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热土群英
7797600000024

第24章 从农民工到亿元企业老总

——记江西天宇燃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勇

20多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武汉一些建筑工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工;

20多年后,他已经成为一家注册资本11673万元、年产值上十亿元、年上缴税收5000多万元的集煤炭生产、加工、贸易、物流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化企业老总。

20多年前,他是中国农民工人流中的一滴水,渺小得不能再渺小;

20多年后,他已经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改革创新十大杰出人物”、“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萍乡市人大代表”、“江西省青联委员”等诸多荣誉于一身。

邹勇,江西天宇燃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自己从农民工到亿元企业老总的传奇历程。

“我要当老板”

邹勇出生在萍乡市一位普通干部家庭,1985年,刚刚16岁高中毕业的他,便用一个蛇皮袋背上自己的全部家当,满怀着年轻人的冲动、希望和憧憬,只身一人来到武汉的建筑工地,成为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然而,现实总是比梦想更残酷。由于年龄尚小,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邹勇只能在工地上打小工。众所周知,小工是非常辛苦的。和泥堆土、拉砖搬瓦、扛水泥、挖沙石,什么重的、脏的、累的体力活都要干,这对当时仍是毛头小伙的邹勇来说,无疑是一道过不去的坎。这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风凛冽,工友们加班赶着把当天的混凝土浇灌任务搞完。此时已过22时,或许是连日来的疲惫,或许是斗车、泥桶这些东西对16岁的邹勇来说太重,他眼前一黑,便栽倒在了脚手架上。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了老乡的怀中,工友们正不断呼喊着他的名字。望着四周一双双焦急的眼睛,邹勇热泪盈眶,他大喊道:“我要回家……”谁知听了他这句真心的呐喊,马上就有人也跟着哭了,随后就是一大群人抱头痛哭……

几个月后,他们的施工队搬到了另外一个新的工地。开工的头一天黄昏,邹勇和工友们用三辆斗车,装着脚手架扣件、泥桶和一口做饭用的大铁锅,步行30多公里往新的“战场”转移。到达目的地后,已是深夜。他们又饥又冷,草草找了口充饥的东西吃。没了住处,他们只好在两个砖垛之间不足10平方米的空地上铺起了被子,30多个男人挤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抵御寒冷。

在邹勇记忆中,类似的艰辛,他和他的工友不知碰到过多少次。为了节省开支,炎炎夏日,邹勇兼起了给混凝土浇水的工作;数九寒冬,邹勇又兼起了混凝土覆盖之职;工期紧张时,他除了搞好工地管理,还经常操起泥刀,帮别人赶进度。

然而,正是这几年的艰辛,使邹勇养成了坚毅的性格,更使他内心升起了一个强烈的信念,那就是:要改变命运,自己一定要当老板!

在武汉工地做事期间,他还不忘学习文化知识,因为做人诚恳,一辆小运输车的张师傅愿意教他学开车,并要他做“小副手”,为了学好开车技术,他每天活干得比以前更加卖命,只要一干完手头的活,就腾出时间学开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师傅的帮助下,他终于通过考试取得了驾驶执照。

1990年,拿了驾照的邹勇回到了老家,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买下了一台“武功”牌农用货车,开始跑起了货运。

可邹勇错误地估计了当时萍乡的货运市场,加之各方面经验不足,不出几年的时间,邹勇不但没赚回成本,还欠了几万元的债务,万般无奈之下,1995年,邹勇把陪伴了自己5年时间的“爱车”卖了还了钱,一时沉寂了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冷静下来,反思这一次失败的全过程。几年的货运经历使他发现萍乡当地有很多煤,但是由于信息不灵通,很多煤都是在当地低价出售。“若是能够把煤销往外地缺煤的地方,价格不是更高?”想到这里,邹勇欣喜若狂,他说干就干,通过拉货中认识的朋友联系到了煤矿,通过把煤销往外地,赚当中的差价,真正掘得了“第一桶金”。

1996年,邹勇承包了萍乡市郊区煤炭采购供应站,通过自己的精心“照料”,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利润几十万元。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时,1997年,邹勇发货到抚州的一家印染厂,不料,印染厂因企业亏损而破产,80万元货款打了水漂。试想,那时候的80万元,对邹勇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他的公司也因这次意外而倒闭。

为了还债,无奈之下,邹勇把房子给卖了,带着家人租了一套每个月仅几十块钱的小屋。在他住的地方,房东只留了一只破煤炉和一口破锅,连个暖瓶也没有,冬天孩子冻得感冒发烧,夜里吃药,只能灌自来水。此时,全家生活全靠他爱人做点零工养活。有时候,邹勇跑出去找活,都会遭别人的冷嘲热讽;他甚至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又跑到工地上做起了小工。

挫折和失败、汗水与泪水,不少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不堪苦难的折磨,用酒精麻痹自己。但邹勇却不,他有个理想,就是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心都碎了……”

