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热土群英
7797600000017

第17章 车轮下,生命的交换

——记全国道德模范黎菊兰

2006年10月4日下午5时许,这是一个萍乡人难以忘怀的时刻。

一列挂着22节空车厢前往青峰水泥有限公司和青山煤矿装载煤炭、水泥的货运列车从萍乡方向倒退着行驶过来。当行驶到青山镇内市青峰水泥有限公司家属区,列车司机完全没有想到,在他的身后,有几个正在铁轨旁玩耍的儿童。她们的生命很快就要碾碎在车轮之下。

这是几个在忘情玩耍的女孩。一个叫彭丽,一个叫陈甜,一个叫钟珊。她们的年龄分别为12岁、4岁半和2岁3个月。她们看见铁轨对面一朵开得正艳的野花,她们想去摘取它。

这是距离家属区门口不到3米远的铁路青山专运线无人看守的道口对面1米多远的路边,孩子们根本没有去想,这时会有一辆列车驶来。

年幼无知的正想摘花的她们,全然没有听见将要摧毁她们生命的车轮的声音。而列车正在向她们逼近,生死就在瞬间。当家属区内的群众发现有列车开过来时,列车距离3个小女孩已经不到60米远。几个年幼的生命,瞬间即可消失。

正在这时,有一个人,一个女人,在家属区门口开小店的青峰水泥有限公司退休女工黎菊兰,还有身旁的3个同伴看见了危险。她们一齐大喊:“孩子们,你们在原处不要动!”3个小女孩闻声赶紧往回走,其中年龄较大的彭丽和陈甜很快就穿越铁路走回到了家属区内,而年龄最小的钟珊则站在铁轨中间不知所措。

此时,列车已经越驶越近。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见铁路中间有人,立即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但列车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仍然向前推进,并很快就接近了钟珊。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黎菊兰与附近另外一个小店的店主彭星一起向钟珊跑去实施营救。由于此时列车距离钟珊实在太近,离得较远的彭星在跑了几步后便停住了脚步,而离得较近的黎菊兰则奋不顾身地猛冲上前,一把将钟珊按倒在两根铁轨中间的空隙中。

结果,小女孩钟珊躺倒在两根铁轨中间的枕木上安全获救,仅头部被划开一道伤口,而黎菊兰却不幸被四节车厢的钢轮拦腰压过,当场壮烈牺牲。

人们都说,这是生命的交换。

一个普通女职工的突然牺牲,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人。在芸芸众生之中,一个英雄的名字在血泊中诞生。

黎菊兰,1946年11月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在青峰水泥有限公司纸袋车间,因为工作认真积极,上班仅两个多月,便担任了纸袋班的班长。当时,纸袋班的每个职工每天的定额任务是8小时内必须制作1000个纸袋。一些新手及体弱者在规定时间内只能完成600个到800个纸袋的制作。为此,黎菊兰总是在加紧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抽出时间来帮助工友们制作纸袋,有时任务实在太多难以完成,她就找来丈夫帮忙。即使后来担任了车间副主任,她这一“优良传统”也没有丝毫转变。20多年来,她一直因工作认真积极而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6年,黎菊兰从青峰水泥有限公司退休。因为她一贯热心公益事业,退休的前几年,她已被群众推选为青山镇香炉山居委会副主任。居委会没有工作经费,她义务地为居委会工作,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居民有需要,叫她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没有怨言。因此,她多次被评为市、区、镇三级社区工作先进个人。

在居委会工作10多年来,黎菊兰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长期照顾家属区内的多名身体差、年龄大的老人。在家属区内有一对年过八旬的朱姓老夫妻,老两口无儿无女,其中丈夫还患有严重的硅肺病,生活难以自理。多年来,黎菊兰一直把朱家当作重点照顾对象,经常为他们端茶送药,打扫卫生,料理家务。她还经常不厌其烦地奔波于邻里之间,调解矛盾,排忧解难。她与刑释解教人员推心置腹,帮他们走上正路。一个妻离子散的吸毒居民在她的帮助下改邪归正后,重新组建了家庭。

在居委会工作以来,她时刻把居民的冷暖装在心里。谁家老人需要照顾,谁家经济困难,谁家出了什么事情,她总是及时赶到,想办法帮助解决。

青峰水泥有限公司退休女工蒋世萍,是香炉山居委会辖区内的居民,夫妻俩都是湖南省宁乡人。蒋世萍的丈夫常年在外搞销售,体弱多病的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家。1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黎菊兰到她家串门时,看见她儿子身上穿的还是秋天的衣服,于是回家后,花了几天时间织好了一件毛衣给她送来。

又一次,蒋世萍生病住院了。她身在病房,心里却牵挂着家里的事。原来她家租住了多年民房,终于分到了单位的住房,正要忙着搬家了,不料自己却病倒了,丈夫又长期出差在外一时回不来,孩子又小,在本地又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这可怎么办呀?想着念着,她出神了。

“老蒋,病好些吗?” 一声问候把蒋世萍拉回到了现实之中。她一扭头,看到的是黎菊兰那张亲切的笑脸。看着一手提着水果,一手拿个皮包的黎菊兰,蒋世萍像见到亲人,眼睛湿润。 黎菊兰从皮包里拿出两条裤子说:“天气变冷了,我扯了几尺布,给你缝了两条裤子。”接着,她又说:“你在为搬家的事发愁吧?别发愁了。有我和同事帮着收拾,你啊就安心养病吧!”

