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7853500000029

第29章 易经六十四卦(19)

临卦,下卦“兑”是悦,上卦“坤”是顺,愉悦而且顺从,这样就能保证愿望可以亨通。又,“九二”阳刚,在下卦居中,与上卦的“六五”阴阳相应,有前进的可能。因而,这一卦“元亨利贞”四德具务,只要坚守正道,就有利。不过,阴阳相互消长,到了八月,又阴盛阳衰,就可能有凶险,时机稍纵即逝,必须把握。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九二”阳爻刚毅,在中位,又与“六五”阴阳相应,所以强大,亨通,而且正当,与天的法则一致。以上是指阳的成长期,但阴阳相互消长,阳不会永远强大,不久,阳消退的时期就会到来。所以说,到八月就会有凶险。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上卦“坤”是地,下卦“兑”是泽,地在泽的上面,居高临下,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接近临督人民,教导启发其思考于无穷,容纳保护人民于无限。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这一卦,是阳盛逼阴的时期,“初九”与“六四”阴阳相应,有相互感召的关系;所以,“初九”不是以威势,而是以人格,使“六四”感到服从。“初九”阳爻刚毅,阳爻阳位得正,具备这种德行,因而纯正吉祥。《象传》说:这是由于意志行为纯正的缘故。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九二”也与“六五”阴阳相应,所以,也能够以人格使“六五”感动。“六五”阴爻柔顺,“九二”阳爻刚毅,在下卦中位,升进不会有障碍;所以,占断吉祥,没有不利。《象传》说:“九二”阳爻阴位不正,为什么说吉祥没有不利呢?因为“九二”逼近上方集结的四个阴爻,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所以,“九二”要以刚毅中庸的德行来感召,才能使其听命;因而,刚毅是必要的。这一爻,说明领导应德威并济,刚毅是必要的。

六三:甘临,天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三”在下卦的最上方,是在居高临下的地位。然而,“六三”阴爻柔弱,不中不正;又是下卦“兑”的主体,“兑”有悦的含意;因而“六三”是以甜言蜜语的和悦态度为饵,领导众人,当然不利。不过,如果“六三”觉悟到自己这种态度的危险性,因而戒慎,就可避免灾祸发生。《象传》说:这是由于“六三”不中不正,地位不当的缘故。这一爻,说明领导不可以用诱骗为手段。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四”阴爻阴位,地位正当,而且与下方的“初九”,阴阳相应,本身正当,又能任用贤能的“初九”,这是监临最高最优的态度,所以没有灾祸。这一爻,说明领导应能用贤。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六五”在至尊的君位,阴爻柔顺,又在中位,与下方的“九二”刚爻,阴阳相应,象征本身不必行动,完全委任下方的贤能,是以智慧监临。对伟大的君王来说,这是最适宜的统治态度,因而吉祥。《象传》说:“六五”与“九三”都在中位,实行中庸的德行,情投意合,所以适宜。这一爻,说明领导要以智慧运用组织。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上六”在这一卦的最上位,居高临下,但已经是终点,到达领导的极致。通常物极必反并不吉祥,但在这一卦,“上六”阴爻柔顺,对下方升进而来的二个刚爻,能够以柔顺的态度,敦厚相待,对在上位的领导者来说,吉样没有灾祸。《象传》说:“上六”与“初九”“九二”两个阳爻,本来不相应,但在这一卦中,只有两个阳爻;因而,不得不运用“内卦”的这两个阳爻。这一爻,强调领导应当敦厚,不可刻薄。

【总结】

临卦,阐释领导的原则。居高临下是领导人物应具备的条件。而所谓的“临”则蕴含着领导者必须具备高远的战略目光,善于用高度的原则,知事之明,知人之能,采用管理方略引导带领部下。并且要深入到基层去相临相感,相辅相成。同时,在领导和管理团队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恩威并重,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和爱戴。

