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做法
7792500000049

第49章 武山县农村党建示范群活动

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为了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着力构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武山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构建区域性大党建为切入点,按照“创建目标特色化,创建格局网络化,示范带动全面化”的要求,以种植、养殖、加工、劳务四大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了以大南河、榜沙河、渭河、山丹河四河流域为中心的四个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群,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在大南河流域党建示范群所在的文家寺、郭庄及蓼阳三个村,蔬菜种植面积达3627亩,龙台乡董庄村已成为全县特色养殖的一大品牌。

载体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突出区位优势,画线成片,科学谋划党建示范群

为了确保党建示范点建设成规模、成体系,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更好地服务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党建工作高水平,主导产业强引领,地域相邻相联系”的原则,进行连线划片,确定了重点培育以洛门镇文家寺村、郭庄村、蓼阳村和四门镇兰屲新村、三衙村为主体的大南河流域示范群;以山丹乡车川村、周庄村、贺店村和城关镇清池村为主体的渭河流域示范群,以马力镇北顺村、柴庄村和鸳鸯镇盘古村、颉门村、砚峰村、丁门村为主体的榜沙河流域示范群;以滩歌镇黑池殿村、代磨村、漆庄村、关庄村和龙台乡董庄村为主体的滩歌区域示范群等四个党建示范群,共涉及8个乡镇20个村,分别处于全县蔬菜生产、玉器加工、劳务输转和规模养殖等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带上。

(二)强化方式方法,抢抓关键,全力创建党建示范群

一是加大投入强阵地。为了确保党建示范群建设“可看可学”,发挥带动作用,对示范群党组织阵地制定了统一标准,整合县基层党建专项经费补贴和乡村自筹资金24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洛门镇蓼阳村、四门镇兰屲新村等6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使这些村的党建工作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努力做到打造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辐射一片的示范效应。二是多措并举强队伍。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更好地引领农村经济发展,采取“支部 专合组织(协会)”、“村企共建”等模式,将党建示范群所涉及的7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组建了9个农村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党支部,选派16名优秀机关干部到示范群所属村挂职锻炼,选举种植、养殖、加工、运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班子队伍,进一步加强了党建示范群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丰富活动争表率。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五好五带头”目标,在党建示范群积极开展“素质提升、组织建设、制度创新、典型示范、产业提升、民生改善”六项行动,紧抓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整改落实、“221”示范评选等活动,着力推进党建示范群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三)注重示范引导,抓点扩面,全面扩大示范群规模

一是抓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加大对示范群建设的宣传推介力度,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先锋礼赞”专题栏目,集中宣传先进示范群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组织7个基层党建水平相对较低的乡镇党务工作人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到四个党建示范群参观学习,提高他们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帮扶提升。以“富民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50个川区村作为示范带动村,将107个党建工作水平一般的川区村和半山区村作为辐射带动村,将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村作为重点帮扶村,从加强基础建设、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强化工作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着手,建立“一村带一村”,“一户帮一户”的帮扶机制,通过“扶持引导”、“以强带弱”,着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三是抓产业带动。按照“重点倾斜、集中投入”的原则,在涉农项目实施中优先为党建示范群所属村倾斜。2011年一季度,先后为四个示范群整合实施各类项目38个,投资总额570多万元,着力创建种植、养殖、劳务、加工等不同类型的党建示范群,使全县各层次、各类别的村都有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全面开创了党建引领发展、党建推动发展的党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