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有位女教师,对身边一位比她教学才能强的男教师非常嫉妒,但又不肯求教。为了阻止对方才能的发展和降低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她经常故意制造事端,妨碍男老师的正常教研活动,并在领导、群众和学生中肆意贬低损害男老师的教学成果。她的不良企图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后,又故意激怒对方进行撕打,并捏造强奸她的“事实”,四处散布并向公安机关告发。经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确系女教师造谣生事,故而其触犯刑律;被逮捕法办。
在组织人事实践中,嫉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个性心理现象。而恶性嫉才现象虽不多见,但危害却很大。它助长邪气,打击正气,制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压抑和埋没优秀人才。
恶性嫉才心理,一般产生于个性的自尊心过强。本来,自尊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促使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成为培养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起码的自尊心,就不会有羞恶心、耻辱感,就不可能自尊自爱。一但是,一个人自尊心太强,总希望自己超过别人,总希望得到别人特别的尊敬,时时耽心被人瞧不起,深怕别人超过了自己。一旦发现别人超过了自己,就萌发出嫉妒心理。嫉奶合理产生以后,向两个不同性质的方向发展。一种是心理不服输,暗地里使劲,决心超过对方,这是一种比较健康的心理。
另一种向恶性方向发展,自知自己不及别人,又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能力与其匹敌竞争,为此设法加害于人。把对方的存在,视为自己发展的障碍,一认为只要对方存在,自己将不会有出头之,并把自己的种种失意,统统归咎于对方的存在。于是,恶从心头起,以致孤注一掷,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在用人实践中,正确对待嫉才心理关键有两条。一条是用人者自己要扫除嫉才心理,同时要抑制下属的嫉贤妒能现象。用人者一般站在用人的主导地位上,如果用人者有嫉才心理,那么,下属人员再有才华,也是难以显露的。因为用人者根本不需要借助那些显而易见有损人格的行为去加害于人,而是可以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去打击、迫害别人。用人者自己没有嫉才心理还不够,还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抑制嫉才心理现象的发生。对恶性嫉才心理现象,应该予以打击。树立正气,压制邪气。第二,要完善制度。抑制嫉妒心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完善科学的用人制度,使人员的使用、升迁、奖惩公开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