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在雍正年间一直只是个专管军务军需的单位,并不能算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在雍正死后乾隆即位不到两月,皇帝还曾下令废掉军机处,由总理事务处取代其职掌,甚至认为军机处是前朝败政之一。不过当他与皇叔允禄、允礼以及前朝元老大臣们发生摩擦之后,他想到军机处的妙用了,因为军机大臣全由皇帝特简,也就是说可以找一批自己的亲信来军机处任职,完全作皇帝的御用工具。雍正年间,军机大臣向例不超过三人,乾隆则增多为六人,而且规定宗室不能担任军机大臣,以防大权旁落。又首席军机则必须为满人,以保证满族的主导地位。另外,皇帝遴选军机,可以不计资历,只重忠诚,以便贯彻皇帝的意旨。乾隆又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中央与地方各机关的权力,使军机处所管事务增多,权力也加大,后来竟发展到“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中央与地方各机关的事“莫不总揽”。“内则六卿、部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敬事房;外则十五省,东北至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从此军机处的地位超过了中央其他衙门。不过,乾隆这位有智慧的政治家,虽然让军机处权大位高,他却是始终不把军机处变成真正的中央大衙门。例如他不为军机处立办公衙署,不设专官,所有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都是兼职人员,从中央各部院调来的,甚至薪俸仍在原单位上领取。军机处官员只是皇帝高级秘书幕僚班子,他们没有实权。军机处权力的扩大,只是乾隆皇帝个人权力的扩大。恢复军机处使得自清初以来议政王大臣、总理事务王大臣这些人的权力被剥夺,同时也使明朝以来的内阁机关形同虚设了。由此可知,乾隆恢复军机处对强化专制君权统治是绝对有助益的。
乾隆为了集权,他也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对中外官员的控制。当年不像今天资讯发达,皇帝身居九重,要想了解天下事是极难的。所幸古人很早就发明了章奏制度,由中央与地方的高级官员向皇帝呈送书面报告,以传达各种情形。清朝在康熙年间,又发展出了一种“密奏制度”,就是臣工们可以秘密地缮写报告,直达君前,不必经过中央其他衙门,因而报告内容不致曝光。雍正时期又加强了密奏功能,到了“小报告”满天飞的境地。当然皇帝藉着各级官员的提供资讯消息,了解到了很多京中与外省的情形,对他的统治大有益处。乾隆当然深悉其中妙用,即位之初就下令官员们可以“照前摺奏”,并一再的扩大具摺言事官员的范围,增加报告人就是增多消息来源,后来更“改题为奏”,大家都用奏摺,不再重视透明化的题本了。因而在乾隆一朝,很多政争、贪案、官员操守、仕绅思想、秘密宗教、地下会党、各路军情、人民生活等等情况,都是由奏摺首先传达到御前的,并让乾隆能掌握先机予以处理。经由奏摺不但加强了对官员的控制,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尽管乾隆一上台就强调中庸之道,反对他父亲时代苛严的行事作风,可是为了有效控制大臣,他也是以严刑峻法、动辄诛戮以达到目的的。乾隆六年,皇帝一口气就杀了三个满洲籍的贪官,有中央兵部的尚书,也有地方的大吏,因为他了解贪污官员欺上瞒下,互相包庇,影响官场风气,更容易在政治上形成对皇权的离心倾向。他不但严惩贪官,其他高级官员犯罪被处死的也时有所闻。他确是以重刑震慑臣属而收加强专制统治的效果。
尽管乾隆皇帝从重组中央核心机构、恢复军机处来任用亲信,维护皇权;同时又利用密奏制度收集情报,以了解京中与外省政局;并以严厉手段震慑群臣,使他们效忠;但是皇权并未能完全伸张,因为一则八旗亲贵的旗权又见高涨,威胁着皇权,再则雍正朝旧臣的势力相当强大,特别是鄂尔泰与张廷玉的党人很多,影响到皇权的统于一尊。为了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加强建立,乾隆皇帝必得对宗室亲贵与佐命重臣进行政治斗争了。
三、皇室操戈
