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7859600000067

第67章 张仪:能言善辩,结成连横

在辩论时,观点不一定正确,但能言善辩,应对自如的人,称为“口辩”。具备“口辩”才能的人,可以担任使者的职务。他们善于用情境话语来感染打动对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效果非常好。

张仪是战国时期涌现出的一位政治家,他的才能之一是以自己的口才征服了各诸侯国,最后结成连横。

苏秦死在齐国后,战国时期的另一位纵横家张仪,开始了以秦国为轴心的连横活动。

张仪在秦国,因为处理秦国与魏国的关系有功,一度担任了相的职务。后来由于参加一次诸侯之间的会谈,没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被秦惠王免了职,回到魏国任相。尽管如此,张仪的政治理想还是要以秦国为中心实现连横。这一点,他暗地里得到了秦惠王的鼓励和支持。

张仪对魏惠王说:“当初魏国接受苏秦的建议,与关东诸侯们在洹水上结盟,大家结成兄弟关系,互相支持。但是,这不是永远都靠得住的盟约。有些亲兄弟,还在为争夺钱财相互残杀,何况苏秦已死。而且苏秦自己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大家还想依靠他的影响,保持互不侵犯,显然是不可能的。大王如果不抓紧时间追随秦国,秦国要是挥兵进攻黄河南岸一线,占据我们的大片土地,抢占魏国的要塞阳晋,那时赵国的军队就不能南下,魏国也就无法北上;赵、魏被切成两面,合纵互援的关系还在哪里呢?那时,大王再想维持魏国的安全就不可能了,所以,我迫切地希望大王重定安国之计。”

一番巧舌如簧的谗辞,可谓言明利害,晓以损益,处处为魏王着想。于是,魏惠王听从了张仪的意见,宣布脱离合纵同盟,并派张仪到秦国去联络。张仪带着魏王的意愿回到秦国,秦惠王很高兴,恢复了张仪的相位。

张仪的下一个游说目标是楚国。他用了近两年时间摆平了一番昏庸、偏听的楚怀王,然后在周赧王四年威胁他说:“合纵抗秦,等于驱使一群无力的绵羊去攻击猛虎,肯定是不能取胜的。现在大王你不追随秦国,秦国一旦挟持韩国和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楚国就危险了!秦国西部拥有富庶的巴、蜀,如果从那里打造船只、筹集粮饷,经岷江而下,长驱直人不到十天就可能使整个东部地区无险可守,黔中、巫郡就都不是大王所有的了。然后秦国再从武关东出一支军队,楚国与北方的联系也告中断。大王,秦军攻打楚国,危险在三个月之内;楚国等待其他合纵诸侯国的救援,时间却要超过半年。现在楚国只记得依靠弱国的支持,而忘记了秦国的袭击,这一点多么使人担心!大王假使真能听我的建议,与秦国结盟,与他们长期建立兄弟关系,双方互不侵犯,该多好!”

楚怀王被他吓住了,乖乖地把自己套上秦国的车辕。

张仪离开楚国都城江陵来到韩国都城新郑。他向新即位的韩襄王说:“韩国军队不超过二十万,而秦国的军队就有一百多万。就军队素质而言,韩国的军队只有包裹着严严密密的盔甲才敢作战;而秦国的士卒,一听战鼓擂动,立即脱去笨重的盔甲,赤裸着身子奔向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臂挟着俘虏,勇不可当。假使让这些像孟贲、乌获般的武士来攻打大王这样弱小的国家,简直就像把数万斤的重量压在一粒鸟蛋上。大王如果不依附秦国,秦国出兵战据宜阳,封锁成皋,你的国家就会被一切为二了。因此,大王不如依附秦国,攻打楚国,把灾难推给楚国而取悦秦国。”

韩襄王果然依从了张仪。

张仪回到秦国,惠文王赏给他六块采邑,封为武安君。此时的他春风得意,但强辞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各个诸侯国都看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有了和张仪一样的共识。张仪略微休息了几天,又风尘仆仆地赶到数千里以外的齐国。他对齐宣王说:“现在秦国与楚国已经通婚,相处得如亲兄弟一般。韩国也已向秦国献出重镇宜阳,魏国交出了黄河以南一线的要地,赵国割出了黄河北岸的河间。这样一来,秦国的势力,实际上已伸展到离齐国不远处了。大王如果墨守合纵的落后形势,与秦国继续对立,秦国可以指使韩国和魏国进攻齐国的南部边境,同时协同赵国的军队渡过清河,直指博关,那么大王的都城临淄和要塞即墨就不再属齐国所有了!”

齐宣王一琢磨,心中不免一惊,暗暗地佩服张仪的见解,同意与秦国联盟。

接着,张仪又去了赵国。他既委婉又严肃地对赵武灵王说:“现在楚国已与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国与梁国向秦称臣。作为秦国东方的羽翼,齐国也给秦国献出了一片盛产鱼、盐的沿海之地,这有如砍掉了赵国的右臂。一个没有右臂的人与别人作战,加上孤独一身没有外援,要想不遭到失败,可能吗?眼下秦国已发出三支部队,一支直奔午道,与齐国联合后渡过清河,屯驻邯郸的东面;一支屯驻成皋,把韩国和梁国的军队安排在黄河以南;另一支军队屯驻渑池。秦、齐、韩、梁已经互相约定,攻赵时一齐行动,打下赵国,由四家瓜分赵的土地,情况就是这样。大王,我今天来的真正意图,就是想让赵国能避免这场灾难。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赶快派出能代表大王的使者,与秦王真心实意地联盟,表里如一地结为兄弟之国。如此一来,上面所说的危机也就可以彻底消除了。”

赵王忖度了一下形势,觉得也只能这样做了。

张仪接着北上燕都,对燕王说:“不久前赵王的使者已经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了河间的土地,表示愿意追随秦国。如果大王不能像他们那样做,秦国将出兵云中和九原,并调动赵国的部队一齐攻打燕国,那时易水和长城都将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反过来说,大王如能追随秦国,就永远不用担心齐国和赵国的侵犯;因为齐国和赵国现在依附着秦国,它们是不敢背着秦国随便出兵攻打别人的。”

燕王随即提出以常山以南的五个县作为礼物,向秦国求和。

张仪,这个有口辩之才的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对方的利益着想,言辞忽而恳切,忽而神秘,忽而严厉,忽而犀利,变化多端,可谓是掌握了口辩的精要。他的一番游说,终于使最后几个残余的诸侯国都集中在秦国的旗帜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