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853)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26岁中进士,一直在朝中做官,直到51岁去世。杜牧很有抱负,但他为人正直,所以在官场中得罪了不少人,只有通过写作来抒发心中的不满,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杜牧的诗、赋都很有名,他的《阿房宫赋》是一篇著名的讽刺文章,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牧的一生有很多诗作,著有《樊川文集》,可是有许多诗在他生前就被他烧掉了,只留下了大约十之三四。其中《清明》、《赤壁》、《山行》、《泊秦淮》、《江南春绝句》、《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诗。
杜牧的写景和抒情的小诗清丽生动,短短几句就能勾勒出优美的图画。他的诗在晚唐诗人中成就很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泊秦淮》
江南春景唐朝时期的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从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有许多酒家,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杜牧有一次游秦淮时,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歌声放荡,不禁想起了当年长期沉迷于委靡的生活,不理朝政,终于丢了江山的陈后主。如今陈朝虽然灭亡了,可是这种靡靡的音乐却流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杜牧觉得非常感慨,于是作了一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一开始描写了秦淮美丽的景色: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近酒家。正在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原来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杜牧通过这首诗讽刺了上层社会中的人整日只知道饮酒作乐,却不以国事为重的现象,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阿房宫赋》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当时,唐敬宗即位之后,造了许多宫殿,召了许多歌女在宫中轻歌曼舞,一同饮酒作乐,这种腐化的生活令杜牧觉得十分愤慨。在他23岁那年,他创作了《阿房宫赋》。
这篇赋一开始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描写了宫中豪华的生活。可是为了建造阿房宫,秦朝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以说,阿房宫是用人民的血和泪建成的。广大的人民最终不堪压迫,纷纷起来反抗,烧掉了阿房宫,秦朝最终也落了个灭亡的下场。
这篇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告诫当朝的统治者:秦朝的滥用民力,导致了亡国,如果唐代的统治者不能引以为戒的话,恐怕也要离灭亡不远了。
《阿房宫赋》是一篇将叙事、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的作品,它的主旨是给本朝的统治者敲警钟,因此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是杜牧的又一首讽刺诗。传说唐玄宗的爱妃杨贵妃最喜欢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鲜的。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就命令手下从南方把荔枝快马运到长安来。可是两地之间路途遥远,荔枝经过长途的运输一定会腐烂。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唐玄宗就命令在沿途特设了一个个驿站,要求骑手们飞骑传送。骑手骑着快马夜以继日地赶路,马也一点都得不到休息,常常是到了一个驿站,就筋疲力尽地倒地死了;于是骑手们就立刻骑上另一匹马赶路。这样一来,沿途不知要死多少马!如果杨贵妃吃了后不高兴,就说明荔枝不是新鲜的,那不知又要有多少人要遭到灾难了。想到这里,杜牧写下了这首诗:杨贵妃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描写了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可是却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杜牧感慨到:历代君主昏庸无能,只想博得宠妃一笑,却不顾多少老百姓会遭殃。杜牧通过运送荔枝这一事实,深刻地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奢侈淫逸的生活,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