“那段时间每天回到家里,面对着我自己的家人,我心都碎了……”邹勇如是说。

但是邹勇没有放弃。坚韧的他又找到了一些煤矿的老板,说“实话跟您说,我已没钱了。请您相信我一次,如果这次不成功,你们要我做什么都行”。对方看他谈吐诚恳,加上之前那次创业时留下的良好口碑,便同意让他试一试。

经历了两次失败,反倒让邹勇清醒了许多,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及时调整战略战术,才能够使企业发展壮大。

敏锐的眼光让他又发现了一个商机。在当时,全国各地火力发电开始盛行,电厂煤炭用量大,但是质量要求高。因此,他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抓市场、抓销售、抓质量,终于签订了一个10多万吨的煤炭采购订单,这一笔订单让邹勇的公司马上扭亏实现利润几百万元……这对于经历了几次失败的邹勇来说,无疑是一针“兴奋剂”,他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00年,他成立了萍乡市天宇燃料有限公司,同时与几家大型电厂签订了几十万吨的合同,同时,他意识到随着煤炭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发展,许多的小煤窑老板纷纷使用各种手段开采煤炭,市场竞争杂乱无章,问题严重,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关的措施来整顿这一秩序,煤价必定会涨。

2001年上半年,他花去了公司所有的存款一次性采购了30万吨优质煤,果真,在下半年,国家开始了关闭、关停小煤矿的整治行动,煤炭价格开始大幅上扬,凭借着这30万吨煤,邹勇的公司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第一次学到了把握市场规律的甜头。

提起这件事,邹勇深有感触地说:“只要转变观念,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总会摸到市场的‘脉搏’的。”

这时,“全民创业”的大潮正在江西大地蓬勃兴起。有着敏锐政策感的邹勇认识到,他赶上了创业的大好时机。信心百倍、雄心万丈的他连续收购了3家小煤矿。2002年,又把天宇公司的业务拓展到了湖南醴陵市,收购兼并了年产20万吨的大型煤矿,成立了一个运输公司,随后在萍乡成立了横龙燃料有限公司,并与湖南省耒阳市董溪煤矿合股开办了一个年洗30万吨的洗煤厂,这一年,天宇公司的产值上升到了1个亿,税收近千万……

200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江西天宇燃料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1673万元,已形成了集团化管理,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年产优质煤矿井3个,储藏转运、经营年销量达百万吨的货场3个,大型运输汽车59辆,小车20辆,专业化实验室4个,年产30万吨的精品洗煤厂1个,跨省实体企业两家,跨区经营转运货场两家。2008年投资5亿元建设的江西赣西电煤储运有限公司选配煤中心项目已全面建成,项目正式生产后,可实现税利上亿元。2011年,公司成立萍乡市天宇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承载安源区14号地块的开发,项目将打造成为集购物、休闲、办公、住宅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

他的公司连续4年上缴税收上千万,到2008年后每年上缴国家税收已达5000万元以上了,成为江西省国家税务局、江西省地方税务局授予“A级纳税信用企业”及“纳税大户”。

他坚持以诚信为本,讲信誉树形象,从未出现偷税、漏税现象,他常说:“上缴国家的税收,无条件执行。”公司是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非公有制企业”,连续获得江西省农业银行“AAA信用客户”、“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诚信、维权先进单位”,萍乡市农村信用社“黄金优良客户”,工商行政部门“重点服务企业”、“诚信经营企业”及免检企业,江西省工商局、省个协、消协“光彩之星”,是“中国改革创新示范单位”。

“要学会感恩”

天宇集团有多名和邹勇一起打拼的员工,多年来,邹勇和他们一起,互助共勉,度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日子,也体会到了人间无限的温情。

在创业初期,邹勇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时,是他们坚定地站在了邹勇的身边,帮助他从困境中走出,让邹勇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他关心困难职工,谁家有困难,只要他有时间一定会亲自上门问寒问暖。

邹勇把一线采煤工人当作兄弟,时常下到矿井和工人们同甘共苦。

“只要一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自己所走过的日子……”回首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邹勇感慨万千。在天宇集团安排下岗职工达1000余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正是这些下岗职工现已成为天宇集团公司的中坚力量。

“要学会感恩。”邹勇说。他立志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亦不忘回报社会,为老百姓谋福利,在南方大雪冰冻灾害中,邹勇亲自坐镇指挥,深入矿井,与工人一道加班加点、生产、押运。邹勇说:“灾情就是命令,我们多生产一吨煤,就能让受灾的老百姓多一份温暖。”他总是慷慨解囊,历年来资助贫困户35户和因贫困失学的学生15人,累计达90万元,并捐助孤儿和孤寡老人50余人,为乡村修路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达190余万元,为各级灾区捐款达50万元。

他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刻苦学习,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人民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6年先后当选为萍乡市安源区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代表及常委、萍乡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届代表、江西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共青团江西省第十四届“江西十大杰出青年”、时代先锋——第四届中国改革创新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我们相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邹勇离他自己的梦想必将越来越近……

(安源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