搬家那天,黎菊兰邀来几个同事一起去帮忙,搬的搬、摆的摆,很快家具就安排好了。蒋世萍一家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另外,黎菊兰还亲手编织了10双毛绒拖鞋,缝制了7幅镶有花边的漂亮窗帘送给蒋世萍。

10多年过去了,蒋世萍仍然收藏着当年黎菊兰送给她儿子的毛衣,保留着那10双拖鞋和7幅窗帘。在她心里,这是一份永恒的情谊。说到黎菊兰,蒋世萍仍是那样激动。“她帮助了我,也帮助了其他人。她确实心灵美。我是永远记得她的。”

黎菊兰是个热心肠的人。她不仅关心同事和居民的事,就是陌生人有事,她也十分热心地主动帮忙。

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外地老人,右手拄着一根拐杖,左手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家属区转悠了整整一个上午。到了中午,他们在小区里的石凳子上坐了下来,愁眉苦脸。 黎菊兰见此情景,就上前问道:“大哥,你不是小区的住户吧。干吗叹气呀?有什么烦心事就告诉我吧,看看我能不能帮上忙。” 那位老人一听,激动地说:“好心人啊,我姓王,是浙江人,带着孙女来这是想找个亲戚,可怎么找也找不着。现在我身上的钱都用完了,连饭都吃不上了。”说着,哭了起来。 黎菊兰说:“你别着急,别哭,来,先到我家去吃顿饭,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说完,她就把王大爷以及他的孙女领回了家,招待他们吃了午饭。 接着,黎菊兰又让祖孙俩洗了澡,还给他们换了衣服。这样一来,祖孙俩不但外表焕然一新,而且都有了精神。黎菊兰看着小女孩开心地说:“看,这孩子洗了澡以后漂亮多了。” 然后,她让他们在家里住下来,并且根据王大爷提供的信息,帮着寻找他的亲戚,找了几天都没有任何消息。王大爷实在是不好意思再住下去,他对黎菊兰说:“你已经尽力帮助我们了,真的很感谢你,我看找不到了,我们就回去吧。”黎菊兰想想的确找不到人,也挽留不住,于是给他们买了回家的车票,送祖孙俩上了火车。 到了要分手的时候,王大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知道给黎菊兰鞠躬。

像这样热心助人不图回报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母亲是一个特别健康、特别能干的人,如果不是发生意外,还不到60岁的她,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回忆起母亲,黎菊兰老人的二儿子依然很悲痛。

黎菊兰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他的3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她也已经抱上了3个孙子孙女。因为身体非常好,腿脚灵活,她经常会给儿孙做饭洗衣,操持家务,可以说她是整个家庭掌舵的舵主。整个家庭在她的操持打理下,其乐融融,和谐美满。

2005年,她的家庭被评为了“五好文明家庭”。生活中的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有空的时候她会给社区居民送去她亲手做的米粑粑,社区或镇里有活动的时候、傍晚休闲的时候,她会组织居民打腰鼓、练健身操,生活多姿多彩。在邻居们眼中,这位每天忙忙碌碌、热情助人的老人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

1996年退休以后,她在铁路道口旁边开了一家小卖店。这条铁路是连接青峰公司与青山煤矿的水泥、煤炭铁路运输专线,青山镇香炉山社区有841户2546口人,道口是出入青峰水泥有限公司家属院的必经之道,而铁轨距离大门也就一米多一点。U形的拐弯让人难以提早察觉火车即将过来,没有任何灯光、栏杆等防护措施,加上对这个道口的看管长期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但因种种原因,这个出入口并没有派专人看守。从那个时候起,黎菊兰就主动承担义务看护道口的责任。

她经常是人在店里,眼睛却盯着铁路,时间一长,耳朵对火车声就非常敏感了。

2003年12月底的一个上午,一位刚买完菜的老汉站在道口上和人聊天,聊得兴趣盎然。这时,黎菊兰从小店里冲出来,大喊“火车来了,火车来了”。大家回头一看,火车果然来了,而那个老汉还站在铁路上没有反应。黎菊兰一个箭步猛冲上去,使劲把老汉从道口上拖了下来。耳朵很背的老汉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火车从他身边疾驰而过时,老汉吓出了一身冷汗。

2008年3月,住在家属区内的85岁老太太江淑云在穿越道口时,恰遇一列火车从前面开过,江淑云因腿脚不便行走缓慢,当她走到道口中间时,列车距离她仅几米远,也是黎菊兰冲上铁路将江淑云拖了下来。在孩子们上学放学时,黎菊兰也总是丢下手中的生意守在路边招呼孩子们过道口。10多年来,她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出数名群众,成为当地居民过铁路的“守护神”。

追悼会那天,天空阴沉沉的。

除青峰水泥有限公司200多名职工及黎菊兰的亲友邻居参加悼念外,数百名素不相识的市民也自发前来为她送行。青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来到黎家,看望了黎菊兰家属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萍乡市高坑镇的私企老板赖开洪从当地报纸和电视台知道黎菊兰的事迹后,深为老人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也送去3000元慰问金。

为表彰黎菊兰同志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抢救女童的英雄事迹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青山镇党委、政府专门下达文件,向全镇干部群众发出了向黎菊兰学习的号召。2006年年底,市妇联追授黎菊兰同志为萍乡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妇女要以黎菊兰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0年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舍己救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黎菊兰老人走了,身后留下一片赞叹与悲痛。从她用自己的生命交换车轮下幼小生命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要成为江西人民心中的英雄,注定要被人民口口相传,铭记心中。每年的清明节,都有素不相识的市民或到墓地或在网上设灵堂祭奠这位舍己救人的烈士。

(安源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