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起始于小腹内,向下出于会阴部,然后是后行于脊柱的内部,向上到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到鼻柱部,止于上齿龈。
·腰部怕冷的人可取腰阳关穴
“位置及取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及主治”: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主治腰骶疼痛、怕冷,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腰部是很怕冷的部位。可是,生活中总有一些爱美的女性朋友,不管春夏秋冬都喜欢露出小蛮腰,这实际上是很不可取的。寒冷刺激会让腰部肌肉发生痉挛,血管收缩,这会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
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反应自己的腰部在冬天里特别怕冷,不管穿多少衣服,总感觉腰凉凉的。特别是坐着的时候,总感觉像有风从衣服的下摆钻进去似的,腰部凉凉的,很难受。这样的人平时多是体质虚弱或上述一些不良习惯所致,因此平时要加强运动锻炼。
经常对腰部进行按摩也会为腰部带来温暖。其中,腰阳关穴就是一个代表,指压腰阳关穴位对于治疗腰部怕冷症非常显效。
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把大口吸的气缓慢吐出,每6秒钟按压一次。做10次。
你还要这样做——
生活中,对于腰部怕冷的女性朋友最好不要穿低腰裤。低腰裤正好将腰部、肚脐暴露在外,因为肾脏在腰部,肾气有温煦全身阳气的作用,而全身的正常工作正是靠阳气。一旦腰部受寒肾气受损,人就会感到怕冷、无力。建议大家最好穿高腰、宽松的裤子。
此外,在工作之余或是晚上看电视之时,可以经常将手搓至发热后放在腰部,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
·按压百会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位置及取穴”:在头顶部,于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处取穴。
“功效及主治”:熄风醒脑,升阳固脱。主治头痛,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更年期综合征等。
女性朋友到了中年,在日渐远离事业与孩子的同时,讨厌的更年期也会不期而至。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乏力、抑郁、多虑、情绪不稳定等,这在医学上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主要为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益弱,天癸渐竭,生殖能力降低或消失,部分妇女由于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影响,不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致。
虽然更年期综合征让女性朋友产生了很多烦恼,但我们要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生理现象,解除疑虑,加强信心,增加合理的饮食调养,同时还可通过指压法来一试身手。
人的头顶有一个百会穴(于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处取穴),用力按压这里,不仅局部会出现麻胀感,还会觉得有一种力量深入到脑子深处。按压百会穴后,一般人都会有一种头脑清醒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说明按压取得了效果。
在按压百会穴的同时,还可以用大拇指按压印堂穴、太阳穴,每天2~3分钟,以产生热感为宜。
你还要这样做——
食疗对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具有很强的辅助效果,以下是给大家推荐的几款食疗偏方,以供大家选择。
1.将益智仁5克研成细末,糯米50克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煮粥,等到粥快熟时,调入益智仁末,加适量精盐,稍煮即可。适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2.将10克处理干净的银耳,与150克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煮至成粥后,加入白糖即可。清肺热,益脾胃,美容颜。适用于阴虚咳嗽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食用。
3.将适量的酸枣仁,水煎取汁,与粳米60克共煮成粥,每天1剂,连服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更年期精神失常,喜怒无度,面色无华,食欲欠佳等症。
·刺激命门穴与脱发说拜拜
“位置及取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功效及主治”:补肾壮阳。主治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青春痘,脱发等。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越来越多的男性朋友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据相关报道,95%以上的脱发患者都属于男性型脱发。
尽管脱发不会在生理层面造成任何痛苦,几乎没有人认为脱发是一种疾病。然而,它却给脱发者带来无限的精神烦恼,在心理层面造成难以衡量的“病痛”。
男性朋友之所以爱脱发,主要与长期心理紧张、压力过大;饮食无度、作息紊乱;暴饮暴食,饮酒过度,昼夜颠倒等有关。另外,遗传性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遗传基因是从父母中的一方遗传下来的。诱发脱发的遗传基因作为显性基因,在一对性染色体中只要有一个带有这种特性,就可能出现脱发秃顶现象。
要预防脱发,除了要保持心境开朗愉快,减少工作压力,养成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之外,还可采用穴位刺激法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给制造头发的细胞补充足够的营养成分,以防止脱发。
