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合格班干部的自我培养(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
7816900000024

第24章 班干部如何组织班级活动(2)

其次,开展调查。调查可采用访问调查法、普遍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查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追踪调查法等。这些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灵活使用。

第三,调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案例:聋校调查

主题思想:通过“聋校调查”,使全班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当代残疾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提高同学们对当代中国社会教育的认识,加深对团中央“希望工程”的理解,增强同学们作为祖国一员的历史使命感。

活动准备:班委会提前到聋校联系调查事宜,安排活动的步骤,然后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组织全班同学学习有关特教知识。

活动实施:组织全部同学按预定计划到达聋校。在校门口,受到聋校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以及几位特级教师等的热烈欢迎。首先,在校礼堂听取了聋校建校的历史简介,然后观看了聋校校史展览,参观外宾接待室,中学部学生教室及美术室、缝纫室及实验教室和聋哑人的寝室,最后召开大会,针对所见所闻,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问题,并得到了耐心的回答。

活动分析:这次活动目的明确,主题突出,特别是活动形式新颖。从中,同学们看到了我国对广大残疾儿童的热情关怀,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较之于书本的抽象知识,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另外,活动准备工作充分也是特色之一。从活动的主题确定、联系到实施搞得有条不紊,有生气,有收获。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职业教育,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活动时间太短,以至于对聋校情况了解得不太全面,也不够深刻。全班一起活动,没有编组,同学之间缺乏信息交流。

开展此类活动,要注意的是:其一,确定题材要新颖,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其二,准备要充分,尽量将联系工作提前,使同学们能全面地掌握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其三,做好图片记录、书面记录。第四,注意巩固好活动成果,可以以班会等形式,要求大家及时总结。

组织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指直接服务于社会事业的无偿的义务劳动,是对同学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一般学校性社会公益活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找准服务内容。社会公益活动不是毫无目的的,这种目的必须通过服务的内容加以体现。是到工厂、农村劳动,还是帮助老弱残幼,义务咨询等,都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认真确定。

第二,找准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确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比如一般情况下,帮助孤寡老人送煤洗衣就比帮助一般人要强,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就比在其他地方打扫要强。总的来说,服务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确实需要帮助、需要技术和科学的人或物。

第三,找准服务点。有些社会公益活动点和对象具有统一性,有些就不具备(如咨询、服务、献血等)。那么这些活动在选择地点上就要有所考虑,哪个点服务的对象相对来说较多些,哪个点人流量较大,那么客观效果和反馈作用就要大些。

第四,找准服务主体。服务主体也就是提供服务的同学。主体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效果。若是技术咨询类的活动,就应找有专业特长的同学参加,体力劳动性的活动就应找能吃苦耐劳的同学参加。当然,这几方面都应兼顾,对主体的考虑不能说不重要。

第五,找准服务结合点。开展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不应把它纯粹当作一次活动来开展。应尽量考虑与当前的形势、社会反映结合起来,例如募捐与学雷锋就是一个结合点。活动应对同学有教育作用。

案例:留下一片绿荫

主题思想:“留下一片绿荫”的班级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自己动手创建和保护校园内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生态平衡的紧迫性;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

准备实施:为了使这次活动收到较好效果,某校高二(1)班的学生从3月5日到3月15日做了认真的、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请有关领导讲述学校几十年来绿化校园的成果和把母校建成花园式学校的构想及实施步骤。其次,全班同学分头查寻国内外重视环境保护的资料,收集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而受到自然惩罚的例证。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一起讨论保护生态平衡的紧迫性以及保护生态平衡与美化校园的关系。班会决定为了保护环境,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自己动手栽树植草。再次,同学们与园林科联系,确定时间、地点,准备工具。

活动实施:3月28日星期日早上7:30,高二(1)班的学生走出宿舍,每人仅吃了两个馒头,早早地到工地等候。在工人师傅们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间距、行距的规定挖好一个个直径、深度各为0.5米的树坑,将树苗放在坑内栽好,浇上水。然后给每棵小树挂上写有树名的铁牌,以便其他同学和过往行人辨认树种。每位同学还在所挂的牌子上搞了一个“小动作”:在铁牌的后面记上了栽树人的代号,以便多年以后再回母校看看自己栽种的树苗为校园留下了多少绿荫。

