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魔术不难(走进魔术世界)
7863900000014

第14章 器皿类(2)

绒球入碗

桌上仰放着一只空饭碗、一根筷子和一只像玻璃弹子般大的蓝色小绒球。表演者用左手从桌上拿起筷子,用右手拿起碗,将筷子在碗边上敲了几下,里外交代一遍,示意这两样东西是一清二楚的,手中也是空的,无任何秘密。然后,表演者将空碗覆于桌上,用右手中、食指夹起绒球,极快地递在左手里握住。右手马上拿起筷子,用筷子将左拳拨开,意外的是,刚刚握在右拳中的绒球却已不见。用筷子在碗上一敲,示意绒球已进碗内,将覆着的空碗揭开一看,绒球却真的出现在碗下了。按上述方法再表演几次,绒球照样能神秘的进入碗中。

这是一套纯手彩戏法,道具是没有秘密的,全凭巧妙的手法。所谓绒球,其实并非绒球,它是用较厚的海绵剪成的圆球:用蓝墨水或红墨水染成的。

表演之前,准备一式绒球2只,一只公开地放在桌上,另一只事先藏于右手里。表演时,右手手背朝上,手指略弯曲,很自然地从桌上将碗拿起。拿碗的技巧是:用中食指和大拇指捏住碗边,乘机将绒球带入碗内壁。由于海绵软而富有弹性,被中食指压扁在碗内边壁上,看上去手中和碗中好像是空无所有。这时只要将碗口朝下覆于桌上,中食指松开向碗边移出碗外,绒球就覆于碗内了。接着,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起桌上的绒球,在两指由前往后,由下而上地伸向左手掌的过程中,将绒球迅速夹进大拇指和食指缝间,两手指立即伸直,伸入左掌内,左掌迅速配合握拳,把右食指和中指的上半段握住。这步动作极为快速,观众视力有限,只觉得右手食指和中指之间是夹着一只绒球的,当右食指和中指从左拳中退出时,指尖间已是空的,观众便以为绒球已握入左拳内了。紧接着,左手从桌上拿一根筷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在食指、大拇指和筷子的掩护下,向观众亮手时,右手心中又好像是空的;然后用筷子将左拳拨开,左掌里当然什么也没有了。最后,将碗揭开,碗口中的绒球就出现了。

杯底穿巾

表演者将一只普通的玻璃杯里里外外地交代了一遍,并用一根木棍在杯里搅动了一阵,证明玻璃杯是空的。然后用左手捏住杯子,右手提起一把水壶,当众将水倒入杯中,装了一杯水,又证明了这只玻璃杯是完整的。交代后再把杯里的水倒回水壶里。另从桌上拿起一条手帕,当众放入杯里。然后拿一张白纸卷成筒状,把玻璃杯套起来,执在左手中。表演者用右手从纸筒下端伸入,在杯底上掏摸。不一会儿,居然将手帕从杯底拉了出来。

秘密在玻璃杯上。玻璃杯在靠近杯子底部的边上开了一个小圆洞,圆洞的直径约4分,洞口的边上磨光。

表演时,左手捏住杯身,大拇指正好按在圆洞上,倒水进去绝不会漏出来。交代过后,将一条手帕当众塞入杯中,手帕的一角系上一根细铁丝,约5分长。塞手帕时,将系有铁丝的一角先塞入,从杯内穿出小洞外。然后取过一张普通的白纸,卷成筒状,罩在杯上(将玻璃杯底遮没),仍然用左手捏着。右手从下端伸入小圆洞口,拉住手帕角上的铁丝,用力将手帕拉出。

帽中遁杯

桌上放着一只玻璃杯,一把搪瓷水壶和一顶呢帽。

表演者把玻璃杯和呢帽交代过后,拿起水壶,在杯子里倒了满满一杯水。然后,他右手将水壶放回桌上,同时用左手拿过呢帽,帽口朝下,盖在杯子上。做了一个“魔术动作”以后,将帽子揭开,那满盛清水的玻璃杯已不见了。桌上除了那把大口水壶以外,再没有别的东西。

唯一的秘密是在搪瓷水壶上。水壶是经过一番特制手续的,下面没有底,壶内中段用火漆(或石蜡)嵌牢一块圆形隔片,使清水注入上半段不会漏下来。水壶下半段的内部,也是白色的搪瓷,和水壶外表的颜色一致。这样,当提起水壶倒水,壶身微斜,观众的视线与壶底接触的时候,因为里外颜色一致,加上距离较远,就看不出水壶没有底。

