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7826700000024

第24章 纵虎归山(6)

消息传到杨林的耳朵里,杨林并无太多的震惊。在他看来,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只不过没预料到李渊的劫难来得这么快,来势如此凶猛罢了。莫说李渊判了宇文述儿子的死刑,就是与他们友好相处,他们也不会任凭李渊折腾。他非常了解这些两条腿的野兽,他们的眼里绝对容不下沙子。显而易见,他们不仅仅让李渊过不去,用不了多少时日,就会向他这个老资格的王爷发难,以便彻底扫清他们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道路。

为了大隋江山,为了李渊,也为了自己脖子上的这颗脑袋,乃至全家人的生命,杨林决计与杨素、宇文述之流斗一斗,争回这口气。当时担保李渊出山的话一出口,他就没准备过安稳日子。他怕炀帝,因为炀帝生性残忍,一句话就能治他于死地。可他不怕杨素、宇文述之流。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时候,杨素之流还穿开档裤呢,何况他德高望重,朝中大部分重臣无不敬仰他、拥护他。一旦事情闹大,杨素、宇文述之流就会成众矢之的,那时,就连皇上也要掂量掂量,君王丢卒保车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就在李渊被押人大牢的第二天,他乘坐轩车,精选了二十名家丁跟随,大模大样,威风凛凛地来到刑部的大牢,叮嘱曾在自己手下任参军的牢头白良国,好生对待李渊,并拿出一百两白银,让白良国为李渊买酒买肉。然后进入关押李渊的牢房,说了句“顶住。外边有我呢。”掉头就走。

李渊用力点了点头,目送着杨林颤颤悠悠的身影,在心里道:“老王爷,李渊永远记住你的大恩。多多保重!”

杨林人老威仍在,牢头和负监督牢房之责的牢监,躬迎他进入,又老老实实地送他出去。牢卒们日盼夜想地见这位老王爷,今日终于如愿,自然高兴,毕恭毕敬地目送他的轩车走出老远老远,直到看不到他的轩车的影儿,方才恋恋不舍地收回崇敬的目光。

杨林心里有气,又受了这颠簸,身体有些不适,随从们劝他就此打住,回府歇息。他二目一瞪:“不,到杨丞相府上。本王要见见这位大人物!”

于是,轩车顺着宫城中间的大道,来到杨素的府第。

杨素断定杨林非要找他的麻烦不可,本想不见,又觉不妥,便迎将出来,没事似地道:“啊呀呀,是老王爷啊!是什么风把您老人家给吹来了?里边请,里边请!”说着,走向前去扶住杨林:“老王爷走好,走好!”

杨林推开杨素的手:“廉颇并未垂垂老矣,何劳你这左丞相的大驾!”

杨素讨了个没趣,却不怒不恼,硬是扶起杨林,来到了当中那个殿堂的客厅。亲自给杨林倒上一杯刚从黄山运来的铁观音香茶。杨林视而不见,气喘咻咻地道:

“左丞相,杨大人,你身为举足轻重的国家一品大员,怎的不顾身份,做出那等于人不齿的丑事?对得起天地良心吗?老夫为你害羞哟!再说,一枝花已经不是庶民百姓,是你这堂堂一品大员的夫人。如此以来,咱杨家的脸不就丢尽了吗?”

杨素被杨林点到了痛处,怒火中烧,可在杨林面前他没有动怒的资格。他压抑着情绪,挖空心思地进行狡辩,直说得唾沫横飞,舌燥口干。然而,假的就是假的,说得越多,漏洞越多。当他终于闭上大嘴,便将“弄巧成拙”一词诠解得淋漓尽致了。

与一个死不认账的大骗子计较,实在没有意义。杨林不想与杨素争下去,言道:“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庶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卿仕贪权恃宠,竟成有爵的乞人。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吉罪当该杀,李渊受圣上之托,秉公办事,何罪之有?又与你有何关系?无非是想搬掉李渊这块石头,保爵保职而已。杨素啊杨素,老夫忠告你一句:迷途知返,种德施惠吧,大隋国再也经不起折腾喽。李渊判就判了,但不许你再继续加害于他,等皇上回京后再作计较。老夫还要忠告你,宇文吉的案永远翻不了,死定了。圣上决不会因小失大,放过这个天怨人怒的孽障。你告诉宇文述,不要再做什么手脚,以防圣上动怒,摘了他的乌纱帽!”

