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未知的远古文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7810500000020

第20章 美洲大陆上的传奇(4)

关于建立的时间,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的建立者应该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曾生活在安第斯山脉的艾马拉族人或者摩其卡族。它是安第斯山区发现的最早城堡遗迹;而更多人则认为,它应该是在公元5—6世纪,印加文明鼎盛时期,由王朝第八位国王维拉科建造的;还有人认为,这座古城只是在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前100年左右建成的。

此外,还有一些发现值得考古学家们思考,那就是在这里发掘出了173具古人遗骸,而其中150具是女的,于是有人据此认为,这里有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亚马逊女儿国,或是一个以妇女为主的部落所在地。当然,这样的说法证据并不充分。

众说纷纭,究竟谁是谁非,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的的喀喀湖畔的秘密

在的的喀喀湖东南21千米处,有个蒂亚瓦拉科文化遗址,它以大量的精美的巨石建筑闻名于世。蒂亚瓦拉科原来叫做“泰皮卡拉”,在艾马拉语中的意思是“中心之石”,可能是因为其他部族对这个词的误读,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蒂亚瓦拉科”。它被人们称为“外星人的湖畔奇迹”。

在蒂亚瓦拉科遗址,保存最完整的是名叫“卡拉萨塞亚”的奇特建筑,它是用石头砌成的长方形台面,长118米,宽112米,周围由坚固的围墙围起来,里面有阶梯通往地下的内院。巨大的石柱耸在地面上,组成气势雄伟的石林。这里还有许多形状奇异的巨大石像,有些学者认为,石像身上好像刻有许多天文标记或远古星空图案似的,令人迷惑不解。

卡拉萨塞亚遗址据一些考古学家考证,“卡拉萨塞亚”可能是古代的印加人祭祀太阳神的祭坛,规模庞大,气派庄严。在“卡拉萨塞亚”庭院的南面,有一座占地达数英亩的“阿卡帕纳”金字塔,呈方形,有巨大的台座和台阶,顶上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雄伟壮丽,气势轩昂,表现了古代印加人在建筑、雕刻、绘画、装饰方面杰出的艺术才华。

在“卡拉萨塞亚”庭院的东北角,巍然屹立着一座闻名世界的“太阳门”,它高为2.5米,宽达4.5米,重约12吨,是用一整块巨大的中长石雕制成的,中央凿有一门洞,门楣上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一个神秘的人形浅浮雕,双手各执一根权杖,头部放射出很多光线,其间还夹杂有蛇像。在人形的两侧有三排平行的、花纹错综复杂的方形的图案,图形基本上相似:带翅膀的勇士们恭敬地面向中央的神王。据说,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总是准确地从“太阳门”中央射出,风光旖旎。

蒂亚瓦拉科文化遗址上的所有巨大建筑物,都是用重达数吨、甚至重达百吨的巨石砌成的,石块精工琢磨,凹凸咬合,石块与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着剂就能做到合缝紧密,竟连薄刃也难从对缝中插进去。有些巨石与巨石相衔接处,用铜榫和扣链固定。可见古代印加人的石砌技术极高,建筑精巧严谨。

在遗址附近,发现有一条印加古路的路基,从路基延伸的方向来判断,很可能是从秘鲁的库斯科到厄瓜多尔的基多。

据考古学家考证,古代印加人在道路建设方面的成就特别突出,有两条主要道路贯通全国:一条是高原道路,起自今哥伦比亚,贯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再由阿根廷而达智利;另一条是沿海道路,北起南纬一度靠近厄瓜多尔边界的通贝斯,向南贯通秘鲁沿海一带,进入智利中部,路面宽阔,沿途逢山开隧道,遇河架桥梁。除以上两条主要干线外,还有不少支路通向全国各地,途中设置驿站、要塞和烽火台。这些道路为运输、行军、传达命令、首领巡行提供了方便。古代印加的道路,比当时欧洲的公路要好得多。

在遗址中发掘出了陶器、铜制物件、纺织物等。据考古学家考证,古代印加人在采矿、冶金、纺织和手工艺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善于用青铜制造武器和工具,用金、银、锡等制造各种装饰品和祭器。他们在纺织和制陶技术方面,较之前代尤有进步。印加陶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而又有较大发展,常见的器形有敞口直筒杯、三鼎锅、双耳小口尖底坛等,表面绘以红、黑、黄、白等色的动物纹或几何纹作为装饰。陶器中以红色粗陶制的三鼎锅较有特征,而制作精美的双耳小口尖底坛是古印加陶器的代表作。陶器的色调绚丽、鲜明而丰富,尤以描绘太阳神、人形和兽形图像,摹拟山形的阶磴式图案为最好。