表演的时候,交代过杯、帽以后,右手提起水壶,倒水入杯。水倒满了,右手的水壶并不立即放回桌上,而用左手拿过帽子,帽口朝下,帽顶微向前斜,将观众的视线暂时遮住,做一个盖下去的姿势。与此同时,右手的水壶也向下接近桌面,暗中把水杯罩进水壶的下面。帽子盖在桌上了,水壶也刚好放到桌面上,并移到桌面的右角上,帽子就覆盖在桌面的正中。上述动作,必须极其自然和敏捷,使观众以为玻璃杯真的覆盖在呢帽下面。然后揭开帽子,玻璃杯不见了。

有一点应注意,表演用的桌子,最好小些。当左手拿帽,右手提壶,双手接近在一起,向桌上放下的时候,观众会觉得这是因为桌子太小,双手不得不接近,以减少观众的怀疑,增进演出的效果。

飞杯不见

表演者端出一只圆磁盘,盘内有一把敞口壶,一个玻璃杯,一块折叠好的男式手帕。在交代手帕和玻璃杯子以后,表演者就将手帕摊在左手心上,随即右手端起壶把,向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半杯,并用左手的手帕蒙盖了玻璃杯后,提杯在手,右手同时放下水壶,大家看得很清楚,玻璃杯仍在手中,隔帕握着的。谁知表演者向前走几步,用右手将手帕揭开一抖,有水的玻璃杯已不见了。大家正在惊奇,表演者就从下装的插袋中,将杯子取了出来。

盖杯的手帕是同样花色两条缝成的,夹层中间有一薄薄的圆铁片,其直径等于杯口。盖帕时,圆片对准杯口,隔帕提着就像玻璃杯在手一样。那么,这只有水的玻璃杯呢?其实它仍纹丝未动。原来那把有把的敞口水壶也有秘密,壶底在壶身的上三分之一处,上面装水,下面成了一个空罩。倒水时,壶口向着观众,当左手盖帕提起杯子时(实系提着帕中的圆片),右手配合自然地放下水壶的动作,趁此机会将这只杯子,罩在壶内了。

筒中遁烛

桌上竖着一支红色蜡烛。表演者擦了一根火柴点着,证明红烛并非虚假。此外,桌上还放着2张16开白纸。表演者先拿起一张,当众交代一遍,随手卷成一个长纸筒,一端开口,另一端扭了几下封住口。左手持着封口的端,右手拿起红烛吹灭,从纸筒开口的一端插入,搅了几下,取出红烛,表示纸筒内是空的。于是,将这纸筒开口的一端也扭了几下封住口,放在一边。再拿起另一张白纸,也卷成一个一端封口的纸筒,当众将红烛塞入纸筒中,然后把纸筒另一端也封住口,与前一只纸筒分开放在桌上。空纸筒在左,塞有红烛的纸筒在右。

表演者对着2只纸筒做了一个手势,马上拿起放在左边的原来是空的纸筒,拆开一看,里面已不是空的了,却包着一支红烛;再拿起原来塞有红烛的纸筒,当众折叠成几段,并在双手中搓成纸团,那么这纸筒显然是空的了。

原来红烛外事先套有一只红色纸套。纸套的一端是封口的,套入红烛后,看上去和真红烛一样。表演时,当拿起纸卷成圆筒后,假意用红烛插入筒中搅动交代,其实是红纸套的露口朝下,乘机将红烛落入纸筒中,扭住封口。第二张白纸再卷成筒形,将一端封口后,把红纸套塞入,然后将纸筒两端都扭牢封口。做过“魔术动作”后,先拿起已暗暗落进红烛的纸筒(观众以为是空的)拆开,从中取出红烛来。另一只塞有红纸套的纸筒(观众以为是塞有红烛的)则并不拆开,而是随手折叠,并搓揉成纸团。假如里面有红烛,当然不能折叠,也无法搓揉,所以观众便以为这纸筒是空的了。其实红纸套还在纸筒里,不过也被折起搓揉成一团罢了。

表演中必须注意一点:红烛吹灭一头留有一小段烛芯,红纸套是没有烛芯的,它比红烛略短一些。当将红纸套塞入第二只纸筒时,其露口端必须向台后,切不可给观众看见,表演这一动作时必须自然而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