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热土群英
7797600000040

第40章 让农民工挺直腰杆

——记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坑镇工会主席练颂民

易辉

屈指一算,练颂民做这个小小的镇工会主席已经14年了。

在南坑镇,有农民工1万多人,其中在外务工的达3300多人,你随便问问,只要说起练颂民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人们都知道,练颂民是农民工利益的“保护神”。

在不少人的眼里,这个“小主席”不就是个虚位么?不就是为职工搞搞福利么?而练颂民却不这样看,他着着实实把这个“小官”做出了大名堂,也做出了大名声。

1997年,南坑镇响应上级的号召筹备成立了南坑镇工会办事处,镇党委副书记练颂民被选为镇工会主席。2002年,他从镇党委副书记任上退居二线,可镇工会主席这顶帽子还没有摘下来。练颂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后来竟成长为一个一心为农民工办事的“农民”工会主席。

芦溪县南坑镇地处偏远山区,全镇4万多人口有农民工1万多人,其中在外务工的达3300余人,大多分布在广东、福建等地。2004年,一个农民工的遭遇让他受到震动。这年9月,在东莞打工的南坑村农民倪宗德请假回乡收割中稻。假期结束时,儿子突然患病,倪宗德不得不多待了几天,耽误了归程。回到厂里后,厂方以倪宗德违反厂规为由不仅将他开除,而且还扣留了入厂时交纳的1000元押金。丢了工作赔了押金,老实巴交的倪宗德只得自认倒霉,唉声叹气地返乡。

农民兄弟们在外打工太艰难了。随后,镇工会对全镇外出农民工生存状况展开调查,他们发现,农民工外出务工普遍存在着“三难”:就业难、打工难、维权难。当出现劳企纠纷时,势单力薄的民工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哭诉无门。仅2004年镇工会就接到外出务工农民反映的侵权案例20余件。

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摆在南坑镇工会的干部面前——拿什么保障农民工兄弟的权益?镇工会经反复讨论,决定把这个庞大的群体组织起来,专门成立一个农民工工会。利用农民工返乡过年之际,镇里发布了成立农民工工会的信息。

2005年2月23日,萍乡市第一家农民工工会——南坑镇农民工工会挂牌成立了。

新成立的农民工工会从农民工最关心的维权问题入手,为农民工说话。

家住谣下村的23岁青年王冬萍自2004年开始在广东东莞某电子厂打工。春节过后,王冬萍得了一种怪病,不仅全身乏力,而且肌肉一天天地萎缩,直到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回乡后,王冬萍一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贫寒的家庭陷入了绝境。尽管当时王冬萍还不是工会会员,工会一边动员乡亲们捐钱,募捐3000多元,一边与广东厂家联系,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据理力争,为王冬萍争取了部分医疗费。接过这两笔沉甸甸的现金,王冬萍一家感激涕零。

“工会为咱们农民工撑腰了。”这件事在农民工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要求加入工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连远在外省务工的农民也打电话向工会倾诉心中的委屈,反映问题。

在广东某塑料厂打工的郭金华,因为长期接触有毒物品,全身发软,把他送回老家后工厂就撒手不管了。厂里不仅没给一分钱医药费,还打着让郭金华病好后再回厂工作的幌子,拖欠了他两个月的工资。郭金华多次跟厂里联系,都没有结果。

工会知道了这件事,打电话到工厂,以工会的名义要求厂方自觉遵守《劳动法》,停止侵害郭金华的正当权益。最终,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工厂寄来了500元医药费和2000多元拖欠工资,郭金华的母亲捧着钱喜极而泣。

“虽然农民工在外打工是分散的,但对于输出地来说则是相对集中的,能够进行比较有效的管理。因此,在乡镇村组建农民工工会,是实现农民工维护权益的第一道关口。”

练颂民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在出现劳企纠纷时,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一直致力于工会组织的延伸,做到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

练颂民走进了当时镇里最大的一家私营企业——南坑高压电瓷厂,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登门拜访企业老板刘晓兴了,这一次,他给刘老板带去了《工会法》、《江西省实施〈工会法〉条例》等。

在练颂民的劝说下,刘晓兴终于答应建立企业工会。练颂民又对他说:“你可以在你的管理人员中推荐一人作为工会主席的人选,只要不是企业老板或你的亲戚就可以,也可以由镇工会帮你物色一位工会主席。”

半个多月后,南坑镇私营企业中的第一家工会——高压电瓷厂工会在一片爆竹声中正式挂牌,160多名工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

在他的努力下,现在南坑镇工会在全镇17个村都建立起工会组织,村民小组设立工会小组,新发展会员1605人;在城镇37家雇用了员工的店铺建立了店员联合工会,发展会员204人,店员入会率100%。全镇工会组织从面上形成了镇、村、组“三级一体”,在点上形成了企业、作坊、店铺“三点一线”,别看这“三级”和“三点”个头都不大,但靠着这些,实现了有职工就有组织的工会服务大网络。

在练颂民的带领和指导下,新组建的农民工工会让农民工尝到了“甜头”,他们从农民工最关心的维权问题入手,近两年就处理劳动纠纷、劳动争议283起,协助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390余万元,为农民工争取医药费、伤残补助费280余万元。

