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7805500000020

第20章 外储说左上(1)

【解题】

《外储说》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篇。其中每篇又分为《经》与《说》两大部分。《经》在前面,分为若干段,用简要的文字,其中多用典故阐明几个基本理论。后部分的《说》也相应地分为若干段,逐一解释《经》里所涉及的典故。因此,在阅读《外储说》各篇时,通常是在阅读了该篇的《说》之后,再阅读前面的《经》,这样对照阅读,才能对《经》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原文】

经一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陶鸿庆曰“明主”当作“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陶鸿庆曰“用”乃“中”字之误,‘中’、‘忠’古通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经二

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人主于说也,皆如燕王学道也;而长说者,皆如郑人争年也。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李、惠、宋、墨(顾广圻曰“李”当作“季”,季梁也)皆画策也①;论有迂深闳大,非用也,故畏(顾广圻曰或当作“魏”,魏牟也)、震(陈奇猷曰“震”疑“长”形近误。长,长卢子)、瞻、车(顾广圻曰或当作“陈”,陈骈也)、状(陈奇猷曰“状”当为“庄”,即庄周)皆鬼魅也②;言而拂难坚确,非功也,故务、卞、鲍、介、墨翟(王先慎曰“墨翟”即“田仲”之讹)皆坚瓠也③。且虞庆诎匠也而屋坏,范且穷工而弓折。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

【注释】

①李:当作“季”,即季良。惠:惠施。宋:宋研。黑:墨翟。这四人都是战国时著名的理论家。②畏:当作“魏”,即魏牟。震:即“慎”,慎到。瞻:瞻何。车:应作“陈”,陈骈。这四人也是战国著名的理论家。③务:务光。卞:卞随。鲍:鲍焦。介:介之推。这四人都是有名的高洁之士。一说“墨翟”二字是衍文。

【译文】

经一

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就像有若回答宓子所说的那样。可是,现在的君主却不这样。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只赞赏说话人的口才;在观察一个人行为的时候,却以迂阔不切实际为贤能。所以群臣、文士和老百姓谈古论今,也崇尚夸夸其谈,他们为人处世,也崇尚不切实际。这个道理的说明在田鸠与楚王的对话中。同时还有墨子制造木鹰巧丽无用,讴癸用歌声鼓舞修筑武宫的故事,它们把这个道理说得更透彻。因此,忠言往往像药酒一样难喝,只有明君圣主才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

经二

君主听取言论,如果不以实际功用为目的,那么听到的就大多是些“在棘刺尖上刻猴子”“白马不是马”那样的话;如果不把箭靶作目标,那么射箭的人就都成为后羿一样的神箭手了。君主对于游说,都像燕王学习不死之术那样;而擅长辩说的人,都像郑国人争辩年龄的大小那样无聊。因此言论中固然有细微精妙的思辨,常人难以做到,可是却并非当务之急。所以季良、惠施、宋钘、墨翟都和替周君画竹简的那个人是一类的;有些言论听起来固然曲折、深远宏大但没有用处,所以魏牟、慎到、瞻何、陈骈、庄周都和讲鬼怪容易画的那个人是一样的;行为有违反常理、难以做到但很固执却没有功效的,所以务光、卞随、鲍焦、介子推、田仲,都是石头一样的硬葫芦。况且虞庆驳倒了工匠,房屋却倒塌了,范雎难倒工匠,但做出来的弓却折断了。所以实事求是的人,懂得小孩游戏用泥土当饭玩,晚上肚子饿了还是只好回家吃饭。

【原文】

经三

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故父子或怨谋(顾广圻曰”当依说作“谯”),取庸作者进美羹。说在文公之先宣言,与勾践之称如皇也。故桓公藏蔡怒而攻楚,吴起怀瘳实而吮伤①。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华山之博也。然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筑社之谚,目(陈奇猷曰“目”疑为古文“以”之讹)辞说也。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郑县人得车厄也,卫人佐戈也,卜子妻象弊裤也,而其少者(王先谦曰“者”下夺“侍长者饮”四字)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说在宋人之解书,与梁人之读记也。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经四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是以功外于法而赏加焉,则上不信得所利于下;名外于法而誉加焉,则士劝名而下(“下”赵用贤本作“不”)畜之于君。故中章、胥己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平公腓痛足痹而不敢坏坐,晋国之辞仕托者国之锤②。此三士者,言袭法则官府之籍也,行中事则如令之民也,二君之礼太甚;若言离法而行远功,则绳外民也,二君又何礼之?礼之当亡。且居学之士,国无事不用力,有难不被甲。礼之,则惰修耕战之功;不礼,则周(卢文绍曰“周”当是“害”之讹)主上之法。国安则尊显,危则为屈公之威,人主奚得于居学之士哉?故明王论李疵视中山也。

