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专家讲解高血压实用药疗:选好方案用好药
7840300000002

第2章 走出防治误区

一些人在理论上接受“全胜观”和“速胜论”;

一些人在策略上采取单靠药物的“单边行动”和没有达标的“浅尝则止”;

一些人选药时盲目自信、随心所欲、缺乏主见、偏听偏信;

一些人服药时要么是一层不变的“保守分子”、要么是吃吃停停的“游击队员”。

所有这些,都是高血压治疗中有害的认识误区,必须给予澄清!

第一节、高血压认识误区

一、高血压“无关论”

由于认为高血压与己无关,所以很多人从来不检查身体,不测量血压,容易造成高血压病的漏诊,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血压可能与我们每个人有关,经常测量血压,早发现,早治疗。

(一)“与青年无关”

青年人不得高血压吗?

不是!虽然与老年人相比,青年人得高血压较相对少,但是高血压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有年轻趋势,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5—45岁患高血压的增长率高达74%,而65—75岁增大率只为18%。所以,青年人也要警惕高血压。

(二)与瘦人无缘”

“瘦人不得高血压,所以不用测量血压。”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准确!超重和肥胖只是高血压易患的危险因素之一,胖子患高血压的几率大于瘦子,不是说胖子一定患高血压,瘦子一定不得高血压,如果瘦子同时存在多个其它危险因素,也容易患高血压。如果说“高血压与瘦人无缘”,就过于绝对了。

(三)“无症状者无高血压”

“我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我不可能有高血压”。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这种“跟着感觉走”来判断有无高血压的做法是是错误的,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沉默的疾病,它起病初期经常隐伏,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十分不典型。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症状轻重往往与血压高低程度不成正比。因此,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早期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病人,可以多年没有明显不适,常常被忽略,不容易引起患者本人和医生的警惕。据统计,约50%的高血压患者因无任何症状而被忽视。许多高血压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间患的高血压病,往往是病情严重了,如发生脑梗塞、心绞痛、心衰、肾功能不全等时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病。

二、 高血压“无害论”

一旦发现血压有升高的趋势,无论高低水平、无论有无症状,都要认真对待,综合分析危险程度和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对没有症状抱有幻想”

“尽管我得了高血压,血压也教高,但现在没有任何不舒服呀,所以没大问题。”这种态度对吗?

不对!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它是“无声杀手”,无症状高血压患者长期“不痛不痒,不管不问”,可使病情迅速进展,靶器官严重损害,诱发心脑血管疾患。等发生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再去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如果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恐怕悔之晚矣。

(二)“对血压略高心情飘然”

“我血压仅仅超过高血压标准一点点,症状又不重,所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种认识正确吗?

不正确!血压升高程度仅仅是决定心血管危险的因素之一,如果加上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它危险因素,将来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同样会很高,甚至达到高危、极高危的程度。因此,不论血压高低,只要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应该认真对待及早综合干预。

(三)“对旧的标准满怀依恋”

“150/88mmHg低于160/90mmHg,并且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不是高血压。”对吗?

不对!某些人仍以旧的大于160/90mmHg标准来诊断高血压,而不采纳大于140/90mmHg高血压新标准,结果造成许多该诊断的没被诊断,更谈不上治疗了。

(四)“对黄色血压放松警惕”

“138/88mmHg,血压理想吗?”不理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制的规定了正常血压是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5mmHg;而理想血压是收缩压小于120 mmHg,舒张压小于80 mmHg。正常高值是收缩压130~139 mmHg或者舒张压85~89mmHg。138/88mmHg是不是理想的“绿色血压”,而是正常高值的“黄色血压”。对此应该保持警惕,因为正常高值血压有由“黄”变“红”,转变成高血压的趋势。

第二节、高血压治疗误区

一、不讲科学的错误观念

(一)彻底治愈的“全胜观”

高血压能彻底治愈,是吗?

不是!由于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原因多种,致病机理复杂,病情进展缓慢,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且需终身治疗的渐进性全身性疾病,现阶段而言,高血压可以控制,但不可治愈的。必须针对血压增高的不利因素,坚持长期的甚至终生的综合性防治。彻底治愈的“全胜论”不科学,也十分有害。

(二)快速降压的“速胜论”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对吗?

不对!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人体对此有一定调节能力,若降压过急,超出调节范围,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能保证,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除高血压急症外,一般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不求最快,但求最稳。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逐渐平稳降压,减少血压的波动,即防止血压下降过快过低的不良后果,又防止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

(三)单纯降压的“片面观”

高血压患者仅把血压降下来,就可以了吗?

“唯降压论”是片面的!尽管降低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最重要目标,但是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保护与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必须重视干预患者存在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和治疗相关疾病,进行高血压整体治疗,使高血压的高危状态降至中危、低危,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的危险性。

(四)单靠药物的“单边行动”

单纯依赖药物降压,对吗?

