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7826700000058

第58章 血祭义旗(3)

从门缝中传来稚嫩的声音:“回高将军,大将军有令,要我们严加看管,这窗户是不能开的。若将窗户打开,一旦被大将军知道,我们吃罪不起啊!唉呀,不好,大将军向这边走来了!二位将军有话就向大将军说吧。”

高君雅言道:“王将军,看来时辰到了,可要不卑不亢,视死如归,死出个样儿。”

“那是自然,我不会低头的,脊梁更不会弯!”王威武将头颅仰起,怒视着房门处:“高将军,死到临头,咱可要让他将事情说个明白。他若仍然认为咱有罪,咱就将他痛骂一顿,待到了哪边,咱也好向魂灵们拍着胸膛说:我们虽然被冤枉,但却不是孬种。如此以来,谁也不敢欺负咱!”

正说着,房门被打开,阳光洒进来,好明好亮。李渊随之出现在王威武和高君雅面前。他脸上溢着笑意,好像是前来探望多年不见的朋友。

王威武扭过头去,昂然地道:“李渊,李大人,不要再假仁假意,不就是要送俺俩上断头台吗?我们随你走就是!”

“大丈夫既然赴死,就要死得壮烈。告你说,你李渊别想再耍我们,我们早已看透了你的狼子野心。从我们踏上黄泉路的第一步起,我们就召唤你,让你不得好死!”高君雅大义凛然:“这就走吗?请把脚上的镣铐给我们打开,我们会步履坚定地走向刑场。只是要求你的刀要锋利,一刀将我们的头颅砍下!”

好一个视死如归,宁以义死,不苟幸生的男子汉大丈夫!好一个不毁其节,身处危境而志不可夺的烈士!李渊被震憾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本以为在这就要走向刑场的时刻,王威武与高君雅会说一些要他抚恤高堂老母,看顾妻子儿女的话,或是垂头丧气,留恋这个世界,不想二人却昂然不屈,理直气壮。他的双腿似乎有点抖,便坐下来,而且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然后才疙疙瘩瘩地问:“二位将军猜对了,送你俩上路的时刻快到了。你俩有什么要求和遗憾吗?”

王威武叭地吐了一口唾沫:“血性男儿,虽死无憾!”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高君雅的眼睛里射出了刀锋似的光:“要说遗憾,当然有。士可杀而不可辱,我们死不足惜,却要死个明白,免得没法向阎王、小鬼交代。”

李渊站起身来,避开高君雅与王威武勾魂夺魄的目光,接着踱到窗前,顺手推开窗户,低沉地道:“我来见你俩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俩死个明白。二位身经百战,人品不错,为国家、百姓,还有我李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为什么要夺我们的性命?”王威武问。

“二位将军虽受杨广派遣,监视于我,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拖骗杨广,从未告过密。从感情上讲,我李渊不仅不应当夺二位性命,好好报答才是”

高君雅问:“是谁告我俩谋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开诚布公地说,是我指示晋阳府司马刘政会书写密告信,将你俩告下。本想将你俩召至这汾阳宫抓捕,不想晋阳县令刘文静抢先一步。”

“这么说那密告信中所言谋反之事是假的?”

“王将军所言极是,全是诬陷之词。”

“噢,我高君雅明白了,你是想借俺俩的头一用!”

“此言一点不差。因为你俩本来就是杨广的爪牙,三军之中,郡县之内,街头巷尾,无不知晓。今日午时我就宣布举义,恩来想去,还是用你俩的人头祭旗最合适,请二位理解。”

王威武放声大笑,言道:“既然李大将军将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死就死吧!”

高君雅也很是豪爽:“人生自古谁无死?你搬下我们的脑袋也就是了。不过,话说在前头,一旦你李大人成了这华夏的主宰,可要将我们的冤案公布于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就无什么遗憾了。”

一阵凉风吹来,缓解了室内的闷热。窗外那棵梧桐树上飞来数只不知名的鸟儿。鸟儿在浓密而又苍翠的树叶中飞来跳去,啁啾欢唱,似乎想用歌声和舞姿缓和室内的气氛,唤起李渊的良知。又好像用歌声为王威武和高君雅送行。一只多管闲事的狗跑过来,向着鸟儿们狂吠,好似在说:人家快要死了,你们还他娘的唱、唱,可恨之极!

天空万里无云,灼热难当,李渊的耳朵里却嗡嗡直响,他问自己:是闷雷还是战鼓?