我们可用理发用的吹风机刺激命门穴。命门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用吹风机刺激时,最好配合命门外侧的肾俞穴,要连同周围一起吹热。吹的时候,不要离得太近,以免灼伤皮肤。
此外,当我们感觉疲劳之时,用手在命门穴搓2~3分钟后,就会觉得腰越来越有劲,人的整个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
你还要这样做——
治疗男性脱发的食疗方:
1.取500克黑豆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熟后取出黑豆,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次6克,每天2次,饭后食用,温开水送下。此方具有生发护发之功效。
2.将适量的黑芝麻洗净晒干,文火炒熟后碾碎成粉,加入少许的白糖,早晚用温水调服2~3汤匙。
3.将适量的红枣、核桃仁、桑椹子、黑大豆、粳米,同煮粥食,每天1剂,可连续食用。适用于肾亏血虚所致的斑秃。
·要预防心绞痛,请多按压至阳穴
“位置及取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及主治”: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主治胃痉挛,心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中老年人一旦发生心绞痛,医生最先想到的就是冠心病。因为我们前面说过,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发病信号。
心绞痛发生时,常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或紧束、压迫感,很少为刺痛或隐痛。疼痛常向左肩与左上肢放射,持续数秒或1~5分钟。一般来说,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过于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都是此病的常见诱因。
中医认为,按摩督脉上的至阳穴可预防心绞痛。平时感到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尤其是心里有事的时候,这种现象更是严重。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按摩至阳穴来调整。
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对一些体形较胖触摸有一定困难者,可采取先摸到两侧肩胛骨的下角,然后将其两点连成一线,取中点与脊椎的交点,也为至阳穴。
为了预防或缓解心绞痛,按压至阳穴时可取一个五分硬币,将硬币边缘放于至阳穴上,然后适当用力按压。以出现酸胀感为度,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皮肤。按压时间稍长一点,一般按压4分钟即可。在按压30秒左右,心绞痛即可缓解,按压一次维持有效时间25分钟。每日按压3~4次。
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可将手弯到后背,用食指和中指合力使用,力度可以加强一点,给至阳穴多加一点动力,效果也不错。当然,感觉问题严重者还应及时就医。
你还要这样做——
心绞痛患者日常保健及注意事项:
1.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糖、咖啡及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应多吃豆类、鱼类、海鲜等,切忌暴饮暴食。
2.禁止吸烟。吸烟可直接诱发心绞痛,使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70%。
3.合理休息。病人平时可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度劳累。走路、上楼梯、骑车宜慢,否则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诱发心绞痛。
4.保持心情愉快。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
·按摩身柱穴治疗小儿夜啼
“位置及取穴”: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功效及主治”: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主治小儿夜啼,抽风,夜尿症,肩膀僵硬等。
照料孩子最头痛的事就是孩子晚上不停地哭。很多孩子白天能安静入睡,到了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甚则通宵达旦,这种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夜啼”。
导致小孩夜蹄的原因很多,有因脏热心烦或脾寒腹痛引起;也有因受惊恐和生活习惯改变所致;亦有因为尿布湿润、饥饿或包盖过严引起。临床所见以惊恐为多。如不及时治疗,时间久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中医认为,患儿如果面赤唇红,小便短赤,仰身啼哭者属脏热心烦证;面白手冷,四肢踡屈,曲腰夜啼者属脾寒腹痛证;面红兼青,睡中惊恐,梦寝惊啼者属受惊吓恐证。
当孩子夜晚啼哭时,家长可轻轻按摩孩子背部的身柱穴(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可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按摩时最好配合命门穴,这样效果更好。孩子的穴位不是很好找,所以我们找到大致的目标,在其周围大范围地轻轻按摩即可。
对身柱穴和命门穴按摩的时候,母亲可把孩子托在膝上,或是抱着、躺在身旁,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肚或是拳手放在穴位上,缓慢地、轻轻地按摩。也可在孩子睡前将米粒或仁丹用胶布贴在穴位上。但是,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发现贴胶布后孩子的皮肤有发红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去除。
你还要这样做——
孩子夜哭时的预防和护理:
1.平时不要惊吓孩子,以免使孩子因精神紧张而夜啼。
2.夜晚尽量要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孩子的休息。如果孩子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就不可避免地会睡觉,像成年人一样把生物钟睡乱。
3.将陈茶叶放口内嚼烂,捏成小圆饼,敷在孩子的肚脐上,外用棉花盖上,再用纱布包扎好,10多分钟后,小儿夜啼就会有所缓解。