杨林说完,拔腿就走。杨素不无后怕,跟在杨林的屁股后边,意在再解释几句。杨林连理都不理,仿佛腚后跟着的不是人。而是一只狗。

黄昏向黑夜里走去,黎明从黑夜中走来。许是苍天睁开了双眼,许是李渊命中注定不该继续在牢中为囚。正当老杨林仗义执言,力斗杨素之流,杨素之流不甘心就范,欲一不做二不休,计夺李渊性命的关键时刻,黄公公从江南赶至京城下旨。圣旨是给靠山王杨林的,上面写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报,左丞相杨素之子,原礼部尚书杨玄感率重兵至西城讨伐吐谷浑。遂起叛逆之心,与其叔父杨慎、弟杨玄感、玄纵、玄挺,从弟杨万硕,欲于西域边陲起兵反隋,以灭大隋,重建新朝,立秦王杨浩为帝。为防杨素拥权相随,接旨后即与兵部将素拿下。朕颁旨以李渊为元帅,以宇文述为副帅,起兵伐感。尔当重振虎威,一保朝廷不乱,二保伐感之军数日内成行。军情紧急,朕不日便回京坐镇。另:羽骑尉朱宽与海师何蛮至琉球求访异俗,第一次因言语不通,仅带三个琉球人归回京都。第二次其又至琉球抚慰,取得布甲而还,朕不满也。尔即与礼部联系,督其再派武黄郎将陈陵与朝清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从义安至琉球,查解琉球风土人情、地形、大政、商贾。务要功成。钦此!

杨林接过圣旨后“哈哈”大笑。黄公公问他为何如此,他原原本本地将李渊治县,杨素与宇文述大行不义之事讲了一遍。黄公公言道:

“许是天人感应,圣上如同中了魔法,经常提起李渊。杨玄感造反的紧急军情传到圣上的手中以后,圣上便记起李渊的许多好处来。于是决定让李渊挂帅出征。将宇文述作为副帅,也非心血来潮,怕与杨素感情甚笃的他祸乱朝纲。杨玄感之高祖就是二品爵位,圣上临朝后,初拜玄感为郢州刺史,后转朱州刺史,起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今又拥兵十万,盛名于天下,是个不好对付的主儿。鉴于此故,圣上对李渊寄于很大希望。”他言犹未尽:“还有一事告于老王爷。玄感造反之军情,探马本应进京报告,怕杨素与其子遥相呼应,故直接奏报给了圣上。”

军情如火,不可迟误,杨林与黄公公悄悄来到吏部大牢,向李渊宣旨,同时告知狱吏、狱卒,不可走漏半点消息。

当天夜里,杨林通过兵部,调集一千人马,将杨素、杨约骗至东宫捕获。杨林责令还蒙在鼓里的杨素给杨玄感修书一封,劝玄感弃恶从善。次日,通过吏部,以集会为名,集合朝臣于吏部厅堂,由黄公公宣读了圣旨。接着调兵遣将,不日便调集大军二十余万,浩浩荡荡,向西域进发。铁骑滚滚,刀枪如林,遮天蔽日。

李渊盔明甲亮,横枪立马,威风凛凛。将士围绕左右,如众星捧月一般。由阶下囚一跃成为统帅二十万人马的大元帅,怎不让他激情澎湃,感慨万端:“苍天韦占我,我定诚心对天;圣上重我,我定披肝沥胆,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