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灵武园艺试验场建场59周年,几十年来,园艺试验场在风雨历程中跋涉行进,即将进入建场60周年。
自20世纪50年代,浙、陕、甘、宁等地的热血青年,在这片热土上辛勤劳动,他们披星戴月,夏日顶烈日、冒酷暑,冬季餐风饮雪,踏冰雪、迎寒霜,用辛勤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平整田地,引黄河水上山,开垦出万亩良田。辛勤的科技工作者废寝忘食,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培育、引进、推广着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水果品种,园艺试验场果林栽培的成功经验,为园艺试验场乃至全区林果事业的推广发展作出了贡献。可歌可泣的林业工人奉献了青春,送走了岁月,时至今日,又有第二、第三代林业工人仍从事着艰辛的劳动。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林果产业走向低谷的现状,园艺场的职工正视困难,毅然进行果木转型,率先在灵武培育长红枣产业,成为灵武发展长红枣支柱产业的垂范者、排头兵,为灵武栽培种植长红枣,为支柱产业推广发展作出了贡献。园艺场人战沙魔、换绿装的事迹和历史曾多次在灵武大地演绎。20世纪80年代在灵陶边界开发出的几千亩绿地,使当年荒芜凄冷的沙丘荒野成为绿荫浓郁的绿洲。
岁月如梭,如今站在灵武市区的一些高楼大厦上,放眼东眺,灵武东郊园艺试验场的全貌映入眼帘,20世纪50年代前的锅底坑、乏牛岗、教场滩、芦草洼在园艺试验场广大干部职工近60年的辛勤努力下,已成为流水潺潺、烟树莽莽的林海。
回顾过去,使人振奋和感慨。几十年来,园艺试验场广大党员干部在历届党委精心组织下,形成合力,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战胜了艰难险阻,铸造了林业工人铁石般的气概和辉煌。为记叙59年来光辉历程,讴歌林业工人改天换地、艰苦奋斗的精神,迎接建场60周年,园艺试验场党委决定编纂出版集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的文学作品集《珍藏的时光》。
此书得到了灵武市委、市政府的极大关注和重视。马汉成书记不辞辛苦,百忙中亲自审核稿件,并为本书作序。同时,社会上、文化界的同仁们也给予了热忱帮助。灵武著名书法家95岁的萧允中先生闻讯后,不顾年事已高,为本书亲自题写了书名。王璞云、李梦诚、王学江、余学保等文友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性意见。在此,我们对市委、市政府关注这本书的领导及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使人感动的是,一些早已在园艺试验场卸任的老领导及一些老职工也慷慨赐稿。武永基、赵生贵、魏象廷、喻菊芳、李梦诚、唐世雄、苏东岩、马振江等领导及老科技工作者撰写了水平非常高的稿件,邮寄我场,有的还专程送往园艺场,其中李梦诚、喻菊芳、唐世雄、虎维国等老同志还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供本书出版时采用。我们对他们关心园艺试验场的热忱致以崇高的谢意。
本书还收集了曾在园艺试验场工作过的康九省、王英、张旭春、李克勤等老同志的文章。这些老同志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从他们的遗作里,我们仍能感到他们对园艺试验场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本书的出版,也是对这些曾经在园艺场工作过已故去的老同志的追思和怀念。
2009年,园艺试验场承担了灵武下白路生态林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垦荒田种植长红枣经济林达几千亩之多,工作量大,而且春季正是植树季节,时间非常紧,编纂这本书时间也很仓促,同时,著书立说对于我们尚属尝试,缺乏经验,本书肯定存在很多不足和缺憾,敬请读者见谅。
灵武园艺试验场承担着科研生产双重任务和功能,此次出版《珍藏的时光》是对文化建设的一次尝试,我们愿意在园艺试验场搭建文化平台,欢迎文学艺术界人士经常给予指导,我们也恳切期望各级领导及同仁给予帮助。在此也向过去及现在给予园艺试验场各种支持、帮助和厚爱的所有领导、同仁、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秋天到了,园艺试验场已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我们将努力奋斗,弘扬“三情三苦”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奋发图强。我们将融入灵武市努力实现“双争”目标,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幸福新园艺试验场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新的贡献。
编者
2009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