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7862400000023

第23章 最高级别鲸鱼海兽类(9)

鳍脚类化石中最著名的是海熊兽和异索兽,二者都发现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这里在现在也是个鳍脚类特别是“有耳海豹”类比较丰富的地区。海熊兽的时代为中新世初期,是已知被较早的鳍脚类,曾经在加州附近发现过近乎完整的化石。海熊兽是体型较小的鳍脚类,身长1.4—1.5米,体重估计约有80公斤。海熊兽的一些特征和陆生的熊类非常相似,而同时也有一些适应海洋生活的特征。有趣的是,海熊兽同时具有一些“有耳海豹”和“无耳海豹”的特征,这可能预示着鳍脚类的确是一个自然类群,“有耳海豹”和“无耳海豹”拥有共同的祖先,只是尚不构成充分的理由。异索兽代表“有耳海豹”中一个已经灭绝的支系,和海狮科、海象科相并列,与海象科的关系可能更加密切一些。异索兽所在的这个类群的生存时间仅限于中新世,到中新世晚期,这个类群就灭绝了。海象科也是一个衰落的类群,在史前时代特别是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曾经发现过很多种类,而仅仅有一种幸存到了现代。相反,海狮类科则是比较现代的类群,特别是其中的海狗类,虽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但是不同种类差异并不是很大,表明其辐射分化的比较晚。现存的鳍脚类分布遍及从北极到南极的各个海域,甚至在一些内陆湖泊中也能见到。鳍脚类的分布地区可以划分成南北两部分,不过这两部分并不和南北半球相吻合,其分界线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一带,南方类型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而再往北则是北方类型占主导地位。

生活在冰上冰下的海象

在北极,除了鲸鱼之外,海象是所有北方哺乳动物中最大的懒散群。在白令海眩目的水天一色里,浮冰上和浮冰下看到的,就是它们一簇一簇的一堆棕色躯体。它们是巨大的瞌睡虫,出水的主要活动就是睡觉。

海象事实上是海中的生物,它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饮食、求爱和交配──都发生在水中,人类无法追踪。幸亏海象在改变生活习惯,进入海水里去休息和生产的时候,还容易让破冰船接近,人们可使用最新的仪器,像长镜头照相机、水下声音探测器和袖珍潛水艇等,进一步去探索它们不被人知的行为。

海象有两个亚种:大西洋亚种和太平洋亚种。太平洋的体型较大,有较重较长的长牙,和一个较阔的颚部。雄性太平洋海象可能重达2吨。细长的犬齿,不论雌雄,均由长满胡须的颚部向下突出数倍。它们偶尔把它弄断,挂着残缺的长牙,或者只剩一只,或者一只也没有。海象虽然在陆上或者冰上行动很笨拙,可是在它喜欢的环境里,它们的动作是敏捷的。有着流线型的柔软易曲的强健肌肉,在游水的时候,用鳍形的后肢交替左右摆荡,姿势优美。

在阿拉斯加北白令海,每年海中哺乳动物的北移,系由短暂解冰夏天来临的四月开始,到六月初停止。在春天的移动经过阿拉斯加,前进的行列包括海象、海豹、鲸鱼、海豚和无数的鸟类,主要的有棉凫、小海鸟、和管鼻。有些滞留在这里,有些转往西伯利亚,不过大部分向北而去。在牠们向北大移动中,几千吨的生物浩浩荡荡经过白令海峡,在沿海岸筑巢作短期的休息。海象到了秋天再往南方移,在十二月和正月回到白令海。大量海象继续留在白令海峡;上万的雄海象远远到达南方,留在阿拉斯加布里斯托海湾的海象岛间,数量大约是西伯利亚拿窦海湾夏天里所有海象的二倍。

海象过着双重生活,既适应于空气中,又适应于水中。因为海水传热效率比空气强二十倍,海中的哺乳动物就需要额外的绝缘体。海象在皮肤和肌肉间的脂肪,厚度可能超过三寸。

海象的体温大概和人类差不多,在96℉到99℉之间,要维持如此固定的体温,绝缘是不够的。它们在陆地上必须面对驱散过高体温的难题。在水里则相反,必须防止体温散失。所以海象有一种特别的体温调节能力。它们能够舒张血管,把热血输送到皮肤以便散热。在冰冷的海水中,它的血管能够收缩,如此便可減少体表和脂肪层的血液。这时,脂肪层就变成一个绝佳的绝缘组织,使得身体和海中刺骨的寒冰绝缘。

