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B14,不合得法,圣意难测B15。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注释
①生死苦海:佛教认为人都处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的轮回中。与“涅槃”相对称。生死苦海,指各种苦难的世界,亦即生死轮回之三界六道。众生沉沦于三界之苦恼中,渺茫无际,犹如沉没******难以出离,故以广大无边的海来比喻。
②般若: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梵文音译。意译为慧、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即称般若。
③偈(jì):译为颂。颂者,美歌也。泛指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通常四旬一偈。通用于佛教经律论。
④衣法:指衣与法。禅宗传承,师传法于弟子都以付授的袈裟为表征,传衣即传法之义。内传心法以印证宗门的佛心宗旨,外传僧衣以表示师承的信实无虚。衣,指出家人的袈裟。法,正法,指传正法之信征。
⑤思量即不中用:表明禅宗认为若要明白本心,通过思考分析是没有用的,是不能达到的。思量,即思虑度量事理的意思。
⑥轮刀上阵:指上阵作战,舞刀飞转如旋转的车轮一般。
⑦澄心:使心绪澄静平定,集中凝虑。
⑧神秀上座:唐代禅僧(605—706),五祖弘忍弟子之一。汴州尉氏人,俗姓李。身长八尺,龙眉秀目,有巍巍威德,少览经史,博学多闻。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参谒五祖求道。弘忍深为器重,令为教授师,因居五祖门中第一位,有神秀上座之名。弘忍示寂后神秀师迁江陵当阳山传法,道誉大扬。禅门中将之与惠能称为“南能北秀”。禅宗北宗,与南宗的“顿悟”说不同,其教法力主渐悟之说,故而禅史有“南顿北渐”之称。神龙二年(706)神秀示寂,寿一二,敕号“大通禅师”,为禅门谥号最早者。上座,指寺院僧职的名称,唐以前上座是寺院之首,唐以后上座为禅宗寺院住持之下的职位。
⑨教授师:是专门负责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专门给受具足戒的僧人教授有关行住坐卧等威仪的作法。
⑩依止:即依存而止住的意思。一般指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
B11思惟:即思考推度。思考真实的道理,称为正思惟,系八正道之一;反之,则称邪思惟(不正思惟),乃八邪之一。
B12供奉:官名。指被朝廷或皇家聘用的官员,多为擅长文学、美术等各种技艺的人。楞伽经:为佛教经典,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或《入楞伽经》,四卷本,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楞伽,山名;阿跋多罗,“入”之意思。意谓佛陀入此山所说之宝经,本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所造,人认识的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楞伽经》对中国禅宗的影响颇大。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的本生故事,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图画,用以宣传教义。又作变像、交绘,略称变。变,乃变动、转变之意,即将种种真实之动态,以图画或雕刻加以描绘。
B13供养: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惜、爱护的意思。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供养初以身体行为为主,后亦包含纯粹的精神供养,故有身分供养、心分供养之分。
B14宿业障重:又称宿作业。佛教说宿业是指过去世所造的善恶业因。障,指烦恼,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宿业障重”即指过去世所作的恶业烦恼深重,影响人认识本心。
B15圣意:这里指弘忍的心意。
译文
一天,弘忍大师召集所有的弟子,说:“世人如何解脱生死是很重要的问题,你们整天只知持戒修善追求人天福报,而不知修慧,脱离生死苦海。你们自我本有的佛性如果迷失了,做功德、求福田又哪里能救你们脱离苦海呢?你们各自回去,运用自己的智慧观照本心自性,各自做一首体认佛法的偈来送给我看。如果有谁能明白佛法大意,我就传给他衣钵和教法,他将成为第六代祖师。你们赶快回去做,不得迟缓拖延。费心思考分析是没有用的,因为能体认自我本心、识见真如佛性的人,只言片语就能显现出。像这样的人,即使在战场上将刀挥得如轮子飞舞似的刹那瞬息之间,也能见悟得悟。”
众人听了吩咐后,退回来相互议论道:“我们这样的人,没必要静心思索花费心力来作偈,呈给大师看了,有什么用处?神秀上座现在是教授师,第六代祖师之位一定是他的;我们这些人冒昧轻易地作偈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大家听了这话,都打消了作偈的念头,都说:“我们以后追随着神秀禅师就行了,何必费心作偈呢?”
神秀心中思虑:大家都不作偈呈交大师,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我则必须作一首偈呈交师父。如果不作偈呈交,五祖大师怎么知道我对佛法的见地是深还是浅。我作偈呈交五祖,如果是为了求法,那就是好的,如果是为了获取六祖的位子,那就不对,同凡夫俗子的费尽心机去谋求圣位有什么差别呢?但如果不作偈呈交,终究不能得法,真是太难了,太难了!
五祖大师的堂前有三间走廊,本来准备请供奉卢珍在这里画《楞枷经变相》和《五祖血脉图》,用来永久流传、受人供养的。神秀作好偈以后,好几次想呈送给五祖,一走到大堂前,就紧张得心中恍惚,全身流汗,想呈交偈子总不成功。前前后后过了四天,共十三次想呈送,都始终没有勇气交上去。
神秀心中又想:不如我把所作的偈写到堂前走廊里,任由五祖大师看到,如果猛地称赞这个偈好,我就出来向五祖大师致敬行礼,说明这是我神秀作的。如果五祖大师说这个偈实在不行,那就算我白白在山中修行这么多年,枉受大家礼敬,还再修什么道呢?
