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7870500000030

第30章 百足之虫——沙蚕

沙蚕环节动物是蠕虫中种类最多和最为漂亮的一类。包括人们熟悉的陆生蚯蚓和水蛏,在海洋里主要是多毛类,共5000多种,分布范围很广,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从热带海域到两极海区都有其踪影。

沙蚕靠吻部肌肉的收缩能在泥沙中钻出细长的圆沙蚕可称得上环节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们在潮间带岩石上、泥滩上或沙滩上到处自由活动,红色略带乳白色的身体由一个个完全相同的体节拼成,每一节都有一对扁平的桨状附肢向两侧伸出,称为疣足。疣足上有刚毛,刚毛和肌肉相连,所以能伸能缩。长圆形的身体颇似蚯蚓,长仅12~22厘米。当沙蚕在海底爬行时,刚毛就牢牢地抓着地面走。它的头由两节拼成,即口前节和围口节。口前节当然是在口的前方,这里有能感光的眼,有能接受化学和触觉的触角和触须。围口节在口前节之后,长有口和4对有触觉作用的触毛。感觉器官向头部集中,意味着沙蚕是在前进中获得其环境信息的。肛门位于体前1/6处的背面,外形与蚯蚓很相似。沙蚕的口部有一个能外翻的吻,平时折叠着,当体壁肌肉收缩,体液压力增大时就会迫使它翻出来。吻上有颚,能张开,随着体液压力的减小也能再合起来。肌肉收缩可以使吻再缩回去。沙蚕种类很多,仅我国海域就有80多种,它们活跃于潮间带的岩石上、泥滩上和沙滩上,不断地吞进泥沙,以泥沙中的各种植物碎屑和小动物为食。

沙蚕靠吻部肌肉的收缩能在泥沙中钻出细长的圆形穴,退潮后藏在其中,涨潮后出来活动,但海水一受扰动,它会立即钻入穴中,用细沙将洞口封住,使海滩不留洞口的痕迹。

沙蚕平时喜欢在海底生活,随着性成熟身体形象逐渐转变,眼变大,甚至出现了透亮的晶体,部分体节上的疣足从爬行型变为游泳型,爬行刚毛渐被丢弃而代之以游泳刚毛的形成。雄性疣足上也长出敏锐的化学感受器官,以探查异性沙蚕的存在。沙蚕性成熟以后,成熟的生殖细胞充满体腔,此时经过精心打扮,换上鲜艳的婚姻盛装,雌的披上蓝绿色,雄的成了粉红色或白色,趁春季的月圆之夜纷纷游向水面,大群的沙蚕云集在一起,相互追逐,雄性有控制地一批批释放精子,雌性受到刺激后也纷纷自己断裂身体后部放出卵子,卵子在水中与精子相会而受精。亲体把生命赋予下一代以后,也就了却了自己的一生,相继被海水浪潮送上了海滩。

沙蚕是沙滩上的居民

沙蚕的味道很鲜美,鲜、干均可食用。用沙蚕煮稀饭喂幼儿有健脾滋补的食疗效果。沙蚕干与有名的鱿鱼干、紫菜干并称为“三干”,是传统美食,且有清肺、滋阴降火之功效。1981年,科学家对沙蚕做药理实验,发现它可取代昂贵的冬虫夏草,有加快心率、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也是补益强身的良药,被称作海洋里的冬虫夏草。

吻沙蚕是沙滩上的居民,体长可达50厘米,体色深红或淡红,长长的吻占体长的1/4,吻上有4个粗壮的角状颚,各有自己的毒腺。吻沙蚕在海底建造许多地下坑道,坑道之间彼此纵横相连,在沙滩表面建有许多出口。它的口前节像圆锥,顶端有4个短的触角。它是肉食性的,以多毛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它待在洞内,若有什么动物在洞的上面运动,都会引起洞内水压发生变化,对此它是很敏感的,并趁机出击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