【注释】

①瘳(chōu):痊愈。②锤:即“垂”,与“半”近义。

【译文】

经三

怀着依靠别人的想法办事就会责怪埋怨;抱着靠自己办事的态度,那么事情就能办成。因此父子之间有的也会埋怨责骂,争取雇工多做事却供给他丰美的饭食。这个道理具体的说明体现在文公攻打宋国先造舆论,与勾践攻打吴国先宣布吴王修筑如皇台罪状的故事中。所以齐桓公隐藏对蔡国的愤怒,以替天子伐楚为借口;吴起怀着使士兵伤好后拼命作战的实际想法,替他们吸伤口上的脓血。况且先王颂扬功德的赋文,铸造在钟鼎上的铭文,都是和赵主父在播吾山刻的脚印、秦昭王在华山制作的大棋盘一样的假象。由此看来,先王期求的是得利,使用的是力气。晋文公引用修筑土地神坛的谚语,是用以自我辩解的言辞。相信学究们在先王面前推行渺茫广远之说,恐怕不适用于今天吧?像这样,仍然不能改变。这就像郑县人得到车轭以为是别人骗他,卫国人管射鸟的小官射不到鸟,卜子的妻子依照旧裤子弄破新裤子,以及年轻人模仿年长的人喝酒一样。先王的言论,有只是用来办小事而世人认为是大道理的,有用来办大事而世人认为是小意思的,未必能真正了解清楚,这个道理具体的说明体现在宋国人误解书中的意思和魏国人读古书变呆的故事中。因此先王有像郢都人不经意把话写进信里那样,后人多像燕国的相国那样牵强附会解释的。那些不根据国家的实际,却谋求先王之道的人,都像买鞋子不相信自己的脚,还要回家去取尺码的人。

经四

能得利的地方,百姓都归向那里;能扬名的事情,士人都为它牺牲生命。因此对不合法度的功劳却给予赏赐,那么君主就不能从臣下那里得利;对不合法度的名声却加以称赞,士人就会相互勉励去追求名声,名利便不能保存在君主手中。因此中章、胥己做了官,中牟县的百姓抛弃田地追随学习文学典籍的人就占了全县的一半;晋平公接待叔向尽管腿痛脚麻却不敢改变端坐的姿势,晋国辞去官职不再依托贵族而效法叔向的人就占了全国的一半。这三个士人:中章、胥己、叔向,要说他们说话依照的法度,不过是符合国家的法典,说他们行为符合事理,他们也不过是同遵守法令的百姓一样。这二位君王对他们的礼遇太过分了。如果这三位读书人的言论背离了法典,而行为脱离实际功效,那么他们就是不守法律的人,两位国君又凭什么要礼遇他们呢?礼遇这种人,国家一定会灭亡。而且,那些隐居的从事文学的人,国家太平时,他们不出力做事,国家发生战乱时,他们又不披甲参战。对他们客气,人们就不再努力耕战了,如果不礼遇他们,又危害君主的法度。这些读书人,国家安定时,他们的地位就尊贵显赫,国家危乱时,他们就像郑县屈公那样吓得昏死过去。君主从这些不任官职而从事文学的人那里究竟能得到什么呢?所以贤明的君主断定李疵必然给中山国带来危乱。

【原文】

经五

《诗》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傅说之以“无衣紫”,缓之以郑简、宋襄,责之以尊厚耕战。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且为下走睡卧,与去(“去”赵用贤本作“夫”)掩弊微服。孔丘不知,故称犹盂;皱君不知,故先自僇。明主之道,如叔向赋猎与昭侯之奚听也。

经六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说在文公之攻原,与箕郑救饿也。是以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会虞人而猎。故明主信,如曾子杀彘也。患在尊厉王击警鼓,与李悝谩两和也。

右经

【注释】

①须:等待。②和:军营的大门。两和:营门左右的卫队。

【译文】

经五

《诗经》说:“君王不以身作则,百姓就不会相信。”齐王的师父用劝说齐桓公自己不穿紫衣服来使别人也不穿紫衣服,可是郑简公任用贤臣而国家安定,宋襄公亲临战场却兵败身亡,可以引为得失的先例。君王只需要臣子尊重从事耕战的人,就会国富兵强。因此,如果君臣的职责不明确,不用务实要求臣子,却偏要亲临臣子的事务,就会犯齐景公下车奔走的错误,就会像魏昭王读简昏睡,与那官吏抽刀削券,君主微服察访一样的错误。孔子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说:“君王像盆盂,百姓像水”;邹国的国君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先自己侮辱自己。英明的君王的做法,就像叔向分配猎物一样严格照章办事,或者像韩昭侯那样按法办事,不徇私情。

经六

有了小信用才可以建立大信用,所以英明的君王靠守信用积累声望。赏罚不守信用,禁令就不能推行。这个道理的说明在晋文公攻打原城和箕郑靠信用拯救百姓饥荒的事例里。因此吴起一定要等到预约的老朋友来了才肯吃饭,魏文侯一定要按照与山林之官的预约才谈起打猎的事。所以,英明的君王表明自己守信用,就要像曾子不欺哄小孩子而履行杀猪的诺言那样一丝不苟。不守信用的祸害见于楚厉王随意击警鼓和李悝欺骗两翼的军队那样的事例。

以上是经文。

【原文】

说一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罐也?”XC言.TIF;%14%13子曰:“君不知不齐不肖①,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XC言.TIF;%14%13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XC言.TIF;%14%13,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羽”道藏本作“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不如为车者巧也②。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拙为鸢。”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偈,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注释】

①不齐:宓子贱的字。马车车杠前端的一个小部件。

【译文】

说一

宓子贱担任单父这个地方的长官。一个名叫有若的人见到他说:“你为什么这样瘦啊?”宓子贱说:“君主不知道我没有才能,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担忧这些事,所以消瘦了。”有若说:“过去虞舜弹奏五弦琴、歌唱《南风》诗,天下就治理好了。现在单父这样小,治理它还担忧,治理天下将怎么办呢?所以,有方法来治理,本人坐在朝廷上,安闲保养得即使有少女那样的美色,也不妨碍治理;若没有方法来治理,本人即使劳苦瘦弱,还是对治理国家没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