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扑朔迷离的世界文化(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7805800000001

第1章 文字典籍篇(1)

人类最早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字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明,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了无法估量的作用。纵观整个世界文明史,曾经出现过很多种不同的文字,有的历经演进,沿用至今;有的早已废弃不用,成了所谓的“死文字”;还有一些民族一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在这形形色色的文字中,究竟哪一种是人类最早的文字呢?这恐怕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然而又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

以往学术界一般认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19世纪法国学者商博良释读古埃及文字成功以后,上述说法十分流行。埃及的象形文字5500年以前就出现了,它有700多个文字符号留下来了,分为表意符号与表音符号两大类。不过除埃及外,其他很多文明古国和地区早期都有过象形文字,如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哈拉帕遗址、希腊克里特岛乃至美洲的玛雅遗迹都发现了刻有象形文字的遗物。《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认为,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文化遗址出土的象形文字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现在共发现了2000多个,大多写在泥版上。但是这种象形文字还未释读成功,因此不知其意,只知道闻名于世的楔形文字是由这种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此外,克里特岛、哈拉帕及玛雅的象形文字都没有释读出来。

古埃及象形文字与现代字母对照表我国的象形文字多见于古籍的记载,今天能直接见到的不是很多,在殷墟甲骨文特别是商周金文中夹杂保留下来了一部分,共约有五六百个字,几乎都不可识读。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它们都是夏代以前流传下来的象形文字,商周时的人是认得的。如果此说成立,我国的象形文字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并不比西亚和埃及的晚。然而,我国另一古文字学者沈兼士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文字,而是夹杂其中的“文字画”。他说:“文字画固可以认为《说文》中象形指事字之祖先,而不得目为有音之文字。”又说:“文字画为摹写事物图像,而非代表语言符号。”当代有学者考证这些图形符号不是文字,而是殷周诸族的族徽,是一些没有固定读音的标记。他们以能否表音即能否记录语言作为文字之最终标准,固然是有道理的,可是凭什么就能断定这些几千年前的符号不能像埃及象形文字一样有读音呢?

象形文字是极古老的文字,在它之前还有没有更古老的人类文字呢?应该说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这样的文字已相当成熟,很可能它不是最原始的文字,先前还经过了一个演变发展期。古王国时代的埃及人已不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如何创造文字的,因此归功于神的帮助。相比之下,我国的古代哲人要高出一筹。《荀子·解蔽》在谈到远古“仓颉造字”的传说时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到现代,人们大都相信文字是由原始记事逐渐演化形成的。

这种观点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就可见到。《易系辞》下篇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确切说明了我国文字与原始的结绳记事的渊源。在当代云南某些少数民族中,还可以见到结绳等用实物记事的方式。记事的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历算、数量、账目、契约等,甚至还可用来表达某种情感。可见,原始记事方式已初步具备了文字的某些功能,但显然还不是文字。从这类记事方式到象形文字之间,还有一系列过渡形式。

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新观点,提出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某些刻画符号是上述过渡形式之一种,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类陶器在我国发现甚多,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许多遗址都有出土。这些陶器上的几何刻纹与装饰花纹明显不同,它们都是单个的独立符号,并有类似笔画的结构,连起来不成图案,倒像短的语句。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1925年出版的《甘肃考古记》中就提出了公元前1000多年的辛店文化陶刻符号是文字的假说,后来得到我国学者进一步论证。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说法更为流行。在大汶口文化的两处不同遗址中,竟出土了刻有同样4种图形的陶缸,这表明它们在当时相当大的地域范围内是通用的。唐兰考释陶缸上的石斧是“戊”字,木锄是“斤”字。

甲骨文最早的陶刻几何符号要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出土的,共有22种。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有人还把这些符号同彝族文字进行比较后确认了上述结论。按照这种说法,中国汉字至少也有6500余年的历史了,堪称世界最早的文字。

但是相当部分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这些符号只是某种标记,如标明属谁所有等,而不是能表音的文字。他们当中有人认为只有商代早期江西吴城文化与河北台西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才是最初的文字,因为它们与殷墟甲骨文有很多类似处。然而另外一些学者证明,吴城和台西的陶刻与大汶口及青铜时代早期的二里头、二里岗陶刻一脉相承,与后来的甲骨文属同一系统,何况在殷墟也出土了刻有文字的陶器。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从半坡经大汶口、龙山,再经二里头、二里岗直到吴城、台西,各个时期的陶刻不正是呈现出中国早期文字的发生演化历程吗?当然,目前这一切还只是假说。

从原始记事方式到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先后经历了实物记事、陶刻符号、象形文字、确切的表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如前所述,除了实物记事以外。其他任何一种形式都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不过直到今天,我们还无法确认到底哪一种形式可享受人类最早文字的殊荣。

拉丁字母表是如何产生的?