4.睡前给孩子洗温水澡;让孩子躺下时,要注视孩子的眼睛,要对孩子慈祥的微笑,让孩子的精神平静安稳,有时孩子就不会哭了。
5.有的孩子白天运动不足,夜间不肯入睡,哭闹不止。因此,要让孩子白天适当增加活动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静入睡。但是要注意,运动过度也会让孩子夜哭,因此要把握好运动的度。
·按摩大椎穴防治脂肪肝
“位置及取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及主治”:清热解表,截虐止痫。主治颈肩部肌肉痉挛,颈椎病,落枕,感冒,脂肪肝等。
脂肪肝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有可能发生脂肪性肝炎,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症。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与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有很大关系。一般性轻度脂肪肝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中度以上至重度脂肪肝会出现四肢乏力、右肩背疼痛发胀,无缘无故地感觉头晕、口苦、口干、口臭,食欲不好,饭后腹胀、恶心、肝区不适,大便忽干忽稀等;部分重度脂肪肝者化验检查可发现有转氨酶轻度升高,血糖或血脂升高。
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肝失疏泄、肝血淤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所致。而经络疗法能舒肝理气,活血化淤,通经止痛,强身定神,对防治脂肪肝有一定的功效。
没事的时候我们可按摩一下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按摩时,取坐位,头稍向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大椎穴处的皮肤,作间断捏揉动作。经常按摩此穴,可以疏通经络,舒肝理气,祛风散寒,补虚泻实,通经止痛,强身定神,扶正祛邪,对于防治脂肪肝有非常好的疗效。
你还要这样做——
脂肪肝患者的预防与保健:
1.调整饮食。这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一环。饮食需要高蛋白、适量的脂肪和糖类。
2.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3.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习惯性便秘,以利毒性物质从体内排出,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
4.增加运动量。根据不同的原发病,可适量进行锻炼,加速脂肪的代谢。
5.调整好心态。保持心情开朗,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
·风府穴是防风要穴
“位置及取穴”:在颈后部,自头发边缘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取穴。
“功效及主治”:祛风邪,清神志,泄气火。主治头痛,项强等。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有可能会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在这“六邪”中,风邪是中医的主要病因之一。一般情况下,天凉风多,稍不注意就会感受风邪的侵害。《唐宋卫生歌》中有这样一句话:“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意思是说,无论坐还是躺,都要防风邪从脑后袭来,脑被风邪侵袭将致病,如果醉饱之后躺在风中,更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中也早有记载:风为百病之长。这说明,在众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而后脑之所以要防风,是由于风府穴在脑后,它是头部最薄弱的受邪之处。如果受风,易伤及人体的阳气,导致头痛、颈部僵硬,甚至偏瘫等症状。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要预防风邪从风府而入,我们可坚持按摩风府穴。取穴时,在颈后部,自头发边缘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取穴。每次在风府穴处点揉3分钟。
你还要这样做——
平时防风邪的方法:
1.有风的天气,一定要围个围脖,可以有效地防风。因为我们的脖子是容易受风的地方。当你身体气弱的时候,这些风从“颈项”这个门户就进去了。
2.防风邪一方面要注意穿衣、盖被,特别是早晚酌情增减衣物;另一方面,避免背对开着的窗户坐着,睡觉时也要关好窗户,防止冷风吹进来,尤其是过堂风。
3.按摩风池穴。将两手的大拇指搭到脑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用力上下推压,直至该处稍有酸胀温热。
·按摩神庭穴可醒脑安神
“位置及取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功效及主治”:宁神醒脑,降逆平喘,通利鼻窍。主治惊悸,不眠,头痛,眩晕等。
当人们用脑过度,感觉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地敲打。其实,这在不经意间刺激了头部的一个重要穴位——神庭穴。
神庭穴在督脉上,督脉是一身的诸阳之汇。《达摩秘宫》中将此穴列为“回生法”之一,可见其重要性。这个穴位对我们大脑的保健具有很好的作用。平时有神经衰弱、失眠或者脑部疲劳的人,通过按压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生活中,一些白领、脑力工作者伏案工作时间长了,常感到头昏脑涨,注意力也集中不了,感觉到大脑反应比较慢。这时就可多揉压这个穴位。
此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按压时,每次按压5~10秒,连续按压7~8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醒脑、放松神经的作用。
若是配合按摩印堂穴效果则更好。按摩时,用两手的食指或者中指的指腹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并在神庭穴和印堂穴加重力度点按,可以宁神定志,治疗失眠心悸,缓解身心疲劳。
你还要这样做——
