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7826500000004

第4章 矮檐下的少年天子(3)

果然,顺治问的正是这个问题。事实是,那些日子里,多尔衮不仅在夜里经常出入慈宁宫,就是大白天,多尔衮到慈宁宫来,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吉特氏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妻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与吉特氏理应是叔嫂关系。这一叔一嫂,不仅在皇太极驾崩后成了情人,就是在皇太极还活着时,俩人的关系就已经相当暖昧。

但问题是,究竟是多尔衮威胁吉特氏逼迫她顺从,还是吉特氏心甘情愿地做了多尔衮的情人?

这似乎成了一个莫大的谜。谜底也只有吉特氏自己才能揭晓。顺治当年铲除多尔衮的时候,确曾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但由于种种顾虑,顺治的心中还是留下了遗憾。现在,顺治以为,如果再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将抱憾终身,所以,他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向自己的母亲询问。

显然,这是一个让吉特氏颇觉尴尬和难堪的问题,尤其发问者还是她的亲生儿子。不过,顺治多少还给她留下了余地。他只是向她问询那种“传闻”“可否属实”。即便如此,吉特氏又将如何回答呢?

吉特氏虽然有些紧张,心中也多少有些慌乱,但她毕竟是一位经历过大风大浪考验的人。故而,经过短暂的缄默之后,她还是比较从容地回答了儿子的提问。

“孩子,既然你现在提起,那么我也不想对你隐瞒。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终究是事实。你既然想知道,那我就告诉你,你说的那种传闻,确确实实曾经发生过。在那些日子里,我与你皇叔多尔衮,的确过从甚密。就是你父皇健在的时候,我与你皇叔在私下里就已经有了来往……孩子,我现在把一切都告诉了你,如果你现在看不起我这个做母亲的了,我决不会怪你……”

“不,不,”顺治赶紧道,“母后,孩儿只是想释去心中的疑团,别无他意……如果孩儿今日刺伤了母后的心,祈请母后宽谅……孩儿决非故意所为……”

吉特氏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微笑,只是这种微笑里多少有些惨淡。“孩子,你并没有刺伤我的心。这些事情埋藏在我心中多年,我也早就想把它告诉你……我想告诉你的是,当年,你父皇一开始并非想立你做太子,后来,多尔衮帮了我的忙。你父皇虽是皇帝,但多尔衮当时就权倾朝野,加上大清朝那时还未能完全占据关内,你父皇在很多方面就不得不倚仗你皇叔多尔衮。我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私下里与你皇叔来往。待你父皇驾崩,你才年仅六岁,为了保证你我的安全,为了保证你能顺利的亲政,我就不得不继续保持与你皇叔的关系……好在一切都如我所愿。我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顺治朝着吉特氏深深地鞠了一躬。“母后,您为了孩儿,吃尽了千辛万苦,孩儿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吉特氏笑道:“孩子,我还需要什么样的报答?大清朝在你的手里,能有今天这副模样,我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谁知,顺治忽地又提出一个问题。“母后,当年,孩儿亲政之后,立即逮捕了皇叔多尔衮,不知母后那时对孩儿可有意见?”

是呀,吉特氏与多尔衮毕竟来往多年,而几乎是顷刻之间,多尔衮便烟消云散,这,吉特氏的心中会怎么想呢?再进一步说,如果吉特氏真的是多尔衮心甘情愿的情人,顺治对多尔衮采取那种极端措施,那么,吉特氏的心中定然会有某些看法的。

实际上,顺治当年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铲除了多尔衮势力,多尔衮太过霸道固然是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原因就是,顺治早已风闻了吉特氏与多尔衮之问的关系,顺治不想让这种“关系”再继续下去,因此,顺治当年对多尔衮采取行动之前,并没有事先告诉吉特氏。如此一来,顺治打那时便落下了一块心病:母亲对我当年的行动,可有什么太大的不满?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治。对顺治而言,惟一的“心药”也只有母亲吉特氏了。更何况,顺治还以为,如果这块心病不除,他即使马上死去,也将会死不瞑目。

吉特氏不紧不慢地说开了。“孩子,事已至此,我就没有任何隐瞒的必要了。想当年,你突然将你的皇叔多尔衮打人囚牢,我心中确实有些不解,也有些不快,但后来,我终于想开了,也想通了。我这样想,如果你不果断地铲除你皇叔的势力,那么,你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却也只能是徒有虚名。无论是对你,还是对整个大清江山而言,你能如此地大义灭亲,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孩子,我现在对你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我不仅没有什么意见和看法,相反,我是非常地赞同和赞赏。”

顺治迫问一句:“母后不是在安慰孩儿?”