对寒带人民来说,海象用途广大。有做船的皮,做绳索的腱,做燃料的脂肪,做人类和狗食物的肉,以及做工具和艺术品的长牙。

1972年国际动物保护协会,对海中哺乳动物设置保护法,给海象完全的保护。规定除了阿拉斯加当地人得每年狩猎3,000只以外,其他人都不得作商业性的杀害。自从1976年春天起,在阿拉斯加严格管制之下,允许作有限度的狩猎运动。在苏俄方面的杀戮显然比美国少。

美国和苏俄在1975年联合作太平洋海象族群的调查,发现数目大约在14万到20万之间。事实上,这种数字已经接近自然环境所能容纳该种生物的最高限度。

不过海象仍然受到高度的侵犯。象牙的需要逐渐增加──雕刻象牙在纪念品和工艺的交易中价钱很高──可能道致每年杀戮海象超过认可的数字。这些族群亦可能因为环境的恶化和污染,或者它们的主要食物(软体动物)的缺乏而大幅度地減少。

要在海中哺乳动物身上装置仪器特别困难。有人坐着研究船旅行到布里斯托海湾里的“圆岛”附近,试用无线电追踪海象,在雄性海象身上,试验像一样黏住的无线电发射器。这种“圆岛”自行黏在海象厚厚的皮肤上,可惜海象很容易把它解除掉,不过我们相信终有一天,用无线电或者长期的用人造卫星,可追踪它们而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了解。

海象的大牙在维护统治方面极为重要。在每一群里最大的海象有最长的长牙,在争斗的时候比较具有侵略性,亦比较成功。

海象并不使用它们的长牙挖掘食物,因为海象跟人一样,在水里就失重,用工具去挖掘东西,跟任何潜水者一样困难。它是用它感觉灵敏有髯的鼻口和颚部,把海底的食物挖掘出来。它的头部形态有助于利用鼻口和颚部作挖掘工作。

1972年一队研究人员在白令海坐着可潜水的小型研究室,下降到大约125英尺深暗的海底,用探照灯向前探索,照到一处沙泥质底层,散布着螃蟹、海盘车和海百合等海底生物,而附近环境则好像有什么东西用巨大铲子掘过壕沟似的,或者好像是豬在这上面活动过似的,到处都是废物、垃圾、空蛤和海螺壳。这是海象做的,不过用它们的长牙无法掘成这种样子,只有用鼻口和颚才能办到。

博物学者从前认定软体动物是海象的主食,不过它也吃很多其他海底的动物,或者无脊椎动物如海虫和一些甲壳类动物等。海象也会捉鱼,而且有时候偶尔吞食少许植物和海底沉淀物。

海象每天需要一百磅的食物──相当于800个大型蛤蜊,或者上万的小型蛤蜊,可是在海象的胃里很少找到贝壳的碎片;显然它们会从蛤蜊里撕出斧足肌肉。它们使用鼻口和颚部分以及硬须挖掘食物。当它找到佳肴的时候,嘴唇抽紧,用舌头大力吮吸便可啜出肉来。

海象在它们的生活环境中算是大型的动物了,有什么动物会吃它们呢?北极熊偶尔会追逐海象,使一大群海象狂乱冲入水中,小海象动作慢,北极熊就能捕获牠们了。

雌海象在冬季中或者晚冬的生产,以及同期里的求爱,都是离开陆地很远,而在南方的白令海里进行的。

一队研究人员在1972年三月里搭乘一艘美国海岸巡逻队的破冰船,驶近白令海圣劳伦斯岛南方60里的地方,看到一小群约五十只海象,包括雌的、即将成年的和年轻的。10来只海象在大浮冰上休息,一群年轻的在浮冰上泼水,其余跳入水里觅食。在水里的这些海象中间,有一只巨大的公海象。他们听见一种特殊的敲打声来自水中,偶尔夹杂有一阵轻快的口哨。研究人员把仪器丟到水里,立刻测到一种奇怪的敲打和钟声的回音。随着一连串比较大的敲打声,水面上有巨大的空气爆炸水泡,预感到公海象的来临。它升上来呼吸,张开了嘴而鼻子是阔阔的。随之听到用拳头敲打木头般的声音,跟着由抽紧着像牛排一样的嘴唇,发出一阵轻快的口哨声。一两分钟以后,这只大公象胀大了在它头颈两边像海滩皮球大小的咽囊,把它的尾部鳍形肢拋入空中,而向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行为一贯如此,常常在潜水之后有两声敲打的声音,跟着一次共鸣的钟声“笃,笃,澎!”几秒钟以后再重复二次或三次,随后一连串敲打声,先慢,后快,最后以类似某首民谣鼓曲的乐句结束。就这样,最后一声大响、气泡、公海象浮现猛吸空气的过程一再重复。公海象在水面上的平均时间是23秒,潜入水中的时间则一次长达2分钟以上。你可感觉到它们在水中交配,亦可感觉到在水下的声音──公海象所重复唱的歌──是初步求爱炫耀的方法。

