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陈胜的旗开得胜恐怕连他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的,于是他派周文向西攻打秦二世的老巢,想要直捣秦二世的黄龙。
周文一路前进一路扩军,一直到达函谷关,这时已经有了上千辆战车,士兵人数也高达几十万之多,最后周文选择在一个叫戏亭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得到情报的秦二世这时才意识到危险竟然距离自己是那么的近,连忙与群臣商议:“敌军已经逼近,各位爱卿觉得如何是好?”
时任少府一职的章邯(念“韩”音)站出来说道:“贼寇的大军现在已经兵临城下,他们这一次人多势众,如果我们现在征调附近各县的军队来抵抗,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我发现,发配在骊山陵园修坟的囚犯很多,陛下可以下一道圣旨赦免他们,然后发给他们兵器去迎击敌军。这批人数量庞大,纵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料想对付一个周文也足够了!”
秦二世于是下圣旨宣布大赦天下,让章邯免除掉骊山囚犯们的刑罚,一律将他们全部编制为大秦帝国海豹突击队,即刻去攻打周文率领的楚军。
在冷兵器时代,武器的悬殊是非常小的。两边可以用的武器无非就是砍刀、棍棒、石头,要知道那会儿连个像现在这样做工精细的板砖和啤酒瓶都没有,基本上就是靠拼人数和力气——大家武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两个揍一个,肯定是两个人的这一方赢。
章邯率领着一支由监狱里面放出来的囚犯组成的突击队迅速向客场作战的周文部队扑了上去,无奈人数悬殊巨大,周文的军队很快就失败了,周文本人在好不容易突击了包围圈之后逃跑了。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个问题很不正常?
是否有读者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那些之前被困在骊山做苦工的底层群众,为何在得到释放后不响应陈胜、周文的楚军,而要帮着压榨自己的秦二世来打周文呢?
我们不妨大胆地分析一下,无非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这些人之前被秦朝当局的残酷压迫搞害怕了,没有一个敢动歪心思的,之前在骊山帮着秦二世修坟,基本就是生不如死的生活,现在让放出去杀人,感觉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况且还有了一定的自由,不用每天做那么多的体力活。总之,这些人因为受到的压迫太厉害,没有人敢对秦二世动倒戈一击的心思。
第二,因为秦二世搞的是下旨免罪这一套表面文章,所以这些人觉得自己终于从一个罪人变成了无罪之人,心情当然是高兴的,对秦二世也是感激的,他们觉得此时去为秦二世卖命,杀几个贼寇也是应该的。总之,可能是处于对当局赦免的一种感激,所以就去帮着政府灭叛军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对这些人的革命意识有太高的要求,毕竟都是受压迫的底层人民群众,以没太受过教育的农民为主,那个时候的他们对是非的判断很简单。站在现在,我们可以从“革命意识”等概念出发对他们加以审视和评判,但即使是你我,置身于那时那境,恐怕也会成为其中一员,抄起家伙就朝着周文的部队杀过去了。
不管读者你在什么样的单位上班,你们单位的组织架构从大方向来说都是金字塔型的,领导的数量永远不会超过一线员工的数量,他们在金字塔的顶端,但是人数少,中层管理者处于金字塔的中间,数量较之于高层领导偏多,较之于一线员工偏少,大部分的一线工作人员都在金字塔的底部。
而一线工作人员判断一件事情的是非时,往往比较简单,看得绝对不会有高层那么远,但是一线员工的数量很庞大,他们的想法或许是错的,但是他们的想法往往代表着相当多的人头数,具有“人多势众”的优势。
所以,作为高层的领导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很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要广泛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另外一方面,一线员工的意见未必都是正确的。
猛一听,似乎笔者有点替领导说话,抹黑人民群众的智商,甚至更有点提倡领导搞专制的意思,其实这绝非笔者本意,因为笔者说到的上面的那个矛盾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有的时候表现得会非常突出。
有例子证明吗?当然有,而且很典型。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一种叫阿拉斯加雪橇犬的狗,这种狗个头比较大,长相也很漂亮,猛一看像一只狼,但是比狼要好看很多,这种狗的原产地就是现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而阿拉斯加州当年可不是美国的领土——属于亚历山大二世统治下的俄国。当时的俄国同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亚历山大二世一度担心阿拉斯加会被英国给抢走,于是动了一个小心眼,在英国没有抢之前先把它卖出去,自己能捞一把钱在手里,这样如果阿拉斯加被抢了,也就不是自己的损失了。
当时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是一个叫希华德的哥们儿,他力排众议,最终以720万美元成功地从亚历山大二世手中购买到了这片土地,从此,这笔土地交易成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交易,如果用这笔钱除以它的面积,平均单价是每英亩二分钱。
当时的阿拉斯加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冰天雪地,所以当时大部分美国民众觉得政府买了这么一片不毛之地吃大亏了,为了讽刺希华德的这一错误投资,美国民众把阿拉斯加叫做“希华德的冰箱”。
可是作为政治家的希华德却不认为大部分美国民众的眼光是正确的,面对大部分人的质疑,他讲过这么一句话:“现在我把它买下来,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是以全民投票的结果来决定是否要购买阿拉斯加的话,恐怕现在阿拉斯加肯定不是美国领土了。
事实证明,这一次真理没有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随着阿拉斯加金矿和石油的发现,美国大部分人终于意识到阿拉斯加的重要性。
直到后来,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明了飞机。这时大家又发现,如果飞机可以借由阿拉斯加从亚洲飞往美国东岸的话,要比直飞节省很多的飞行时间,当然也就节省大量的燃料。尤其是二战爆发之后,阿拉斯加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一下就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于1959年把阿拉斯加正式升级为一个州。
这就是美国的第49个州阿拉斯加州的故事。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真理不是任何时候都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也有一起组团不靠谱的时候。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
不管你所在的是一家什么样的单位,大部分一线员工的意见和高层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意见往往是不一致的。
高层做出的决策,有的时候被下面的人觉得幼稚、不靠谱,甚至是瞎胡闹,而下面的人往往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并受自己所在环境的局限性的影响,并不能理解高层做出一些决策的背景,以及不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洞悉的长远利益。
这个时候如果高层一味迁就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往往就会错失发展的良机,如果一味力排众议,强行做决定,就容易失去大家的支持。
这时,不管是作为高层领导的你还是一线员工的你,都是受伤的人。
那怎么办才能两全其美呢?
这就为高层领导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积极主动做好同一线员工的有效沟通。
只要不是牵扯太大的商业机密之类的内容,同一线员工的有效沟通是必要的,高层要了解一线员工的民声民意,一线员工也要理解高层决策的出发点和长远眼光,只要沟通到位,由猜忌引发的内耗就会减弱。
希华德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他敏锐的眼光和力排众议的果敢,而希华德也有值得我们当反面教材的一面,那就是他应该积极地去同不理解自己的下属和民众们沟通,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会证明他的伟大和正确。
当然,这样讲,有点儿马后炮,更有点儿求全责备,但是对于职场打拼之人,更应该要求自己活在当下,毕竟你置身其中的职场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你的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