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
7848100000008

第8章 催谷大牛市(3)

国情专家胡鞍钢证实,中国已于2002年年初迈向新的经济周期。2002年1到4季度中国GDP增长率呈现向上趋势,全年GDP增长率为8%。这一数字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本已傲视群雄。在2003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里,尽管遇到”非典”,几乎所有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较往年的不同程度上升,经济全面呈现升温。占GDP一半的工业出现了高增长,17.2%,高于过去20多年11.5%的水平。资增长水平也是以前的两到三倍。外商投资等也高于历史积淀水平。中国已经率先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现在几乎所有指标都已进入全面增长阶段。过去23年,中国GDP增长潜力应为9.5%,而实际为7.7%,总产出缺口为1.8%。现时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或超过中国长期增长潜力,可能视为中国经济步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的扩张期。目前中国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总产出缺口正在缩小,社会总需求扩大并与社会总供给相对平衡,通货膨胀率由负变正,正在走出通货紧缩,具备了长期增长潜力。

与十几年前相比,总体上看中国市场供求格局大为不同,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产业结构处于较高阶段,投资者与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更强。从2003年第一阶段经济运行看,后三个季度GDP增长率还会呈现惯性增长,会有出乎意料的高增长,可能再创全球最高纪录。

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人均GDP首破1000美元当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同比增长2.5%,增幅同比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9%,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由原先发布的增长9.1%修订为9.6%,四季度增长9.9%。

2003年,工业实现增加值41045亿元,同比增长17%,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增长26.7%,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1.2%。城镇居民收入增加9.3%。

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增长4.3%;城镇新增就业850万人,超过了年初确定的800万人的奋斗目标;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440万人,超过年初确定的400万人的目标。

2003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当年增加了1168亿美元。

2003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消费的升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2003年中国轿车产量达到206.9万辆,同比增长80.7%;销量达到204万辆,增长92.8%。新增电话用户1.12亿,相当于英国、法国人口数量的总和。

2003年中国经济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高速增长,物价基本稳定,就业有所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且有节余。

2004年1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200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刚刚过去的10年间,中国经历了从反通货膨胀到反通货紧缩的压力,通过艰苦调整,到2003年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以十六大召开为标志,2003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为标志,中国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种崭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必将对今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003年,工业生产强劲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物价基本稳定,就业有所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且有较大节余,各项宏观调控目标都完成得很漂亮。

中国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其动力来自于新的高增长行业,主要的行业有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作为龙头的产业,同时也带动了钢铁、煤炭、电力和建材、机械等一系列生产中间产品的行业的发展,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出现一个新的比较快且周期持续时间较长的新经济周期。比如这次增长动力中的住宅和汽车,可以说它们也是最重要的行业,它的增长周期最少可以达到20年,这种长周期行业的增长带动的经济增长,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段内,可以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运行,这些行业推动国民经济保持在这样的运行态势上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当前,中国产业增长格局正在经历转折性的变化,以房产、汽车、机械、城建等领域为代表的一批高增长行业已经开始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

2003年,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和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提出上述观点。刘世锦说,由于中国目前正在出现一批高增长的产业群,逐步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其中有些行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而且,产业景气不再仅受短期因素的影响,而主要是受到中长期增长因素的驱动,呈现出“系统变化”,开始进入新的“增长通道”。

所谓高增长行业,主要就是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那些行业。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看,住宅、汽车、包括公共交通在内,与城镇化进程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对经济增长综合带动力最强的几个高增长领域,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行业增长并群体带动特征明显。如汽车业,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形成了“汽车族”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钢铁、轮胎等。据统计,产业群的规模相当于汽车工业本身的2.5-3倍,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8.5%,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2%左右。

而包含钢铁、建材、装饰装修等产业的“房地产族”高增长产业群,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发展空间还将不断扩展,并将成为今后若干年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的高增长群。

另外,与居民日常消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日常消费品族”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食品工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乳制品业;饮料业;文化娱乐休闲业;旅游等行业,具有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产业关联度高、供给反映充分等特点,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

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发展中的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后,有一个长达30-40年的高速增长时期。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在经历了23年的高速增长后,再有一个20年的较高增长时期是有潜力的。中国步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将表现出如下特征:不同高增长行业的持续性会有差别,汽车、房地产周期特性较长,将有长达二三十年的持续增长潜力;而电子通讯行业周期较短,家电产品将呈阶段性波动。

在增长过程中,还将出现与中国市场容量相关联的超大规模现象,例如,2002年中国钢材销售量超过2亿吨就是一个迹象。行业增长与行业内企业在区域间的转移同时并存,历史上一些传统的工业基地未必能够分享相关行业高增长的机遇和成果。产业集群现象将日益突出,并且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为其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增长与城市扩展互为推动,最终形成几个大的产业城市带。

消费量级的跃迁

我曾在不同着书中一再强调消费量级理论,其立论是:不同时期消费量级的变化会带来经济的飞跃性发展,也就是经济增长高潮。上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刘世锦提出的一种新的增长力量正成为替代积极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这种新的增长力量就是高增长行业,这种高增长行业将支持中国经济增长30-40年。我完全赞成这一观点。按照消费的量级理论,中国的消费正在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和十万元级升级,这两个台阶交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又高又大的台阶,蹬上这个台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经济快速增长与高增长行业具有强相关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年均9.4%的快速增长。在不同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应着不同的高增长行业。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总是希望经济依然能够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如果把问题简单化,从产业变动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来看,经济的快速增长总是与存在一组高增长行业直接相关。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一批高增长行业。所谓高增长行业,主要就是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那些行业。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带动起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了高增长行业的形成。

从这个角度看,现阶段中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已经基本解决了吃、穿和部分用的问题,正在向提高住、行、通讯和其他方面生活质量的层次过渡。与消费结构的这些变动相对应的住宅、汽车、机械、电子通讯、钢铁、建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的服务业,都有潜力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高增长行业。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主要是轻工、纺织等行业。经过80年代末的调整后,从1992年开始,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其间的高增长行业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电力、钢铁等)、新一代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和商业性房地产等。1998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但作为一个内需为主的大国来说,问题主要还是在国内。从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的关系角度,可以理解为90年代初崛起的高增长行业到90年代后期作用力显着下降,新的高增长行业未能及时接替,出现了高增长行业的“空档”或“转换缺口”。

新的高增长行业作用正在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研究成果显示,2003年汽车、机械、建材、钢铁、医药、家电、食品、电力、煤炭等行业表现出显着的景气上升态势,房地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这些增长力量主要来自与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高增长行业。这些行业大多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及其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关。近年来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7%以上,说明新的增长力量正在发挥作用。

以美国为例,在很长一个时期,以提高住、行水平为特征的汽车、建筑、钢铁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看,住宅、汽车、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与城镇化进程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对经济增长综合带动力最强的几个高增长领域。这与国际上的大国经验是相符的。

从2000年开始,房地产投资连续两年超过20%,2002年1-8月达到30%。据有关研究,在未来10年,每年需新建城镇住宅5亿平方米以上,城镇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

发展汽车工业不容争论。2002-2003年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有一些短期因素的作用,但汽车产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是合乎逻辑的,汽车的增长率达到20%左右是可能的。根据国际经验,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可以持续二三十年。汽车工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大体上为1:1,对下游产业即汽车服务业的带动力超过1:2。据估计,在今后10年,汽车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力对每年GDP新增量的贡献可达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