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精品文学书系)
7867200000051

第51章 陆游

陆游(1125~1210)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金军入侵、祖国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南宋时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科举进士出身,担任过镇江通判等官职,一生渴望献身祖国,报效人民。由于他坚决主张抗金,因而不断受到投降派的打击、排挤。他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兼有婉丽飘逸的一面,寄托了反对民族压迫、要求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

陆游一生作诗万余首,现存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留存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的诗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爱国爱乡的作品大约有5000多首,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陆游的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和李白诗作的风格很像,所以被称作“小李白”。

时刻记住国家的危难

陆游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交替的时期。1126年,北宋被金国灭掉了,许多人都逃到了南方。陆游的父亲陆宰曾经在北宋的朝廷中当官,他和许多人一样,也带着全家人逃难。那时候,陆游还小,走路都走不稳,母亲只好抱着他赶路。

有一次,金兵在后面追得紧,实在没路可逃了,全家人只得藏在乱草堆里。金兵人马很多,人叫马嘶地过了好几天。一家老小就这样闷在草堆里,连大气都不敢出。这件事给陆游的印象很深,他很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长大后一定要解除国家的苦难,收复中原,统一祖国。

“放翁”的由来

陆游长大后,也在朝廷里做了官,负责编写朝廷法令和文告。他写的诗传遍全国,名气很大,被人称为“小李白”。

新皇帝宋孝宗听说陆游的诗写得好,就召见了他,对他说:

“你的学问和文采,我都听说了,现在国家危亡,你对国家大事有什么看法吗?”

陆游激动地说:“陛下想重振国威,这非常好。可是,如果光是下诏书、发命令,还不行。一定要做些实事,比如要好好整理纲纪,训练军队。士兵的战斗力增强了,才能打败金军,收复中原!”

“真是切中要害呀!”宋孝宗点头称赞。

陆游十分兴奋,朝中的主战派们也仿佛看到了国家强盛的希望。他们聚集在一起,由陆游起草了一个出兵北伐收复失地的计划给宋孝宗,写了两封密信,派人联合义军,打算共同消灭金军。陆游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大事,感到十分自豪。

1163年,宋孝宗派大将张浚出师北伐。开始,宋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许多地方,可因为内部不团结,后来又失败了。投降派乘机说服宋孝宗,又要和金国议和,还罢免了张浚。

陆游因为积极主张抗战,投降派对他恨得要命。不久,他也被罢了官。

就这样差不多过了10年,陆游已经46岁了,可是他统一祖国、收复中原的愿望始终没有改变。他得知川陕一带的军事将领王炎领导了一支抗金队伍后,又投奔了王炎。他曾经亲自参加军队的训练,又骑马到边关,观察过金人占领的地区。在王炎的衙门里,他又见到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冒着危险给宋军送来军事情报。这些情景使他对抗金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在这段时间里,陆游还和金兵交过手,雪天寒夜,拍马舞刀,渡过渭河去袭击敌人;夜间山路巡行,遇到猛虎,陆游的《自书诗卷》他亲手操矛将猛虎刺死。他的生活很充实,他认为这样能够实现自己驱逐金兵、统一祖国的愿望。

然而,腐败的南宋朝廷并没有统一祖国的意愿,不久就把王炎调走了,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当了一名参议官,从此离开了前线。陆游的心情很沉闷,只好饮酒作诗来解除内心的痛苦,同僚们讥笑他不讲理法,思想颓放,他就索性给自己取了个号,叫做“放翁”,人们就把他称为陆放翁。

感人肺腑的《示儿》

陆游晚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乡村里度过的,但是在闲居故乡的岁月里,他也始终不忘国家遭受外敌欺侮的耻辱,甚至在梦中也看见宋朝军队杀败敌兵的场面。后来,朝廷中主战派起兵北伐,打了几个胜仗。陆游得知后,心中无比激动。但是不久宋军就连吃败仗,皇帝又失去了作战的信心。投降派乘机活动,同金国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和议”。主战派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陆游心中又忧虑又悲愤。

1210年深秋,陆游已经85岁了,而且近一两年来,他就常常生病,身体时好时坏,陆游知道自己很难有康复的希望了。他回想着自己的一生一直盼着有一天能赶走侵略者,收复中原,不想一过几十年,国家依然分裂。想到这些,他不由得老泪纵横。可他还是寄希望于子孙后代,相信总有一天中原能够收复,祖国会统一。

陆游病危的时候,他的儿子和左邻右舍的人们都眼含热泪,围在他床边。只见他两眼渐渐失去了神采,呼吸微弱,嘴唇一张一合地在动,似乎要说什么。小儿子连忙凑近他跟前问道:

“爹爹,您还有什么话要说?”

陆游扬了扬手,示意把纸和笔拿来。儿子忙取来纸笔,放在他面前,然后扶着他坐起来。

陆游慢慢地拿起笔,蘸上墨,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充满血和泪的《示儿》诗,表现了陆游至死不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正义事业必将获胜的坚定信念,因而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