恩威并施,仁义治国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英雄帝王,同时,还是一位英明的领导者。由他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直接把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推向了鼎盛,成为当时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而这一切成就,都源自他那出色的用人哲学——恩威并施。李靖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将领,也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从小就有“文武才略”,而且又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后来,唐高祖李渊在范阳起义,李靖便择良木而栖,在唐军阵营效力。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册封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贞观四年,李靖受命征讨东突厥。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正所谓兵贵神速。李靖大军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的军事部署,一时间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李靖贸然进军,背后一定有强大的唐军做靠山,否则,他又怎会孤军深入呢?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就将计就计,一面派人诈降,一面加紧行军的步伐,迅速攻击定襄,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李靖虽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叱咤风云,但却性情沉厚。正当他沉浸在战争胜利的喜悦时,突然遭到了御史大夫萧瑀的弹劾。奏章中写道: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靖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此时,他的心中忐忑极了。因为,如果太宗皇帝相信了奏折中的所言,那么,就很有可能锒铛入狱,身首异处。退一步说,即便情况不属实,而是个别战士不听从将令,那么,他作为三军主帅,也有难辞其咎的责任。到时候,且莫说邀功行赏了,能保住性命,免遭牢狱之灾就已经是万幸了。

没多会,他就接到圣旨,命令他到金銮殿见驾。李靖忧心忡忡地来到金銮殿,参了君臣大礼之后,便退在一旁,站定了。

太宗皇帝,见了李靖,二话不说,就劈头盖脸地将他一顿臭骂,然而却矢口不提此战的功勋。李靖不敢辩解,更不敢邀功,而是频频叩首谢罪。

李靖回家之后,日夜难安。他总是提心吊胆的,害怕皇帝会随便找个借口把他杀了。然而,现实总是要面对的。果不其然,没几日,太宗皇帝又召他进宫。不过,这次皇帝没有一脸冰霜,而是十分喜悦的神情。

太宗皇帝端坐在龙椅上,见李靖到来,便和蔼地问道:“爱卿,近来身体可好。”

李靖闻听,不由的吓出一身冷汗。难不成,自己真的要下大狱了吗?不然的话,皇帝为何问这般问题。可是,他心中明白,自己的的确确是被冤枉的。于是,他双膝跪地,向太宗皇帝拜了几拜,言道:“请圣上明察。”

太宗皇帝,看出了他的恐惧,便走了下来,将他搀扶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从前隋朝的将领史万岁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回朝后却有功不赏,被随便安了一个罪名就杀了。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不过你放心,朕是不会干这种杀戮功臣的事情的。朕已决定赦免你的罪行,奖励你的功勋!”

听完这一席话,李靖顿时感激涕零,随后,太宗皇帝又下诏加封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并赐食邑五百户。并拉着李靖的手,满怀愧疚地说道:“之前有人进献谗言,参了些对你不利的本。朕现在已经完全弄清楚了,爱卿受委屈了,你可千万不要为此介怀啊!”随即又赐绢二千匹,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

李靖无限感激地跪倒在地,叩首言谢道:“谢主隆恩,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月之后,吐谷浑再次进犯凉州,李靖不惜足疾未愈。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亲自远征。唐太宗欣然应允。李靖不负众望,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由于李靖一生戎马,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在贞观十七年(643),他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并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6.复卦

——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①。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②,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③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④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⑤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⑥。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⑦。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字词义】

