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个基本要求服务人民群众,这是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平川区兴平路街道根据当地街道居民的人口结构、民生需求、发展前瞻等要素,把理解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中心点坚决地放在“民”上,就是服务人民群众,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并以此确立实施“诚心爱民、服务便民、和谐安民”的“三民直通车”工程。
载体主要内容
所谓“三民直通车”是指通过爱民、便民、安民等实践,寻找一个最佳的为基层民众做好服务工作的模式,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民直通车”是一个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城镇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构建和谐街居为目标的实践机制,在这个机制当中,也就是要把以人为本转化为以民为本。爱民是从世界观的角度出发,在思想深处要牢固树立民众思想,巩固民众感情,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体现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便民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要落实在以服务为核心的行动上,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安民是从结果的角度出发,心中爱民,行动上便民,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爱民是感情问题,便民是方法问题,安民是目的问题。
1.以爱民为己任,健全街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
街道党委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理念,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以“三民直通车”为平台,通过设立民情信箱、开通民情热线的方式,受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以“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为契机,通过发放民情连心卡、召开民情恳谈会、定期汇总民情日记等方式,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以开展“爱心储蓄”活动为载体,发动辖区党员帮群众、先富带后富、单位联社区,使居民孤有所依、残有所助、幼有所教、贫有所济、难有所帮,为辖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四是以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四联一帮”对子为抓手,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发挥街道党员作用提供了舞台。这些爱民举措在居民当中产生了良好影响,增强了街道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以便民为途径,拓宽街道为民服务的领域。
街道党委以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服务转型为主线,积极推进“三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一是优化街居服务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在各社区开展了集党务受理、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会保障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为了方便居民,编制了《办事须知》、《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等手册,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医疗保险、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低保办理、生活服务等12类、1000余条信息。通过设置触摸屏、电子墙等多功能信息平台,查阅到机构设置、办事人员、办事程序及相关政策,做到了公开透明,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壮大志愿者队伍。根据辖区党员群众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特长,先后组建了辖区单位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和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等“三老”服务队及公益性岗位人员、低保户组成的治安巡防服务队等“兴平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义务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普法宣传、医疗保健、计生服务、环境保护等服务。三是探索新型服务形式。针对辖区老年人多的实际情况,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程,为行动方便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送“服务”上门,为他们提供每日问候、代办事务、料理家务、陪伴聊天等服务。在兴平街道每个党员干部都有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这本“民情日记”记录着街居党员干部帮群众换水管、修粪池、请保姆、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等为民解忧的事。
3.以安民为目标,维护街居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街道党委以凝聚民心为根本,以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辖区社会化服务水平,构筑平安街居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员与群众、单位与社区、邻里之间和谐文明的良好局面。
在扶贫救困上,以实现无“零就业”家庭为抓手,开展多形式的帮扶解困和技能培训活动。一是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等活动对特困户、空巢老人和残疾人进行帮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二是组织辖区在职党员认领帮困助残、法律援助、治安巡逻、环境整治、政策咨询等服务岗位,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精神文明的示范员、先进文化的传播员、扶贫帮困的服务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三是对下岗失业人员,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组织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鼓励他们重新寻找就业岗位。在社会治安上,一是以实施“1410X”治安工程模式为抓手,开展“零发案”小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公安干警为骨干,以联防队员为基础的群防群治网络,构建社会、社区和单位内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打、防、控”一体化体系,在各辖区单位、学校、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安装红外线报警装置和数字电视监控系统,技术防范体系覆盖率达到了80豫以上。二是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抓手,开展和谐街居创建活动。在社区建立警务、治安、调解、流动人口、法制宣传等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工作站,通过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组织法律志愿者开展法律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最基层。
载体实施效果
通过开展以“党员干部进万家”等活动为载体的“三民直通车”工程,共征求到有关街居党建、社区建设、社会治安、社区安全、环境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641条,归纳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方面的问题6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10条,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3条。街道党委按照“突出解决问题、解决突出问题”和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边落实的要求,确定责任人,对在近期内街道能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解决,对在近期内街道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说明原因。目前,已整改落实意见建议14条,占74%。如居民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居民区内、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的问题,经研究拿出5万余元,组织机关干部对其进行清理整治,共清理垃圾5000余吨,新建垃圾池15个;对辖区主干道的“牛皮癣”问题,通过建立每月月末为集中清理日等长效机制,使辖区“牛皮癣”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对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问题,开展了“五个一”岗位大练兵和廉政建设讲座活动,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增加;对辖区下岗人员多、就业难的问题,通过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使其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针对育才巷学生放学期间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街道积极协调交警队,由交警在此期间对育才巷实行交通管制,保证学生安全;针对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街道抽调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配合派出所民警进行夜间巡逻。抽调10名联防队员在重要地段进行巡逻。结合整改,新建有利于街道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11项,修改完善制度13项,废除制度1项,为落实整改奠定了坚实基础。