雍正皇帝虽然为他儿子弘历做好了很多的妥善安排,让弘历在继承皇位的道路上畅通无碍,然而康熙的子孙众多,即使经历雍正一朝的无情杀戮与打压,宗室里的野心家与有心对抗皇权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当乾隆帝弘历即位后不久,皇家的恶斗又发生了。
乾隆初年的皇室操戈,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少数皇室成员不能登基而不甘心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乾隆自己的想集专制大权有关。乾隆为做一个彻底的专制国君,他只有对离心的皇家亲人进行整肃了。
乾隆当时要整肃的皇家宗亲约有三种对象,一是权重的长辈,二是觊觎皇位的宗人,三是对他大位有威胁影响的至亲。
权重的长辈在乾隆即位后只有允禄与允礼二人,他们分别是乾隆的十六叔与十七叔。这两人在康熙末年因年幼没有涉入继承斗争,雍正得位后,非常善待允禄,首先让他成为庄亲王博果铎的过继子嗣,因而承袭了庄亲王爵位,并继承了博果铎的大笔遗产。雍正八年因为怡亲王去世,皇帝失去了爱弟与宠臣,允禄也由此被雍正所重用。允礼也是雍正皇帝的爱弟,在雍正时受封果亲王,先后管理理藩院、户部事务,兼宗人府宗令。雍正死亡之前,命允禄与允礼为乾隆的顾命大臣,与鄂尔泰、张廷玉同为辅政大臣,后来辅政大臣更名总理事务大臣,允禄仍位列诸人之首,并食亲王双俸,乾隆崇敬他可谓无以复加。允礼虽然没有像允禄那样的得到旷典殊恩,但是在当时中央政府中也是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允禄与允礼既然权势日重,又以皇叔与前朝顾命旧臣自居,显然会令乾隆不满,甚至在处理政务上发生摩擦。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十一月雍正皇帝二十七月丧满之时,乾隆下令撤销总理事务处,恢复军机处,他为了加强皇权,乘机也将两位皇叔排挤出了军机处,以杜绝皇室旗权再干扰政权,侵害皇权。事实上,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大臣只有三人,而以皇室亲王一人为首。乾隆恢复军机处之初,简任军机大臣六人,但赶走了允禄与允礼,实在又是不法祖德的行事。允禄与允礼被剥夺大权高位后,当然心怀怨望,不过也不敢反抗,只得小心行事,以免进一步被罚。乾隆三年二月,允礼因病去世,允禄便成为乾隆的大目标了。允禄之所以变成乾隆的眼中钉,主要因为他在退出军机处之后,并未能离开多事的政治圈,相反的他与皇室中一批反乾隆的人经常在一起,让皇帝怀疑到他们似乎有对他不利的密谋行动。乾隆的疑虑也并非是无因的,事实上在允禄离开军机处之后,皇室成员中的弘皙、弘昌、弘皎、弘异、宁和等人,就成了允禄家的座上宾,“往来诡密”。这些人都是大有来头的,如弘皙是康熙朝皇太子允初的嫡长子,他的父亲原本是皇位继承人,由于政争被废,当然也影响到他的前途,破灭了他当皇帝的美梦,雍正与乾隆都对他不错,但一般的名位是填不了他的欲壑的。在雍正的淫威下他不敢有所表现,乾隆新上台他便蠢蠢欲动了。正好十六叔允禄又失意政坛,双方很容易情投意合。弘昌、弘皎则是康熙十三子允祥的儿子,他们的父亲在雍正朝很受重用,是当时的大宠臣。弘昌因鲁莽狂妄在雍正时被父亲圈禁在家,乾隆即位后下令恢复他自由,并加封他为贝勒,但他对雍正一家一直没有好感,对雍正的得位尤其不满,因而他对乾隆也并无感恩之意,反而与弘皙结成一帮,非议朝政。弘异是康熙第五子允祺的长子,“生性好事”,康熙末年就参加继承政争,雍正即位后打击异己时,弘异也在黑名单内,丢掉了世子身份,并予以圈禁。乾隆为和缓皇家关系,登基后特别重用他,让他担任火器营都统,这是八旗禁军的要职,也可谓待他不薄了。可是这些失意的皇亲,始终心怀怨望。
乾隆四年九月,皇帝终于采取断然的行动了,他下令将弘舁革去都统之职,锁拿来京,交宗人府,原因是他“诸事夤缘,肆行无耻”。皇帝并谕令王公宗室以弘异为戒,力除朋党之弊。不久之后,皇帝又颁降谕旨说:“伊(按指弘异)所从事之人,朕若宣示于众,干连者多,而其人亦何以克当。”显然乾隆是指出弘异是受人指使,而其他牵连的人似乎还很多。同年十月间,皇帝果然将允禄、弘皙、弘昌等人的“结党营私”实情揭发,命令将他们交宗人府收审,皇家的恶斗台面化了。