当天夜里三更时分,神秀不让别人知道,悄悄地自己持着灯烛,将作好的偈子写在南廊的墙壁上,表明了他对佛法的体认。偈是这样说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神秀写完偈,便回到自己的房中,全寺上下都不知道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到偈后,如果心生欢喜就说明我与佛法有缘。如果说实在不行,那就是我自心仍迷,前世罪业太过深重,不该得到佛法,五祖的圣意真是难以预料。神秀在房中思考,坐卧不安,一直折腾到五更时分。
原文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①。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②。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③,尽诵此偈,即得见性。
门人诵偈,皆叹善哉④。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⑤,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⑥,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⑦,于一切时中⑧,念念自见⑨,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⑩。如如之心,即是真实B11。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萨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B12,于碓坊过B13,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B14,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B15,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注释
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出自《金刚经》,意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相,指能为人们所感觉到的一切有形体的事物和现象。虚,即无实。妄,是不真。虚妄即虚假、非真实的意思。
②恶道:为“善道”的对称,与“恶趣”同义,即指生前造作恶业,而在死后所去往的苦恶处所,主要指地狱。在六道之中,一般以地狱、饿鬼、畜生三者称为三恶道,阿修罗、人间、天上则称为三善道。
③炷香:即烧香、燃香。礼敬:又作敬礼,即礼拜恭敬的意思。
④善哉:称赞之辞,为契合我意的称叹之语。古印度在开会议决之际,表示赞成时皆用此语;又释尊或其他诸佛在赞同其弟子的意见时,也发此语。
⑤慈悲:与乐目慈,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拔苦曰悲,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就是以众生苦为己苦的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因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
⑥无上菩提:指至高无上的觉悟。菩提有三等,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称为菩提。此中佛所得的菩提,无有过之者,为无上究竟,故称无上菩提。
⑦不生不灭:生灭,指生起与灭尽,与“生死”同义。离因缘而永久不变的常住存在为无为法,无生无灭、不生不灭。依因缘和合而有,叫做生;依因缘分散而无,叫做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不生不灭”乃“生灭”的相对词,是常住的别名,也是永生的意思。凡佛经均不外此意。
⑧于一切时中:指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时间,即时时刻刻。一切时,指从无始以来相续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⑨念念自见:佛教认为事物和现象变化之迅速莫过于人的心念的起灭。念念者,刹那的意思,意谓极其短暂之时间。
⑩万境自如如:万境,指一切的境界,即人们感觉和思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如如,即“如于真如”。是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即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故而称如如。万境自如如即指万事万物都真实平等,没有分别。
B11真实:离迷情、绝虚妄称为真实。与“方便权假”对应。身口各异,言念无实,称为虚伪。若表里如一,更无虚妄,则为真实。
B12童子:对寺院中尚未正式出家的青少年的称呼。
B13碓坊:舂米的房间。
B14上人:上德之人。是对智德兼备而可为众僧及众人师者的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谓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后逐渐成为对出家僧人的尊称。这里是惠能对童子的尊称。
B15别驾:官名。汉代设立,为州长官的辅佐。因随从州官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而得名。
译文
五祖本来已经了解神秀是还未真正人道,还不能识见自心自性的。天亮后,五祖请来供奉卢珍,带到南边廊下,准备请他绘制壁画,猛地看到神秀书写的这个偈,便向卢珍宣称道:“供奉,不用再画了,劳驾你远道而来。佛经上说:凡是一切有形体相状的东西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留下这首偈,让人们念诵持奉,依照这个偈去修行,可以避免坠入恶道;依照这个偈的道理去修行,会有很大的利益。”于是,五祖让门下弟子们焚香敬礼,都来念诵这首偈,可以识见自性。
弟子们依照五祖大师的话去念诵这个偈,都心生欢喜称赞不已。
五祖当天夜里三更时分把神秀叫到堂上,问道:“偈是你作的吗?”
神秀回答道:“确实是神秀我作的,不敢奢望求取第六代祖师的位置,只希望师父发发慈悲,衡量弟子我是否还有一点智慧?”
五祖大师说:“你作的这个偈,还没有认识到本性,你只到了门外,还没有登堂入室。依照这样的见解,要想获得无上的觉悟,是不可能的。所谓无上的觉悟,是必须当下识心见性。认识到本心佛性没有生起和毁灭,于任何时候、在每一念中,即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能清楚明白地了知。一切事物现象相互融通而无滞碍,事物本性真实因而一切万法真实不虚,如实呈现。体现真如佛性,自心如实呈现,就是真实。如果有了这样的见解就是体证无上觉悟的本性。你姑且先回去再思考一两天,作一个新的偈给我看。如果重写的偈表明你真的入门了,我就将衣钵传给你。”
神秀向五祖行礼后退出来。又过了几天,偈仍然没能作成,心中整天恍恍惚惚,精神不安,犹如在梦中一般,行住坐卧都闷闷不乐。
又过了两天,有一个童子,从碓坊前经过,口中唱诵着神秀所作的偈。惠能一听就知道这首偈还没有认识到本心自性。惠能虽然从未蒙受过点化指导,但心中早已认识了佛法的大意。于是就问童子:“你念的是什么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