缓解大脑疲劳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对保护脑组织细胞亦有裨益。每天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午饭后应午睡半小时,晚上不要熬夜。
2.营养合理。平时要多吃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虾、豆制品、水果等;少吃高脂肪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
3.适度运动。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氧量,改善脑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
经外奇穴——另辟路径寻长生
经外奇穴是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奇”是相对于“常”而言的,即以十四经经穴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临床用之有效,但还有纳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叩打足心穴缓解汗脚症状
“位置及取穴”:在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
“功效及主治”:排湿去邪。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痫,昏迷急救,下肢痉挛、足底痛,汗脚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汗脚,尤其以男性朋友居多。当然,汗脚并不是什么病,就是脚很容易出汗,汗液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一种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天里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让人很是苦恼。
从中医的认识来讲,汗脚是一种身体自我保护,排除湿气、寒邪的一个通道,所以你碰到这种情况,不要想方设法去止它,而是应该因势利导,从体内去找到它的根源。
如果我们的身体内痰湿较重,就要把它们排出体外,这样脚自然就不会臭了。一定不要用关门打狗的办法,比如说用一些收敛、止汗、特别燥的药,把脚给弄干了。一旦邪气失去了出汗这条通路,它会在身体的其他方面表现出来。有时我们的汗脚虽然止住了,但是哮喘病却发作了,皮肤病却发作了,或者是转成了阴囊裆下出现潮湿、粘汗等问题。
因此,治疗汗脚一定要因势利导。从经络学来看,足心穴是排除湿气、寒邪的通道,刺激足心穴能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因而新陈代谢和解毒作用就会提高。
足心穴在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刺激时,用拳头有节奏的叩打足心穴,或者脚下踩高尔夫球通过脚的捻动刺激穴位和穴位的周围部分,直到整个脚掌发热为止。另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脚趾根按揉效果也很好。
你还要这样做——
脚经常出汗的人平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汗脚的人应该经常吃一些芳香化湿的食物,少吃湿气粘腻过重的食物,比如不经烹制的蔬菜和生菜,还有油腻的食物。
2.可用藿香正气水,去化一下体内的寒湿。
3.平时最好穿通风透气的鞋和吸湿排汗的袜子,少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
·按摩太阳穴可消除烦恼
“位置及取穴”: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功效及主治”:除烦止痛,清脑明目。主治头痛,感冒,眼病等。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方面进展不顺利的情况。当一个人心烦的时候,就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甚至与家人发生争吵。因为心烦,人们还会懒于从事学习和工作,或者对生活感到厌倦、对人生失去信心。
在这种情形下,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多方面的损害,就会出现失眠、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与心烦有关的症状。
当我们心烦的时候,不如用指压法消除心中的烦恼,我们可按压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太阳穴。
太阳穴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当我们患有感冒或头痛的时候,用手去摸这个地方,会明显地感觉到血管的跳动,这就说明在此穴下边有静脉血管通过。所以,用于指按压这个穴位,就有可能对脑部血液循环产生影响。
不仅仅是有了烦恼,对于头痛、头晕、用脑过度造成的神经性疲劳等,按压太阳穴也能使症状有所缓解。
按压太阳穴时要两侧一起按,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后,就要减轻力量,或者轻轻揉动。每天如此反复按摩10次左右,效果非常好。
你还要这样做——
为了保持身心平衡,消除烦恼,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一些做法:
1.首先就是找朋友倾诉烦恼。把不开心的事埋藏在心里,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你知心的朋友,那么心情自然就会舒畅。
2.在遇到挫折时,可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听一听音乐或看一看喜剧电影。
3.经常参与娱乐活动,这也是消除烦恼的一种好方法。娱乐方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使心情得到放松。
4.你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或是把自家的门紧紧地关起来,大声吼叫几分钟。不用顾忌什么,只要你愿意,想怎么喊就怎么喊。这样,你可以充分地把内心的怨气发泄出来。
·按压印堂穴缓解慢性鼻炎
“位置及取穴”:在面部,位于眉毛的正中心。
“功效及主治”:祛风开窍,清利头目。主治头痛,鼻炎,失眠等。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它的病因有很多,多因反复感冒,鼻黏膜萎缩或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致使鼻黏膜水肿,黏液腺增生。