离南坑镇政府不远,就是镇里的公交车站,每天从练颂民眼前经过的都是外出或回乡的农民工,这些人三五成群地邀着同伴赶往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带谋生。

“当地农民工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外出的3000多名农民工怎么办?谁来管理?谁来维权?”练颂民开始为外出农民工谋起事来。

考虑到异地维权的成本问题,练颂民开始酝酿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广东、福建等地建立农民工分会组织。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南坑镇农民工工会的第一个分会在东莞成立,30岁的阪田村农民工代表刘敏成为第一个分会主席。如今,东莞分会已发展30多名会员,解决劳动纠纷50余起。目前,广州、深圳、东莞、上海、福州、厦门、温州等南坑农民工较集中的地方都设立了分会,并在分会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以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刘敏说,以前农民工利益受侵害时,往往有理也说不清,现在以工会组织的名义与厂方据理力争,厂方就不敢不理,维权成功率也高了。

紧接着,在用工地建起了77家农民工工会分会。目前,农民工入会率达到98.1%,企业工会组建率达到100%。

在南坑镇大岭街中段,一块“南坑镇农民工服务中心”的牌子显得格外醒目。这个“小中心”凝聚着全镇万名农民工的心,更是服务农民工的大舞台。而挂牌的地方,就是练颂民的家。

如何才能把“事业”当成“家业”来做呢?这是练颂民一直在琢磨的事。他左思右想,将租给别人的一个店面收了回来,并投资近万元改造成为南坑镇农民工服务中心,把“农民工服务站”办到家里来了。

当年冬天,他家里的服务站又添“新景”——职工书屋。如今,书屋有《工会法》、《劳动法》、《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指南》等资料1.6万册,还有成套的世界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法律书刊,藏书量达2万余册。2006年,他又在家里办起了“农民工之家”,为农民工提供住宿和活动场所,还准备了雨伞、手电筒等一些日用品供农民工方便之用。

练颂民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当教师的妻子在,两口子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为农民工服务当中。每当节假日,“候鸟”般来来往往的农民工都会把练颂民的家当成自己的休息点,哪怕没什么事,也会来歇歇脚、喝喝茶、聊聊天,练颂民则会问他们在外面打工的情况,有没有需要工会帮助解决的困难。

为方便农民工更好就业,2008年,他购置了一台电脑,通过加强与各地的会员联系,他将招聘信息全部编辑整理到网上,或将就业信息在专栏中张榜公布。两年来,他向农民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000多条,帮助2000多名待业农民工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同时,练颂民还利用春节前后、农忙时节等农民工返乡较为集中的时段,组织举办签订劳动者用工合同及工资协商协议等实用知识讲座,宣传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相关法规,提高农民工的维权能力。目前,1000多人参加了相关培训,他们逐渐成为各地农民工工会的骨干。

练颂民还充分利用好司法援助这个途径,建立了专业律师维权网络,并将详细信息发放到各分会负责人,遇上难题,通过法律援助寻求专业支持。

另外,建立和完善困难农民工档案,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也是练颂民维权帮扶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来,该中心先后帮助38名困难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帮助34名考取大学的特困农民工子女获得助学金8万余元,帮助110多户困难农民工家庭得到各级工会组织的救助。

切实为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让农民工真切地感受到工会的温暖,这是练颂民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2005年春节期间,在广东务工的郑寿永回到了南坑镇,他找到练颂民反映,因为想跳槽,他被公司扣除了押金2000元,还拖欠了3个月的工资,希望镇工会能为他出面解决。

练颂民了解情况后,立即以镇工会的名义和那家公司取得了联系,练颂民对公司经理说:“郑寿永是我们的会员,我们理应为他维权,如果你们不解决侵权的问题,我们工会将派出律师进行法律诉讼。”在练颂民义正词严的交涉下,对方让步了,退回了扣押的押金,发放了拖欠的工资。

在东莞务工的南坑人刘敏找到镇工会投诉,反映他被所在的公司拖欠工资4000多元。练颂民带着工作人员赶到东莞,3次登门公司,帮刘敏索回了拖欠的工资。

南坑村村民黎某的儿子在河北保定打工,因为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身染重病而亡,保险公司赔付死者12万元工伤保险,但企业老板只给了死者家属5万元。镇工会派专人往返河北、湖南等地帮他打这场官司,帮死者及家属讨回了公道。

大岭村村民邓某在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干了半年,4个月没发工资。工会干部在厂里守了两天,终于为邓某拿到了拖欠的4000多元工资。邓某说:“拿回来多少钱自己不太在乎,重要的是工会为我们农民工找回了平等与自信,让我们不再感觉在外务工矮人一截了。”

有了练颂民,农民工出门在外腰杆更直了,在外也更加团结了。2005年,镇工会获“全国百家示范镇工会”荣誉称号;2006年,练颂民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萍乡市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练颂民被评为全市“十佳”新人新事;2008年,镇工会获全国“六好”乡镇(街)工会荣誉称号……

14年如一日,待农民工如亲人、如兄弟——这就是练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