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7863800000034

第34章 萧楚女以能者为师

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的保持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

——屠格涅夫

萧楚女是我党早期的著名理论家,担任过《新蜀报》主编,和恽代英一起,编辑过《中国青年》杂志。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黑暗的旧中国,他就像一支点燃的蜡烛,用自己的光辉,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可有谁知道,萧楚女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理论家,却几乎没上过学。

他出生在一个破产的木商家里,父亲早逝,家贫如洗。十二岁时,就不得不为生计到一家木行当学徒。虽不能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但肖楚女并不自甘暴弃,能够以能者为师,向能者学。

十三岁那年,萧楚女背井离乡,在鄂、苏、皖、浙等沿海城市过流浪生活。在船上当杂工时,船上有位大师傅,读过一点古书,萧楚女就在业余时间向他求教。从《三字经》、《百家姓》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学,最后能够流畅地背诵下来。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洛阳老家,他有幸遇到了塾师胡文叔,一有空,就登门拜问,请胡文叔讲书,细心听教,一丝不苟。因家穷买不起书,就向胡先生借书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昼夜研读,如期送还。这使他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

1910年,他在从镇江回武汉的轮船上,结识了一位进步青年郑希曾。郑希曾出身书香门第,文化水平较高,萧楚女就利用军训之余的时间,虚心向郑希曾学习,读了不少书,学到了很多知识。

1914年,郑希曾因支持一个以武装反对袁世凯的集团,事败被杀于汉口。萧楚女为失去了这位良师益友而悲痛欲绝。决心要发奋钻研,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倒军阀,报国仇,雪家恨。

萧楚女得到了开明的郑希曾的父亲郑锡元老先生的大力支持,老人把寄托在亡儿身上的希望,寄托在儿子的挚友萧楚女身上,变卖了自己的部分家产,资助萧楚女读书。

为不辜负老人的殷切希望,萧楚女没有为个人谋求出路,找敲门砖,也不再去上正规学校。而是买了大量的书籍,寄寓郑家,在郑老先生的指教下,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读。重点研究社会,研究政治理论。为不负郑老先生的厚望和精心教育,他读书专心致志,如饥似渴,甚至有时废寝忘食。

有一次,他从乡下到武汉妹妹家作客,妹妹给他装上水烟袋,请他吸烟。他一边接过烟袋,一边专注地看书,根本不知道已接过了水烟袋,直到点烟的纸捻烧着他的手指头,他才知道。

后来,萧楚女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道路。在革命活动中,他接触到了许多进步青年,始终坚持以能者为师,虚心学习。他看到恽代英写的和翻译的文章,很快改造了自己的思想,逐步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理论战士。

萧楚女以能者为师,向能者学,从不认字到识字,从不知道知识到知识的极大丰富,理论的先进深刻。不负众多能者的传教,不负郑老先生的资助和厚望。在同反动文人做斗争中,连那班反动派的文人也不得不赞叹萧楚女的文章“字夹风雷,声称金石”。他所写的《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著作,曾风靡全国,成为革命者和大多进步人士的必读书。这正是他学无常师,以能者为师,虚心向能者学习的结果,他为人们做出了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