不对!高血压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那些一边吃降压药,一边酒照喝、烟照抽,管不住嘴,迈不动步,血糖血脂都不管,大鱼大肉没个够的做法是完全不正确的。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方法是:选择适当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肥胖者减轻体重,同时积极干预治疗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和治疗合并疾病。

(五)没有达标的“浅尝辄止”

血压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但已经没有症状了,就不用继续降压治疗了吧?

不可以!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持续、长久和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控制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整体措施的重要部分,临床研究表明平均降低收缩压10mmHg,舒张压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下降40%~50%,冠心病发生危险下降15%~20%,心力衰竭发生危险减少50%。但是当前高血压的实际控制率令人极为担忧,尽管进行了降压治疗但是忽视了血压达标,血压没有控制下140/90mmHg 以下。

二、偏听偏信的选药误区

(一)“新、特、贵”的片面宣传

降压药“新、特、贵”就一定好吗?

不一定!我们经常会被“新、特、贵”药品宣传“狂轰滥炸”:所谓“新”,指的是新进研制开发,刚刚上市不久;所谓“特”,一般是指制作工艺、药品剂型等特殊神奇;所谓“贵”,就是珍稀贵重,一般是指进口药品、加高难买等。有些高血压患者,听信广告宣传,认为降压药越“新贵特”就越好。其实不尽然。降压药疗效的好坏与上市时间长短、是否进口以及价格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更不要轻信所谓的“特效”。最主要是根据高血压患者自己的实际病情,遵照医生医嘱选购降压药物。否则,很容易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二)“血压不反弹”的无稽之谈

真的有停用后血压不反弹的降压药吗?

没有!血压反弹是指高血压降到正常后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再有血压升高。因为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情绪激动、睡眠不足、吸烟酗酒、剧烈运动等,任何一种不良刺激都可能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服药控制血压,血压正常后突然停药,除非加用别的治疗,血压肯定会反弹。

(三)“无毒副作用”的灵丹妙药

世上存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绝对安全的降压药吗?

不存在!目前尽管各类降压药物包括中草药总体上安全有效,但决不是绝对安全。与其他类药物一样,大部分人服用后一切正常,而可能有少数一部分人服用后可能会发生不常见的副作用,甚至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选购降压药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本身的身体情况选择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药物,并且要了解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服药后注意观察是否发生这些情况。决不能听信“绝对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所谓灵丹妙药。

(四)“疗效神奇”的科技突破

目前有所谓的攻克高血压的高科技产品吗?

决不能轻信此类宣传。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难题,病因多种,病机复杂。尽管现代医学在高血压发病机理和治疗药物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距离攻克高血压还存在相当长远的距离。市场上销售的降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磁疗被子等产品,打着“高科技降压”的旗号,其实充其量是一种辅助降压治疗的保健品,一般不具有直接的降压作用,可能有些镇静安神、改善睡眠、心理暗示作用,是绝不可以代替正规的药物降压治疗的,人们千万不要被那些所谓科学“突破”成果所蒙蔽。

三、盲目自信的用药误区

(一)立即服药的“惊慌失措”

平时血压正常,偶测一次发现血压高,就立即服药降压,对吗?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血压波动受很多因素影响,有时偶测血压偏高,消除影响因素后可自然恢复正常。一次偶侧血压不能代表 24小时的血压状况,更不能诊断患有高血压病。只根据一次偶侧血压偏高的结果,就立即服药降压,十分容易造成治疗过度,甚至引起不良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偶侧血压偏高,要在一段时间反复测量多次,观察血压升高的程度及波动规律,同时注意避免和消除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的因素。即使是原发性高血压 ,在早期应先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戒烟戒酒等非药物治疗 ,而不是一上来就用药物降压。高血压还应该注意检查排除甲亢等某些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药物降压一定要在排除诱发因素,明确致病原因和掌握波动规律后选择适当药物、合理服用。

(二)服药过度的“急功近利”

为了把血压降得更快点、降得更低点,可以加倍用药吗?

