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7807600000004

第4章 高血压的诱因透析(3)

消极情绪

在人的情绪活动的同时会伴随一系列复杂的体内生理变化。如果是良好的、积极的情绪状态,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有促进作用,能为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增添新的力量,能充分发挥肌体的潜能。但是,不良的、消极的情绪活动,虽然可以短暂地激发肌体对恶劣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反应,但总的来说,会对肌体产生有害的作用。

高血压病患者可能有明显的家庭史,即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由于动脉病变而造成的,但是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紧张的刺激和饮食的习惯,也会对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影响。例如人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会产生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如果这种情绪反应是短暂的,则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会很快复原,身体不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这种情绪长时期存在,并且得不到必要的疏导和发泄,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体内的生理、生化不能恢复正常,持续下去,就很容易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

实验观察发现,凡是能引起被实验者情绪波动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的谈话,如涉及工作、婚姻家庭以及经济上的困难时,都会引起被实验者心电图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不良的心境如悲伤、自责和沮丧、愤怒、高度紧张、急躁好胜、激动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病的因素。要摆脱消极心境对健康的影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弥补法:对突发的外来刺激,可通过努力工作来弥补精神创伤和心理伤害。

(2)转移法: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借以转移注意方向,松弛紧张情绪。

(3)劝说法:扩大交往,结识良师益友,寻求安慰和疏导,以减轻心理冲突。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要摆脱不良的心境,做情绪的主人。我们应该时常这样想。

心理的压力

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是很多的,而情绪紧张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说持续的紧张情绪和过度的精神疲劳可产生高血压。

41岁的李先生是某公司的文员。一天,他为完成公司的一项紧急任务,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下午下班时分,匆忙吃点东西后又回公司接着工作。晚上21时许,在老板“快点!快点!”的催促声中,他突然感觉脑袋里好像有一个爆竹爆炸了,“轰”的一声失去了知觉。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李先生侥幸死里逃生。原来,他是因为高血压引起了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完全瘫痪。

血压的升高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动脉血管收缩以抗拒正常的血液流动,使血压增高。另一个是由于心肌的作用,使血压升高,这多是由于长时间的繁重体力劳动,因瞬时心跳加强加快,使心脏血管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了心血管疾病。

有人曾做过一个动物实验,充分说明了心理冲突可引起高血压症。把一只嘴馋嗜腥的猫放在一个它能看见又能抓得到的、放有鲜鱼食品盒子的地方。猫要想吃到鲜美的鱼肉就必须踏在食品盒前边的一个通电的电极上,这样猫就得忍受伤肤的电击痛才能吃到鱼肉。在这种取食忍痛、不取食难熬的情绪折磨下,使猫的心理上形成严重的冲突,猫变得愤怒、恐惧的矛盾结果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实验研究还发现,在愤怒与痛苦时,由于动脉外周阻力增加,可使舒张压明显升高;在恐惧时,由于心输出量增加,造成收缩压升高。国外有学者对某医学院的192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考试前30分钟,其中有51人的血压明显升高,23人收缩压一般升高113~226千帕(20~40毫米汞柱),最高者可达8千帕(60毫米汞柱)。

而在考试结束后30分钟,在51人中只有19人有轻度的血压升高,其他的人都恢复了正常。另外,有些人由于对某一事物的恐惧而形成条件反射,造成血压升高。有位学者讲了一个有趣的病例:一位飞行员患高血压病,经过在医院的休养,血压已接近正常。但有一次偶尔测定血压时,正好天空中有飞机飞过,他的血压就突然明显上升。据他自己所说“我突然情绪不安,显然我已经再不应该驾驶飞机了”。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种刺激性的因素都可使病人形成条件反射而使血压波动。

据研究还发现,容易激动、好竞争、常觉时间不够用而有压力感的人,过于耿直的人,胆小怕事的人患高血压的机会比较多。总之心理状态的好坏与血压有着直接的关系。

精神紧张

人突然遇到危险时,就会惊恐得心跳加快,血压骤升,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这是人体生理状态下的应激反应,即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促使肾上腺素类物质迅速增加,心血管系统使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应付在危险状态时主要脏器对供血的需要。当然,危险消除后,这个过程也就随即消失,血压也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受强烈的刺激,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他的正常生理过程受到干扰,就会转变为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引起高血压病。如驾驶员、消防队员、报务员以及工作高度紧张的科研人员等,患高血压病的可能性增大。