活动分析:这次活动目的明确、准备认真、形式活泼,使一次简单的植树劳动成为一次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这次活动通过教师讲述学校几十年的绿化成果,使学生们认识到美丽的校园是师生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校园内的一草一木浸透了老教师老校友们的汗水。增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主动要求自己动手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

这几年来,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来学知识的,学校应该为其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稍遇到有不尽意之处就大发牢骚,对公物和别人劳动的成果——如花园的石桌、石凳不爱护,移动或推垮,随意攀枝摘花,践踏草坪。长期下去,只会使学生养成懒惰、没有责任感等恶习。开展“留下一片绿荫”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过路客,而是主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动手美化校园,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并自觉地加以保护。这次活动之后,高二(1)班同学订了一条规定:今后决不攀枝摘花,践踏草坪。

这次活动采取了给树挂牌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挂牌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加了一些课外知识,学会辨认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另一方面由于留有学生自己的记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在劳动中特别认真仔细,害怕由于自己的某种疏忽而影响树苗成活,而且植树过后,学生们还常常去那片树林关照自己的“杰作”。这次活动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不断地激励他们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班委会在组织带领同学们开展这种活动要注意:其一,不能让同学们把这种活动只看成一种单纯的劳动,完成栽几棵树的任务,而是要提高认识,明确目的,主动参加。其二,这种活动时间性强。一般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4月上旬较合适;过早过晚都会影响树苗的成活率,影响活动的效果。

组织学习竞赛活动

学习竞赛活动是学校浓厚学习空气、激励学习竞争、检验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积极因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学校各级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一种形式。这项活动的组织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竞赛活动究竟应如何组织呢?

第一,在选择竞赛内容方面要准确,学习是广泛的,学习竞赛的内容也相应是广泛的。如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学习、行为规范学习、社会知识学习等等。因此,在选择竞赛内容上要做到广泛性与重点性、专业性和兴趣性的结合,做到选择的多角度、多方位,使参加者机会增多,人员增多。

第二,在选择竞赛的组织方式上,可考虑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量化考核达标;二是单项技术竞赛;三是“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竞赛;四是理论研究活动竞赛;五是综合测评。

第三,在选择竞赛活动的方法上要注意理论性、实际性、灵活多样性、公平性与趣味性等因素。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可采取书面答卷、集体答卷、现场答卷、现场操作等方法。

第四,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上下左右之间的联系。对下要摸清底细,以便选准内容、方式、方法,预测竞赛活动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对上要听取指导,以便进一步使活动计划在思想方向上更为正确,同时在竞赛活动的时间上、场地上得到保证,对上下左右要广泛联系,扩大活动的交流面和效果。

案例:班组小报竞赛

主题思想: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为同学们开辟一个发挥文学才能的天地,使同学们明确人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增强全班同学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准备实施:

第一,首先班长作为主持人,召开团支部和班委会联席会议,聘请辅导员一起讨论和确定小报竞赛的宗旨、目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并草拟详细的评分标准。

第二,召集全班成员开班会,向全班同学宣传本次竞赛的目的、宗旨及具体设想,并公布评分标准(草案)。

第三,召集团支部和班委会成员及各小组长开会,了解、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确定最后的评分标准;小报的规格及交报日期,并确定评委的名单(由各小组长和聘请本年级另外几个班长承担)。

第四,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各小组即开始进入紧张的组稿工作。在组稿过程中,由于事先的广泛宣传和发动,充分调动了全班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小组成员均能争先恐后地为本小组小报献计献策,写出了一篇篇佳作,包括: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影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的讨论、小幽默、好人好事的表扬稿等等。

第五,由班委会将各小组小报贴到班内宣传栏,让师生观看、评议。

第六,全体评委对小报进行最后评比,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第一名。

第七,全班同学开班会,由班长进行总结,并对第一名的小组给予鼓励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