经过宗人府的调查,皇帝说出他们的罪状了。允禄犯的是与弘皙、弘舁、弘昌等人“私相交结,往来诡秘”,此外允禄“唯务取悦于人,遇事模棱两可,不肯承担,唯恐于己稍有干涉”,这是“全无一毫实心为国家效忠之处”,也应予惩罚。弘皙则有大罪三条:一是对皇帝毫无敬谨之意,唯以谄媚庄亲王允禄为事;二是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三是在事情败露后当宗人府听审时,仍不知畏惧,抗不实供。至于弘异、弘昌等人,则都定了他们“群相趋奉,结党营私”、“擅作威福”等罪。宗人府向皇帝建议将允禄、弘皙、弘异、弘昌等都分别处以革爵、圈禁的处分,不过皇帝没有完全采纳,他只在谕旨里说:
庄亲王乃一庸碌之人,但弘皙、弘异、弘昌、弘皎等无知之辈,群相趋奉,恐将来有尾大不摔之势。庄亲王从宽免革亲王,其亲王双俸、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俱着革退。弘皙革去亲王,免其圈禁高墙,仍准在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弘羿永远圈禁。弘昌革去贝勒。弘晈从宽仍留王号,
终身停俸。
经过这一次皇室斗争,乾隆皇帝把前朝旧皇亲的重大势力解除了,也把宗族里有野心想当皇帝的威胁力量整肃干净了,乾隆的集权专制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至于庄亲王允禄的受罚比别人都轻也是有原因的,应该一提。原来在康熙末年弘历被抚养宫中时,就由允禄的生母密嫔王氏照料生活,有一度弘历与叔叔允禄一起受康熙的指导学习,允禄因年长弘历十五六岁,因此允禄几乎成了小弘历的“师傅”,他们二人的情谊确实不能与其他叔侄相比,这次处罚较轻可能与此有关。不过弘皙的问题实在严重,就在皇帝宣布处分他们后不久,又传出有人向皇帝告密,说弘皙曾找人卜卦算命,问了一些奇怪的未来事情,例如准噶尔能否到京?天下太平与否?皇上寿算如何?将来我弘皙还升腾与否?在乾隆看来,他的找人算命,简直是希望准噶尔早日打来京城,天下大乱,而皇帝又短命,如此他就能登上大位,皇统再传给他们家一系。弘皙算命案经调查属实,大臣决议应治以重典。乾隆则下令从宽免弘皙一死,永远圈禁,不过弘皙的子孙却受到严厉的牵连,被革去宗室,给予红带子,从此变成皇家的远亲,政治地位与势力都变得无足轻重了。
乾隆皇帝尽管已经稳坐江山,但在他的心中还有自家的弟弟仍是隐忧。雍正生前虽生有十子,但是弘昐、福宜、福慧、福沛四人都幼龄夭折,弘晖、弘昀又仅活到八岁与十一岁就病故,弘时在雍正五年因削宗籍后死亡,所以乾隆当皇帝后被视为威胁皇位隐忧的只有弘昼与弘瞻二人。弘昼比乾隆晚生三个月,弘瞻则是比乾隆小二十三岁的小弟弟,这两人本来未必对皇位有野心,但是皇帝认为为防患未然,还是以及早处理为佳。
弘昼与弘历年纪一样,因此从小两人就在一起读书,是朝夕相处的亲密兄弟。雍正后期,两人也受到父亲重用,后来更同时受封为亲王,雍正十三年两兄弟更一同担任苗疆事务大臣,参与政务,可谓同尊同荣。乾隆继位之后,兄弟间关系仍然不差,只是弘昼有时候没有注意到他与弘历之间又多了一层君臣关系,忽略了皇权是至尊而不可侵犯的,与兄弟亲情是不同的。例如弘昼为人倨傲,他竟在朝廷议政时动手殴打军机大臣讷亲。当着皇帝的面侮辱国家的重臣,让君主情何以堪!另外有一次举办八旗科目考试,弘昼在中午用膳时刻硬要皇帝退朝,让他一人主持考试。因为当时有八旗子弟挟私作弊的传闻,乾隆迟迟没有离开,弘昼十分不快,当场与乾隆发了脾气,认为皇帝不该怀疑到他也被士子买通,共通作弊。还有一次,弘昼与小弟弘瞻一起到皇太后宫中请安,他们竟不按礼仪地跪坐在为皇帝专设的藤席上,乾隆不能再容忍了,痛斥两弟“仪节僭妄”,并因此罚弘昼三年的俸禄。这些都是加深兄弟间不快的事实。到乾隆十七年,弘昼被派与王公多人一起清点仓储,结果因他们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皇帝乃借题发挥,指责他们“未能尽心”办理国家大事,命宗人府议他们的罪。宗人府不久作了或革兼职,或罚俸饷的从轻议处办法。皇帝认为宗人府徇情,下令将宗人府王公严加惩处,弘昼等人案再交都察院审理。都察院看到宗人府的从轻发落使皇帝生怒,于是研议出了一个将所有亲贵都革王爵的重罚。可是皇帝也不满意,痛斥都察院各官为“自全之术”作出如此不“实心为国家任事”的决议,下令将有关官员革职留任,因为“王公等非干大政,从无革去王爵,降为庶人之理”。最后乾隆自己决定弘昼等人罚俸一年,以为惩戒。
弘昼经过此次教训,深感天威莫测,皇帝淫威无法抗拒,从此远离政坛,寄情于戏剧,对弋阳腔尤为偏爱,家中成立专门剧团,自己改作戏本,担任导演,以排解胸中郁闷。后来研究丧葬礼仪,由家人演习丧礼,他充作死人,享受祭品哭奠,精神显然不正常了。他死于乾隆三十五年,活了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