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进行得很成功。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基本上了解祖国近代历史,知道了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人民蒙受灾难和耻辱的史实。同时借欢度国庆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本次有益的爱国主意教育,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报国之志,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和作为中国人的责任。但由于场地的限制,本次班会还没有将同学们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我们今后将在这方面给予改善,努力将此类活动办得丰富多彩。
纪律行为的内涵和特点
什么叫纪律?所谓纪律就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做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
纪律既然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那么,它就必然带有强制性。
纪律的三种基本涵义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纪律是指惩罚;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手段;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纪律的特点
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1、纪律的历史性
纪律做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养成集体行动的习惯。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寻食打猎,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就无法进行协同活动,甚至连抵御野兽的侵袭也不可能。所以纪律就作为人们的习惯因此而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越社会化和现代化,分工越精密,协作越广泛,纪律就越重要、越发展。例如,一个现代化大企业生产的一件产品,就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这就需要许多人相互配合、进行协同作业,也就必须制订一套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工艺规程和规章制度。由此看出,纪律的演变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2、纪律的阶级性
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纪律是统治阶级的权利和意志的体现,各阶级总是按照他们的需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制定出一定的纪律。所以,纪律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纪律的强制性
纪律既然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那么,它就必然带有强制性。纪律是以行为的限制、以服从为前提的。无论是象征着统治阶级权力和意志的政治纪律,还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各行各业的职业纪律;无论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规章制度,还是机关团体的各种公约章程,都具有强制性。一定集体的纪律一经制定,每个成员就必须执行,违犯了纪律,就要受到批评或者惩罚。
社会主义纪律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社会主义纪律与一切剥削阶级的纪律有着本质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社会主义纪律的本质与一切剥削阶级纪律的本质不同。
在剥削制度下,一切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治统治,获得他们经济利益,就要强迫被剥削阶级按照他们的意志进行活动,也就必然制定出符合他们的意志和利益的纪律。奴隶主和封建地主用皮鞭和棍棒强迫奴隶和农民进行劳动,服从统治。他们制定的纪律是“棍棒纪律”。资本家用“饥饿”这根无形的绳索套在工人的脖于上,强迫工人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家制订的是“饥饿纪律”。
总之,一切剥削阶级的纪律,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是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为前提的,是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残酷手段。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纪律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基础的纪律。社会主义纪律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是人民群众创造美好人生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纪律的最主要的特征是自觉性,所以,社会主义纪律也叫做自觉纪律。社会主义纪律的自觉性表现有两方面,其一,社会主义纪律的制定是自愿的。社会主义纪律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制定社会主义纪律是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正当的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纪律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使社会主义纪律的制定是出自人们内心的要求,人们自觉自愿的制定而不是外部力量的强加。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纪律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纪律,是最有力量的铁的纪律。其二,社会主义纪律的执行是主动的。执行社会主义纪律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的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当的个人利益。
执行社会主义纪律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使社会主义纪律的执行出自人们内心的要求,人们能够自觉自愿的执行,而不是靠外部力量的强制。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纪律是最有力量的铁的纪律。
有一次,列宁到一个地方开会。走到会场门口,被卫兵挡住了,要检查他的证件。后边走来一个留小胡子的人,向卫兵说:“这是列宁同志,快放他进去!”卫兵回答说:“我没见过列宁同志。再说,不管是谁,都要检查的,这是纪律。”列宁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果然是列宁,马上敬礼说:“对不起,列宁同志,请您进会场吧!”列宁握着卫兵的手说:“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革命的法规,卫兵同志,你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做得很对。”列宁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卫兵一丝不苟的精神,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纪律的高度自觉性。
学生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纪律是一种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个工厂如果没有劳动纪律,工人们各行其是,这个工厂就会乱乱糟糟,生产就会陷于瘫痪。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交通纪律,居民们在街上随心所欲,你骑自行车乱闯红灯,我驾汽车横冲直撞他步行随意穿越马路,那么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必然是一片混乱,交通事故带来的不幸就会降临在许多人的头上。
青年人都向往自由,而纪律又是以约束和服从为前提的,因此有些青年人便产生了误解,认为遵守纪律和个人自由是对立的,要遵守纪律就没有个人自由,要个人自由就不该有纪律的约束。纪律和自由,从表面上看,二者好像是不相容的,实际上却是分不开的。遵守纪律,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不遵守纪律,人们就会失去真正的自由。
