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姓黄,成名之前人们不叫他诗人,人们叫他黄老板;黄老板是一个皮包商。可自从黄老板成名后,就被诗迷们叫做黄诗人——听起来就像“黄世仁”,可诗迷们压根就没有对他不敬的意思,诗迷们对他一片崇敬。
黄诗人的成名归功于九十年初的某一天在快餐店里的突发奇想。当他扒着盒仔饭的时候,悲哀地想起现在到处都在治理整顿,皮包商这一行越来越不好捞了,还不如这卖快餐的,甚至还不如快餐店外那摆书摊的,这些年什么席慕蓉热、汪国真热、三毛热,让摆地摊的书商贩们发了一笔——黄老板是有知识有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新一代商人,自然知道这些。而就在这时候他来了灵感——商人的灵感:我何不学写诗?不会写,我可以创造呀!时下不是常听说什么结构主义、解构、组合、重构之类时髦词儿么?我何不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诗歌创造上去?对,我也来一番解构、重组,来一番再创造!
黄老板当即把饭盒一推,夹起皮包就出了快餐店,随即在书摊上买了几本席慕蓉、汪国真。
回到住处,黄老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席慕蓉、汪国真。他要做的活儿很富于商人的创造精神:把席慕蓉、汪国真的诗像花瓶儿一样打碎在地,然后再把那些缤纷的碎片捡起来,重新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名下的花瓶或诗来。这种工作他干得非常得心应手:只须随手一翻,见一句写一句,七八句十来句拼凑起来就是一首诗,其中每四句一节,再从诗句中找一个词作标题,一首诗不就创造出来了?就这样,只三两天工夫,黄老板就拿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黄奇诗情·流浪的风》。这诗集的题目,也还是黄老板煞费苦心创造出来的——自然是从席、汪诗中再创造出来的喽。
下一步,该是出版诗集了。黄老板没跑出版社,却跑了环球实业发展集团总公司。这公司黄老板打过交道,电器、服装、文化用品、床上用品……样样生意都做。黄老板开始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环球”的董事长:“我看准这个市场了——中国有数百万、上千万爱诗歌、没思想的少男少女,他们爱席慕蓉、汪国真爱得如痴如醉,趁席、汪余热未消,我们推出最新拳头产品,只要宣传攻势做足,包准一炮打响!”
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双方一拍即合:由“环球”提供宣传、出版资金,聘请权威诗人做编辑,推出全新产品——《洛奇情怀·流浪的风》诗集——董事长提议,把作者名黄奇改为洛奇,说是这样才够洋味,够气派——人家美国电影就有部叫《洛奇》。
一切谈妥,黄老板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游说省内著名诗人兼权威编辑:“您只需挂个名,编辑工作我找人干,到时送您过过目就行。您只要保证诗集出版,到时所获利润,您占10%!”
接着他又找某大学中文系一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做编稿,许诺酬金五百。
接着又通过那位校园诗人组织一个市高校文学青年座谈会,主题是“洛奇诗对席、汪诗的超越”,邀请部分名人、教授、权威参加并发言。
接着把部分洛奇诗打印出来,连同座谈会上文学青年、名人们的吹捧、赞歌,配上精美的图画,以及“浪漫情怀洛奇·少男少女的最新偶像”这样的广告词,派人往大街小巷、各大中学校去张贴。
接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就突然有了为洛诗叫好的文章,说即将出版的《洛奇情怀·流浪的风》是浪漫诗人精神与商人精神的融汇,说洛诗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奇特、最新颖的创作手法,说洛诗如何得到了省内权威诗人的首肯赞赏,说一颗诗坛新星即将升空……
接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就出现了浓情蜜意、极富鼓动性的征订广告。
接着装帧得美妙绝伦的《洛奇情怀·流浪的风》就在千呼万唤中推出了市场,风靡一时,炙手可热,马上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港台报纸了惊呼:大陆洛奇热浪逼人,席慕蓉、汪国真无人问津!
于是黄皮包商就摇身一变成为腰缠万贯的洛诗人:“黄诗人”(黄世仁)!
于是环球公司就打出了“洛奇”的牌子,推出中国新一代的名牌产品:洛奇牌电冰箱、洛奇牌牛仔裤、洛奇牌运动鞋、洛奇牌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