那只曾经给予王威武和高君雅生命之灵光的老鼠又出现了,蹲在墙角,定睛瞅着王威武和高君雅,似乎在问:这世界上的人怎么了?自相残杀,连我们都不如。

“别磨蹭了,打发俺俩上路吧!”

“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回事,还是早上路得好!”

王威武与高君雅看着李渊,眸子里散发着急不可奈的光,如同大战前夜请缨出战,争立头功的英雄。

李渊蓦地回过头来:“我答应二位将军的请求,假若我李渊能够君临天下,定为二位树碑立传,名垂青史。二位将军的府上我已派人去过,各奉上黄金百两,白银五千两,作为父母、夫人、儿女的养资,只是没将实情相告。日后我每年各奉银三千两,直到二位的儿女长大成人。”他从衣袋中掏出两张纸条,分别送到王威武和高君雅的面前:“二位请看,这是收据。这张是王将军的家父写的,这张是高将军的高堂老母写的。他们都很好,放心为是。”

静,出奇得静,空气似乎不流动了。轰隆声便大了,可以肯定,是闷雷,并非鼓声。

突然,王威武放声大哭,肝肠寸断地叫道:“父亲、母亲,孩儿对不起你们,不能为二老养老送终了!夫人,就难为你了,你可要挑起养老和抚养儿女的重担啊!”

高君雅也泪水涟涟:“父亲、母亲,你们不要难过,要坚强地活下去。孩儿从没做过对不起天地祖宗的事,孩儿赴刑,也并非有罪。孩儿为数百年才出一个的伟人而死,死得其所,重如泰山!”

将死之人的情感、泪水,浸泡着李渊的心。李渊眼圈发红,心似刀剜。在人性、人格、人品和激情的促使下,他撩起战袍,向着王威武、高君雅施了单跪礼:“二位英雄豪杰,请受我李渊一拜!皇天在上,我李渊决不食言!”

“大将军,你的好意我们领了,走吧,别误了举义时间。将士们肯定都在等咱们呢。”王威武道。

高君雅提出:“请解掉我们身上的绳索和镣铐,让我们自己走向刑场!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李渊边点头,边亲解其缚。这时,忽啦啦闯进来十几个将士,将王威武和高君雅围住,生怕犯人越轨。

王威武舒展着筋骨:“不要这么紧张好吗?就是叫我跑我也不跑,能这样死去是我的造化!”

高君雅推开那杆长矛:“还用如临大敌吗?让开!”

李渊勃然大怒,指着将士们:“滚,滚,都给我滚!”

王威武在前,高君雅在后,二人大步来到偏殿外,然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向李渊举义的会场走去。

雷声唤来了雨云,叭哒哒滴了几个雨点。雨点很大,落在大地上,将尘土打上了窝。

举义会场设在太原城外的校场上。校场很大,至少能容纳二十余万人,比长安城中皇城外的校场大得多。靠北设一个三丈多高的三合土夯筑高台,高台虽然千疮百孔,却十分雄伟、古朴、威严。这是北齐年间修建的点将台,北齐皇帝为对付北周的入侵,曾在这里集过兵,点过将。李渊来太原后,也曾在这里指挥将士演练过阵法。那是去年年末的一个深夜,李渊与裴寂弈棋。二人约定,若裴寂输了,就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兵法》《韩信兵法》用小楷抄写一遍。若李渊输了,就在校场指挥兵马演练阵法。这次激战,虽然李渊竭尽全力,以二比三告败,于是就在这校场上让裴寂大饱了眼福。

此时,点将台顶部被装扮一新,新铺了石板,遍插彩旗,正面那面长一丈五尺,宽一丈的白色旗帜上绣了六个大字:伐杨广建新朝。字是红色的,大如柳斗,格外醒目。大旗左边架十面战鼓,右边悬三口巨钟,各有十条身着鎏金索子甲,腰挂宝剑,威风凛凛的汉子守卫。大旗前边是杨广曾经用过,由八个木匠做了两个月才成功的几案。几案四围盘绕着九条姿态各异的龙,四条腿上各雕刻着六只雄狮,做工之精,实属罕见。几案上摆放着令箭和文房四宝,一把镶珠嵌玉的宝剑放在几案左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鼓与钟的前面,各立着三十余人,鼓前立着的是将军以上的武将。武将甲胄于身,手握剑柄,如同天神下界。巨钟前站着袍翅鲜明的文官。文官本应君子谦谦,笑容可掬,此时却板着面孔,就像泥塑的一般。

台下是将士和战旗、刀枪组成的海洋,“海洋”无边无际,里边装着二十万之众。将官顶盔贯甲,小卒军装罩身,无不握刀持枪,壮严肃穆。械分多种,旗分五彩,甲胄各异,人海呈现着各种颜色。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如惊涛骇浪。