世界史学家承认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的三大发明,即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为地理大发现和其后的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促进了历史的演变。像我国的三大发明一样,拉丁字母表是罗马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由于拉丁字母表的产生,罗马人不仅把拉丁语和拉丁文化普及到当时多民族的意大利全境,而且加速了此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的罗马化进程。进入中世纪以后,拉丁字母表不仅被罗曼语族各国的语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和罗马尼亚语)以及日耳曼语族的某些语言(英语、德语等)所承袭。而且也为斯拉夫语族的天主教各国(波兰、捷克、克罗地亚等)所利用。由于拉丁字母表比其他语言文字的字母表具有更多的优点。我国现行的拼音文字便借用了拉丁字母。此外,医学和生物学的科学术语大都用拉丁字母表示。

拉丁字母然而,拉丁文不是古代最早的文字,拉丁字母表亦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母表。拉丁字母表的诞生离不开东方文化的哺育。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6种最古老的文字,即: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克里特线形文字、印度的哈拉巴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和中美、墨西哥的玛雅文字。但这些文字不是字母文字。字母文字的出现较晚。按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看法,有5个民族可能是字母表的创制者,即:腓尼基人、埃及人、亚述人、克里特人和希伯来人。所以说。最早的文字和字母表,绝大多数产生在东方。在古代,各大文明地区之间尽管比较闭塞,但也绝对不是“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彼此从来无来往。”拉丁字母表的产生就是证明。

最早的字母系统见于叙利亚海岸的古代乌加里特。这个乌加里特字母表定年为公元前1400年左右,用的是30个楔形符号。最早的线形字母表是腓尼基字母表。这种字母始见于比布罗斯的阿希拉姆国王的石棺上面。该字母定年虽有不同说法(公元前13世纪,或前11世纪,或前10世纪,或约前975年)。但一般学者倾向约公元前975年。以此推知,约公元前1200年,22个字母的腓尼基字母表似乎已经产生了。

至公元前9世纪中期,希腊人从居住在希腊各地的希腊商人那里学会了腓尼基字母。在克诺索斯的一个克里特几何形墓中发现了公元前900年的腓尼基铭文。这证明,那时的腓尼基人与爱琴地区的希腊人已有文化交往。希腊字母表来自腓尼基字母表,而希腊字母本身又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变体,其中东部变体的爱奥尼亚字母通行于希腊、小亚细亚及临近岛屿。雅典用的是爱奥尼亚字母。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爱奥尼亚字母取代其他字母,成为24个字母的古典希腊字母表。

关于拉丁字母表的产生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种见解。

一种见解认为,希腊字母诸分支中有两个最大的分支:一是西里尔字母。9世纪时圣西里尔(约826~869年)和圣美多迪乌(约815~885年)根据安色尔体希腊文所创制;另一个是埃特鲁斯坎字母,产生于公元前9世纪或前8世纪初,通用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人中,传留有许多铭文,但大都未被释读。西里尔字母后变为操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和白俄罗斯语等诸民族的文字。同时,埃特鲁斯坎字母表则发展成拉丁字母表。起初,罗马人从26个字母的埃特鲁斯坎字母表中借用了21个字母。公元前1世纪,随着罗马对希腊的征服,Y、Z两个字母被吸收进拉丁字母表。J、V两个字母是中世纪时代发明的,那以前,书写时用I、U代替之。最后,从罗曼语中增加W,这样便形成了26个字母的拉丁字母表。按照这种说法,古典的拉丁字母表当直接来自埃特鲁斯坎字母表。其受希腊字母表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最初的拉丁字母表有20个字母(ABCDEFHIKLMNOPQRSTVX),直接来自坎帕尼亚的库迈城的希腊字母表。该城是希腊优卑亚岛卡尔奇斯城的殖民地。拉丁字母表之所以有此种起源说,是因为某些拉丁字母的古老形式与库迈字母表的相对应的字母形式非常相似。

鉴于上述分歧和当今证据的匮乏,拉丁字母表产生的两种可能性均不能排除。要想最终确定,需要更直接的证据。

印加人有自己的文字吗?

印加人究竟有没有文字?这是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公元1200年左右,自诩为太阳子孙的印加部落以库斯科盆地为中心,相继征服了邻近部落和氏族,在高原上建立了强大的印加国。到15世纪,印加国的疆域已包括今天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全部,智利的大部,哥伦比亚南部和阿根廷北部,人口达600万。全国有统一的语言——克丘亚语。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印加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处于社会塔尖的是印加王,以太阳神化身自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财富。王位世袭,实行长子继承制。宗教祭司和世俗贵族是统治阶级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但享有种种特权。村社农民、战俘、贵族家仆、王室工匠等处在社会最底层。整个国家土地分为3部分:“印加田”、“太阳田”、“村社田”。分别归王室、祭司和村社所有。印加农民必须无偿地耕种“印加田”和“太阳“田”,同时还强制性地被征去服各种劳役。可见印加王国已确立起奴隶制统治。

在印加社会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已日渐明显,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栽培的农作物多达40多种,仅玉米就有好几十个品种。为防止水土流失,印加人还在山坡上用石块垒起层层地堰,开辟出平整的梯田,至今在秘鲁安第斯山区的一些山坡上仍保留着印加时代遗留下来的用巨石砌成的梯田。手工业艺术更是精美无比。印加人用棉花或羊驼毛在织布机上织布,并能编织出各种式样的色泽鲜艳的动植物图案和几何图形。陶制器具造型生动,富有表现力,印加人劳动、祭典、打仗、生活等场景均在器皿上神采飞扬地再现出来。印加人还擅长金属工艺,能开采和冶炼铜、锡、金、银等矿石,掌握了青铜合金的冶炼技术,用含锡量不同的青铜合金,熔铸成斧、镰、刀、狼牙棒头和外科手术刀等。他们的巧夺天工的金属工艺甚至到了能以假乱真的地步,据说1533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打进库斯科的印加王御花园时,竟把点缀园景的金花、银花误以为鲜花,当用手去摘取时才发现是人工雕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