吉特氏回道:“孩子,这么多年了,我还有安慰的必要吗?”

顺治长揖道:“母后,您如此一说,孩儿就可以放心地去了……”

顺治口中的“放心地去了”显然有别样意思。吉特氏本是个极聪明之人。若是平常,她早就听出了顺治话中的言外之意。可今日不同。顺治的突然提问,使她不由自主地就回到了过去的那段让她刻骨铭心的岁月里。皇太极,多尔衮,还有年幼的顺治,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风风雨雨,她,如何能轻易释怀?所以,顺治说了声“放心地去了”,她也就没怎么留神,只是顺口问了一句道:“孩子,你现在要到哪里去?”

倒是顺治“留神”了,赶紧言道:“母后,孩儿想回养心殿去休息……”

吉特氏“哦”道:“是呀,已是深更半夜,你应该回去休息了。”

顺治留给吉特氏的最后一句话是:“母后,孩儿告辞了。孩儿恭祝母后四体康健、寿比南山……”

顺治离开了佛堂,离开了吉特氏。对吉特氏来说,顺治这一回是永远地离开了。可惜的是,吉特氏当时几乎全然不知。尽管,刻骨铭心的往事,她不可能完全忘怀,但在平日,她是竭尽所能地不去想过去的事情。所以她给自己找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做。在慈宁宫里建佛堂便是一例。她的主观想法是。要把过去的一切完全彻底地埋葬掉。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这一主观想法差不多就要实现了。可今天,在这个佛堂里,顺治那么一问,便把她所有的主观努力全盘否定。她十分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地陷入到往昔的岁月里而不能自拔。待她步履蹒跚地走出往昔的泥淖时,她终于醒悟出,顺治此番前来,定有不可告人之事。然而,她自己也明白,一切都太迟了。因为。顺治已经离开了她,而且,是永远地离开了。

实际上,顺治离开她之后,一切看起来都还很正常。他很正常地回到了养心殿。甚至,他还很正常地喝了一杯浓浓的茶。只不过,侍奉他的那几个太监和宫女不知道,他在他喝的那杯茶里,放入了一种别样的东西。这种东西,使他在喝过茶之后没多久,呼吸顿然困难起来。慌得那几个太监和宫女,忙着便要去喊御医。但顺治制止了。

顺治斜斜地倚在龙床上,虽然呼吸十分困难,但面色却也从容镇定。他冲着那几个太监和宫女道:“你们不要……惊慌,朕暂时还不会……有事……”又吩咐一个执事太监道:“你,去把议政王各大臣、内阁各大臣……还有……六部各大臣,统统叫到朕这儿来……要快!”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最高的中枢机构。议政王大臣人数不多,全由满族的王公贵族充任。内阁大臣又称内阁大学士。雍正皇帝执政前,大学士的官阶不高,仅为五品,但却掌有很大的实权,地位当在“六部”之上。“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部设有满族、汉族尚书各一人,满族、汉族侍郎各二人,还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属官。而实际上,无论“六部”中的哪一部,权力都掌握在满族人之手。

很快地,数十位议政王各大臣、内阁各大臣和六部各大臣,都诚惶诫恐地来到了养心殿。由于时间太过匆促,有好些大臣的官服都未来得及穿戴整齐。只不过,对此时的顺治来说,他已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顾及那些大臣们的仪表了。他要抓紧有限的时间,他要利用有限的精力,来完成他生前的最后一件事。

顺治在龙床上吃力地欠起了身子。“众位爱卿,都……到齐了吗?”

执事太监慌忙回道:“禀圣上,议政王各位大臣、内阁各位大臣、还有六部各位大臣,已经全部到齐!”

“好,好……”顺治勉强地笑了一下。这一笑不要紧,差点把他笑得憋过气去。唬得各位大臣都一起惊恐不安地盯着顺治。

是呀,数十位大臣的心中肯定都有一个疑问:皇上虽说失去爱妃、心中悲恸,可无论如何,也不会变成现在这种光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殊不知,顺治已下定决心要为心爱的董妃董小宛殉情。这种石破天惊的情感,寻常的大臣们又如何能知晓、更如何能理解?真所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性命相许?