当日晷的晷针与正中的刻度重合的时候,李渊来到点将台上,站在几案后。李渊着新打制的银盔银甲,银甲的甲片呈“《”字型,如同海浪。银盔也别具匠心。如同一只猛虎的头颅。猛虎的嘴张着,二目眈眈,骇然可怕。这是大将军府长史裴寂的杰作。裴寂在数月前就请太原城中手艺炉火纯青的银匠赶造这副盔甲,四个银匠费时一个月,才大功告成。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更没有告诉李渊,直到昨天方才泄露天机。作为一个大将军,盔甲应当庄重实用,穿上这副又轻又薄的银甲,太显花哨,有失大将军的本色,李渊以故不打算穿它。又一想,穿就穿了,也无大碍,况且在这历史的转折点上穿它,意义重大,况且不能太任性,以防冷了裴寂的心。他便在台下脱掉旧盔甲,着上了这银光耀眼的工艺品。不想出现的效果却大出他的预料,人们的目光刷地对上了他,称赞之声不绝于耳,不待立在一边的裴寂宣布举义大典开始,便掌声四起。

这时,裴寂用尽平生之力,高声喊道:“请大家安静,举义大典现在开始!”

话音未落,钟鼓齐鸣,声震环宇。台上的武将有头盔盖着耳朵还能忍受这黄钟大吕掀起的声浪,文官们可就惨了,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若钟鼓继续敲打下去,耳膜被震上几个窟窿是肯定的。太阳大概害怕了,慌忙扯起一片乌云遮住了脸。

钟鼓十响,终于停止了敲打,余音却久久不去,在天地间回荡。将士们的欢呼声却仍处于高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如大海汹涌的波涛。

裴寂用劲打着手势,前面的将士逐渐安静下来,后边的将士莫说他的手势,在他们的眼里,他是一个小小的黑点,处于外围者只是凭感觉。靠连锁反应。

会场终于安静下来,裴寂宣布:“由李大将军宣读举义檄文!”根据安排,此时他应当要大家鼓掌欢迎,他却将这个步骤删了去。心里话:如此以来,声浪又起,这举义典礼何时结束?

然而,他实在是大错特错了,话音还没有消失,前边的将士又欢呼起来。后边的将士目光难及,根本就不知是咋回事,也跟着欢呼、跳跃。不知是谁高喊“李大将军万岁、万岁、万万岁”。一石激起千层浪,“万岁”之声便响彻天宇。

没有这个喊“万岁”的安排,是大家自发的。正因为是自发的,李渊的心中方才热浪滚滚。他向上拔了拔身躯,同时产生了自己就是天子,将士们此时喊“万岁”虽然为时过早,却也尚无不可的感觉。裴寂想让这风起云涌变为风平浪静,李渊制止道:“就让他们喊吧,喊吧!我李渊自信会登基坐殿的。这是将士们的心声,也是预兆,挺激动人心的。若他们都为未来的天子而战,何愁杨广不灭,江山不改?”

停下了,终于停下了。将士们喊哑了嗓子,大汗淋漓,精疲力尽,如同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也是,杨广昏暴到了令人发指,天怒人怨的程度,大都来自庶民中的将士,谁都盼望有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能干之士站出来,率领大家除暴安良,建立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新天下。他们要求不高,未来的天子只要有功者赏,有罪者罚,用忠去奸,还隋文帝时的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也就知足了。他们高喊“万岁万万岁”,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更非应景之作,而是发自内心。因为他们了解李渊,信任李渊,认定未来的皇帝,非李渊莫属。

李渊开始宣读举义檄文。他很冲动,以故声情并茂,铿锵有力。读到历数杨广罪行的时刻,横眉竖目,咬牙切齿,如同受过杨广迫害极深者的血泪控诉。谈到欲达到的目的时,坚决、肯定、胜利在握,好像乾坤在自己的手中攥着。

檄文不过千余字,是他亲自起草,又经裴寂、刘文静等文章出类拔萃者的反复修改而成的。说它一句顶一万句未免夸张,用词恰切,句意厚重,要表达的情感十分到位,并恰到好处。打破了檄文的规范,省却了从三皇五帝历数到当今伐无道,匡社稷的文字,开门见山,一开始便纳入正题,历数杨广的滔天罪行,接着谈举义的重大意义,最后摆列要达到的目的。难能可贵的是,基本放弃了干涩难懂的字眼,多为白话,为的是老百姓和普通士卒能够听懂、看懂。最后那部分是这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