医学研究发现,生活在简朴而精神相对安定环境中的人群,大都与此病无缘。但同一种族者迁入环境紧张的工业化城市以后,高血压患病率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精神紧张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心理的变化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心脏“怦怦”跳动;愤怒、焦虑时则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的表现。这种情绪状态如果持续下去,并且结合其他生理条件,就有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乱,出现高血压病等。实验发现,在痛苦、愤怒和恐惧时,都容易使血压升高。因此,有忧虑、恐惧、愤怒、敌视情绪的人,最容易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

从人格特性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的患者往往是有雄心壮志,好争强、好激动,具有广泛敌意,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想在工作中有成就,而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和有压力;还有的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固执、保守,过分耿直;有的则是多疑敏感,自卑胆小,常有不安全感。一般说来,对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在心理上适应良好者,血压不易变化,而适应不良者,血压则很易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波动。

总之,高血压病除血压调节系统发生障碍外,社会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见,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只有3%,双亲血压都高于正常的儿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5%;单卵双生兄弟(姐妹)的高血压相关系数可达55%。30年来科学家们将特发性高血压大鼠近亲繁殖培育成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它们的后代几乎100%患高血压。以上资料说明遗传因素的重要性,提示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及早从幼儿时期起就采取预防措施,如少吃盐、不饮酒,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肥胖,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每年定期一次体检,以便做到及早发现血压异常和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

肥胖

脂肪不仅是人体代谢的主要能源,而且是人类发育健康所必需的物质。然而,人体中脂肪储存过多而发生肥胖,不仅使人臃肿,行动笨拙,而且会增加心脏其他器官的负担,甚至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经10~20年的随访发现,超重者中至少有60%的人发生高血压病,肥胖人高血压发病率是同龄组体重正常者的3倍。单有超重症状的发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4倍,单有高血压家族史症状的发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36倍,二者同时存在的发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13倍。

在10%~15%的高血压发病率中有10%~40%伴有肥胖或过重。超重者高血压发生率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人(20~30岁)高血压发生率为非肥胖者的1倍,而年龄在40~60岁肥胖者高血压发生率是体重正常者的15倍。随着肥胖的进行性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也增加,尤其是男性。男性超重为正常水平的125%,收缩压升高为正常水平的118%,而随体重下降到正常水平的75%时,则收缩压下降为正常水平的90%。超重者血胆固醇水平也轻度增加,在高血压的基础上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变。肥胖病人脑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增加。中年男性体重超过30%时,猝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脑中风的发生率是体重正常者的8倍。肥胖与高血压同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二者并存其危险性更严重。另外,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冠心病是一组相互联系,互相因果的疾病,有“五病联合综合征”之称,简称“五联征”,这五种疾病一旦联手“合作”,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肥胖往往是“五联征”的“开路先锋”。

职业与年龄因素

年龄

高血压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统计资料显示,40岁以下仅占总患病数的10%左右,40岁以上占总数的90%左右。我国高血压病与年龄因素统计资料表明,4~14岁发病率为086%,15~20岁为311%,20~29岁为391%,30~39岁为495%,40~49岁为860%,50~59岁为1138%,60~69岁为1723%。由此可见,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

职业

职业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不同职业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较明显差异。对于工作繁忙而又紧张、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尤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人员,如售票员、报务员、会计、科研人员等患病率高,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城市脑力劳动者,可见高血压患病率易发生在脑力劳动的职业人群。

药物的致病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引起血压升高。这类药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与钠离子在体内潴留有关。因为钠离子潴留,导致细胞外液增加,引起血容量、心排血量的相应增加而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如动脉壁内钠含量增加,能促使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1.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引起血压升高的时间长短不等,短者1~2周,长者1~2年。因此服避孕药的妇女应定期测量血压。出现高血压后即应停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避孕药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目前医学研究认为是药物中含有雌、孕两种激素的缘故。雌激素一方面引起血浆血管紧张素含量升高,促使血管收缩而血压增高;另一方面是雌二醇具有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而引起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

2.止痛药

如保太松、吲哚美辛等,可引起血压升高,这类药引起血压升高可能与该类药引起机体水钠潴留有关;其次,与该类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趋向收缩有关。

3.其他药物

麻黄碱属拟交感药物,可使心脏排血量增加,小动脉收缩,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含麻黄碱的药物如止咳定喘膏、麻黄素、呋喃西林滴鼻液等也同样有升高血压作用。另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