在湖畔还发现一座巨大的古天文台,垒成像古代足球门似的形态奇异的巨石,它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测时和确定季节的巧妙装置。据考古学家考证,古印加人崇拜天体,天文历法知识的发展与宗教信仰、农业生产有着颇密切的联系,他们很早就筑设天文台,用以观测太阳的位置和确定农业的节序,能确定夏至和冬至。古印加人的历法定一年为12个月,每月有3个十天的长周,一年加1个五天的短周,以冬至为岁首。

的的喀喀湖畔的奇迹,让现代人十分迷惑:的的喀喀湖位于海拔3812米的荒漠高原上,必须到5千米以外的高山上去挖取巨大石材,一般石块重达数吨、数十吨,有的石块重达200吨。据考证,古印加人不会冶炼铁,他们没有钢铁工具,没有炸药,更不可能有飞机、火车或汽车、拖拉机。当时美洲人还没有创造出任何机械、轮子和绞车。在高寒、低压、缺氧至连呼吸都极为困难的恶劣环境中,在没有轮制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当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从高山上挖取这样巨大的石块?怎样经过崎岖的山路把每块重达数吨、数十吨、甚至重达200吨的巨石运到湖畔广场工地上并抬上高耸的城堡、宫殿的顶部呢?当时根本没有起重机之类的先进器具,光靠人力、运用极简单的原始工具能建造规模如此宏大雄伟的建筑物群吗?据有人估计,星散在的的喀喀湖畔的所有巨石建筑物的总工程,比修筑金字塔还要艰巨。究竟是何人何时用什么方法创造出湖畔的奇迹呢?

西方有些人认为,以捕鱼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古印加族人,根本不可能在的的喀喀湖一带的层峦叠嶂之中创造出辉煌的蒂亚瓦拉科文化。20世纪60年代,作家路易斯·波威斯和雅克·伯杰曾认为,在非常遥远的古代,来自金星的“天外来客”——“外星人”,曾在的的喀喀湖畔的高原居住过,创造了湖畔的奇迹。有人认为,湖畔的“太阳门”上的图案描绘了“外星人”的形象,湖畔的巨大石像上精确地记载着27000年前的星空。

从1950年起,由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卡路斯·庞塞·桑西内斯领导的考古调查队,对的的喀喀湖畔的古迹进行了相当大规模的深入发掘和长期认真的考察研究,并把一些已破损了的古建筑物加以复原。经过放射性碳14鉴定,确定湖畔古城最早的建筑日期始于公元前300年,竣工于公元600年。安第斯山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8500年,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考古发掘的材料证明,最早散居在安第斯山区的古代居民是摩其卡族、艾马拉族和克丘亚族(印加人是克丘亚族的一支)。在印加国家形成之前,安第斯山区已出现过一系列发展较高的古代文明。印加人在继承和发扬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南美洲光辉灿烂的印加文化。的的喀喀湖畔的奇迹,就是印加文化的结晶。

当然,“外星人”在的的喀喀湖畔创造的奇迹还是一个谜团,有待后人去揭开谜底。

冰冻少女之谜

安帕托,印加的神山,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区,是一座火山。印加人用珍贵的生命作为祭品,祈求神山赐予生命之水,带来谷物丰收。

冰雪覆盖下的安帕托1995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具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印加冰冻木乃伊,也是第一个女性冰冻木乃伊。她是一位印加少女,有乌黑的长发,修长的脖颈,丰满的双臂,身披绚丽的羊驼毛披肩,静静地躺在安帕托峰顶。她年轻的生命属于山之神纳瓦多·安帕托。5个世纪前,这位印加少女成为了一次祭礼中的祭品。她安眠在陶土的墓穴中,没有任何挣扎、勒杀、殴打的痕迹,或许她在被埋入之前就已经死去。墓穴中,陪伴她的还有精致的小雕像、古柯叶和谷物。

1995年9月8日,登山运动员和人类学家约翰·瑞哈得与米盖尔·扎瑞特登上了安帕托山脊。当时,附近的奈瓦多火山正在喷发,山顶涌出的火山灰高达1.6千米,纷纷扬扬地落在安帕托的山脊上。深色的火山灰极易吸收太阳的光热,于是冰层和积雪大量融化,导致山脊坍塌。约翰和米盖尔偶然间在山坡的岩石中发现了一件印加小雕像,它是用金、银和珍稀的海菊蛤贝壳雕成的,裹在外面的五彩服饰看起来像新的一样,上面的红色羽毛也十分完整,显而易见,它才露出地面不久。这具小雕像指引着约翰和米盖尔继续前行,终于在快到达顶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裹得紧紧的布包裹——印加木乃伊!打开包裹,是一张已经风干的印加女孩的脸,她身体的大部分还未解冻。