凡是纪律,都具有必须服从的约束力。任何无视或违反纪律的行为,都要根据性质和情节受到程度不同的批评教育甚至处分,就是说,纪律是严肃的,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纪律又需自觉遵守。只有自觉纪律才是铁的纪律。这是因为,纪律同法律、道德虽然同属行为规范,但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纪律介乎于法律和道德之间。
纪律与道德的不同之处,在于纪律具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这种强制性又比法律弱些,而自觉性的要求则比法律强些。所以,遵守纪律还需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纪律属于道德的范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或无视纪律的约束,那就是没有道德。一个人的纪律性如何,能够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惟有思想道德高尚,对纪律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理解,且具有执行纪律、维护纪律的高度自觉性、坚韧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经得住纪律的考验,甚至视纪律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
事实表明,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度文化素养的人,有着高度自觉的纪律性;而道德品质低下、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往往是一个不能自觉遵守纪律的人。遵守纪律,就需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增强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感。同时,要自觉地遵守纪律,不论大事小事,凡是纪律要求做到的,就坚决去做;凡是纪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在没有人监督和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同样遵守纪律,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使遵守纪律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学校的基本纪律规范是为了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秩序化,同时也为了给广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德智体诸方面发展而制定的,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了解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期间必须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注意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认真参加每一项活动。
校园是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及活动的重要场所。为维护校园的正常秩序,创造整洁、优美、安静、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条例等管理办法,这是对学生的生活、行为的纪律规范。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校内的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文明礼貌,注意公共卫生,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以上这些行为准则,可以说是学生的学业道德规范,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导向调节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行为自律才能得以发挥。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掌握这些道德规范,把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转化方自己的自觉行动,这是学生行为自律的深刻含义之一。
学生遵纪守法教育主题活动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1、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生活也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在他们的身边也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这些人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学生的权利,如果学生不懂法,也同样地会侵犯到别人的权利。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能力,某班特地举行了这场以《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的班会,旨在通过这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以达到使同学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目的。
2、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能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树立起遵纪守法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的法律意识,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培养抵抗违法犯罪的能力。
3、活动准备
(1)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的遵纪守法案例。
(3)班会活动前由值周班长负责布置好场地。
4、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同学们,当你在上学路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在校园里与别人发生争吵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
主持人乙:这些都是法律法规所涉及的内容,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呢?
主持人甲: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规知识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的时间?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时间?
自1986、7、1起施行。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行的时间?(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未成年人需要预防哪些不良行为?
请列举九种不良行为
学生在校要遵守哪些校纪校规?
答案: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顾路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学习常规》《作业常规》《行为规范管理条例》《文明礼仪要求》等等。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有哪些要求?
主持人乙: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知道了一些法规知识及在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下面,就让我们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让同学们分析这些行为。
主持人甲:我们每天都要与他人接触,我们只有增强法律意识,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尊严和他人的权利,我们才能有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个小品《都是冲动惹得祸》。
主持人乙:小品中反映了哪些违法行为?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其他不文明的行为?
主持人甲: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其实违法犯罪对我们个人、对社会、对家庭都有很大的影响,那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呢?
主持人乙:接下来,以抽签的方式,被抽到的同学说一说如何遵纪守法?
主持人甲:同学们的演讲,都很精彩,下面让我们再欣赏一个小品《闯红灯》。
主持人乙:首先请一个同学说说编这个小品的用意。同学们观看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