有些人认为降压越快也越好、越低越好,所以降压心切,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短时间内血压大幅度下降,这是错误的。

据研究 ,慢性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曲线右移 ,换句话说就是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 ,一旦过快地降低血压水平,脑血管调节功能失衡 ,反而促进或加重脑缺血,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能诱发脑梗死,造成严重后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其冠状血管的扩张是有限的 ,当血压降至血管扩张极限时 ,也会有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危险。

因此,服用降压药并不是“多快好省”,正确原则是缓慢、持久和适度地降压。降压幅度和速度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根据个人原来的血压水平、动脉硬化程度及自我感觉 ,将血压降到合理范围。对老年人有心、脑、肾血管伴发疾病的患者,降压速度更应缓慢,希望在3-6个月内缓慢下降到安全范围。除非发生高血压危险现象(260/120mmHg以上)并伴有头疼、视力模糊等明显症状者,一般不需要紧急降压。

(三)自己选药的“当家作主”

“我的地盘,我做主,病在我身,我当家”,行吗?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治疗简单化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适应证和副作用各不一样,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也各不相同。只有真正做到诊断清楚,判断明确,才能制订出科学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的药疗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这需在高血压专科医生指导下才能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四)频繁换药的“见异思迁”

吃一种药,血压没降,马上再换另一种,这种做法对吗?

不对!应该多次测量血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明确和分析药物控制血压不理想是药物选择不对、药物剂量不足、服药时间有问题,还是非药物原因的干扰。应该积极祛除干扰药物疗效的原因,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合适的剂量以及合适的服药时间,力求最佳的治疗效果。坚持长期、规则、按时服药,切忌乱用药、随意增减剂量或擅自停药。传统的阶梯疗法和顺序疗法抗高血压治疗策略导致换药频繁、治疗费用增加,同时降低了患者依从性以及高血压控制率。

(五)忘吃漏服的“健忘老者”

反正没有感觉,经常忘记吃药无所谓,行吗?

不行!一些高血压患者尽管血压很高,但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加上工作繁忙,经常忘吃漏服降压药。老年人容易健忘,忘吃漏服更是常事。从病理学方面讲,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六)吃吃停停的“游击队员”

血压高了就吃药,血压正常了就停药,对吗?

不对!有些高血压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即认为已“治愈”,便自行停药。结果过一段时间后血压又升高,然后又服药,种“吃吃停停,停停吃吃”的服药方法是不对的。这样人为的导致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不仅达不到长期的保护靶器官的效果,而且由于血压时而高、时而低,上上下下大幅度波动,十分容易导致心、肾、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高血压危象”。正确做法是除了少数早期轻型高血压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后,不能自行断然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减少用药种类和剂量,选择合适药物种类和剂量作为维持药物,长期或终身服用。调整不会使血压降得更低,维持可保持血压稳定,不出现血压反弹。

(七)全凭感觉的“性情中人”

服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期间,仅凭感觉就行,不需要监测血压,对吗?

不对!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盲目服药,不但不知道降压药实际的降压效果,而且容易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忽高忽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所以,服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期间,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早期每天服药前后各一次,以后每天1-2次;血压不稳,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者服药时间;血压稳定后,每周至少监测一次血压。

(八)一层不变的“保守分子”

不考虑血压昼夜和季节波动特点,严格守时按顿服用降压药,对吗?

不对!传统服药方法每日二次或三次服药并没有考虑患者血压存在“双峰、双谷”的波动规律,是不科学的。晨起不服降压药,血压容易突然升高,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10~40mmHg,一般在早晨 6~8点达到第一个高峰,容易诱发心血意外事件的发生,尤其是脑出血;而睡前服用降压药,药物的高效期正好落在血压低谷期,导致夜里血压大幅度下降,容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特别容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正确地服药方法了解高血压患者一天血压的动态变化特点 ,合理择时服药,强调一天的第一次用药时间应选在 6~7点 , 若为中效作用的药物 ,第二次服药时间适宜安排在下午 17~18点,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根据夜间血压波动规律决定是下午还是睡前服用降压药。

另外,血压随四季更替而有所变化,一般秋秋冬凉寒、血压偏高,春夏炎热、血压偏低;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不同季节时血压实际水平,适当增加和减少降压药物用量,防止血压控制不理想和发生低血压。

第三节、帮助您走出误区的高血压日

1998年,卫生部为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每年全国高血压日都有一个宣传主题。通过主题宣教,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普及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带领我们走出了许多高血压治疗上的误区。

历年全国高血压压日的主题如下:

1998 年全国第一个高血压日主题是:“了解您的血压”;

1999 年全国第二个高血压日主题是:“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2000年全国第三个高血压日主题是: “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2001年全国第四个高血压日主题是:“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2002年全国第五个高血压日主题是:“战胜高血压从社区做起!”;

2003年全国第六个高血压日主题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2004年全国第七个高血压日主题是:“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

2005年全国第八个高血压日主题是:“控制高血压,预防脑卒中”;

2006年全国第九个高血压日主题是:“控制高血压,降压要达标”;

2007年全国第十个高血压日主题是:“ 健康膳食,健康血压”;

2008年全国第十一个高血压的主题是:“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究竟什么样的药疗方案是最佳?

降压药物何时单用,何时联合?

单药降压时怎样才能做到“量体裁衣”和“对证治疗”?

联合用药时怎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