这名印加少女躺在安帕托山顶的火山灰下面,灼热的阳光不久就会把她晒得融化,然后腐烂。即使不是这样的结局,她也有可能被随后到来的盗墓者劫掠。更重要的是,此时正是一年中季节转换的时期,暴风雪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淹没山峰。约翰和米盖尔做出了重要决定:带女孩和随葬的古器物下山。这是在海拔6千米的高山,少女的身体重约36千克,路途的艰难远远超出了两人的想象。连续三天马不停蹄的奔波,天公也不作美,时而降雪,时而奈瓦多火山又开始喷发,粉尘像魔鬼雨一样纷纷落下。终于,两人筋疲力尽,来到了秘鲁阿瑞奎帕的天主教大学考古系,将印加少女交给了系主任。

考古学家在安第斯山区仅发现过几具冰冻木乃伊,而且其中没有一具是女性。这个女孩,估计年龄有十几岁,可以猜测得到,她是作为祭祀仪式上的祭品被掩埋在安帕托山顶。由于近年来的山脊崩塌,冰层和岩石顺着山坡下滑,将她从墓穴中捎带出来。无疑,这是个世界性的重大发现,这名印加少女是迄今发现的冰冻木乃伊中保存最完好的。科学家给这具安帕托木乃伊起名胡安妮塔。据推测,胡安妮塔大约死于500年前。

胡安妮塔的身体组织和器官完好无缺,并且是自然风干,她冰冻的身体就像是一个生物学资料仓库:接下来的研究可以揭示她的死亡原因和过程。通过她的DNA可分析出她来自何方,属于哪个部族。而她胃里的残存物,为科学家研究古印加的食物结构提供了资讯。在胡安妮塔身边发现的羽毛编织袋里,科学家发现了五百年前的供品,即古柯叶,与现在的古柯植物没有什么不同,但利用先进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科学家试图确定这些植物最初的发源地。

胡安妮塔的外衣引起了纺织考古专家的兴趣,每一件织物都图案精美、色彩绚丽,她亮丽的红白条纹披肩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印加织物。胡安妮塔的着装与14世纪的西班牙人潘多·雷恩在其书中的描述相吻合:她的衣饰是当时库斯科贵族妇女中最风行、最华丽的,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今后描述印加贵族妇女衣饰的范例。不过,一些外衣对胡安妮塔而言,似乎太大了。也许是因为印加人相信,女孩在死后仍然会像活着的人一样长大成熟,所以为她准备了稍大的衣物。

印加少女木乃伊胡安妮塔的保存也成了一个大问题。冰冻木乃伊的保存并没有规范的先例标准,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将它放进冷藏室。从理论上来说,冰冻木乃伊的身体和其外部的织物,应该贮藏在比较潮湿的环境,而头部贮存湿度相应较小。将衣物与身体分离保存也非常必要,科学家们着手褪下女孩的衣物。这是精细而紧张的工作,剥离织物要小心翼翼,既不能扯坏衣物,也不能损伤女孩的皮肤。而为防止木乃伊融化,科学家必须控制其离开冷藏室的时间。分离织物的过程中,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女孩的辫子被一根黑色的细驼毛线系在腰带上,由此可以推断她死前或死后,有人为她精心装扮。她是印加人献给神山的珍贵礼物,是联系族人与山神的使者,会给族人带来福音,因此人们对她充满了敬重,为她穿上了盛装。她华美的衣服,都用精致的别针别住,上面用细线吊着各种小木刻——盒子,酒器,还有类似狗和狐狸的小玩具。印加人为胡安妮塔以后的日子设想得颇为周全。

最令科学家震撼的是女孩的右手,它紧紧地攥住自己的衣角,这是紧张、痛苦,还是决心呢?胡安妮塔的命运也许并不是她自己所愿意的,更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握的。她当时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

胡安妮塔身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科学家的参与,不仅是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化学、妇科医学、冶金、植物学、陶瓷考古、纺织考古等领域的专家都要投入进来,或许才有可能解开冰冻木乃伊胡安妮塔之谜,她头上的羽毛头饰甚至还需要鸟类学专家来帮助鉴别。但愿胡安妮塔的谜团能尽早解开,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加帝国的神秘真相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