1972年美国和苏俄订定环境保护条约,海象是他们联合调查中要特别照顾的。这种兽类在阿拉斯加较外大陆棚环境评估计划研究中,亦是极出名的。

人类虽然是食肉动物(像捕杀和吃海象肉的爱斯基摩人),可是我们在自然世界里占有最崇高的地位,应该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智慧,扮演更理智的角色,帮助海象也能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

海豹

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形,体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蓝灰色,腹部乳黄色,带有蓝黑色斑点。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廓,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四肢均具5趾,趾间有蹼,形成鳍状肢,具锋利爪。后鳍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随年龄变化:幼兽色深,成兽色浅。

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中,脱毛、繁殖时才到陆地或冰块上生活。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海域特别多,食物以鱼和贝类为主。海狮、海象是海豹的近亲,它们有耳壳,后肢能转向前方来支持身体。

海豹的前脚较后脚为短,覆有毛的鳍脚皆有指甲,指甲为5趾。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游泳时大都靠后脚,但后脚不能向前弯曲,脚跟已退化与海狮及海狗等相异,不能行走,所以当它在陆地上行走时,总是拖着累赘的后肢,将身体弯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的痕迹。主要分布在北极、南极周围附近及温带或热带海洋中,目前所知10属,19种。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海域都有,南极海豹生活在南极冰源,由于数量较少。南极海豹已被列为国际一级保护动物。

海豹科

海豹科成员身体肥胖,皮下脂肪后,颈粗头圆,后肢和尾连在一起,永远向后,在陆地上只能借助身体的蠕动而匍匐先进,非常笨拙,但是在水下则相当灵活,且善于深潜,可以潜入数百米的深处。海豹科成员大体可以分成北方和南方两各类群,二者可分置于海豹亚科和僧海豹亚科,海豹亚科分布基本限于北半球,而僧海豹亚科出了南半球以外,在北半球的南部也能见到。北方海豹体型通常较小,体长多不超过2米,主要集中于北冰洋海域,在北温带各个海域也能见到。北方海豹中人们最熟悉的是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斑海豹、港海豹和大齿斑海豹,后者可见于我国黄渤海一带。北方海豹中比较特殊的是贝加尔海豹,分布于贝加尔湖,是仅有的淡水海豹,其究竟如何到达那里尚不得而知。另外一种分布于湖泊中的海豹是分布于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中的里海海豹,可能是里海尚未成为湖泊时来到这里的。南方海豹体型通常较大,其中体型最大的南象海豹雄性体重可达3吨左右,是鳍脚类也是食肉类中体型最大的成员。

南象海豹分布于南极和亚南极一带,另有一种北象海豹分布于北美洲西海岸,和南象海豹分布区相差甚远,但二者非常相似。象海豹不仅体型巨大,而且有可以伸缩的鼻子,与象颇有些类似,象海豹有时候也称海象,容易和海象科的海象混淆。南方海豹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成员还有几种僧海豹,包括地中海僧海豹、夏威夷僧海豹和加勒比僧海豹(西印度僧海豹)三种,是适应温暖海域的海豹,如今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其中加勒比僧海豹已经灭绝。南方海豹中最特殊的是南温带至南极海域的豹海豹,豹海豹是仅有的以温血动物为主食的海豹,嘴很大,游泳迅速,捕食各种海鸟和其他海兽。豹海豹与其他海豹不同,主要用前肢来划水,而不是用后肢。食蟹海豹是豹海豹的近亲,二者的体型和分布范围均相似,但习性相差较远。食蟹海豹并非食蟹,而是以南方海域大量出现的磷虾为食,磷虾为南方海域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食蟹海豹也是数量最多的海豹之一。还有一种海豹叫毛皮海豹,因皮肤很毛糙而得名。春天是它们的繁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