①朋:是多次的意思;来:亦即“复”。此句有如“六二”爻的“频复,无咎”的含义,是说多次返复更正错误也无灾祸。

②无祗(zhī)诲:祗,是出现之意思。此句指不会出现后悔。

③休:是美、善、喜、庆的意思,如休咎、休戚等。

④中行: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此句指不偏不倚地独立进行更正错误。

⑤考:是成与校的意思

⑥灾眚:是灾异的意思。

⑦克:是胜任的意思;不克征:指不能胜任征伐的使命。

【释义】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复卦与剥卦是“综卦”,一剥一复,相互作用。卦形则上下相反,《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从卦形来看,剥卦的“上九”剥落,成为纯阴代表十月的坤卦;阳又在下方酝酿,到了十一月的冬至。一个阳爻又在“初”位出现,成为复卦。这样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所以亨通。由上下卦分开来看,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阳在下方活动,就自然而然的上升,所以说,出入没有妨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也没有灾难。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复卦所以亨通,是由于阳刚再返回,再度生气蓬勃。又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阳发动,顺从自然的道理往上行;所以,出入没有妨碍,朋友来也无咎。阴阳反复,是宇宙的自然法则,经过七个阶段,阳又会返来,这是阴阳消长的循环。有利于前往,因为阳刚在伸长。由这一复卦,就可以看出天地生生不息的意志了。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这一卦,上卦“坤”是地,下卦“震”是雷,是雷在地下的形象。当阴阳相互激发时,才能产生雷,这时阳刚初起,力量不足以激发雷,还在培养时期,雷在地下,所以安静不动。所以,古代的君王,在阳开始再生的冬至这一天,将边界的关口关闭,不使行商通行;君王也不巡视四方。因为宇宙运行,在这时安静,人的行动,也要保持安静。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初九”是一阳复来这一卦的主爻,在卦的开始,象征事物在刚开始时,就是有过失,也不会严重,能够改善;所以说,不要走远就返回。《系辞传》引用这一“爻辞”说:“颜回几乎没有过失;有不善,从来不会不知道;知道,从来不曾再重犯。”这样当然不会后悔,大吉大利。《象传》说:不要走远就返回,是说及早改过,以修身的意思。这一爻,说明恢复必须及时。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二”柔顺中正,在“初九”的近邻,正如《象传》所说:向下附合仁德的“初九”具备返回善的美德,所以吉祥。这一爻,说明在恢复时期,应当崇尚完美。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又在内卦“震”亦即动的极点;所以,把持不定,频频犯错,又频频改过。屡屡失败,当然危险,但每次又知道改过,所以《象传》说:应当无咎。这一爻,说明恢复应当慎重,不可一错再错。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四”被包围在群阴中,但得正,又只有他单独与“初九”相应,象征与一群为非作歹的伙伴,在前进视途,独自返回。《象传》说:这是为了顺从正道。

这一“爻辞”没有吉或凶的断语。因为在复卦,阳刚还非常微弱,还不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时机,吉凶还难以判断。然而,当在道义上不得不有所为时,吉凶就应当置之度外了。

这一爻,说明在恢复时期,吉凶未定,必须坚持原则,为所当为。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六五”在外卦“坤”的顺中得中,因而,中庸柔顺;又在尊位,当此返复的时刻,象征是笃守原则,返回正道的人,当然不会有后悔。《象传》说:这是“六五”能以中庸的原则,考察自己,使自己完备。这一爻,说明恢复必须择善固执。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千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明柔不正,在复卦的极点,象征到最后还不能迷途知返,必然凶险,天灾人祸相继而来。这时如果有军事行动,会大败,累及国君,一直到十年之久,还不能讨伐敌人。《象传》说:这是违反了身为国君的道理,国君指诸侯。这一爻,说明大势已经到恢复时期,依然执迷不悟,必然凶险。

【总结】

复卦,阐释恢复的原则。物极必反,当剥落已极时,必然又否极泰来,转危为安,恢复到能够有所作为的时期。恢复的原则,必须根绝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复到善道,否则积重难返。而且,一错再错。

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周处是晋朝义兴县人。他父亲叫周鲂,做过太守,周处小的时候,就很顽劣,欢喜摆弄刀枪棍棒,天生神力。又兼之,他脾气粗暴,好惹是生非,经常是看到哪个不顺眼,便出拳就打,抬腿就踢。有一天,他走过一个酒坊,一只狗从酒坊里窜了出来,朝他吠了几声。周处便发火了,大怒道:“你这只畜牲,也敢来咬我周处吗?”说罢,起脚向狗肚子上踢去,狗被踢得汪汪叫,夹着尾巴躲进了酒店内。

酒坊老板看到是周处,急忙磕头作揖,向周处赔罪,请周处不要跟一只狗一般见识。周处恶声恶习气地说道:“狗不打死,酒缸打翻!”老板无奈,只得眼睁睁看他把狗打死了。

所以,周处在当地人眼中,就是一个十足的祸害。由于,人们都打不过他,因此只能忍气吞声,心中咒骂他立刻死掉。

当时他们村子附近的山上有只吊睛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治服不了它。村旁的河里长桥下,有一条大蛟出没无常,常常跃出水面伤人性命。当地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合起来称为“三害”,而“三害”中,最让人们头痛的还是周处。

一天,周处看见乡邻们聚在一起,个个面带愁容,唉声叹气地,周处觉得奇怪,就问他们:“今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为什么大家还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呢?”乡邻们答:“三害没除掉怎么高兴得起来呀!”

周处不明白,便问:“什么叫三害?我怎么不明白呀?”

人们没好气地说:“南山上的白额猛虎,长桥下凶恶的蛟龙,加上你周处,不是三害吗?”周处听了脸不禁红了:原来大家都把他当做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心中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决心改过自新。于是,周处诚恳地对大家说:“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一定除掉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