头、颈、躯体几乎成一直线,两翅张开,两脚缩起或向后伸直;

b.静立观望姿势——鸟体直立,两脚胫跗部伸直,头部略为抬高;

c.静立姿势——两脚平行直立或一前一后,胫跗关节微曲,头颈在躯体的前上方,头部向前或转向侧面,颈部略弯曲,躯体背高、腰低,尾部朝下,尾羽不张开或微张;

d.觅食姿势——两脚一前一后,胫跗关节略弯,头部向下靠近地面,颈部稍曲,偏向左或右侧,背低腰高,尾羽一般朝上并张开。

将初步整形的标本固定在标本台板上。先在台板上按动物两脚位置扎孔钻眼,再将标本脚下的铅丝插入孔内并在台板下面固定。也可以将鸟类标本固定在合适的树枝树桩上,这样能更好地衬托出标本的生动形象。但要注意:树枝或树桩经消毒后方可使用,以防虫蛀;营陆栖生活的鸟类和游禽不能固定在树枝上。

(11)最后整形

固定在台板或树枝上的标本,需继续理顺羽毛,矫正姿态,使它更接近于自然状态。为防止干燥过程中羽毛损坏和两翅下垂变形,可用纱布或棉花包裹鸟的躯体。

在标签上记下标本的重量、体长、采期、采地、性别等,并把标签贴在台板上。

标本放在避阳通风处干燥后,取下包裹的棉花或纱布,在喙、脚处涂一层稀清漆(加松香水),放入标本柜保存。

初学者最难学习的也许是固定整形。整形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标本是否形象、生动、逼真。制作者只有通过实践,认真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把整形工作做好。

两栖类的采集和标本制作

一、两栖类的活动规律

我国的两栖类动物约有200种,大多分布于淡水水域及其沿岸一带,少数分布于农田和森林地区,草原地区的两栖类种类很少。

两栖类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季节性活动、昼夜活动两个方面。

(1)季节性活动

我国北方地区的两栖类,一般约在3~5月份结束冬眠,开始苏醒;南方则提早1~2个月左右,如蟾蜍在2月份、黑斑蛙和泽蛙在4月份苏醒。有些种类苏醒后立即进入繁殖期,如大蟾蜍;但有些种类则在以后才进入繁殖期,如泽蛙。春、夏两季是两栖类繁殖、生长发育和觅食主要时期。

秋末天气渐冷便陆续进入冬眠。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冬眠时间和冬眠地点常不相同,如大鲵多在深洞或深水中冬眠,黑龙江林蛙在河水深处的沙砾或石块下冬眠,大蟾蜍则多潜伏在水底或烂草中冬眠,等等。

(2)昼夜活动

无尾两栖类大多夜间活动,它们白天匿居于隐蔽处,以躲避炎热天气,如大蟾蜍常匿居于杂草丛生的凹穴内,黑斑蛙多匿居于草丛中,等等,黎明前或黄昏时活动较强,雨后更加活跃。但少数种类如泽蛙则在白昼活动。有尾两栖类一般也多在夜间活动,如大鲵白天潜居在有回流水的细沙的洞穴内,傍晚或夜间出洞活动,只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才在白天离水上陆在岸边活动。

二、两栖类的采集

(1)采集用具

①捕网:用于捕捉水中或岸边活动的无尾类。结构与昆虫捕网相同。其网袋要用孔目较大的尼龙纱制成,以利透水。

②钓竿:用于钓捕无尾类。竿的顶端系一细绳,绳端缚有蝗虫等诱饵。

③布袋:用于盛放两栖类成体。

④记录本及铅笔。

(2)采集的时间和环境

①采集时间。

北方地区的3~8月,南方地区的2~10月,都有两栖类进行繁殖,尤其是3~7月,进行繁殖的种类最多,是采集的最好时期。在此时期中,雌、雄成体会集到水域或近水域的场所,相互抱对产卵,此时不仅可采到许多成体,也可采集卵和蝌蚪。

②采集环境。

适合采集两栖类的环境,一般是草木繁茂、昆虫滋生、河流、池塘和山溪较多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两栖类的种类和个体数目最多。

(3)采集方法

①无尾两栖类的采集方法。

对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类如大蟾蜍、花背蟾蜍和中国林蛙,可用手直接捕捉;对水中活动和跳跃能力较强的种类,如黑斑蛙、金线蛙、蝾螈等,可用网捕捉。有些种类栖息于洞穴,水边或稻田草丛中,如虎纹蛙,可用钓竿进行诱捕(诱捕时,一手持钓竿,不时抖动钓饵,诱蛙捕食。蛙类具有吞食后不轻易松口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