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与教的新评价
7842200000018

第18章 作业展示性评价概述

一、目前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二次学习”过程。通过作业学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业的管理。作业评价是作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传统模式下,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学情的感知经验,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任务,然后教师对照既定的答案批改作业,找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以反馈、纠正并打出分数,或者发现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调整个人教学。这种模式下的作业评价,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没有以人为本

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是一样的,即同一内容,同一难度,同一要求。作业是全班统一的,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全年级统一,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这明显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此相应的作业评价方式常常采用“√”、“×”来评判正误,“非对即错”;用百分制、等级制进行评价,“只见分数不见人”。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缺乏科学性,也没能以人为本。这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固守在对知识学习的结果上,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些片面,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解题思路、学习情绪、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及发展潜力。而恰恰是这些潜在的东西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体发展。

(二)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模式下,教师只评价作业的结果而不关心作业过程。学生做一道大型的数学或物理、化学题目,整个解题思路完全正确,但因一开始就看错了一个数据,于是中间结果没有一个是对的。学生会得到完全否定的评价,只能得一个“×”或者零分。即使自拟题目的作文,在评卷时教师也常会因个人喜好给学生打分,与自己观点较接近的给分就高,与自己观点相反的即使学生全文很流畅也不能得高分。传统作业评价对过程的关注很少,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结果上。如果学生用自学或其他从非课堂教学中得来的,超越现行教材的方法解题,教师将这些解法当作不受欢迎的甚至将受到禁止,这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标准来说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缺乏师生交流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一张桌”加“一支笔”,学生被剥夺了参加评价的权利,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意识越来越淡化,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传统模式下,作业评价方式机械:学生交作业,老师改作业,课代表发作业,学生看对错号、改错题,教师复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纽带就是那些没有感情的符号———“√”、“×”。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不了解学生对错的原因,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也不了解教师批改的标准。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是个体学习品质的外露,所以“作业评定”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们作业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通过检验来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作业评定中要充分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除了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之外,更注重学习中其他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评定。扬弃以往在作业评定中忽视学生作业情感的做法,充分发挥作业评定的人文性和激励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多样性

(一)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任务

这一类型的作业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量度、自选难度、自选形式、自定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其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学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型作业通过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强了作业的实践性,使得学生能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布置调查任务、实验操作、现场表演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现实的生活。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促进学生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整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三)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创造型作业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通过让学生自主发挥、各抒己见的作业,为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作业展示性评价的特点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力求多元。

(一)重视激励

作业评定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把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同时要使每个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传统作业中当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就会用触目惊心的“×”作批示,这当然有警示的作用,但也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作业本中的红“×”应该不要再出现。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二)关注过程

作业是学生学习品质的体现,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是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表现,因此作业有重要的评价功能。而评价是为了发展,因而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展示其掌握学习过程的一种手段。如当学生的作业发生错误时,将被标记上“?”等更人性化的符号,在学生改正错误后再把“?”改为大苹果等,由此作业的过程性得以凸现。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体现在教师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之间,而不是一种口号,作业是学生个体日常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业评定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作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批改他们的作业;与学生充分协商,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需要,用学生喜欢的感性化的符号来代替冷冰冰的分数和触目惊心的“×”,使学生乐于做作业,乐于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四)体现互动

作业评定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感性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感性化的评价符号中,感受到老师的激励和希望。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教师可采用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五)强化自主

作业评价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评价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作业行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关心自身学业的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六)接近生活

作业评定突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全方位体验的重要性。开创生活原型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地投入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正面提升。

四、作业展示性评价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作业评价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作业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本学科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及社会化等方面因素都进行综合考虑。以写作业评语为例,教师应该在评语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作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使他们懂得学习的方向。比如有一则这样的评语:“得到这个分数的你远远比得到同样分数的别人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看到这样有导向性的评语,就能够进一步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二)沟通作用

作业,尤其是作业评语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它能改变学生那种看完分数便将作业本放回抽屉的状况。老师对出现问题的作业,对出错处均可写评语,在简短的评述中饱含惋惜中肯之情,学生也能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新课程,改革学生作业评价,要针对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发挥师生互动评价的功能,构筑作业评价的立体框架,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鼓励作用

每当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时,教师的及时鼓励、及时表扬,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近你的作业比以前认真了”,“老师看到你的进步真为你高兴”,如此鼓励性的评语,学生自然会产生“我要学”的念头,因为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同时,教师要明白,作业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事,关键是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找出错误原因的同时得到指点,让学生看到评语后觉得“老师是最理解我的人”。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形成一种自我激励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