顺治竭力地平静了一下自己,然后用一种慢慢悠悠的语调道:“众位爱卿,朕……这么晚了把你们召来,是因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你们宣布……”

夜已深沉,皇帝召群臣宣布一件事,这事情当然至关重大。所以,所有的大臣不仅连眼皮都不敢眨,而且一个个都屏住了呼吸。

顺治费力地喘了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朕……已身患重病,朕自知……当不久于世。所以,朕现在向众位爱卿……口谕,如朕遇有不测,着三皇子玄烨……继朕为帝……”

众臣一片默然。忽地,众臣一起颂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顺治想笑,但又不敢,只得撇了一下嘴。继续艰难地言道:“……三皇子玄烨,年岁尚幼,一时……实难为政,所以,朕想为三皇子……挑选几位……辅政大臣……”

众臣更加默然。谁都明白,当上了辅政大臣,就等于当上了半个皇帝。当然了,并非所有在场的大臣都有这种非份之想。既是辅政大臣,那就要有辉煌骄人的业绩和出人头地的身份地位。寻常的大臣,即使平日与皇上走得很近,恐怕也难以沾上辅政大臣的边。还有,如果你是汉人,纵然你官高入云,也实难入围辅政大臣之列。

顺治接着道:“朕……思虑再三,决定由下列四人……担当太子玄烨的辅政大臣……四人的地位排列,以朕宣布的顺序为序……”

众大臣的耳朵几乎全都竖了起来。顺治竭力均匀了一下呼吸。“第一位辅政大臣……索尼……”

“老臣在!老臣接旨!”看起来老态龙钟的三朝元老索尼,哆哆嗦嗉地向前爬了两步,然后将头叩在了地上。

“第二位……苏克萨哈……”

“臣叩谢皇恩!”一位身材十分魁梧的大臣,爬到了索尼的身侧。

顺治歇了歇气,然后言道:“第三位辅政大臣……遏必隆……”

“臣……在!”一位看来很像书生的大臣,急急忙忙地跪在了苏克萨哈的旁边。

“第四位……鳌拜……”

一位敦敦实实、异常粗壮的大臣,和遏必隆跪在了一起。他,便是后来让朝野上下谈之色变的鳌拜。跪下之后,鳌拜声如洪钟般地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顺治挑选出的这四位辅政大臣,都有一番不凡的来历。首先,从身份地位上看,索尼是正黄旗出身,遏必隆和鳌拜都属于镶黄旗,而苏克萨哈则来自正白旗。正黄、镶黄和正白这三旗,在满清“八旗”中称作“上三旗”。其次,这四位辅政大臣都有着显赫的过去。索尼、遏必隆和鳌拜都是清太宗皇太极的亲信旧臣,长期以来,为皇太极入主中原而驰驱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那个鳌拜,曾救过皇太极的性命,为此,他的胸部至今还留有几道醒目的伤疤。而苏克萨哈,虽然不是来自皇太极的黄旗,却是多尔衮的得力干将,更主要的是,多尔衮刚一死,他便起来揭发多尔衮,站到了顺治的一边,因而大受顺治的器重和赏识。

可以说,顺治挑选出的这四位辅政大臣,无论是出身还是资历,其他的朝中大臣确实难以一比。至于后来的鳌拜乱政,仿佛第二个多尔衮在世,则是顺治皇帝所始料未及的事。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顺治,因为顺治的一切早已经被董小宛带走了。

忽地,顺治剧烈地咳嗽起来。好不容易他才晃晃悠悠地吐出一口气来。他那已经十分游离的目光,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的身上缓缓地扫了一遍,然后轻声言道:“你们……四个辅政大臣,在太子玄烨亲政之前,一定要尽心尽力地辅佐,以确保朕之大清江山永远繁荣和昌盛……你们,可听到朕的吩咐?”

索尼排在四位辅政大臣之首,所以他就率先表态:“老臣已把圣上的口谕铭记在心。老臣决不会辜负圣上对老臣如此的重托和信任!”

苏克萨哈接着表态:“陛下,为了辅佐太子,为了这大清江山,臣即使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遏必隆弓了一下腰背,又慌忙伏下身去。“陛下圣明!微臣愿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太子,献给繁荣、昌盛的大清王朝!”

该轮到鳌拜表态了。但奇怪的是,鳌拜一时间竟默然不语,只将头颅紧紧地顶在地面上。似乎,他正在思考着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顺治感觉到了某种异样。“鳌拜,你……为何不言不语?”

鳌拜开口了:“陛下,臣自知无德无能,实难堪任辅政大臣一职……承蒙陛下垂爱,如此信任于臣,臣则恭请陛下放心,只要鳌拜还有一口气在,鳌拜当竭尽全力地辅佐太子,决不敢懈怠半分!”

“好,好。”顺治断断续续地道,“你们四位辅政大臣的话,朕已……听得明白。有如此……赤胆忠心,朕……也就放心了。朕现在,给你们下最后一道……口谕,你们务必……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