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7816800000030

第30章 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

禅语

佛家提倡布施,布施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财施是外物的,像金钱财物等布施,这属于外布施。第二种法施是精神的,如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发、教育家精神生命的奉献等,都是精神的布施,这种属于内布施。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如救苦救难等。

不管是哪一种布施,施者都应该抱持无施的心态,用一种希望他人能够得到益处的心情来贡献,那就是宗教家的精神了。必须要做到施者无此念,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受者也空,施事也空。看到人家可怜应该同情,但是同情就是同情,布施了就没有事了。做完了以后,“事如春梦了无痕”,无施者,无受者,也无施事,这才是佛法布施的道理。

法布施,就是度人。

故事

佛用他无私的慈悲救助世人,心中却不留一念。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诵经时,有一强盗手拿利刃进来恐吓道:“把钱拿来。否则这把刀就结束你的性命!”

禅师头也不回,镇静地说道:“不要打扰我,钱在那边抽屉里,自己去拿。”

强盗搜刮一空,正要转身时,七里禅师说:“不要全部拿去,留一些我明天要买花果供佛。”

强盗要离开时,禅师又说道:“收了人家的钱,不说声谢谢就走了吗?”

后来强盗因其他案子被捕,衙门审问后知道他也偷过禅师的东西。衙门请禅师指认时,禅师说:“此人不是强盗,因为钱是我给他的,记得他已向我谢过了。”

强盗非常感动,后来服满刑后,特地皈依七里禅师,成为门下弟子。

七里禅师不在意自身的利益得失,以此无私之心度化强盗,其慈悲心感人肺腑。

解读

真正佛的精神,不是只图意境上的清闲享受,它注重施舍,而不企望回报。法布施让人得智慧,引导人走上觉悟之道,其功德极其深广。

佛家的慈悲和儒家精神的济世情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相同的。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愿,与佛教的精神完全吻合。所谓“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佛境界,除此以外,皆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