慢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为鼻塞,流黏液性或脓性鼻涕,或嗅觉减退。如遇感冒,鼻内作痒,鼻流清涕,并有头晕头痛。此外,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等邻近组织病灶反复感染的影响,或受外界有害气体、粉尘、燥、潮湿、高温等长期刺激,以及急性传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主要与肺的功能有关,因为“鼻为肺之窍”,鼻的各种功能正常,主要依赖肺气的作用。穴位按摩能宣肺通窍,清热消炎,增强鼻的抗病能力。
我们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位于眉毛的正中心的印堂穴10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坚持按摩此穴,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
另外,指压印堂穴还可以消除头昏。指压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揉动20圈左右即可。
你还要这样做——
慢性鼻炎小方法:
1.取鲜枸杞根120克,甘草12克水煎后代茶饮,连用1个月。缓解慢性鼻炎症状。
2.将桑叶9克、菊花6克,加水煎取汁液,加入甜杏仁9克及适量的粳米一起煮粥。每日1剂,连服数日。具有疏风清热,宣通鼻窍功效。
3.将适量香蕉皮晒于,焙研细末,入少许冰片,茶油调搽患处。用于慢性鼻炎或鼻腺内溃疡。
·刺激腰眼穴益肾又壮腰
“位置及取穴”: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功效及主治”:补肾益气,健腰止痛。主治腰痛,腹痛,腰背酸楚等。
腰眼穴在腰部,当第四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中医认为,腰眼穴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而肾是先天之本,气血之源,肾喜温恶寒,所以经常按摩腰眼部位,有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的作用,可益寿强身。
对于中年人来说,经常按摩腰眼,不但可强健腰部,而且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同时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较好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病等也有一定疗效。经常按摩腰眼穴还有助于防治早泄、遗精、痛经和月经失调等病。
按摩方法:
1.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眼穴,每次5分钟左右。
2.双手握拳,拍打位于身体两侧腰眼处的肾俞穴,连带着腰眼穴一起拍打。拍打时力度不要过大,只要轻轻拍打50次左右就可以了。
3.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再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然后再回头再重搓,每次作50~100遍,每天早晚可各做1次。
以上3种方法,效果相同,可随意选用。
你还要这样做——
如果我们在按摩腰眼穴的同时,再加上食补,则更能强腰壮肾。
1.将杜仲15克切成片,待用;用竹片将猪腰一个破呈钱包形,然后把杜仲片装入处理好的猪腰内,外用湿草纸将猪腰包裹数层。然后再将将包好的猪腰,放入柴炭火中慢慢烧烤,烧熟后取出,除去草纸即可食用。可壮腰补肾,适用于肾虚腰痛者食用。
2.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有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等。
3.将羊肉500克煲汤至肉烂,加入山药块500克,枸杞子100克,用文火炖半个小时,酌加调料即可。可补肾壮腰,适用于因肾虚肾寒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头等症状。
·按摩定喘穴可治百日咳
“位置及取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功效及主治”:宣通肺气,止咳平喘。主治咳嗽,百日咳,哮喘等。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患病者,传播途径为患儿咳嗽时随飞沫散播,呼吸道吸入。
百日咳多见于婴幼儿,年龄越小,病情越重。本病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程可长达2~3个月,故有百日咳之称。初期似感冒,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偶有喷嚏;1至2天后,上述症状逐渐减退,但咳嗽却越来越重。一般咳嗽日轻夜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本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冬末春初最为多见。
对于儿童百日咳的调养,除加强饮食调养外,家长还可多按摩定喘穴来调节。定喘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
如何取穴呢?让孩子保持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就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家长可在每晚临睡前给孩子多按摩此处。
你还要这样做——
治疗百日咳的食疗方:
1.将杏仁3克洗净去皮,与川贝6克共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加入冰糖,转用小火煮半小时。每天晚上临睡前服用1次。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百日咳初咳期,咳嗽阵作,痰吐不利。
2.将川贝6克、杏仁3克一同放入砂锅中;锅内加适量清水,用中小火煎汁,煎好后去渣,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具有止咳平喘、宣肺除痰的功效,适用于百日咳初起。
3.将15克大蒜捣烂,放入杯中,然后加入30克白糖,开水冲满浸泡5小时,每天1剂,分3次服,连服4~5天。适用于百日咳初期。
附图 人体穴位图
注:此处放一张大的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