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7863700000092

第92章 绘出好用的地图

一个人钻研的愈多,他学习到的愈多,一个人学习到的愈多,他愈了解到他所知道的何其浅薄。

——威斯特

公元231年的一天,在一个朝廷官员的家里,几个学究模样的人正在一起欣赏一篇文章。他们一边看一边赞叹:“真想不到,真想不到啊!”为什么想不到呢?因为那篇文章是一个8岁的孩子写的。这个孩子叫裴秀。

裴秀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但才智过人,品行也很出色,因此远近闻名。三国归晋,司马炎当了晋朝皇帝以后,任命裴秀担任司空。司空是掌管工程的官,也掌管国家的地图和户籍人口。

有一次,裴秀要了解全国土地人口的变动情况,查看前人绘制的《天下大图》。这是一幅全国地图,用80匹细绢绘制而成,查阅时要好几个人抬着,而且要花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完一遍。裴秀觉得这地图实在太笨重了,使用起来真不方便。他想,要是有一幅小型的地图,查阅时能一目了然,就要方便得多。而且,这幅大图是前人所绘,有的地方也需要修改了。

有了这个想法,裴秀就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他琢磨着,要把地图画小,关键在于比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裴秀把《天下大图》缩绘成了《地形方丈图》。《地形方丈图》一丈见方,原图中的山川河流、村庄城镇都清清楚楚地标在上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在绘制地图中的实践,裴秀总结出了六条制图规则,这就是“制图六体”。其中最主要的是比例和方位,其次是道路的距离、地势的起伏和倾斜缓急、山川的分布和走向。裴秀的“制图六体”为我国的制图学奠定了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